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诣、禽”“梁、诣”等字。
2.读好长句子,背诵课文。
3.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导入
图中的孩子就是题目所说的“杨氏之子”,这个孩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杨氏之子》,来感受孩子的风趣与机智吧!
同学们,有没有预习过本课内容?
说一说,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导入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原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汉末至东晋名士的遗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书中所载人物言谈行事,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特别是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书有八卷,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今本作三卷。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梁
诣
禽
造句
1.勤奋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桥梁 。
2.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上有着高深的造诣 。
3.这些门窗上雕刻着飞禽走兽,壮观极了。
为
_____ 为何
_____ 为难
wéi
wèi
应
______ 答应
______ 应该
yìng
yīng
你既然感到为(wéi)难,为(wèi)何不直接
拒绝他的请求?
答应(yìng)别人的事应(yīng)该努力去完成。
梁(房梁)
梁(高粱)
诣(造诣)
指(指挥)
禽(禽兽)
离(离别)
他在军事指挥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 理解词语—
很。
同“慧”,智慧的意思。
拜见。
先生。
鸟类。
甚:
惠:
诣:
夫子:
禽:
— 初读感知—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人家中的九岁孩子巧妙回答客人玩笑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
杨氏之子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父亲,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叫这个孩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杨氏之子是一个思维敏捷、语言幽默、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
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 为什么
比较上面几种不同的回答,你认为哪种回答好?为什么?
第一句较好,委婉有礼,应答得体,比较幽默风趣。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孔雀是君家禽。
3.难道孔雀是君家禽?
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 核心问题—
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感受了杨家孩子的聪明、礼貌,领略了语言的魅力。
— 延伸问题—
孩子一开始是怎样待客的?说明了什么?
孩子端来了水果招待客人,说明了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 延伸问题—
孩子又是如何应对客人的逗弄的?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文章结构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客人问题的故事,表现了男孩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主题归纳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朗读时注意长句子的正确停顿。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答案参见前文PPT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