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回顾课文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的。
注意区分叙述语气和人物说话的语气,读出“我”对阿长的态度。抓住关键段落、关键句,深入体会“我”以及文中人物的不同心态,理解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感情。
(1)朗读1-2段,了解阿长的身份地位,体会“我”对她的态度。
(2)朗读3-5段,从原文中找出表现“我”对阿长的态度的词句,并根据对阿长的言行的描写,分析“我”的态度缘何而起。
(3)朗读6-12段,勾画体现两人反差情绪的语句。
(4)朗读13-18段,勾画表现“我”对阿长的态度发生转变的关键语句。
(5)朗读19-31段,勾画表达“我”强烈情感的句子。
2.分节朗读。
3.分角色朗读。
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幽默的笔法和对阿长的复杂情感。
4.快速浏览全文,按顺序整理“我”对长妈妈的态度。
长妈妈
“我”
青年守寡、矮胖、睡相不好
对“我”管得很严,说“我”顽皮
动不动就告诉母亲
常喜欢切切察察
不大佩服
不耐烦、讨厌
讲“长毛”的故事
空前敬佩
谋害“我”的隐鼠
敬意消失、憎恶
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
新的敬意、歌颂
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
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
怀念、感激
规矩烦琐
把握情感
1.探究称呼。
第30段中“我”对阿长称呼的改变有何用意
在称呼的改变中,折射出“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这里有买书的因素,也有“我”成年后对阿长重新审视的因素,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重、感激和怀念。
2.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阅读课文,进行赏析。
句子 赏析品味
1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活动,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描写长妈妈的“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调侃的意味,表现了阿长的愚昧无知。整段文字幽默风趣而不乏引人思考之语。
句子 赏析品味
2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发生新的敬意”既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的神力”的赞美,也是对长妈妈对“我”的关心爱护之情的赞美。
句子 赏析品味
3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这段文字里对《山海经》的描写,既照应前文,又表达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出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写“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喜爱,正表现了作者不屈服于当时黑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
3.体会感受。
大约三十年过去了,“我”慢慢地领悟到阿长为“我”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出于对“我”无私的关爱,带着这种情感反观那些所谓的“缺点”,你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示例1:喜欢“切切察察”。
成年的“我”明白,阿长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不免粗俗。
示例2:睡相不好。
成年的“我”明白了,阿长不是故意把“我”挤到床的一角,那只是她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罢了。
示例3:元旦要“我”“说恭喜”“吃福橘”。
成年的“我”明白了,遭遇了青年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只是贫苦的阿长对生活的美好的愿望。吃福橘,也是一种习俗,更是阿长对“我”的美好祝福。
理解主题
1.为什么文章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而不是《阿长买<山海经>》呢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阿长的,而不是写买书这件事的。不识字的村妇阿长与古典名著《山海经》,俗和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他们在“我”人生路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作者本意是赞美阿长纯朴善良、仁厚慈爱的美德,为何前面要用大量的篇幅去描写阿长的缺点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啰唆,厌她限制自己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长妈妈的事。由于前面“抑”得太多了,后面的“扬”就给人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就高大起来。
课堂小结
事情 形象特征 感情 写法
喜欢切切察察
絮叨,饶舌多事
“实在不大佩服”
“最讨厌”
睡觉摆成“大”字
行为粗俗
“无法可想”
让“我”吃福橘
愚昧、规矩烦琐
不耐烦
教给“我”
很多道理
封建愚昧
“烦琐之至”
“非常麻烦”
讲长毛的故事
无知、纯朴
“空前的敬意”
给“我”买《山海经》
关心爱护“我”、善良仁慈
“新的敬意”
欲扬先抑
板书设计
欲扬先抑
祝福、怀念、感激
憎恶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新的敬意
刑天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 和黄帝争位。据《山海经·海外西经》当中记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 帝断其首, 葬之於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这段传说的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古时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斗的历史。
拓展提升
帝江
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神鸟。《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云:“南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 赤如丹火,六足四翼, 浑沌
无面目。是识歌舞, 实为帝江也。 ”
蠃[luǒ]鱼
《山海经》中的一种异兽。
“蠃鱼, 鱼身而鸟翼, 音如鸳鸯,
见则其邑大水。”一种长着鱼身, 却有鸟翅膀的异兽, 能发出像鸳鸯一样的鸟叫。它在哪里出现就会在哪里带来水灾。 ”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林。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 以堙(yīn, 填塞) 于东海。(共19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课时目标
深入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及写法。
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学会分析关键句段的作用。
人物形象
1.分析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1)根据文章所写事例分析人物特点。
(2)关注人物描写(直接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的句子,尤其要关注其中的细节描写。
(3)理解文章中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作者寄予的情感。
(4)分析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理解其现实处境。
2.阅读课文第3-18段,勾画出描写阿长的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的语句,并选取典型语句赏析。
段落 语句 描写方法 赏析
3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动作描写
“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写出阿长爱说闲话、饶舌多事,还写出了阿长说起闲话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写出阿长在说话时的动作,表现了阿长喜欢搬弄是非。
段落 语句 描写方法 赏析
3-5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动作描写
“伸开两脚两手”写出阿长睡觉的随性,用“摆成一个‘大’字”而不用“睡出一个‘大’字”,形象地写出阿长的睡相粗俗和“我”内心对她的厌烦。
段落 语句 描写方法 赏析
7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 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极其郑重”写出阿长对“我”说吉祥话的期待和重视。“说恭喜”“吃福橘”都是为了一年有好运气。
段落 语句 描写方法 赏析
8-11
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伸”“按”“惶急地看”“摇”写出阿长内心的焦虑和急切,希望“我”说出吉祥话。“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四个感叹号,形象地写出阿长听到“我”的吉祥话后惊喜、开心的样子。
段落 语句 描写方法 赏析
16
“那里的话 !”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 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严肃”一词写出阿长相信自己有挡大炮的奇效,“挡大炮”这事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侮辱,也是封建迷信思想作祟,阿长还信以为真,并以此来吓唬“我”,可见其愚昧。
买山海经
1.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的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我”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我”发生这种变化的事件是什么呢
给“我”买《山海经》
2.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了解过,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念念不忘。
起因
经过
