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19 08:5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案)
一、考点分析:本单元讲的是抗日战争历史。各地历年中考出题率很高,分值也较大。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大史实。2008年这一部分考了两道选择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西安事变和台儿庄战役。09年考了一道选择题内容为百团大战,10年考了一道判断题:主要是区分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二、知识回顾
近代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侵华战争:
1、
2、
3、
二、知识梳理:
抗日战争过程:日本—局部侵华—全面侵华—无条件投降
中国—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战胜利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1)时间:_____年9月18日。(2)地点:(3)经过:日本有预谋地制造了________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_______,炮轰_____。九一八事变爆发。(3)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________沦亡。
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后各方的态度
蒋介石:
a.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
b.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 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派 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c.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发动
九一八事变是 的开始
【西安事变】:(1)时间: 解决。(2)发动者: 、 (3)目的: (4)结果: ,(4)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2、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又称 。)(1)时间: 年 月 日。(2)经过:日军借口 ,无理要求进入 搜查,但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向 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3)影响:标志着 从此爆发。
【知识点归类】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三次侵华事变: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
1937年8月13日 上海
南京大屠杀:(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背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 。国民政府迁往 ,把 作为战时陪都。 (2)经过: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对南京人民进行了 。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六周时间屠杀 万人以上。
全面反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 ,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 、 ,奔赴抗日战场。
【知识点归类】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合作:
1、国共第一次合作:时间:
领导了国民革命,高潮是
2、国共第二次合作:时间:
建立 ,领导了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
名称
时间
参战部队
指挥者
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8年春
彭德怀
3、中共“七大”:(1)时间: 年 月,(2)地点:_________(3)内容:会议主要讨论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重要问题。(4)制定的政治路线: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意义:大会为争取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2)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
(3)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4)国民政府的抗战对日本侵略起了有力的牵制作用。
(5)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苏对日作战有力的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6)得到国际友人和爱国华侨的援助
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 取得的 完全胜利的战争。2、是中华民族由 到 的转折点。3、为 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四、巩固练习
1.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下列史实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的是( )
A.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 C.东北抗日义勇军 D.抗日战争
3.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下列属于张学良实践自已誓言的行动是( )
A.投身辛亥革命 B.参加南昌起义 C.发动西安事变 D.卢沟桥抗战
4.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5.1937年7月8日,中共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此前一天的夜晚,北平爆发( )
A.百日维新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6.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7.学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某班同学出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
A.难忘九一八 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8.70多年前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9.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
A.台儿庄战役 B.辽沈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10.在央视“非常6+1”知识竞答中,一选手对屏幕提示(如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难以决断。若给你打求助电话,你应该选择( )
A.平型关大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11.下列属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战役有(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辽沈战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
A.北伐战争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C.新中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五、课堂检测
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沦陷
2.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4.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红军长征胜利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6.“……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
A.东北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7.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
序号
事件
时间
作用

卢沟桥抗战
1937年7月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
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天
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开始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A.① B.② C.③ D.④
8.1940年12月,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时事新闻是( )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平津战役开始
9.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多年革命探索后,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最早提出这个政治主张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0.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延安人民欢欣鼓舞,人们潮水般地从各个山沟和窑洞涌出,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的抗日战争没有得到外国的任何援助
D.中国抗日战争是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11、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
(2)“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
(3) “长征壮歌”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
(4) “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抗战的局面。试举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例各一例。
(5)“建国大业”发生于哪一年?
(6)“改革春风”首先从农村吹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在实现“小康蓝图”的过程中,党确定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