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雷电颂》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06 12: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雷电颂
东阿三中 赵化智 电话13869504487邮编2522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孩子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如果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己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如果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先学后教15分钟
   一、课后提示5分钟
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10分钟
  (一)听读录音,找出发现
   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沛、高亢激昂)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摩一下该怎么处理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风、雷、电、洞庭洞、长江、东海、土偶木梗、东君……)
   3.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根据作者的态度,这些事物可分为两类,作者想借这两类事物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呢?
先学后教15分钟
一、重点精读,把握情感
   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摩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己的感受即可)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师可加以点拨。
  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配乐朗读: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6、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鞭挞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二、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当堂训练10分钟
小结全文,写百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