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
“我”深受感动,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3.19-29段,找出表明“我”被阿长打动的句子,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1)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①齐读,说说哪几个字最能触动你内心的情感。
答:三哼经。
②一个文盲,却能为“我”买来心爱的书,可见她是很关心、在乎“我”的,从这三个字中想象在买书的过程中她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
③阿长为“我”买一本书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但她总是把痛苦留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悦传达给“我”,哪位同学愿意用朗读把阿长的喜悦传达给我们
①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惊诧。
②如果换做是“我”的父亲或母亲为“我”买来《山海经》,“我”还会有这种感觉吗 为什么
正是因为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书,而且是由不识字、没文化的阿长为“我”买的,使“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①为什么说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
②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③到底是什么让长妈妈有了这样伟大的神力呢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善良、纯朴的品质以及对“我”的关心。
正是这种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让刻印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让长妈妈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4.品味重点词语。
(1)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对她的态度不仅转为尊敬,而且达到“空前”的程度,体现了儿童的天真,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的对阿长迷信的调侃。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霹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震悚”指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写出了“我”当时震惊的心理和得到绘图的《山海经》的欣喜之态。
(3)文中两次提到的“伟大的神力”含义有何不同
第一处指阿长有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调侃的意味,表现出阿长的愚昧,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阿长既是一个地位低微、没有文化、举止粗俗、迷信愚昧的农村劳动妇女,也是一个纯朴善良、仁厚慈爱的人。
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着“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愧疚,同时也十分感激和怀念她。
课堂小结
元旦有古怪的礼节
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饶舌多事
行为粗俗
愚昧迷信 纯朴无知
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设计
没有名字——地位低微
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
对“我”管束很严 喜欢“告状”
黄胖而矮
睡觉时摆成“大”字
为‘我”买回《山海经》——热情善良关爱“我”(共19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除写到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惊险诡谲,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
这两幅图,展现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阿长吧。
课时目标
熟悉作者、作品,了解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生字词。
熟读课文,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划分文章层次,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
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检查预习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搁( ) 掷( ) 脐( ) 憎恶( ) 菩萨( ) 竹ɡān( ) 烦suǒ( ) 土匪( ) biàn( )子 胸脯( ) 疮疤( ) jié( )问 哀悼( ) 茉莉( ) 书zhāi( ) 霹雳( ) 震悚( ) 粗拙( ) 守寡( ) 惧惮( ) 孤孀( )
疏懒( )
絮说( )
字音字形
ɡē
zhì
qí
zēnɡ wù
pú sà
竿
琐
fěi
辫
pú
chuānɡ
诘
dào
mò
斋
pīlì
sǒnɡ
zhuō
ɡuǎ
dàn
shuānɡ
lǎn
xù
【絮说】 【诘问】
【震悚】
【惧惮】 【切切察察】
【面如土色】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重点词语
絮絮叨叨地说。
斥责、反问。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害怕,畏惧。
细碎的说话声音。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作者简介
作者 生卒年 原名 籍贯
评价
作品风格
代表作品
鲁迅
1881-1936
周树人
浙江绍兴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散文,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
笔墨间蕴藏深刻的思想,在对往事的回
顾中,表达对某种现状的不满。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本文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中的其他九篇散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他不愿意想到现状,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写作背景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色彩的古老的地理书。它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作者不详,各卷著作年代亦无定论。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医药、祭祀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
整体把握
(一)本文的题目有何匠心
1.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2.“阿长”是俗人俗称,与典雅的先秦古籍《山海经》相连,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幽默意味,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3.全文近半部分内容始终未涉及题目中的《山海经》,引发读者更大的好奇心,吸引读者一读到底。
(二)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四部分(30,31):补叙阿长悲苦的身世,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职务以及称呼的来历,暗示阿长社会地位低。
第二部分(3-18):主要写“我”讨厌长妈妈的几个事例,为“欲扬先抑”中的“抑”。
第三部分(19-29):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为“欲扬先抑”中的“扬”。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阿长。
完成下面的人物名片
姓名 性别
职业 身形
文化程度 年龄
经历
阿长
(什么姑娘)
保姆
低
女
胖而矮
中年
青年守寡的孤孀,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在“我”家当保姆。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阿长。
1.作者选取了长妈妈的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 这些材料哪些是详写 哪些是略写
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特点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仔细思考。
选取的事件 详略情况 展现的特点
1 “阿长”这个名字的由来
2 喜欢切切察察
3 睡相不好
4 让“我”吃福橘
5 讲长毛的故事
6 买来《山海经》
详写
地位低下
略写
饶舌多事
详写
是个粗人,不拘小节
详写
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
详写
无知而又纯朴
详写
真诚,善良
通过上面的分析,说说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身份低微,行为粗鲁,愚昧而迷信,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也是一个纯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阿长。
2.详略得当的写法。
文章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有较大作用的重点内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略写的往往是文中起烘托作用的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理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缺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加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略写——切切察察→饶舌多事
详写
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设计
睡成“大”字→行为粗俗
初一让“我”吃福橘,规矩烦琐→封建愚昧
讲长毛故事→纯朴愚昧
为“我”买《山海经》→真诚热情、关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