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初三科学中考溶解度
一、历年中考
1、(2016年杭州13题)(3分)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2、(2017年杭州13题)(3分)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2018年杭州13题)(3分)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A. 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 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 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 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4、(2019年杭州13题)(3分)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5、(2020年杭州13题)(3分)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C,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6、(2021年杭州13题)(3分)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 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 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二、巩固练习
1.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C.给丁溶液升高温度,固体一定会溶解
D.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
2.(2022九下·杭州月考)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g、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溶液肯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④=③>②>①
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4.(2022·杭州模拟)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5.(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D.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6.(2021九上·西湖月考)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KNO3 21g 32g 46g 64g 86g 110g 138g
现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5g、43g、32g、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烧杯中溶液质量为105克
B.b烧杯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6:25
C.c烧杯中为饱和溶液,加水后溶解度降低
D.将d烧杯中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加水后溶解度降低
7.(2021九上·西湖月考)在室温下,小乐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 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室温下,溶液①为饱和溶液
B.在 t℃时,A 的溶解度可能为 50 克
C.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
D.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8.(2021·丽水)20C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到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9.(2021·婺城模拟)20℃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小金在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得到溶液①②③④。下列有关溶液①~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属于20℃时的饱和溶液的是②和④
B.溶质的质量相等的是②和④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①和③
D.溶液的质量②>④>③=①
10.(2021·越城模拟)20℃时,在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并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及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B.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和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11.(2021·江北模拟)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
C.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饱和溶液
12.(2021·桐乡模拟)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2,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2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实验1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实验2后,甲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度减小
D.实验2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3.(2021·金华模拟)无土栽培技术是植物根能直接接触培养液的栽培方法,小金在炎热的夏天从冰箱拿出一瓶硝酸钾培养液如图甲,一段时间后变成了图乙所示(不考虑水的蒸发)。溶液从甲状态到乙状态过程中,不变的科学量是( )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14.(2021·余杭模拟)室温下,小乐将16克硫酸铜粉末和25克硫酸铜晶体分别放入两只各盛有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待反应结束后,恢复至室温。则两只烧杯中,相等的是( )
A.析出的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B.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5.(2021·吴兴模拟)烧杯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下图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体,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
B.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
C.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6.(2020九上·兰溪期中)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 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17.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对象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依据观察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反映了该过程中( )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18.(2020·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9.(2020·杭州模拟)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丙的溶液质量和乙的相同
C.在甲→丙的过程中,蔗糖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
D.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20.(2020·上城模拟)一杯40°C100g硫酸铜饱和溶液,加入16g无水硫酸铜粉末,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与溶解过程中吸放热的影响,则该溶液与原溶液相比(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表)(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CuSO4溶解度/g 14.8 17.6 20.5 24.2 28.5 39.6 53.6 73.0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会析出2.5g蓝色晶体
C.溶质质量变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28.5%
21.(2020·上城模拟)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小陈用它和50g的水配制了一杯约50℃糖水给患糖尿病的爷爷饮用。结合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温度/℃ 30 50 70
木糖醇溶解度/g 70 84 93
A.爷爷想要糖水再甜一点,小陈可以把糖水降温或加入木糖醇
B.若想把这杯糖水配到最甜,最多可溶解木糖醇42g
C.小陈又配制70℃和50℃的最甜糖水各一杯,两者溶质质量分数之比为93:84
D.爷爷拿到糖水后发现杯底无固体,小陈判断糖水还未饱和
22.(2019·金华模拟)在一只盛有温度为 60℃不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水槽中放着一只乒乓球,乒乓球处于漂浮状态。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到20℃,乒乓球仍处于漂浮状态(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其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 B.乒乓球露出液面的体积
C.乒乓球所受到的浮力 D.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杭州初三科学中考溶解度
一、历年中考
1、(2016年杭州13题)(3分)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D
【解析】A.冷却后有晶体析出,依然还是饱和溶液,错误;B.晶体析出后溶质质量减少,错误;
C.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减少,错误;D.温度降低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少,此时依然是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正确。
2、(2017年杭州13题)(3分)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C
