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卷(山东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卿大夫虽是诸侯的臣属,但对本宗族全体族人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
力:卿大夫的家臣只把卿大夫当成自己的君主而效忠于他,除此之外,不臣服于
任何人。这有助于()
A.消除诸侯争霸战争的危害B.推动宗法关系不断强化
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D.巩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
2、汉代对地方的监察主要由各部刺史负责,他们依据《六条问事》行使监察权,
实际监察对象为二千石以上的长吏和地方豪强,低于二千石的地方官和“六条”
以外的事项,一概不问,而由地方长官去处理。这体现出汉代地方监察制度()
A.有效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较多地干涉地方政务
C.与行政系统分工明确
D.消除了弱干强枝的局面
3、唐以后,世族门阀的力量逐渐蜕化,中国社会自此完成了从世族形态到士绅
形态的转型。所谓的“富贵不过三代”,确实是唐宋之后的景象,是对平民社会
的一种另类描述。由此可知()
A.科举制推动世族门阀衰落
B.唐宋之后平民占社会主导地位
C.科举制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世族门阀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4、明清徽州士人重视编撰族谱家训,倡导“谱牒之作…在朝廷则为善政,在
天下则为善俗”“患难相救护,职业相劝勉…毋以尊而凌卑,毋以富而欺贫…
毋以下而犯上”“风俗美而后上下理,王道成矣”。这表明,族谱家训()
A.确立了儒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B.维持了士族的宗法传统
C.强化了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D.完善了基层组织的治理
5、林则徐从1837年至1838年底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写下近20万字的奏稿,反
映了他的日常工作情况,除了例行的视察驻防军队、考核文武官员之外,耗时耗
力最多的依次是检查督促防洪抢险、筑堤修城、查禁私盐,其次是关注、捕拿和
审问境内各地出现的面生之人、习邪教者和藏有邪书器械者,最后一件事是禁烟。
由此可见当时()
A.鸦片尚未严重威胁统治
B.清朝政治体制日益僵化
C.社会实际潜伏重重危机
D.清朝统治基础日益瓦解
6、《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各家有争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对
“既成狱辞”不服者,可层层申诉,由上级官员逐级审理,直至天王,天王降旨
令各层官员“详核其事”。太平天国这些规定()
A.表明司法独立于行政
B.开启了法律近代化的进程
C.注重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
D.体现诉讼注重程序
7、1904年,清政府颁行癸卯学制,仅提及“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并未涉及
女子学校教育。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正式将女子教育列入学制系统。这种变化()
A.彰显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成就
B.构建了完善的近代教育体系
C.实现了男女教育机会均等化
D.打破了两性双轨制教育体系
8、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重庆,“文学活动十分活跃,几乎像二十年以
前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一样”,诗歌和报告文学流行于街头巷尾。据时人回忆:
“在重庆有雾的两个季节里,那时城市相对来说不会遭到空袭,(业余话剧团)
推出了三十多出大型剧目,观众场场爆满。”这种现象的出现()
A.以北平的工业整体内迁为基础
B.振奋了大后方人民的抗战斗志
C.助推新文化运动逐渐走向深入
D.得益于政府对全面抗战的支持
9、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被定为华北、华东、西北解
放区的本位货币,之前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按“固定比价、混合流通、逐步收回、
负责到底”的方针兑换,新解放地区原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按浮动比价限时兑
换。人民币的发行与兑换(
)
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金融领域的胜利
B.实现了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统
C.提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支持
D.保证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
10、198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小型企业可以推行承包、租赁责任制。
大中型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
规定旨在()
A.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B.激励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