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2-27 14:06:19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双城期中)蟾蜍与青蛙相似,其幼体与成体相比较,存在的显著特点是(  )
A.陆生、用肺呼吸、有尾有四肢 B.水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C.水生、用肺呼吸、有尾无四肢 D.陆生、用鳃呼吸、有尾有四肢
2.(2018·滁州)下列动物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外受精的是(  )
A. B.
C. D.
3.具有变态发育的一组动物是(  )
①涡虫 ②变形虫 ③青蛙 ④鲫鱼 ⑤菜粉蝶 ⑥蟋蟀.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小蝌蚪用鳃呼吸
B.抱对是为了提高卵细胞的受精率
C.雌蛙产生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
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5.青蛙不能成为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是( )
A.体温不恒定 B.生殖离不开水
C.皮肤辅助呼吸 D.变态发育
6.(2018·中山模拟)“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无脊椎动物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形成多种组织
D.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2018·河源模拟)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里生活,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但它的下列哪些生命活动必须在水中进行(  )
A.捕食和爬行 B.产卵和鸣叫
C.跳跃和冬眠 D.生殖和发育
8.一位同学在调查本地动物资源中,发现本地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么当地环境可能是怎么样的(  )
A.炎热多雨 B.常年寒冷
C.炎热干燥 D.工业化大城市
9.(2018八下·汽开区期中)青蛙在繁殖期间特有的行为是(  )
A.抱对 B.跳跃 C.游泳 D.捕食
10.蝌蚪区别于成蛙的显著特征是(  )
A.水生,用鳃呼吸,有尾 B.陆生,用鳃呼吸,无尾
C.水生,用肺呼吸,无尾 D.陆生,用肺呼吸,有尾
11.(2017八下·朝阳期末)由图可知,蛙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  )
A.15℃ B.20℃ C.25℃ D.30℃
12.(2017八下·萍乡期末)在美国南部等地发现的畸形蛙约占10%,致畸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空气污染 B.水域污染 C.土壤污染 D.人类捕杀
13.(2018八上·宁阳期中)如图阴影部分示蝗虫和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点,对其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 B.体内受精
C.受精卵体外发育 D.变态发育
14.(2018·襄阳)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王大伯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养蚕和牛蛙走上致富的道路。家蚕和牛蛙都具有的生物个体发育特点是(  )
①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②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③发肓过程有蛹期④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8·江津模拟)关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青蛙的受精卵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会很快的死亡
B.即使出现久旱天气,两栖动物的数量也不会减少
C.只有青蛙是变态发育,其他两栖动物不是变态发育
D.青蛙有抱对的行为,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
16.(2018八下·东台月考)小王通过学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知识,总结出蟾蜍、大鲵、蝾螈等两栖动物生殖上的共同特点是()
A.雌雄个体有抱对的现象 B.雄性个体通过鸣叫吸引雌性
C.体外受精 D.卵生,由雌性个体产下受精卵
二、综合题
17.(2018八下·凤阳期末)如图是青蛙发育过程中某些阶段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发育过程的顺序是   →   →   →   →   。
(2)图中的B用   (填“外鳃”或“肺”)呼吸。
(3)图中的B进一步发育,长出   ,外形和结构都像   。
(4)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青蛙进行   (填“体内”或“体”)受精。
(5)蝌蚪的形态和结构与成蛙的区别很大,青蛙的发育方式为   (填“变态”或“直接”)发育。
三、实验探究题
18.某同学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想探究一下“环境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三个相同的鱼缸,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为甲、乙、丙.
②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
③从池塘中采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平均分为三份,同时放入三个鱼缸中.
④将三个鱼缸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定时进行观察和现象记录.
试分析回答:
(1)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中,作为对照组的是哪一个鱼缸?   ;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2)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则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
(3)通过本实验,该同学还发现青蛙的发育和其它动物有不同之处,其受精卵孵化出的幼体   要经过   才能成为幼蛙.
(4)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把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则   组的幼蛙可能会很快死亡,原因是   .