【解析】由表格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后减,A错误; 10℃时,溶解度为27.7g,即100g水中可溶解27.7g硫酸镁形成饱和溶液,故72.3g水中不能溶解27.7g硫酸镁,B错误; 50℃时,溶解度为49.0g,即100g水中可溶解49.0g硫酸镁,故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C正确; 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解度减小,故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错误。
3、(2018年杭州13题)(3分)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A. 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 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 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 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只有溶解度变大,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和D选项中溶解度不变。
4、(2019年杭州13题)(3分)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答案】D
【解析】②为饱和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①→②,溶剂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②→③为恒温蒸发溶剂,温度不变,溶解度也不变;③→④是升温蒸发溶剂,氯化钠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上升,水的质量分数不断下降;②→③,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③→④,温度变大,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②→④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5、(2020年杭州13题)(3分)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C,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答案】D
【解析】1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最后得到的溶液为120.9克,说明只有20.9克的硝酸钾溶于水中,所以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故A错误;6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最后得到的溶液为140克,说明此温度下100克水可以溶解40克的硝酸钾,但不能说明是最多溶解40克,得到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不能得到该温度下的溶解度,B错误;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大于加热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C错误;由A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溶液中会发生结晶析出晶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小,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选项正确,故选D。
6、(2021年杭州13题)(3分)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 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 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答案】B
二、巩固练习
1.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C.给丁溶液升高温度,固体一定会溶解
D.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 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蒸发相等溶剂析出固体质量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及固体溶解度定义分析。
【解答】A、乙蒸发10克水原出1.5克固体,丙蒸发10克水析出3克固体,说明乙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丙和丁都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没有证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的关系,则无法确定丁溶液升温后能否溶解,不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中蒸发10克水析出3克固体,则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九下·杭州月考)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g、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乙和丙溶解的质量关系分析;
B、根据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D、根据蔗糖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解答】A、由乙和丙溶解情况可知,蔗糖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采用升温可使乙烧杯中剩余固体溶解,符合题意;
B、 甲、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属于不饱和溶液,可能属于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不符合题意;
D、 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溶液肯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④=③>②>①
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溶剂未析出固体前,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析出固体后溶质质量减小,温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解答】A、①溶液蒸发水后恰好达到饱和,肯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B、蒸发溶剂未析出固体前,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析出固体后溶质质量减小,溶液中溶质的关系为 ①=②>③>④ ,不符合题意;
C、不饱和溶液蒸发水,在未变成饱和之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后温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D、 ④中有固体剩余,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2·杭州模拟)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饱和溶液加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分析。
【解答】A、甲和乙都是饱和氯化钠溶液,乙中加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 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不符合题意;
C、 实验二后,甲溶液加水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实验二后,甲中加水不改变溶质质量,乙中加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D.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克,5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85.5克,分别确定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由此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 A、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克,5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85.5克,溶液①为20℃时100克水中加入20克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 ②为20℃时100克水中加入50克硝酸钾,固体不能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③为50℃时100克水中加入50克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④为50℃时100克水中加入80克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 ⑤为20℃时100克水中加入80克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B、 ②和⑤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都小于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符合题意;
C、 ④→⑤可析出80-31.6=48.4gKNO3晶体 ,不符合题意;
D、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85.5-80=5.5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1九上·西湖月考)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KNO3 21g 32g 46g 64g 86g 110g 138g
现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5g、43g、32g、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烧杯中溶液质量为105克
B.b烧杯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6:25
C.c烧杯中为饱和溶液,加水后溶解度降低
D.将d烧杯中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加水后溶解度降低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4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克,则50克水中最多溶解32克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解答】A、 4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克, a烧杯中50克水加入55克硝酸钾,只能溶解32克,所得溶液质量87克 ,不符合题意;
B、 b烧杯中只能溶解32克硝酸钾,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2:50=16:25 ,符合题意;
C、 c烧杯中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加水不能改变溶解度 ,不符合题意;
D、 将d烧杯中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通过加硝酸钾,温度不变,不会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1九上·西湖月考)在室温下,小乐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 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室温下,溶液①为饱和溶液
