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张PPT)
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单元复习过过过
目录
01 课程标准
02 考点梳理
03 核心突破
04 当堂达标
01
课标解读
重要考点 课表解读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1.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3.运用资料,说明跨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1.运用资料,说明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矿产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重要考点 课程标准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运用地图,说明世界及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2.结合资料,说明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1.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海洋空间利用方式。
2.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02
考点梳理
1
考点1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1.耕地
(1)概念: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分类:水田和旱地,旱地又分为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2.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①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
②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③隐藏着优质耕地流失、劣质耕地增加而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问题。
(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①集中分布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②水土资源配置状况:以昆仑山—祁连山—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2/5,水田面积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0%以上;而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和3/5,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粮食的重要性
(1)粮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
(2)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2.我国粮食生产的成就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较好地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
(2)近年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保证了居民
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3.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1)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
(2)粮食增产难度较大。
(3)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
(4)粮食总体质量偏低。
(5)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6)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
(7)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等。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1.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
2.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1)确保耕地数量。
(2)提高耕地质量。
(3)防止耕地污染。
(4)提高耕种积极性。
(5)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考点2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一、水资源
1.广义的水资源:地球上所有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天然水。
2.狭义的水资源: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二、我国水资源概况
1.总量:我国水资源丰富,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居世界第六位。
2.人均拥有量:我国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人均水资源较为贫乏。
3.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
①时空分布不均
a.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②水资源分布与用水需求间的矛盾主要表现
a.供求总量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
b.沿海发达地区的用水缺口明显扩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c.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很大的压力。
③水资源短缺的类型
类 型 分 布 影响因素(原因)
资源型缺水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气候、地形、地质等
水质性缺水 南方地区 不合理用水、水体受到污染等
(2)水污染问题严重
①水体污染来源: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污水等。
②表现
a.我国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染排放量明显较高,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处理率也不高。
b.目前,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为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北方的污染负荷普遍重于南方。
c.在我国沿海地区,由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发生海水入侵现象。
要点笔记 海水入侵会使灌溉用水变咸,导致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水田面积减少,并引发水质性缺水。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①农业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
②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
③城镇居民用水铺张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三、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1.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
(1)兴修水利: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旱灾害,可以解决水资源
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2)因地制宜地利用水资源。
(3)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江河湖泊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等。
2.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
(1)结合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调整,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进而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改进陈旧的灌溉系统,将大水漫灌改为更加节约的喷灌或滴灌等,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减少浪费。
3.水污染防治
(1)排放污染物时,必须充分考虑水体的承载能力,把环境污染控制在特定限度之内。
(2)通过法治、管理、科技等手段,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3)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监督管理。
(4)地理信息技术在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遥感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查明水体污染的范围、程度等,还具有实时预报和动态监测能力。
四、跨境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对国际性河流的开发利用,关系到沿河各国的切身利益。各国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协调一致,统一制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案,促进沿河国家的合作共赢。
考点3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一、矿产资源及其分类
1.矿产资源的概念: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埋藏在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2.矿产资源的分类。
(1)依据产出状态分类:固态矿产、液态矿产、气态矿产。
(2)依据特性及用途分类: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
二、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1.种类多,储量丰富
(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2)人均矿产探明储量小。
2.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
(1)少部分矿产品位较高,大部分品位较低。
(2)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矿产以共生的形式赋存。
3.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1)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
(2)天然气资源多分布在我国西部。
(3)磷矿、钨矿、锡矿主要分布在南方少数省区。
三、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1.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
(1)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矿产资源的开发联动效应突出。
2.矿产资源与国防外交
(1)矿产资源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2)矿产资源全球化战略的措施:直接进口矿产资源、投资别国的矿产资源开发。
(3)矿产资源对我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影响: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竞争的加剧,境外矿产资源利用成本陡增,矿产资源的供给风险显著加剧。
四、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1.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开源”。
2.健全政策法规,科学“节流”。
3.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4.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
5.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中的问题:
①开采方式相对粗放,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开采一种矿产抛弃共生伴生矿产等现象较多。
②造成土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污染矿区的地下水、大气,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我国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必由之路: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考点4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一、石油资源分布
1.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2.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珠江口以及近海大陆架等地。
二、石油生产与消费
1.石油生产过程:分为勘探与开采两个阶段。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石油储量与石油产量的关系:通常呈正比关系。
3.影响石油消耗量的因素: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石油储量等。
中东石油资源输出路线
东线: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到阿拉伯海,经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到中国的南海,到中国、日本、北美。
南线: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到阿拉伯海,经印度洋,绕好望角到大西洋,到西欧和美国。
西线: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到阿拉伯海,过曼德海峡,到红海,过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再过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到西欧。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1.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1)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石油储量较低。