(5)当青蛙发育成熟后,雄蛙会频频发出“呱、呱、呱”的叫声,雌蛙会应声而至,并与雄蛙进行抱对.在这里,雄蛙的叫声起到了   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蟾蜍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尾无四肢;成体生活既能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辅助肺进行呼吸,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大,四肢游泳或跳跃,属于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B
【分析】熟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两栖类:例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2.【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鸡属于鸟类,体内受精,A不符合题意;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内受精,B不符合题意;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C符合题意;
D、牛属于哺乳动物,体内受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3.【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变态发育指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大,而这种发育方式叫变态发育,比如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为变态发育,如:蝗虫、蜜蜂、菜粉蝶、蟋蟀等属于变态发育;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如青蛙:受精卵(水中)--蝌蚪(水中)--幼蛙(水中)--成蛙(陆水),其中幼体和成体的根本区别是呼吸方式,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也能辅助呼吸,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如:蟾蜍、青蛙等属于变态发育,题干中的鲫鱼属于鱼类,涡虫属于扁形动物,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都不是变态发育,都为正常的发育,可见: ③青蛙 ⑤菜粉蝶 ⑥蟋蟀都属于变态发育,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变态发育的动物类群,比较简单,熟记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不同,差异很大,比如:昆虫类动物,两栖动物等。
4.【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蝌蚪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青蛙繁殖的季节,雄蛙会鸣叫,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前来交配,发生抱对现象,抱对可以确保卵细胞与精子在同一时间排在水中,并提高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率,增加卵细胞的受精机会,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雄蛙排出的是精子,雌蛙排出的是卵细胞,两者在水里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故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蝌蚪的外鳃退化再长出内鳃,成体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相差很大,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青蛙是在水中完成受精,即为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蝌蚪,慢慢发育成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5.【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环境条件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在生殖的季节,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前来抱对,它们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由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可见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环境条件,难度不大,熟知两栖动物是在水中完成受精,体外受精,幼体蝌蚪需要在水中发育。
6.【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A、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B不符合题意;
C、受精卵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的细胞群构成组织,C不符合题意;
D、所以生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幼体和成体的差别较大,属于变态发育.
7.【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鳃呼吸,幼体经过变态发育,发育成成体,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特征,比较简单, 熟记: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成体,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8.【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所有的生物必须适应其生活的环境才能生存并繁殖后代,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根据题意,如果在某地区发现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说明此处的环境是湿润、温暖的环境,有水源存在时,两栖动物才能正常的生存和繁殖后代。寒冷、干燥等环境不利于青蛙的生存,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特点,解答此题,需要熟知,两栖动物幼体需要在水中完成发育,青蛙的发育不完善,需要借助于裸露的皮肤呼吸,为变温动物,所以他们必须生活在湿润的、温暖的环境中。
9.【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青蛙在繁殖时期特有的行为是抱对,雄蛙和雌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再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然后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提高受精率.
10.【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如蝌蚪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而青蛙身体分头、躯干、四肢;蝌蚪有尾无四肢,青蛙有四肢无尾;蝌蚪的鳃和侧线消失,青蛙的眼睛大而突出,口腔宽阔。但它们的生活习性完全不同,蝌蚪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有尾,青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无尾。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
11.【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属于变态发育.温度对蛙卵孵化有较大的影响,从图中看出25℃左右的温度更有利于蛙卵的孵化.
故答案为:C
【分析】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
12.【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北美洲发现多处的畸形青蛙是生活环境中维生素A复合物含量过高造成的,其中含有视黄酸,它是一种激素,能控制脊椎动物几个重要方面的发育过程,它的过量也会导致人类的生育畸形.在美国,靠近湖泊和河流的湿地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畸形的青蛙,有的只有3条腿,有的前两条腿缺失,有的后腿长了3条或4条.这一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环保专家和人士的震惊和密切关注.对此,有人认为是寄生虫捣的鬼,有的认为罪魁祸首是杀虫剂,还有的则认为是臭氧层破坏造成紫外线过多污染环境而致动物畸形.其中最大的可能是水源污染所致.目前可以确认的是水源受到多种物质的污染,包括特殊的杀虫剂、重金属、氯化物,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化学物质的污染.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受精过程在水里进行,青蛙在发育时,其胚胎直接浸泡于水中,更容易受到水中致畸物的影响,幼体蝌蚪必须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受水环境的影响大.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蛙致畸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青蛙的发育特点方面来切入.