B.在 t℃时,A 的溶解度可能为 50 克
C.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
D.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20克水中A物质的溶解情况,结合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及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分析。
【解答】A、溶液①中再加入5克A,部分溶解,说明在室温下,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B、在t℃时,20克水中溶解了10克A,若刚好达到饱和状态,则A的溶解度为50克 ,符合题意;
C、溶液③20克水溶解了10克A,溶液④溶解小于10克,所以两溶液质量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D、溶液②和溶液④都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1·丽水)20C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到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有固体未溶解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向杯底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中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分析。
【解答】A、 甲烧杯中,硝酸钾未完全溶解,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B、 丁烧杯中为丙烧杯中溶液再加25克水形成,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C、 乙→丙过程中,若固体刚好溶解,即丙是饱和溶液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 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1·婺城模拟)20℃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小金在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得到溶液①②③④。下列有关溶液①~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属于20℃时的饱和溶液的是②和④
B.溶质的质量相等的是②和④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①和③
D.溶液的质量②>④>③=①
【答案】B
【解析】【分析】(1)将溶质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前者大,溶液饱和;后者大,溶液不饱和;
(2)根据(1)中分析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然后进行比较;
(3)溶质质量分数=;
(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解答】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因为20g<34g,所以溶液①不饱和;因为35g>34g,所以溶液②饱和。
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因为20g<31.6g,所以溶液③不饱和;因为35g>31.6g,所以溶液④饱和,故A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溶液①中溶质质量为20g,溶液②中溶质质量为34g,溶液③中溶质质量为20g,溶液④中溶质质量为31.6g,故B错误符合题意;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①和③,故C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的质量:②>④>③=①,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2021·越城模拟)20℃时,在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并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及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B.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和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100克水加入40克或60克氯化钠得到136克氯化钠溶液确定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及各步骤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解答】A、 由图示可知,100克水加入60克氯化钠得到136克氯化钠溶液,则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B、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②中的溶液100克水中溶解了20克,是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③和④都达到了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不符合题意;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 ,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1·江北模拟)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
C.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分析】(1)②为饱和溶液,将①和②的溶剂质量比较大小即可;
(2)析出的晶体越多,溶质的质量越少;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
(4)如果溶液中有晶体出现,那么它肯定是饱和溶液。
【解答】A.①蒸发溶剂得到②,即①中溶剂的质量肯定大于②的溶剂质量。因为②为饱和溶液,那么①肯定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①和②中都没有溶质析出,那么它们的溶质质量相等,即①=②;③中析出氯化钠的质量小于④,那么③中溶质的质量大于④,因此溶质质量大小关系:①=②>③>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②③④都是饱和溶液,②和③的温度相同,那么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④的温度高,氯化钠的溶解度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改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④中有氯化钠晶体析出,肯定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2021·桐乡模拟)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2,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2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实验1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实验2后,甲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度减小
D.实验2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饱和溶液中加溶剂和加溶质,溶质质量均不变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解答】A、乙溶液为饱和溶液,实验2是向乙中加5克食盐,食盐不能溶解,溶液仍是饱和溶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实验1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实验2后,甲烧杯温度和溶质、溶剂种类都没有改变,则食盐的溶解度不变,符合题意;
D、实验2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都未变,仍相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1·金华模拟)无土栽培技术是植物根能直接接触培养液的栽培方法,小金在炎热的夏天从冰箱拿出一瓶硝酸钾培养液如图甲,一段时间后变成了图乙所示(不考虑水的蒸发)。溶液从甲状态到乙状态过程中,不变的科学量是( )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分析】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它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解答】乙图中原本没有溶解的硝酸钾消失了,因此溶质硝酸钾的质量增大,但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剂)质量没有改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2021·余杭模拟)室温下,小乐将16克硫酸铜粉末和25克硫酸铜晶体分别放入两只各盛有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待反应结束后,恢复至室温。则两只烧杯中,相等的是( )
A.析出的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B.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硫酸铜会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铜晶体,溶液溶质会析出,溶剂减小,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解答】A、 将16克硫酸铜粉末和25克硫酸铜晶体分别放入两只各盛有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的烧杯中,二者都不能溶解,但硫酸铜会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铜晶体,溶液中溶剂减少,则晶体会析出,所以加入硫酸铜的溶液中析出晶体,而加入硫酸铜晶体的则不会析出,不符合题意;
B、加入硫酸铜的溶液中溶质减小,不符合题意;
C、加入硫酸铜的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D、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1·吴兴模拟)烧杯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下图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体,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
B.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
C.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A
