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冲刺
新情境训练题
浑河流经辽宁省中东部,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大伙房水库以上河段流经中低山丘 陵,以下河段流经辽河下游平原。浑河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达,灌溉便利。图 1 示意浑 河干流上的三个水文站 2000~ 2018 年月均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 1~ 2 题。
图 1
1.三个水文站的位置关系是
A.北口前站位于最下游 B.邢家窝棚站位于最下游
C.邢家窝棚站位于抚顺站上游 D.抚顺站位于北口前站上游 2.5~8 月抚顺站比邢家窝棚站水量大的原因是
A.邢家窝棚站上游区间蒸发量大 B.抚顺站受大伙房水库的调节作用
C.邢家窝棚站上游区间用水量大 D.抚顺站上游在此期间降水量更大
呼伦湖经达兰鄂罗木河注入海拉尔河(黑龙江上游),湖泊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的海拉 尔盆地的最低处,主要为内力作用形成, 呈不规则的四边形。 1962 年,呼伦湖东岸决口,
形成了新达赉湖。图 2 示意呼伦湖流域及沿 MN 一线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 3~ 4 题。
图 2
3.依据新达赉湖面积的变化推测,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呼伦湖
A.水位下降, 盐度升高 B.水位上升, 盐度升高
C.水位下降, 盐度降低 D.水位上升, 盐度降低
4.据图中地形剖面判断,下列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湖蚀崖后退, 湖蚀柱出现 ③湖水堆积,东岸形成三道湖堤 ⑤湖水侵蚀古湖岸, 古湖蚀台地形成 A.⑤②④①③
C.⑤①②④③
②湖盆下沉,湖水水位降低 ④湖水侵蚀湖岸,西岸形成湖蚀崖
B.③②①⑤④
D.④③⑤①②
2017 年, 由新一线城市发起的“人才争夺战”席卷全国, 尤其是对一流大学毕业生的 争夺日趋激烈。图 3 是部分城市吸引力综合评价图,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 GDP 衡 量,城市舒适性用教育、文化和交通资源衡量,人才政策用落户、安居、就业创业衡量。
据此完成 5~ 7 题。
图 3
5 . 图 4 中
A.天津经济发展指数高于北京 B.厦门城市舒适性指数高于重庆
C.杭州人才政策指数最高 D.呼和浩特综合评价指数最高
6.以武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对一流大学毕业生发起“人才争夺战” ,主要是因为
A.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B.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C.人口迁出劳动力严重缺乏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7.影响毕业生空间流动的最关键因素是
A.人才政策 B.城市舒适度
C.经济发展 D.社会福利
流动摊贩无固定场所,在街头和其他公共场所摆摊设点。图 4 示意北京某大型住宅区内 南北走向主干道两个晴天不同时段的流动摊贩数量,均形成了显著的“午高峰”和“晚高峰”,
可代表对应季节工作日的流动摊贩时空分布。据此完成 8~ 10 题。
图 4
8.图示季节的上午,影响该主干道流动摊贩选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风速 C.阳光 D. 日温差
9.该主干道两侧流动摊贩没能形成“早高峰”的原因是
A.早晨居民以外出上班为主
B.流动摊贩因天寒起得较迟
C.早晨主干道人流量明显少于中午和傍晚
D.流动摊贩从家到主干道的交通用时较长
10.流动摊贩对城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提高生产效率 B.增加就业岗位
C.优化城市布局 D.改善城市交通
L 公司成立于 1932 年, 总部位于丹麦,是一家从事拼插积木玩具设计、生产、销售于 一体的世界知名企业,其产品畅销全球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L 公司在全球已 有 12 家大型主题公园, 均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图 5 示意该公司发展历程。据此完成
11~ 12 题。
图 5 11.该公司由生产木制玩具到生产塑料玩具并成为核心产品, 主要得益于
①政策扶持 ②市场扩大 ③石化产业发展 ④生产成本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L 公司在中国各地开建主题公园主要是为了
A.树立产品形象, 开拓当地市场 B.迎合当地理念, 减少前期宣传
C.扩大公司规模, 拉动当地就业 D.融入当地景观, 开发旅游市场
大约 800 年前, 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 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浮石和 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改变了成 土母质、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依次呈现出亚高山针阔叶 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 高山苔原— 高山冻原的变化(图 6),但这种完整的垂直变 化仅局限于北坡,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自然带演替较慢。据此完成 13~ 14 题。
图 6
13.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方向最有可能是