13.【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C、蝗虫和青蛙生殖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属于有性生殖,A、C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蝗虫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体内受精,B符合题意;
D、蝗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青蛙的生殖与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蝗虫的生殖与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
14.【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幼体蝌蚪,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发育成幼蛙,然后发育成成蛙,变态发育。综上所述②④是家蚕和青蛙都具备的特点。
故答案为:D
【分析】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异同的比较如下: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15.【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离不开水,幼体蝌蚪用鳃呼吸,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
故答案为:A
【分析】1、青蛙的生殖: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2、青蛙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16.【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雌雄个体有抱对的现象,不是两栖动物生殖上的共同特点,A不符合题意;
B.雄性个体通过鸣叫吸引雌性,不是两栖动物生殖上的共同特点,B不符合题意;
C.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符合题意;
D.两栖动物卵生,由雌性个体产下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受精卵在水中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
17.【答案】(1)D;B;C;E;A
(2)外鳃
(3)外鳃;鱼
(4)体外
(5)变态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1)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继续发育,其发育过程的顺序是D受精卵→B蝌蚪→D幼蛙→E幼蛙→A成蛙。
(2)蝌蚪用外鳃呼吸。
(3)图中的B进一步发育,长出外鳃,外形和结构都像鱼。
(4)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5)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许多差异,属于变态发育.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18.【答案】(1)丙;各鱼缸中已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2)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低于丙鱼缸
(3)蝌蚪;变态发育
(4)A;青蛙(两栖动物)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
(5)吸引雌蛙(求偶)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1)没有做任何处理的是对照,该实验方案中的丙没有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A组和B组经过了处理为实验组.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各鱼缸中已孵化的蛙卵的数量.(2)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由于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而各种污染物可能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丙没有做任何处理.所以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低于丙鱼缸.(3)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中的卵生.其发育过程中由于幼体(蝌蚪)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发育.(4)由于青蛙(两栖动物)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把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则A组的幼蛙可能会因皮肤无法辅助呼吸很快死亡.(5)当青蛙发育成熟后,雄蛙会频频发出“呱、呱、呱”的叫声,雌蛙会应声而至,并与雄蛙进行抱对.在这里,雄蛙的叫声起到了吸引雌蛙(求偶)的作用.
【分析】两栖动物的特点是属于脊椎动物,生殖为有性生殖,卵生,变态发育.
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两个实验中,如果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则这两个实验就成为对照实验.
1 / 12018-2019学年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双城期中)蟾蜍与青蛙相似,其幼体与成体相比较,存在的显著特点是(  )
A.陆生、用肺呼吸、有尾有四肢 B.水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C.水生、用肺呼吸、有尾无四肢 D.陆生、用鳃呼吸、有尾有四肢
【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蟾蜍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尾无四肢;成体生活既能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辅助肺进行呼吸,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大,四肢游泳或跳跃,属于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B
【分析】熟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两栖类:例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2.(2018·滁州)下列动物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外受精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鸡属于鸟类,体内受精,A不符合题意;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内受精,B不符合题意;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C符合题意;
D、牛属于哺乳动物,体内受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3.具有变态发育的一组动物是(  )
①涡虫 ②变形虫 ③青蛙 ④鲫鱼 ⑤菜粉蝶 ⑥蟋蟀.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变态发育指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大,而这种发育方式叫变态发育,比如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为变态发育,如:蝗虫、蜜蜂、菜粉蝶、蟋蟀等属于变态发育;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如青蛙:受精卵(水中)--蝌蚪(水中)--幼蛙(水中)--成蛙(陆水),其中幼体和成体的根本区别是呼吸方式,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也能辅助呼吸,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如:蟾蜍、青蛙等属于变态发育,题干中的鲫鱼属于鱼类,涡虫属于扁形动物,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都不是变态发育,都为正常的发育,可见: ③青蛙 ⑤菜粉蝶 ⑥蟋蟀都属于变态发育,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变态发育的动物类群,比较简单,熟记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不同,差异很大,比如:昆虫类动物,两栖动物等。
4.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小蝌蚪用鳃呼吸
B.抱对是为了提高卵细胞的受精率
C.雌蛙产生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
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蝌蚪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青蛙繁殖的季节,雄蛙会鸣叫,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前来交配,发生抱对现象,抱对可以确保卵细胞与精子在同一时间排在水中,并提高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率,增加卵细胞的受精机会,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雄蛙排出的是精子,雌蛙排出的是卵细胞,两者在水里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故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蝌蚪的外鳃退化再长出内鳃,成体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相差很大,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青蛙是在水中完成受精,即为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蝌蚪,慢慢发育成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5.青蛙不能成为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是( )
A.体温不恒定 B.生殖离不开水
C.皮肤辅助呼吸 D.变态发育
【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环境条件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在生殖的季节,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前来抱对,它们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由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可见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环境条件,难度不大,熟知两栖动物是在水中完成受精,体外受精,幼体蝌蚪需要在水中发育。
6.(2018·中山模拟)“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无脊椎动物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形成多种组织
D.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A、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B不符合题意;
C、受精卵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的细胞群构成组织,C不符合题意;
D、所以生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幼体和成体的差别较大,属于变态发育.
