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中华民国的创建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民主共和这一崭新的政治制度。本课讲述了从民国创建到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再到孙中山试图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挽救和巩固革命成果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2.通过研读史料,分析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3.从孙中山等人同袁世凯的反复较量中,认识民主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激发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中华民国创建的基本史实;临时约法的内容和评价
2.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回国。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整体感知:梳理中华民国的三个时期。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师活动】讲述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学生活动】阅读教科书,找出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信息。
【教师活动】提问: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的方式与封建帝王的确立方式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回答:前者是各省代表投票选举产生,后者主要是世袭。
【教师活动】介绍民国纪年法。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学生活动】探究:孙中山为什么让位给袁世凯?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
【教师活动】讲述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师活动】讲述清帝退位后,孙中山履行自己的承诺,于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辞职,并在自己的辞职引退咨文中提出三个条件。提问: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这三个条件?
【学生活动】回答: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教师活动】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封面,解读临时约法的信息。
【学生活动】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分析体现的原则。
【教师活动】展示“三权分立”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三权分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
【教师活动】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学生活动】阅读老舍《茶馆》片段和课后知识拓展,认识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师活动】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引导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和局限性。
课堂小结
纵观中华民族走过的整个反侵略、求独立的历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救国的一次伟大尝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为之后中国的混乱局面埋下了隐患,后面的学习将告诉我们。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