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 第6课 第二单元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 《黄河颂》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设置情境法 3、讨论点拨法 4、延伸拓展法 5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辅助:
《黄河颂》朗读带、《保卫黄河》歌曲、黄河景色的图片、录音机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1、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音乐)2、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介绍抗战背景和作者、作品)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悟:1、 展示黄河景色图片,欣赏黄河,听《黄河颂》配乐范读。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解题)即黄河颂的“颂”2、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3、老师范读朗诵词思考: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三、 内容研讨,赏析词语(一)主体:望黄河1、师问: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2、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3、师问:要用声音把气势体现出来,你认为那些关键词应该加强语气重读,读出气势?(师指导朗读,如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二)主体:颂黄河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接下来学习《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1、师:接下来请大家再快速阅读,找出诗人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并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2、师问:三个“啊!黄河!”读得可否不一样?小组合作交流(舒缓—坚定—激昂)3、分角色试着朗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感情的变化。(板书:歌颂黄河 巨大贡献)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三)尾声 1、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最结尾四句并没有写黄河,可否删去 为什么?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2、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总结课文,强化主题。五、课外延伸 话说黄河师: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让我们热爱黄河吧。今天的黄河对我们有意味着什么呢?你对我们的母亲河有了解多少?你又能为黄河做些什么呢 现在让我们话说黄河。(以《龙的传人》配乐烘托气氛)1、说说黄河的文化、历史、流程、灾难、污染等2、以“啊,黄河!你是---------我要为你----------”的句式说话,表达你对黄河的感情六、作业:1将收集的资料以手抄报的形式表现出来。2、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 同学们谈谈对黄河的感受(可能感受到黄河的汹涌澎湃、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可能有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学生看图片,听朗读,进一步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学生回答(如: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歌咏黄河、赞美黄河的情感学生回答(如:铺垫,概括、总起、提示的作用,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赞美黄河的伟大坚强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生答:望。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请一学生朗读此段,用声音把气势体现出来)(生边分析边朗读)(师生齐读)明确:分割三层意思,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是“啊!黄河!”小组合作,探究朗读三个“啊!黄河!”的内容并分角色朗读全班齐读或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励学生以黄河为榜样,学习他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把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用“我所了解的黄河”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一节课,成功的导入是关键。因此,我先设置一个能渲染气氛的导语,激发学生感情,师生入境。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听配乐范读全文,是理解课文深刻内涵的前提。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求得对诗歌的初步理解。朗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诗歌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会提问题,深入钻研。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板书设计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赞美黄河 描绘黄河 歌颂黄河 学习黄河 ------> 伟大坚强 形象、气势 巨大贡献 精神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