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透镜和视觉(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透镜和视觉(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4-19 10:05:04

文档简介

2.6 透镜和视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学习重难点】
重点:知道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难点:认识透镜的作用
【课前自学与课内互学】
一、课前预学
1、请同学认真预习课本P74-P75.
2、比较生活中的这些透镜。
侧面形状
厚薄分布
老花镜片或放大镜
近视眼镜片
3、________厚,________薄,叫凸透镜,________薄,________厚,叫做凹透镜。
4、 叫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叫焦距。
5、在深林里迷路了,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
二、课堂互学
1、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2、如何确定一块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呢?
3、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4、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路线)。
【随堂固学】
1、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
3、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4、同学们在讨论“如何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冰成________,“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________位置。
5、如图,各“方框”中都有一个光学器件,这个光学器件使射入“方框”的光线方向在射出时发生了改变,请根据两条不同光线射人和射出“方框”时的方向,把适当的光学器件放入框中,并完成光路。
【学后收获】
【学后作业】
2.6 透镜和视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2、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知道物距、像距的变化规律
【课前预学与课堂互学】
一、课前预学
1、请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本P75-P76。
2、你通过梳妆镜可以观察到自己在镜中成一个 、 的像。这个像 (能/不能)被光屏接收,所以是 。
3、【做一做】
你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字的 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像。凸透镜是不是只能成放大的像?
拿起放大镜,观察离你较远的同学,看到的像是 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
小结:凸透镜既能成 的像,也能成 的像,它的成像性质明显比平面镜复杂和丰富。
4、物距(u)是指 ;像距(v)是指
5、以上的体验让你想到,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课堂互学
1、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提出问题: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建立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①实验器材:
②实验步骤:
③怎样安装实验仪器:
④怎样才能得清晰的像:
(4)进行实验,获取数据:本次实验中所用凸透镜f= 10cm,则2f= cm。
【甲组】探究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较远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大家将实验所发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表1
实验次数
物距
U/厘米
像距
v/厘米
像的性质
实、虚
大、小
正、倒
【乙组】探究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较近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大家将实验所发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表2
实验次数
物距
U/厘米
像距
v/厘米
像的性质
实、虚
大、小
正、倒
?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特点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
?

40
?
?
?
?

32
?
?
?
(5)分析得出结论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实、虚
大、小
正、倒
(6)讨论与交流:
①分析表1和表2的结果,物体成的像由缩小至变大,是否存在某一个位置成的像既不缩小又不变大?猜猜看会在哪?如何比较像与物大小是相同的?
②当物体离凸透镜很近的时候,光屏上还能接受到像吗?撤掉光屏,眼睛直接通过光屏观察蜡烛?能看到怎么样的像?
③在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呢?
(7)实验结论
①当u f时,在光屏上可看到 、 的 像
②当u f时,在光屏上可看到 、 的 像
③当f u f时,在光屏上可看到 、 的 像
④当u f时,可透过凸透镜看到 、 的 像
【随堂固学】
1、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a点上,成 、 、
④把烛焰放在d点上,成 、 、
【学后收获】
【学后作业】
2.6 透镜和视觉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人眼球的作用。
4、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能说出视觉的形成。
【学习重难点】
重点:眼球的构造和功能,视觉的形成
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透镜原理解释放大镜、照相机、眼球的原理
【课前预学与课堂互学】
一、课前预学
1、请同学们仔细预习课本78-80页
2、下面这个物体你能将它经过透镜所成的像作出来吗?
3、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放大镜:①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
②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 、 的 像。
(2)照相机
①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
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 )。还有快门(控制 );光圈(控制 );调焦环(调节 )。
②成像特点: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在影像传感器上成______、______的 像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脑中80%的信息都是来自眼睛,你仔细观察过自己的眼睛吗?
①通过观察,眼睛的结构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②观察虹膜和瞳孔,当较强光线的时候,瞳孔是怎样变化的?
5、眼睛的构造——好象一架照相机。
主要构造: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再通过它上的________传输给大脑,________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物体,它________使晶状体变________;看远处物体时,它________,使晶状体变________。
二、课堂互学
1、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凸透镜还有哪些用途
(1)投影仪
成像特点:
(2)显微镜
成像特点:
2、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3、晶状体是如何调节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呢?
【随堂固学】
1、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实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晶状体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2、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 )
A.晶状体 B.房水 C.玻璃体 D.瞳孔
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4、眼睛的主要部分是 ,大部分都藏在 的 内,只露出很小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保护 。眼睛前有眼睑,可 ,以防止 ,具有
的功能。
5、光线通过角膜、房水、 和玻璃体,在 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 。
6、眼球中心的黑洞叫瞳孔,它周围是一圈有颜色的 ,其作用是 ,可以控制 的大小。晚上,从黑暗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瞳孔将变 。眼球的成像原理是:u ;成的像的性质是: 。
【学后收获】
【学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