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每日练 | 蔬菜产业正发展,产业集群共建设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2分)
材料一:中国设施蔬菜之乡指的是山东省潍坊市代管的寿光市。这里是冬暖式大棚蔬菜的发祥地。世界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就曾生长于此,寿光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孕育并丰富发展了绿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
材料二:2018年以来,寿光以创新提升“寿光模式”为根本遵循,推行“全产业链领航”战略,在持续夯实大棚建造管理、生产运营这一“中端”基础上,重点瞄准产业链“微笑曲线”(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分别是研发和销售,而处在中间环节的生产附加值最低)的两端,在多个领域全面发力,推动建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材料三:2018年,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政府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已完成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编制,让好产品实现“有标可依、有源可溯”,以推动蔬菜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材料四:山东省寿光市地图
(1)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寿光市被称为“中国设施蔬菜之乡”的原因。(6分)
(2)推测寿光市在发展蔬菜产业过程中,为重点瞄准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所采取的措施。(4分)
(3)指出特色蔬菜产业集群的建设对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6分)
(4)分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设立对寿光蔬菜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起到的促进作用。(6分)
解题思路
本题目以山东省寿光市发展的蔬菜产业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农业生产发展的相关知识。在作答本题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区域特征加以分析。
答案及解析
(1)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寿光市被称为“中国设施蔬菜之乡”的原因。(6分)
答案: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较早,产业基础良好(1分)大棚蔬菜产量大,品质高,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知名度高(1分)大棚蔬菜冬季错峰上市,具有市场竞争力(1分)(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寿光蔬菜销往全国(1分)蔬菜栽培传统工艺、现代技术较为先进(1分)位于山东,资金充足,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能力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模大。(1分)
解析:
由材料一相关内容“寿光是冬暖式大棚蔬菜的发祥地”可知,寿光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较早,产业基础良好。结合所学知识及实际区域特征可知,寿光蔬菜产量大,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知名度高。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寿光的大棚蔬菜多在冬季错峰上市,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由材料四所示地图可知,寿光市境内有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蔬菜销往全国。结合材料可知,寿光市作为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故乡,蔬菜栽培传统工艺先进,另一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及实际区域特征可知,当地位于东部地区,现代农业技术同样较为先进且资金充足,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能力强,因此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模大,被称为“中国设施蔬菜之乡”。
(2)推测寿光市在发展蔬菜产业过程中,为重点瞄准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
答案:
研发端提升技术水平,培育良种,加强优质种苗推广,关注市场需求,开发优质蔬菜产品(2分)销售端延长产业链,提高深加工能力,增加蔬菜附加值,加强蔬菜品牌建设,扩大蔬菜销售市场。(2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微笑曲线”的两端,分别是研发端与销售端。这两端产生的附加值比较高,因此当地在发展蔬菜产业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为了延伸蔬菜产业链,提高蔬菜附加值,当地在研发端需要加强良种的培育与推广,同时充分关注市场需求,开发优质蔬菜产品。在销售端,当地需要提高深加工能力,同时加强蔬菜品牌建设,提升蔬菜市场知名度,以扩大销售市场,带动蔬菜产业发展。
(3)指出特色蔬菜产业集群的建设对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6分)
答案:
产业集群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当地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政府财政税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分)产业集群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文化旅游、蔬菜加工、种业研发、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2分)产业集群的建设有利于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2分)
解析:
作答本小题,可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特色产业集群的打造,有利于当地引进资金、人才与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同时增加政府财政税收,也有利于促进文旅、加工、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从社会效益来看,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有利于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带动蔬菜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分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设立对寿光蔬菜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起到的促进作用。(6分)
答案:
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公平竞争,提升蔬菜质量,提高寿光蔬菜市场竞争力(2分)有利于实现 “有标可依、有源可溯”,消费者能够实时追溯蔬菜质量,提高信誉程度(2分)有利于使蔬菜直接在产地接受检测,减少流通过程中非必要的检测环节,提高市场流通效率,缩短蔬菜运输时间,保证蔬菜品质。(2分)
解析: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设立对寿光蔬菜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当地提升蔬菜品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公平竞争,提高寿光蔬菜市场竞争力。结合材料三相关内容可知,“有标可依、有源可溯”有利于使消费者实时追溯蔬菜质量,从而提高产业的信誉程度。质量标准中心的设立同样有利于使寿光蔬菜在产地直接接受检测,减少流通过程中非必要的检测环节,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从而缩短蔬菜运输时间,保证蔬菜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关链接——贾思勰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北魏青州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属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每到一地,他都非常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回到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
约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至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间,贾思勰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技巨作《齐民要术》。全书凡10卷92篇,11万多字,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范畴。卷首有“序”和“杂说”各一篇。“序”是全书的总纲,“杂说”则被认为是后人所作。该书主要内容有:土壤耕作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和植树技术,包括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动物饲养技术和畜牧兽医;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技术等。书中引用了100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从而使《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一些佚失著作的部分内容得以保存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据历史资料记载,贾思勰曾任北魏青州高阳郡太守。因其生活的年代正值北魏由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走向经济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他深感恢复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生活对巩固政权实为必要。他十分注重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自高阳太守卸任后,贾思勰就开始致力于农学研究,足迹遍及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