7.(2018·河源模拟)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里生活,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但它的下列哪些生命活动必须在水中进行(  )
A.捕食和爬行 B.产卵和鸣叫
C.跳跃和冬眠 D.生殖和发育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鳃呼吸,幼体经过变态发育,发育成成体,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特征,比较简单, 熟记: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成体,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8.一位同学在调查本地动物资源中,发现本地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么当地环境可能是怎么样的(  )
A.炎热多雨 B.常年寒冷
C.炎热干燥 D.工业化大城市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所有的生物必须适应其生活的环境才能生存并繁殖后代,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根据题意,如果在某地区发现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说明此处的环境是湿润、温暖的环境,有水源存在时,两栖动物才能正常的生存和繁殖后代。寒冷、干燥等环境不利于青蛙的生存,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特点,解答此题,需要熟知,两栖动物幼体需要在水中完成发育,青蛙的发育不完善,需要借助于裸露的皮肤呼吸,为变温动物,所以他们必须生活在湿润的、温暖的环境中。
9.(2018八下·汽开区期中)青蛙在繁殖期间特有的行为是(  )
A.抱对 B.跳跃 C.游泳 D.捕食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青蛙在繁殖时期特有的行为是抱对,雄蛙和雌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再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然后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提高受精率.
10.蝌蚪区别于成蛙的显著特征是(  )
A.水生,用鳃呼吸,有尾 B.陆生,用鳃呼吸,无尾
C.水生,用肺呼吸,无尾 D.陆生,用肺呼吸,有尾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如蝌蚪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而青蛙身体分头、躯干、四肢;蝌蚪有尾无四肢,青蛙有四肢无尾;蝌蚪的鳃和侧线消失,青蛙的眼睛大而突出,口腔宽阔。但它们的生活习性完全不同,蝌蚪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有尾,青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无尾。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
11.(2017八下·朝阳期末)由图可知,蛙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  )
A.15℃ B.20℃ C.25℃ D.30℃
【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属于变态发育.温度对蛙卵孵化有较大的影响,从图中看出25℃左右的温度更有利于蛙卵的孵化.
故答案为:C
【分析】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
12.(2017八下·萍乡期末)在美国南部等地发现的畸形蛙约占10%,致畸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空气污染 B.水域污染 C.土壤污染 D.人类捕杀
【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北美洲发现多处的畸形青蛙是生活环境中维生素A复合物含量过高造成的,其中含有视黄酸,它是一种激素,能控制脊椎动物几个重要方面的发育过程,它的过量也会导致人类的生育畸形.在美国,靠近湖泊和河流的湿地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畸形的青蛙,有的只有3条腿,有的前两条腿缺失,有的后腿长了3条或4条.这一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环保专家和人士的震惊和密切关注.对此,有人认为是寄生虫捣的鬼,有的认为罪魁祸首是杀虫剂,还有的则认为是臭氧层破坏造成紫外线过多污染环境而致动物畸形.其中最大的可能是水源污染所致.目前可以确认的是水源受到多种物质的污染,包括特殊的杀虫剂、重金属、氯化物,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化学物质的污染.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受精过程在水里进行,青蛙在发育时,其胚胎直接浸泡于水中,更容易受到水中致畸物的影响,幼体蝌蚪必须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受水环境的影响大.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蛙致畸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青蛙的发育特点方面来切入.
