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4-20 21:40:47

文档简介

2.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
【学习重难点】
重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的速度不同
难点:利用声音传播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
一、课前预习
1、请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本p51-p52
2、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
3、你观察过水波吗?是怎样的?能用简图画一画吗?
4、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也是以 的形式通过介质向外传播。
5、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 ;
6、声波的应用广泛,如用 粉碎胆结石,声波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二、课堂互学
1、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铁管一端,让另一个人轻轻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声?
总结: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 的:
一般在 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 中传播最慢;
2、古时候打战的时候,士兵将箭筒放在地上枕着睡觉,这是为什么?
3、参照书本p51活动 图2-15观察小纸团的运动
4、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秒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米(海水中声速是1500米/秒)。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5、对着山崖高声喊叫,我们会听到什么?是怎么形成的呢?
【随堂固学】
1、蛇是没有耳朵的,但我们知道“打草惊蛇”这一成语。使蛇离开的原因是( )
A.打草时,草及周围的地面发生了振动,蛇感知到危险而离开
B.蛇的舌头能探测人的气味,故“知趣”地离开
C.蛇有探测红外线的能力,故“知趣”地离开
D.蛇的皮肤被草弄得痒痒的,被迫离开
2、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物质
空气
氧气



物质的密度
(千克/米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
速度(米/秒)
330
316
5200
50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随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3、一天,突然下起了雷雨,阿强站在窗前看到前方一道明亮的闪电直劈向地面,大约3秒钟后,阿强听到了震耳的雷声。请你估计一下,发生闪电的地方离阿强大约有多远( )
A .10米 B.100米 C .l千米 D.10千米
4、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敏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
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学后收获】
【学后作业】
答案
课前预习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有什么不同 2、略 3、声波 4、340M/S,越快
5、超声波
课堂互学
1、2次,不同,固体,气体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睡在地上能听到远处的声音
3、略 4、3000米;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5、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随堂固学
1、A 2、C 3、C 4、略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条件 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
一、课前预习
1、请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本p48-p50
2、树叶沙沙,鸟鸣啾啾;流水潺潺,琴声瑟瑟......各种各样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体验]: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发出“a”时声带有什么感觉,在振动吗?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着 。
3、平时你听过哪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
物体
二、课堂互学
1、实验探究一: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1)实验器材:
(2) 实验过程:
(3) 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
2、实验探究二:如P49图2-12所示,用实验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是否可以传声。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几个同学把耳朵紧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倾听,能听到敲击声吗?
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到你耳朵里的。
(2)将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重复以上实验,这时也能听到敲击声吗?
这个声音又是通过 传到你耳朵里的。
(3)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撞击,你能听到撞击声吗?
这个声音又是通过 传到你耳朵里的。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3、实验探究三: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能传播吗?
(1)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逐渐抽空罩内空气,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2)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
【随堂固学】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2、比较声音能否在以下物质中的传播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由上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 , 在真空中传播。
3、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的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逻辑吗?为什么?
4、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在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5、小宇敲了一下桌子,桌子上玻璃鱼缸中的金鱼立即受到惊吓,鱼接收到声波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水→鱼 B.桌子→水→一鱼
C.桌子→空气→水→鱼 D.桌子→鱼缸→水→鱼
6、按照书本p51 活动,制作一个土电话
【学后收获】
【学后作业】
答案
课前预习
1、麻麻的,在振动;振动;振动;振动;声源
2、略
课堂互学
1、略
2、桌子;空气;水和空气;空气、固体、水中
3、声音逐渐变弱,直到听不到;又重新能听到铃声;不能
随堂固学
1、振动、声源 2、能、能、能、不能,介质,不能 3、不符合,因为太空中是真空的,声音是无法传播的 4、B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