【解析】【分析】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及题干中的数据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以及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答】A.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则分别在60℃和20℃时,100g水中分别溶解NH4Cl 55.2g和37.2g恰好达到饱和。由题干可知,③中溶液中出现了晶体,肯定是2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饱和溶液。由于20℃时,NH4Cl的溶解度37.2g,所以溶解的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含有18.0g固体NH4Cl,所以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含有37.2g+18.0g=55.2gNH4Cl,为不饱和溶液,②中溶液是6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溶液,含有55.2gNH4Cl,恰好达到饱和,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②中溶液为60℃时NH4Cl的饱和溶液,①比②中多20g水,肯定是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①和②中,溶剂的质量减小,而二者的溶质质量相等,故C错误;
D.②中溶液是6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溶液,含有55.2gNH4Cl,③中溶液是2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饱和溶液,溶解的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所以②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A。
16.(2020九上·兰溪期中)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 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答案】C
【解析】【分析】(1)如果放热,那么溶液温度升高;如果吸热,那么溶液温度降低;
(2)同种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
(3)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4)分析溶剂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因此氢氧化钠溶于水是放热过程,故A正确不合题意;
B.a、c两点时溶液的温度相同,那么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是相同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b点时氢氧化钠全部溶解,没有未溶的固体,不知道它是否饱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7.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对象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依据观察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反映了该过程中( )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热,溶剂中水会减小,溶质减小,氢氧化钙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分析。
【解答】 A、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溶液温度升高,饱和溶液中水减少和溶解度减小,溶质会析出,溶质的质量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温度慢慢恢复后,溶解度又增大,溶质又会增加,但不会增加到原来的质量,符合题意;
B、溶剂质量会随氧化钙与水反应而减小,但不会再增加,不符合题意;
C、溶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然后再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且增到与反应前相等数值,不符合题意;
D、溶质质量分数会会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然后再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且增到与反应前相等数值,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2020·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分析】(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2)根据分析质量分数的变化;
(3)根据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变化分析;
(4)如果溶液中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饱和;如果没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解答】A.降温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质量减小,即溶液的质量也减小,故A错误;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减小,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
C.当温度降低后,硝酸钾有晶体析出,说明原来是不饱和溶液,现在是饱和溶液,那么它的溶解度变小了,故C错误;
D.原来的溶液并没有晶体析出,因此它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9.(2020·杭州模拟)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丙的溶液质量和乙的相同
C.在甲→丙的过程中,蔗糖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
D.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答案】D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有晶体析出,那么肯定是饱和溶液;如果没有晶体,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2)注意丙中有晶体析出;
(3)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4)根据公式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答】A.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后,仍然没有晶体析出,那么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丙和丁中,由于已经出现未溶的晶体,所以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丙和乙中溶剂的质量相同,但是丙中溶质的质量小,所以丙的溶液质量小于乙,故B错误;
C.在从甲→丙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不变再降低,所以蔗糖的溶解度先不变后减小,故C错误;
D.在甲和乙中,溶质的质量相同,而溶剂的质量减小,根据公式可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故D正确。
故选D。
20.(2020·上城模拟)一杯40°C100g硫酸铜饱和溶液,加入16g无水硫酸铜粉末,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与溶解过程中吸放热的影响,则该溶液与原溶液相比(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表)(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CuSO4溶解度/g 14.8 17.6 20.5 24.2 28.5 39.6 53.6 73.0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会析出2.5g蓝色晶体
C.溶质质量变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28.5%
【答案】C
【解析】【分析】(1)当温度不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保持不变;当溶液中有未溶的物质出现时,它肯定是饱和溶液;
(2)首先根据五水硫酸铜的分子式计算出溶液中溶剂水的减少量,然后再根据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列式计算出析出的硫酸铜的质量即可;
(3)根据上面的分析判断;
(4)物质的溶解度不变,那么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解答】A.无水硫酸铜粉末会结合溶液中的水形成五水硫酸铜晶体,从而使溶剂减少,导致溶质硫酸铜析出,但是溶液仍然饱和,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CuSO4 5H2O可知,16g硫酸铜粉末需要结合水的质量为:;
那么设9g水中硫酸铜粉末的质量为x,得到:,那么x=2.565g。由于它也会结合水形成五水硫酸铜晶体,所以析出的蓝色晶体肯定大于2.5g,故B错误;
C.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溶质在质量会减少,故C正确;
D.由于溶液依然是40℃时的饱和溶液,那么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
故选C。
21.(2020·上城模拟)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小陈用它和50g的水配制了一杯约50℃糖水给患糖尿病的爷爷饮用。结合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温度/℃ 30 50 70
木糖醇溶解度/g 70 84 93
A.爷爷想要糖水再甜一点,小陈可以把糖水降温或加入木糖醇
B.若想把这杯糖水配到最甜,最多可溶解木糖醇42g
C.小陈又配制70℃和50℃的最甜糖水各一杯,两者溶质质量分数之比为93:84
D.爷爷拿到糖水后发现杯底无固体,小陈判断糖水还未饱和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温度下木糖醇的溶解度判断分析,由所给各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50克水中最多溶解木糖醇的质量。
【解答】A、想要糖水再甜一点,则需加大其浓度,而降温木糖醇的溶解度减小,不符合题意;
B、 50℃ 时木糖醇溶解度84克, 若想把这杯糖水配到最甜,则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木糖醇42g ,符合题意;
C、 配制70℃和50℃的最甜糖水各一杯,两者溶质质量分数之比为,不符合题意;
D、杯底无固体溶质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2019·金华模拟)在一只盛有温度为 60℃不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水槽中放着一只乒乓球,乒乓球处于漂浮状态。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到20℃,乒乓球仍处于漂浮状态(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其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 B.乒乓球露出液面的体积
C.乒乓球所受到的浮力 D.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后是否有晶体析出进行分析,结合浮力大小与密度的关系解答。
【解答】 A、温度改变,硝酸钾溶解度一定改变,错误;
B、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钾析出,若无硝酸钾析出,则溶液密度不变,球受浮力不变, 乒乓球露出液面的体积不变,若有硝酸钾析出,则浮力会减小, 乒乓球露出液面的体积 减小,错误;
C、乒乓球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其浮力等于重力,一定不发生改变,正确;
D、若有硝酸钾析出,则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若没有析出,则不变,错误;
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