A.由山麓和山顶向山腰 B.由低海拔向高海拔
C.由山腰向山麓和山顶 D.由高海拔向低海拔
14.下列原因中,与长白山东坡自然带演替较慢关系最小的是
A.气温较低, 不利植被发育
B.土壤浅薄,不利植被发育
C.降水多,火山灰等松散沉积物易流失
D.火山喷发对东坡原有环境破坏较严重
当观测场上视野范围内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就记为积雪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 m 以上,是北半球中纬度海拔最高、积雪覆盖最大的地区。图 7 示意青藏高原 198~ 2010 年
平均年积雪日数分布。据此完成 15~ 16 题。
图 7
15.甲地年均积雪日数明显多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拔高,终年气温较低 ②山体高,暖湿气流迎风坡
③距海近,海洋水汽充沛 ④纬度高,全年白昼时间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青藏高原积雪日数长短的季节差异是
A.春季最长,秋季次之,夏季最短 B.冬季最长,春季次之,夏季最短
C.秋季最长,冬季次之,春季最短 D.冬季最长,夏季次之,秋季最短
17.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玛旁雍错(图 8)湖面海拔约 4500m,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分别为 168.3mm 和 2197.4mm。历史上玛旁雍错与拉昂错同属一外流湖,第四纪时气候变暖,二者被水下堆积 物分隔开。现今,两湖北部仅有一季节性水道相连。目前,拉昂错已为咸水湖,被称为 “鬼湖”, 玛旁雍错仍为淡水湖,被称为“圣湖”。
图 8
(1)分析玛旁雍错蒸发量大的原因。 (6 分)
(2)从气候和地貌变化角度, 简述玛旁雍错和拉昂错由合到分 演变过程。 (8 分)
(3)分析当前玛旁雍错仍为淡水湖的原因。 (6 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
密苏里河发源于落基山脉东侧,是密西西比河最长的支流。上游山区峡谷、急流、瀑布 众多,年降雪量大;中游地区落差大,河谷深,年降雪量和降雨量较多;下游地区河谷宽而浅, 年降水量 800~ 1000mm,且集中在夏季。密苏里河含沙量极大,有“大泥河”之称,下游地区 洪灾多发。密苏里河流域曾是无数土著美国印第安人的居住保护地,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珍 稀鱼类徊游繁殖地。二十世纪 40~ 60 年代,美国政府先后在密苏里河修建了多处大坝,取得 了防洪、航运、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但也引发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图 9 示意
密苏里河流域及其水利工程分布。
图 9
(1)密苏里河有“大泥河”之称,试解释其成因。 (6 分)
(2)分析密苏里河下游地区洪灾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8 分)
(3)指出密苏里河众多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主要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 (6 分)
19.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湄公河在河口三角洲共有九个河口入海, 形成“九龙入海”的水系特征。科研人员认 为,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如海岸防护工程), 未来湄公河三角洲的体积、面积将大幅度缩 小。图 10 示意现今湄公河三角洲附近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在距今 1.2 万~ 0.85 万年前,
湄公河流域的地壳、降水相对稳定。
图 10
(1)分析湄公河河口段形成“九龙入海”的自然原因。 (6 分)
(2)判断湄公河流域距今 1.2 万~0.85 万年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并说明依据。 (6 分)
(3)说明未来湄公河三角洲体积、面积大幅度缩小的前提条件。 (8 分)
20.[海洋地理](10 分)
某年夏季我国海军护航编队沿 MPQ 航线执行国际护航任务。图 11 示意护航编队航线附
近海城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图 11
指出 P 处表层海水温度的特点, 列举与 P 处表层海水温度相关的海洋和大气地理现象。
21.[环境保护](10 分)
酸雨是指 pH 小于 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污染给城市生态带来重要影响, 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深圳市常年属于较重酸雨区,图 12是深圳市 2001~ 2011 年降水的 pH 逐月平均变化情况统计图。
图 12
简述深圳市酸雨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学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I 卷__________ II 卷___________
新情境训练题(二)
地理答卷
17.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I 卷__________ II 卷___________
新情境训练题(二)
地理答卷
19.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情境训练题(二)
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A A C C A B
11 12 13 14 15
D A B A B
17.
