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三轮冲刺地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地理问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三轮冲刺地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地理问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4 22: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地理问题
“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天津港不断优化海陆双向物流网络布局。近年来,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25个“无水港”,完善港口与内陆的运输通道,实现内陆地区与国际航远的贯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 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B.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C. 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D.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2.天津港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港口负担
C.扩大港口腹地
D.节约运输时间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 利用技术手段对开采出来的天然气进行冷却,当温度降到零下161.5℃时,天然气便会由气态变成液态,将液态天然气压缩储存在低温储存罐内,即成为液化天然气(LNG)。
目前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LNG项目已于2017年12月8日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开采、处理、销售和海运为一体,每年可为我国提供四百万吨的液化气,这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参与的、规模最大的海外油气合作项目。
该项目主要工程采用了模块化的施工方式,即在其他地方加工完项目所需的大型设备并组成标准单元,然后运到项目所在地进行组装。项目所需的近400个模块,绝大多数由中国企业建造。同时中国企业还参与了地质研究、钻机制造、模块建造、工程监理、海运物流、物资供应、造船、采购等涉及LNG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但是,让中国造船业有些尴尬的是-15艘拥有破冰能力的LNG船全部由韩国造船厂制造。
(1)分析该项目主要工程采用模块化施工的原因。
(2)指出相对于传统的经典航线(鹿特丹港~上海港),新航线(萨别塔港~上海港)具有的优势。
(3)说出该项目的实施对我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政府发表首份北极政策文件—《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标志着“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从理念正式进入到行动阶段。“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图,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它能为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合作机遇。白皮书还指出,中国对北极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参与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参与油气和矿产等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参与渔业等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等。
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给我国北方港口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下表是几个国家主要港口有关数据对比。
(1)分析“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可行性。
(2)说明“冰上丝绸之路”存在的不足之处。
(3)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北方港口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4)简述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的意义。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肯尼亚沿海为平原地带,其余大部分为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成千上万头狮子、大象、犀牛、猎豹、斑马、羚羊、河马等野生动物。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肯尼亚建立了多个国家公园及野生动物保护区。肯尼亚金、银、铜、盐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政治长期稳定、经济基础较好、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
在肯尼亚西部高原城市埃尔多雷特的一片玉米地环绕的空地上,中肯双方企业投资开发的经济特区——“珠江经济特区”正式奠基。中方企业表示将以“助力非洲,绿色崛起”的理念实施发展规划,建设以原材料加工为主体,工程、营销和贸易并进发展的经济特区。下图为肯尼亚区域位置示意图。
(1)分析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8分)
(2)阐述中国企业以“助力非洲,绿色崛起”理念实施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4分)
(3)“珠江经济特区”以工业为主体,以制造业为龙头。试分析肯尼亚发展制造业的有利条件。(4分)
(4)阐述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的建设对中国企业走向非洲的启示。(6分)
1.D 2.C
【解析】1.由题目材料可知“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海铁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主要得益于当前的货物运输主要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运输,使得运输效率大为提高,据此选D。2.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增加了货物的装卸次数,提高了成本,消耗了更多的时间,在港口的船只等候时间也会增加,无法起到减轻港口负担的功能。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基建,扩大经济腹地,促进经济发展,据此选C。
3.(1)亚马尔半岛纬度高,气温低,每年适合施工的时间短,施工技术要求高,现场制造难度大;地处偏远地区,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模块由多国生产(建造),充分发挥了不同地区的技术优势,模块质量高;海运便利,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且运输成本低。
(2)航程更短,节省了航行时间、能源消耗和物流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沿线海域气温更低,有利于降低液化天然气( LNG)贮存时的冷却能耗(成本);航行的安全性更高(沿线地区政局稳定、海盗少)。
(3)缓解我国能源(天然气)紧缺状况;拓展了天然气进口渠道,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促进了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提升(如提高寒冷地区天然气开采、设备制造、造船和极地海洋运输业的技术水平)
4.(1)比传统航线航程短,(节省成本);极昼季节,极冰融化,航道通航;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增多,通航时间变长;货运量大的中俄、美、加等国家和区域同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市场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破冰技术提高,为航行提供条件。
(2)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有大量浮冰、冰山,给船舶航行带来巨大挑战;沿途补给点少、(基础设施落后);(沿线港口少),对沿线地区经济拉动有限。
(3) (带来丰沛货源),扩大腹地范围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在航运网中的地位);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提升技术水平。
(4)开辟新航线,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对北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拓宽资源供给渠道;促进北极科考和旅游业发展。
【解析】整体分析:“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可行性,主要从成本、运距、效率、通航时间、市场需求、技术保障等方面分析。缺点主要从通航时间、安全、补给等方面分析。建设的意义,主要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区域开发、科考等方面分析。
(1)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可行性,主要从成本、运距、效率、通航时间、市场需求、技术保障等方面分析。比传统航线航程短,利于节省运输成本。极昼季节,极冰融化,航道通航。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增多,通航时间变长。货运量大的中俄、美、加等国家和区域同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市场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破冰技术提高,为航行提供条件。
(2) “冰上丝绸之路”缺点主要从通航时间、安全、补给等方面分析。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有大量浮冰、冰山,给船舶航行带来巨大挑战。沿途补给点少、基础设施落后。沿线港口少,对沿线地区经济拉动有限。
(3) “冰上丝绸之路”对我国北方带来丰沛货源,扩大腹地范围,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在航运网中的地位。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提升技术水平。
(4)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意义,主要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区域开发、科考等方面分析。开辟新航线,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对北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拓宽资源供给渠道。促进北极科考和旅游业发展。
5.(1)位于埃尔多雷特市附近,劳动力资源丰富;矩离鸟干达,坦桑尼亚等国家较近,潜在市场广1将有交通干线直达内罗毕和蒙巴萨港口,交通利;远离国家公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经济发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小当地农业比较发达,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率受国家经济特区优惠政薰。(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2)”助力非洲,绿色起"的含义是促进背尼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要破坏与污染当地的原生态环境;围绕着“助力非,绿色起”理念実彪发展規划,既可以促进肯起社会经济的发股,也可以保护当地弱的生态环境,实现杜会、济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每点2分,共4分
(3)肯尼亚政治长期檍定;工业化基础较好相较于其他非洲家,劳动力素质较高:矿产资源丰富;位于东交适枢组地带,铁路运输发展较快(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4)发挥地区优势,利用当地优惠政策·建设经济特区或产业园区,打造练合产业平台;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设基础设旌,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工.业集聚,以工业为主体,生产、营销、究易并进发展;实態集中管理,重环境保护,实现杜急,经济与生态效詮的协调发展感。(每点2分,共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