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对外交往中,做了哪些事,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压力与抉择
两极对峙下独立自主
第一篇章
《南京条约》的签订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的外交......
周恩来总理在外交部成立会上对全体工作人员说: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
根据材料请你说说,近代中国的外交有哪些特点?
屈辱的、不独立、不平等的外交
由周恩来主持制定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根据材料思考,新中国坚定的外交立场是什么?反映了
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压力与抉择 —— 两极对峙下独立自主
三大方针 含 义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与西方国家建交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平等基础上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怎样划清同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界限?
怎样争取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
怎样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一、压力与抉择 —— 两极对峙下独立自主
请你填一填: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
是谁阻拦新中国走向世界呢?当时的新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
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形势
苏联
中国
美国
苏联
中国
美国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一、压力与抉择 —— 两极对峙下独立自主
材料1 新中国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尚在进行和财政经济较为困难的条件下成立的。
——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材料2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材料3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苏关系的成熟期……条件是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设备和经济援助。作为回报,苏联外交官在联合国发起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从台湾的国民政府转移到大陆的共产主义政府的活动。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国家实力较弱
敌视封锁
干涉内政
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国际承认
小组探究活动一:为什么新中国在外交实践中选择“一边倒”?
大家议一议吧~
材料: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了“一边倒”的方针,宣布了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
——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
你是外交部的一名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提问:“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相互矛盾吗?
小小外交发言人
一、压力与抉择 —— 两极对峙下独立自主
材料:周恩来曾多次指出,“一边倒”以及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表明我们在对外关系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非“倒向苏联怀抱”。与苏联战略上虽然结为同盟,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郭伟伟:《当代中国外交研究》
“一边倒”
国家实力
国际环境
独立自主
国家利益
体现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赞成民族独立、和平、民主
决定
决定
一、压力与抉择 —— 两极对峙下独立自主
①新中国建立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0 1949.11.23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1 1950.4.1 印度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2 1950.10.4 印度尼西亚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3 1950.4.13 瑞典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4 1950.5.9 丹麦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5 1950.5.11 缅甸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16 1950.6.8 瑞士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17 1950.9.14 阿尔本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一、压力与抉择 —— 两极对峙下独立自主
材料:它的签订使新中国外交气象一新,不再孤立,还有更好的政治条件对付帝国主义。 ——周恩来
“它”指的是什么?有何意义?
②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鼓励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压力与抉择 —— 两极对峙下独立自主
建国初期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1951 1952 1953
1 0 0
从统计表格里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1950年后,新中国的外交陷入了困境。
一、压力与抉择 —— 两极对峙下独立自主
挑战与思变
超越制度之五项原则
第二篇章
材料一:面对周边独立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中国一度将推进世界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作为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别国造成了干涉内政的印象,恶化了周边环境。尽管周边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予以承认,但部分国家因历史遗留问题或美国的介入,对于新中国心存观望。
——刘海泉《毛泽东时代中国周边安全战略评析》
材料二: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依据材料指出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何?原因是什么?
态度:心存观望,畏惧。
原因:干涉内政的印象;历史遗留问题;美国介入。
新中国要怎样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呢?
二、挑战与思变 —— 超越制度之五项原则
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热情欢迎了印度代表团来华
周总理提出什么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二、挑战与思变 —— 超越制度之五项原则
1954年6月24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向印度总理尼赫鲁再次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家关系之中,它们将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二、挑战与思变 —— 超越制度之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周恩来访问缅甸
周恩来参加缅甸泼水节
二、挑战与思变 —— 超越制度之五项原则
材料1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
材料2 60年以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小组探究二: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平等性(不论大小强弱)
包容性(不论社会制度)
开放性、创新性(不断发展丰富)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二:“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作用:
(1)就中国而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2)对世界而言: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依据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有哪些?
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特别是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
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特别是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
时 间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地 点
参与人员
性质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1955年
亚非29国领导人和地区的代表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新中国参加的目的
为了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补充:会议主要谈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挑战与思变 —— 超越制度之五项原则
根据材料思考,“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
二、挑战与思变 —— 超越制度之五项原则
同 异
遭遇相同: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社会制度
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发展与展望
世界舞台上放异彩
第三篇章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联合国旗帜
当时的联合国被美国等国家操纵,支持蒋介石集团,敌视新中国,而新中国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
为什么不说中国加入联合国?
为什么还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当时新中国为什么没能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请你想一想:
当时占据席位的是已经败退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本就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发展与展望 —— 世界舞台上放异彩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一: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4、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
探究活动三: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二:随着亚非拉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总数中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有人曾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材料三:
2、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支持
3、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三、发展与展望 —— 世界舞台上放异彩
影响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发展与展望 —— 世界舞台上放异彩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发展与展望 —— 世界舞台上放异彩
④周恩来总理等步入日内瓦会场
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①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③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
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一边倒”
C “求同存异”
D 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