人音版 (北京) 四年级下册 音乐 第2单元 摇篮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北京) 四年级下册 音乐 第2单元 摇篮曲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5-24 21:3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摇 篮 曲》
——小学四年级第二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摇篮曲》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初步了解 “歌曲之王”舒伯特和他的经典作品《摇篮曲》的演唱进行教学设计。
(二)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欣赏、表现领域中的相关建议,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感受体验与实践活动。
通过聆听、欣赏、演唱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得审美体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增强学生唱会、唱好《摇篮曲》的信心。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摇篮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节唱歌课,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作品之一。
1、歌曲为四乐句,2、4乐句旋律相同。
2、第三乐句加入了前倚音,演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唱歌技巧上还是缺乏训练,气息把控不好。但是他们接受新事物有热情、兴趣极高,为此,课堂上都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引导参与 过程体验。
教学手段:采用聆听、演唱、表演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歌曲,教师有效的示范、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演唱。
(四)技术准备
用格式工厂对音频、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切,制作幻灯片。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学生对前倚音知识不清楚,演唱有困难。
对策:提前让学生搜集前倚音有关的资料,课前做到初步了解知识点。
问题二、学生对“歌曲之王”舒伯特不是很了解。
对策:提前让学生搜集舒伯特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对曲作者进行自主了解。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在演唱中感受母爱的伟大,懂得感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摇篮曲”风格特点、感知其音乐要素包括力度、速度等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歌曲《摇篮曲》中前倚音的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聆听感受 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初步聆听感受,调动学习歌曲兴趣
活动1谈话导入,知识交流
(1)师生谈话,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2)师生共同了解舒伯特的一生。
(3)教师总结,激发学生对舒伯特的敬爱之情。
(4)初步聆听歌曲,了解相关内容。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搜集整理相关知识,初步聆听经典歌曲,感受歌曲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
(二)走进歌曲,了解歌曲
环节目标:欣赏、聆听过程中了解歌曲的乐句、情绪、节拍等。
活动2.1了解歌曲的情绪和节拍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了解歌曲情绪和节拍。
活动2.2了解歌曲的乐段和乐句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聆听划分乐段和乐句。
(2)出示歌片,指导学生找乐句的异同。
【设计说明:在聆听过程中了解歌曲情绪、节拍,通过乐段、乐句的划分对曲式结构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学唱歌曲,感受魅力
环节目标:在学唱过程中感受歌曲魅力,学会用眼神、动作、声音表现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3.1聆听歌曲《摇篮曲》
(1)学生聆听感受歌曲表现的意境。
(2)教师播放视频,学生欣赏感受父母的爱。
活动3.2读《摇篮曲》词,了解歌词含义
(1)教师领读歌词,指导学生发声吐字。
(2)学生轻声齐读,学生交流歌曲中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3.3学唱《摇篮曲》,注重前倚音的学习
教师弹琴,学生轻唱旋律,教师指导个别音准。
教师弹琴,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师及时指导纠正。
教师指挥,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
教师范唱第三乐句,指导学生模仿演唱并进行指导。
完整演唱歌曲,相互评价。
【设计说明:学生用自己的歌声表现妈妈对孩子无限的爱,在演唱过程做到声音连贯和谐,不断提升演唱技巧。】
(四)表演巩固,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在演唱表演中,不断提升演唱水平,在相互评价中相互提高。
活动4.1学生演唱,相互评价
活动4.2集体表演,教师评价
【设计说明:在师生演唱、生生演唱、相互评价过程中巩固提升。】
(五)教师小结
环节目标:概括总结本课内容,加深学习印象。
活动5.1教师概括本课内容
活动5.2师生再见,下课
【设计说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再一次激发学生演唱的热情。】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针对每一环节进行总结反馈,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不断进步,逐层提升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针对学生现状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一)由浅入深,知识逐层递进
课前让学生搜集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音乐体裁“摇篮曲”的相关知识,拓展自己知识面,课上通过音频、视频对歌曲、作者、国家、音乐体裁有进一步了解。
(二)演唱中引导学生关注前倚音的作用
学生唱好这首歌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前倚音的出现,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划拍、减慢速度等等方法让学生学唱,在学唱中教师引导学生尽力模仿,力求演唱中做到声音连贯圆润。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配以手势,帮助学生把控时值及吐字。
七、教学反思
四年级的第二课选编了两首中外著名的摇篮曲,分别是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摇篮曲》,是由大提琴独奏的聆听乐曲;另一首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歌曲《摇篮曲》。这两首摇篮曲,可以让学生在聆听和演唱活动中,体验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同时感受到妈妈对孩子 ( http: / / rj.5ykj.com / " \t "_blank )的那种深深的母爱。
(一)以情感人,不断激励,为更好地学习歌曲做准备。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授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讲解分享,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前半段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升华的艺术美。
(二)课堂上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化音乐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应用,教学环节板块化,教师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也觉得学习没有了生趣,这些都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体验、感受,知道怎样的声音更美,同时抓住歌曲中节奏的特点,不知不觉中获得听辨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1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