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第一单元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第一单元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5 21: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写 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情境导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彼此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从我们的面前闪过。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
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在写作中,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鲜活生动呢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1.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3.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学习目标
1.选择典型事例。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写作时可以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我们先来回顾本单元课文,看下面表格中的例子。
技法荟萃
课文 典型事例
《邓稼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一封短短的写给杨振宁的信。
1982年,“我不能走”。
苦读,写作《唐诗杂论》。
李公朴遇害后参加群众大会。
吃饭、说笑,生活起居。
带病坚持工作。
接待来客。
阅读青年来信。
尝鱼丸。
(1)选底蕴深厚的材料。
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大都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写作时恰当运用,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的效果。
(2)选情感充沛的材料。
不能感动自己的材料,也不可能感动别人。选取亲身经历的事件作为材料,再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让材料成为“从你的血管里流出来的血”,文章就感人至深了。这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其感染力是任何技巧都无法比拟的。
(3)选新颖鲜活的材料。
具体来说,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考虑材料的新颖度。这类材料一般来自电视、报纸或其他媒介,如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为救援群众而牺牲的消防员陈陆,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这些材料,无不充满着浓浓的时代气息。二是考虑材料的鲜活性。这类材料往往来自校园或家庭,虽是平常小事,却不落俗套。如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的是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背后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癫癫”,不过“疯癫”里蕴含的是乐观的心态。如此幽默风趣的材料,谁人不爱
2.借助写作手法。
(1)抑扬。
抑扬,指作者要歌颂某人某事,而落笔之始却贬抑、批评;反之,要批评指责某人某事,却在开头以赞美颂扬的口气来写,最后给人以恍然大悟或出乎意料的感觉。在描写对象自身的反差中,暴露其美或丑的一面。这种写法即“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这样一起一落地进行叙述,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技法荟萃
(2)对比。
在写作中,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妨写另一个与其性格特点反差较大的人物与之对比,这样,给读者的印象会更深刻。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将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3)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在作文时选取细微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叙述、形象的描写,突出地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深刻本质。
3.借助抒情议论。
写人物,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高度概括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写作实践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
那是一个周末,我像往常一样去奶奶家,照旧经过那个小小的车站。
突然,一个皮肤白净、稚气十足的小女孩,气喘吁吁地从马路对面跑来,小手里还拎着一大包东西,白嫩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她时不时伸出小手擦拭着。
我十分纳闷:她的父母怎么这么不负责任,竟让这么小的孩子单独乘车
佳作展示
思考间,我看见那个小女孩跑到车站的一角,蹲下身来,兴奋地喊着:“叔叔,叔叔!我来看你啦!”我这才注意到那个角落里原来还窝着一个人。他身上的衣服十分破旧,身前放了一个装钱的小碗——他是个乞丐。
我看着他们两个,不禁出了神。坐在地上的乞丐微微动了动身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叔叔,你看,我给你带了好多好吃的!”声音清脆悦耳。我的注意力瞬间又集中到小女孩身边那个鼓鼓囊囊的袋子上。她用胖乎乎的小手打开袋子,拿出了一大堆吃的,有面包、饼干、山楂片……
“叔叔,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东西哦!送给你吃吧!”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乞丐愣住了,他的手有些颤抖。小姑娘见他没反应,随手抓起一袋饼干塞进他手里,眨着疑惑的双眼说:“叔叔,你为什么不肯吃我的东西呢 ”一脸委屈的样子。乞丐一下子慌了神,忙撕开包装袋,大口吃了起来。小女孩就安静地蹲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他。
那一刻,经过车站的人的视线都聚集在了他们身上,小站一下子变得极为安静。人们似乎忘记了乘车,忘记了周遭的一切。而我也静静地站在那儿,视线停留在他们身上,久久挪移不开。
我忽然有一种错觉,觉得这个小女孩是一个小天使,她那纯洁天真的笑容多么圣洁、动人!
忽然,小女孩起身,回头望向不远处,挥了挥小手,又露出甜美的笑容。循着小女孩的目光,我也向不远处张望,一对年轻夫妇站在那儿,对着小女孩微笑,目光中满是善良、鼓励和赞许。他们平和地望着自己的女儿,安静地守护着小天使,守护着这份纯真的善良、这颗纯粹的爱心。
“叔叔,再见。”小女孩欢快地与乞丐道别,然后跑向她的父母。他们一家三口,手牵着手,缓缓离去,身影融在夕阳温暖的余晖里。孩子是善良的小天使,而这个小天使的父母正是这份善良的守护者,这样善良的人让我感动。我带着这份感动告别了那令人倍感温暖的车站。
[点评]
本文立意新巧,不落俗套。小作者通过记叙一件小事,运用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最后两段巧妙地传达出“父母应该善于培养和守护孩子的爱心”这层意思,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