(1)(与拉昂错相比,)玛旁雍错水域面积较大,可蒸发水量较多;(地处青藏高原,) 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内陆地区, 降水少, 多晴天; 高原地形,昼夜温差大, 风力强劲, 加速蒸发。 (每点 2 分, 答出其中三点得 6 分)
(2)第四纪时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加快(2 分),冰川融水携带大量砾石等堆积物在湖 区堆积(2 分),使湖区中间地势抬高(2 分),加之蒸发量增大(2 分),湖泊面积缩小, 使得两湖由合到分。
(3)湖泊面积较大, 储存淡水较多;支流多, 汇水面积大, 淡水汇入多,对盐分起稀 释作用; 有季节性水道连接拉昂错湖, 起排盐作用;盐分累积时间有限。 (每点 2 分, 答出 其中三点得 6 分)
18.
(1)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上中游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烈; 长期开垦,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极大,成为“大泥河”。
(2)春季积雪融化,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域内支流众多,导致干流丰水期流量大;下游流经平原, 河床浅;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河道淤塞严重,泄洪能力低,导致洪灾多发。
(3)社会问题:修建大坝导致土著美国印第安人居住保护地淹没,土地丧失,印第安人 流离失所, 生存唯艰。
生态问题:河流自然生态改变,导致鸟类栖息地破坏和珍稀鱼类数量减少(或生物多样 性减少) ;库区流速减缓, 导致河流自然净化能力降低,水质下降等。
19.
(1)地势低平有起伏,导致水流分散; 含沙量大、海水顶托、流速慢, 河口段泥沙容 易沉积形成沙洲,导致河流分叉;流域雨季降水丰富, 径流量大, 易泛滥分叉; 地转偏向力 影响。 (每点 2 分, 答出其中三点得 6 分)
(2)变化趋势:升高。 (2 分)
依据: 在流域地壳、降水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陆地面积减少只能是海平面上升所致;数 千年海平面持续上升,只能是全球气温升髙使得陆地冰川融化汇流入海、海水受热膨胀共同 导致的。 (每点 2 分,共 4 分) (3)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沉积速率 小于侵蚀速率; 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 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每点 2 分, 答出其中四点得 8 分)
20.
I 温度特点:表层海水温度较附近海域海水温度低。(2 分)
地理现象: 风向为西南风;洋流流向东北; 海面多平流雾;夏季渔业资源丰富。(每点 2 分, 共 8 分)
21.
特点: 酸雨强度随季节变化有波动, 但整体上较为严重(2 分);
4 ~ 9 月降水 pH 平均值低于 5.0,酸雨较严重(2 分);
10 月~次年 2 月, 降水 pH 平均值较大, 酸雨较弱(2 分)
原因:受东亚季风和台风的影响,深圳市降水量夏大冬小,夏季频繁的降雨为酸雨发生 提供了条件,使得酸雨出现频率较高(2 分) ;
夏季温度高、太阳辐射强,有利于光化学反应发生,酸性物质生成速度快(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