13.(2018八上·宁阳期中)如图阴影部分示蝗虫和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点,对其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 B.体内受精
C.受精卵体外发育 D.变态发育
【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C、蝗虫和青蛙生殖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属于有性生殖,A、C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蝗虫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体内受精,B符合题意;
D、蝗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青蛙的生殖与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蝗虫的生殖与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
14.(2018·襄阳)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王大伯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养蚕和牛蛙走上致富的道路。家蚕和牛蛙都具有的生物个体发育特点是(  )
①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②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③发肓过程有蛹期④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幼体蝌蚪,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发育成幼蛙,然后发育成成蛙,变态发育。综上所述②④是家蚕和青蛙都具备的特点。
故答案为:D
【分析】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异同的比较如下: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15.(2018·江津模拟)关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青蛙的受精卵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会很快的死亡
B.即使出现久旱天气,两栖动物的数量也不会减少
C.只有青蛙是变态发育,其他两栖动物不是变态发育
D.青蛙有抱对的行为,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离不开水,幼体蝌蚪用鳃呼吸,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
故答案为:A
【分析】1、青蛙的生殖: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2、青蛙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16.(2018八下·东台月考)小王通过学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知识,总结出蟾蜍、大鲵、蝾螈等两栖动物生殖上的共同特点是()
A.雌雄个体有抱对的现象 B.雄性个体通过鸣叫吸引雌性
C.体外受精 D.卵生,由雌性个体产下受精卵
【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雌雄个体有抱对的现象,不是两栖动物生殖上的共同特点,A不符合题意;
B.雄性个体通过鸣叫吸引雌性,不是两栖动物生殖上的共同特点,B不符合题意;
C.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符合题意;
D.两栖动物卵生,由雌性个体产下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受精卵在水中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
二、综合题
17.(2018八下·凤阳期末)如图是青蛙发育过程中某些阶段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发育过程的顺序是   →   →   →   →   。
(2)图中的B用   (填“外鳃”或“肺”)呼吸。
(3)图中的B进一步发育,长出   ,外形和结构都像   。
(4)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青蛙进行   (填“体内”或“体”)受精。
(5)蝌蚪的形态和结构与成蛙的区别很大,青蛙的发育方式为   (填“变态”或“直接”)发育。
【答案】(1)D;B;C;E;A
(2)外鳃
(3)外鳃;鱼
(4)体外
(5)变态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1)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继续发育,其发育过程的顺序是D受精卵→B蝌蚪→D幼蛙→E幼蛙→A成蛙。
(2)蝌蚪用外鳃呼吸。
(3)图中的B进一步发育,长出外鳃,外形和结构都像鱼。
(4)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5)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许多差异,属于变态发育.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三、实验探究题
18.某同学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想探究一下“环境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三个相同的鱼缸,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为甲、乙、丙.
②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
③从池塘中采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平均分为三份,同时放入三个鱼缸中.
④将三个鱼缸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定时进行观察和现象记录.
试分析回答:
(1)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中,作为对照组的是哪一个鱼缸?   ;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2)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则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
(3)通过本实验,该同学还发现青蛙的发育和其它动物有不同之处,其受精卵孵化出的幼体   要经过   才能成为幼蛙.
(4)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把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则   组的幼蛙可能会很快死亡,原因是   .
(5)当青蛙发育成熟后,雄蛙会频频发出“呱、呱、呱”的叫声,雌蛙会应声而至,并与雄蛙进行抱对.在这里,雄蛙的叫声起到了   的作用.
【答案】(1)丙;各鱼缸中已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2)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低于丙鱼缸
(3)蝌蚪;变态发育
(4)A;青蛙(两栖动物)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
(5)吸引雌蛙(求偶)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1)没有做任何处理的是对照,该实验方案中的丙没有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A组和B组经过了处理为实验组.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各鱼缸中已孵化的蛙卵的数量.(2)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由于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而各种污染物可能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丙没有做任何处理.所以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低于丙鱼缸.(3)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中的卵生.其发育过程中由于幼体(蝌蚪)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发育.(4)由于青蛙(两栖动物)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把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则A组的幼蛙可能会因皮肤无法辅助呼吸很快死亡.(5)当青蛙发育成熟后,雄蛙会频频发出“呱、呱、呱”的叫声,雌蛙会应声而至,并与雄蛙进行抱对.在这里,雄蛙的叫声起到了吸引雌蛙(求偶)的作用.
【分析】两栖动物的特点是属于脊椎动物,生殖为有性生殖,卵生,变态发育.
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两个实验中,如果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则这两个实验就成为对照实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