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5 15:5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海峡
台湾海峡
两岸
祖国大陆和台湾
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同根同源。
正面墨书:“想家”,
背面朱书:“西望乡关何处是,
梦里家园路迢迢”
这件“想家”的夹克衫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一、离家:少小离家老难回,日日思亲不见亲。
1932年,何文德出生于湖北省房县。
1948年参加国民党部队。
1949年被迫来到台湾。
思考:1949年,为什么何文德会被迫来到台湾?(时代背景)
一、离家:少小离家老难回,日日思亲不见亲。
材料一: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5月19日颁布《台湾省戒严令》,至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材料二:本部为确保本省治安秩序,特自五月二十日零时起,宣告全省戒严。
自即日起,除基隆、高雄、马公三港口在本部监护之下……其余各港,一律封锁,严禁出入。——《台湾省戒严令》
1949年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颁布戒严令,封锁大部分港口,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一、离家:少小离家老难回,日日思亲不见亲。
思考:1949年,为什么何文德会被迫来到台湾?(时代背景)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一、离家:少小离家老难回,日日思亲不见亲。
台湾问题的实质:中国的内政问题
二、想家: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
何文德从1949年来到台湾后,此后将近四十年,何文德与家人断绝了任何往来,身在台湾的何文德受尽了思乡的煎熬。
问题:为什么何文德来到台湾后将近四十年间,不能重返大陆与家人团聚?
二、想家: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
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建国初——20世纪70年代)(课本P70)
时间 大陆对台 台对大陆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前)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反攻大陆
“三不”政策
二、想家: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
材料三: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认为这种藩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
和平统一
二、想家: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倡议:通邮、通航、通商
“三通”呼吁:
通航
通邮
通商
“三不”政策:
不接触
不谈判
不妥协
二、想家: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
大陆深情呼唤
台湾冷漠拒绝
三、回家: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问题: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何文德可以重回故乡?
三、回家: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1988年1月19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由西安抵达北京,登上了万里长城。
1988年1月18日,何文德同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西安黄帝陵。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探亲。
P71第一段
打破隔绝
“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一个50多岁的老兵站在台上,用嘶哑而高亢的声音高喊着:“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
三、回家: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何文德: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会长
何文德等五六十岁的老兵,站在台上唱《母亲你在何方》:母亲啊,我真想你们……”唱到“母亲”,台上老兵泣不成声,台下观众哭成一片……
当年站在台湾街头要求返乡的老兵。
老兵站在台上,高喊着:我要回家。
三、回家: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改革开放后)(P70—P73)
大陆对台 台对大陆
改革开放后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2005年 2015年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调整“三不”政策,开放探亲(1987年)
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重点)
汪辜会谈
江泽民“八项主张”
胡锦涛会见连战(胡连会)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习马会)
三、回家: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重点
加强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2020·甘肃天水·10)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中考链接
C
1979《告台湾同胞书》倡议三通;2008年,三通终于实现。
“九二共识”(1992年)
汪辜会谈中提出(1993年)
课本P72相关史事
思考:图中握手人物身份的变化反映出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汪辜会谈(1993年)
“胡连会”(2005年)
“习马会”(2015年)
两岸开放后,政治交流日益密切。
三、回家: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四、一家: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通终实现,天堑变通途。(经济交流)
两岸实现三通的时间是?( P73最后一段)
2008年12月,两岸实现直接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思考:从以上两幅图表中,你能获取什么重要信息?它说明了什么?
重要信息:1987—2017年,大陆自台进口额和出口额持续增长。
大陆自台进口额大于大陆自台出口额。
说明:两岸经济关系密切,相互促进,互利互补。
四、一家: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台资企业吗?
捷安特
四、一家: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018·广东·16)如题16表,这些措施( )
时间 措施
20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中考链接
A
2016年6月,何文德在台湾家中去世。临终之际,他对家人说,那次回大陆老家时,他看到了母亲,还与母亲聊天说话。其实那时,他的母亲,早已去世多年……
四、一家: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愿我先祖,佑我华胄;
同室止戈,永弃相残;
再结同心,光大中华!
——《祭黄帝文》
四、一家: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两岸中国人应该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抚平历史创伤。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
小组讨论:推动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历史:
政策:
经济:
经验:
民心: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三国
隋朝
元朝
1662年
1684年
1895年
1945年
1949年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国民党败退台湾
历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第一次分离: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外来侵略)
第二次分离: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外来侵略)
第三次分离
(中国内政问题)
小组讨论:推动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历史:
政策:
经济:
经验:
民心: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政策
海峡两岸经济互补互利
港澳胜利回归的经验
海峡同胞渴望祖国统一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联系时事,分析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国内:台独势力
国外:反华势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后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2005年
2015年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八项主张
“胡连会”
“习马会”
课堂小结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008年
实现三通
五、海峡两岸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1987年
调整“三不”打破隔绝
板书设计
何文德
两岸关系
离家
想家
回家
一家
分离
隔绝
交往
走向统一
小人物
(微观视角)
大历史
(宏观架构)
统一是大势所趋
(2020·湖南张家界·25)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谈谈我国制定并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现实意义。(2分)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履行这一义务?(2分)
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
审问题,明确问题数量和答题方向。
在材料中圈划关键词,读懂材料。
带着问题读材料
(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
现实意义: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分裂的法律;②为有效打击台独势力,为对台方针的顺利实施,为捍卫国家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法律依据等。(答对两点,得2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履行义务:①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②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对台问题的方针政策;③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④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答对两点,得2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答题规范:①先写答题项;②根据分值分点作答;③精准作答,语言专业化、术语化,体现历史学科特色。④避免错别字。
课后作业
1、阅读《回家的路:高秉涵回忆录》,结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写一篇心得体会。
2、请同学们根据本课主题创作一幅历史漫画,漫画要求主题鲜明,符合史实,具有创意。
关于海峡两岸的纪录片推荐
《台海纪事》
《君自客家来》
《潮平两岸阔》
关于海峡两岸的书籍推荐
《回家的路:高秉涵回忆录》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我们台湾这些年》
《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