(2)2019年,我国石油储采比只有18.7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我国现有油田大都已过高峰生产阶段,继续增产的压力较大。
(4)在油气资源丰富的海域,我国面临着与邻国的国际纠纷,严重制约了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的消费量迅速攀升。
(6)从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供需矛盾逐渐突出,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2.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1)开拓国际石油运输通道:为了减少对海路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促使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我国已相继建成了中俄东北石油运输管道、中哈西北石油运输管道和中缅西南石油运输管道。
(2)提高石油战略储备:我国已建成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石油储备基地和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油库。
(3)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推动石油企业“走出去”。
①我国应加强石油基础地质调查,提高石油勘查技术水平,促进石油储量和产量较快增长。
②石油企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投资国外油气领域,推进资源开发,谋取合作共赢。
(4)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
①我国应注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尽量多使用洁净能源。
②我国还应大力开发新能源,以确保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考点5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一、海洋空间的重要性
1.为人类提供发展空间。
2.对沿海国家的安全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1.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
2.传统的海洋空间利用方式:多限于海上运输、海港建设、围海造陆等,开发活动大部分集中在海洋沿岸及近海浅水区。
3.现代海洋空间利用方式
(1)海域上空的利用:航空航线等。
(2)海面及水体资源利用:跨海大桥、人工岛、海上石油平台等。
(3)海底资源利用:海底隧道、海底城市等。
用 途 具体作用
生产场所 可用于海水养殖、海上发电、海洋油气开采等
仓储场所 可用于建设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交通运输场所 可用于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生活场所 可用于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军事场所 可用于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三、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1.海域上空
(1)海空:一般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海域上空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海面及水体
(1)海上通道的重要性: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经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海岛
①概念:散布于海洋中,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②重要性:海岛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3.海底空间
(1)海底隧道的重要性: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2)海底光缆的重要性:海底光缆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4.海岸带
(1)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
(2)我国的海岸带: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3)我国海岸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缺乏统一规则、陆海统筹,开发过度,
生态破坏等。
03
核心突破
一、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然 资源 我国分布特点 世界分布特点 合理利用措施
水资源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自然 资源 我国分布特点 世界分布特点 合理利用措施
土地 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矿产 资源 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空间分布不均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所有矿产资源自给自足。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浪费;针对地区分布不均,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二、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确保耕地数量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占多少,补多少,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偿制度;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耕地质量 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措 施 具体内容
防止耕 地污染 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耕地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比如,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提高耕种 积极性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加强农业 科技应用 加强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
三、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原因 主要表现 解决措施
自然 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配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 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四、影响矿产资源安全的因素
影响因素 制约条件 影响(表现) 具体内容
矿产资 源禀赋 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 矿产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矿产资源绝对短缺 ①可开采矿产资源减少乃至枯竭;②矿产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矿产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 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①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②跨区域调配矿产资源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③矿产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影响因素 制约条件 影响(表现) 具体内容
矿产资源消费需求 人类对矿产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超过矿产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①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②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③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2.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1)矿产资源供给
主要途径 特点和要求
挖掘资源潜力 可增加自身资源供给能力;高度依赖技术的进步
开发替代资源
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资源供给渠道保持稳定;经济成本可接受;有相应技术或市场机制作为保障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可在资源数量不增加情况下,保障资源供给的持续稳定
(2)矿产资源消费
主要途径 特 点 要 求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实现 都高度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进步
使用效益最大化 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或社会效益
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五、我国石油资源现状及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六、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洋空间资源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海域上空 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海面及水体 海上通道 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岛 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海底 空间 海底隧道 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海底光缆 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底矿产资源 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
海岸带 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
04
当堂达标
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A.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炭、水电和核电
D.煤炭、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2.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
能源①居首位的国家是( )
A.瑞士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面临土地供需矛盾尖锐的现实挑战,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农村中的“空心村”(新建住宅大部分集中在村庄外围,村庄内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属于下面哪个问题 ( )
A.沟坎过多 B.道路沟渠不整
C.有零星未利用土地 D.废弃地多
4.我国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强管理,各项建设要节约用地、少占农田 ②山区退耕还林 ③围湖造田,大量开辟耕地 ④开发宜农荒地要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古代城市,在1万多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疑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大西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到这座“海底古城”考察的科学家面临怎样的环境 ( )
①狂风 ②巨浪 ③黑暗 ④低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海底古城”能保存这么长的时间,得益于海底( )
①低温 ②温度变化平缓 ③空间开阔 ④水流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早期定位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储备中转基地。2017年舟山自贸区支持舟山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提升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构建具有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港口经济圈,成为全球性大宗商品物流中心。据此完成7~8题。
7.舟山群岛支持较为完整的石油战略产业链的主要优势是( )
A.岸线资源丰富 B.淡水资源充足
C.环保工业发达 D.岛上植被茂密
8.舟山的定位从聚焦石油储备中转基地向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的转变,将( )
A.提升产业层次 B.加剧能源紧张
C.减轻物流压力 D.改善海洋环境
9.读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从 世纪开始渐渐减少,其原因是 急剧增长,以及 不断增加。
(2)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不仅在减少,而且许多地区由于严重的 和 导致耕地退化。
(3)说出世界耕地供需状况在20世纪中叶以后发生的变化。
(4)归纳由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和世界人口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得出的结论。
【答案】(1)20 人口 非农业用地
(2)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3)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明显减少,而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却明显增加。
(4)世界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10.读我国主要耕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区域所表示的耕地类型分别是 和 ,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
(2)A、B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是 ,这条分界线与我国 ℃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答案(1)旱地 水田 小麦 水稻
(2)秦岭—淮河 1月0
感谢配合,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