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卷(河北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诗经》中《殷武》篇有关商王武丁祭祀场景的描述,据此可知当时()
稼
条
匪
四1
人紫
《段武》祀武丁享神终献乐章
A.商王重视祖先的祭祀
B.神权处于统治地位
C.商礼制带有神权色彩
D.礼乐制度已经产生
2、汉代通过“举孝廉”制度,将官吏选拔与遵守、践行孝道结合起来,既体现
出官僚选拔制度的鲜明特点,又是汉代伦理观念向选官制度渗透的成功经验,在
社会上形成了“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风尚。据此可知,察举制()
A.体现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B.整顿了基层治理的秩序
C.有利于激发官员的社会责任感
D.未能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3、《唐会要》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六月敕“如闻河东、河北官人职
田(政府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为俸禄的田地),既纳地租,仍收桑课,田树兼税,
民何以堪”。据此可推知唐朝时期()
A.国有土地下佃农的负担沉重
B.均田制推行官吏获得了土地
C.两税法实施加重了人民负担
D.封建剥削使自耕农经济解体
4、宋代范成大在《骖鸾录》中记载:“泊袁州,闻仰山之胜久矣,去城虽远,今
日特往游之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这反映出,宋代时()
A.仰山成为闻名的旅游区
B.袁州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
C.城市发展占用大量耕地
D.仰山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5、乾隆在位时,下令禁止为本朝“名臣”建碑纪念,已建之碑亦要销毁,并提
出“名臣之称,必其勋业能安社稷方为无愧…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
何则?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之别”。这说明清朝()
A.皇权专制空前强化
B.科举制度无法有效选才
C.奉旨行事成为常例
D.儒家纲常束缚士人思想
6、清政府租用英商怡和公司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送士兵,李鸿章认为“日敢无
故击沉,英人必不答应”。丰岛海战后,他又照会各国公使,声明“日先开战”,
请求列强根据“万国公例”谴责日本,帮助调停。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己深谙国际法和外交制度
B.对战争爆发缺乏足够准备
C.灵活利用列强间利益冲突
D.仍有天朝上国观念的残余
7、1926年8月,瞿秋白在《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中指出,解决农民问题需要
在实现“耕地农有”的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武装,建立农民政权。
瞿秋白的这一思想()
A.符合大革命时期中共的主张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C.激发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意识
D.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8、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农村维持“三三制”的政治形态;1946年
夏,在农村成立了由农民组成的贫雇农团:1947年7月开始,各解放区相继建
立了村级农民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了农民协会。由此可知()
A.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农民的支援
B.土地改革使全国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C.各解放区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共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基层政权建设
9、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号召,动员党政军民节约
粮食。此后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和劳动生产竞赛普遍开展起来。至1958年初,
全国积累资金高达900多亿元。据此可知当时()
A.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粮食问题
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任务艰巨
C.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
D.节约运动推动了工业化建设
10、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大批的英模报告会,场场爆满,催人奋进:
同时,以周润发、张明敏、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明星则成为人们追逐的另一类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