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29 00:00: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9·长沙模拟)人类人口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资源有限
B.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
C.生活水平逐渐下降
D.大量的人类活动使环境逐渐恶化
2.(2019七下·农安期末)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
A.温室效应 B.酸雨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火山喷发
3.(2019七下·中山期末)下列人类活动不会直接破坏环境的是(  )
A.计划生育 B.燃烧化石燃料
C.自由引入外来生物 D.排放含磷废水
4.(2018·烟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做 法符合要求的是(  )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填海盖楼 D.引进新物种
5.(2018七上·姜堰期中)下列行为破坏生物圈的是(  )
A. B.
C. D.
6.(2019·安徽模拟)下列属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B.使用电子支付
C.垃圾分类处理 D.使用共享单车
7.(2019八上·响水期末)下列各种人类的行为中,有利于生物圈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8.(2019·盐城)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下列做法与导致结果不相符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酸雨 B.大量砍伐森林→土地沙漠化
C.使用含氟制剂→臭氧层破坏 D.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物种灭绝
9.(2019·益阳)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云南洱海,政府关停了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有效改善了洱海的水质
B.南洞庭湖“矮围事件”中,夏某某非法修建矮围,捕捞养殖,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
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木材
D.湖南省人民政府对洞庭湖制定了休渔制度,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生物的多样性
10.(2019七下·平遥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一些活动已经使生物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C.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D.生物圈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类,对生物圈的其他生物也有极大影响
11.(2019七上·赵县期末)2009世界环境8提出“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
A. 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可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12.(2018七下·涟源期末)联合S环境规划署将每年的6月5日设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今年中国的环境日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人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用于城市建设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雄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D.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多步行多骑车少开车,减少尾气
13.(2018七下·繁昌期末)当“赤潮”发生时,水质会严重恶化,鱼虾及其它水生生物会大量死亡,给捕鱼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形成赤潮的原因是(  )
A.海水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B.动植物病毒的大量繁殖
C.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 D.大量红色土壤流入海洋
14.(2019·中山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与环境保护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二、综合题
16.(2018·湘西)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
(1)我国从   年开始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判断的理由是   。
(2)我国由于长期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的格局是“四二一”,即祖辈4人,父辈2人,子代1人。你认为,这可能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写两点)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所以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B不符合题意。
C、目前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与人口增长关系不大,C符合题意。
D、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 ,所以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因为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2.【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 A、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导致二氧化碳的过渡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 ,A不符合题意;
B、大气污染严重,造成酸雨现象,是人为原因,B不符合题意;
C、固体废弃物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 ,C不符合题意;
D、火山爆发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方面原因,要注意区分。
3.【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可以减轻对环境的破坏,A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导致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引入外来生物,由于外来物种缺乏天敌的制约,会大量繁殖,导致其它生物的生活受到影响,所以会破坏生态平衡,C不符合题意;
D、排放含磷废水,会导致水体营养富集化,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其它生物的生活受到影响,D错不符合题意。
【分析】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污染环境,关键是看人类从事怎样的活动。
4.【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围湖造田、填海盖楼、引进新物种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环境的恶化,不利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退耕还林有利于环境的绿化和保护,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如, 植树造林、 养花种草 ;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等等。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
5.【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每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图中D乱砍树木属于破坏生物圈的表现。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6.【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木材、破坏生态环境,故A错误;使用电子支付,减少了纸币的使用,减少了污染,故B正确;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正确;使用共享单车低碳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7.【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根据生态平衡的定义,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即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选项中的砍伐森林、排放污水、排放废气都会导致生物种类数量的减少,破坏生物圈的稳定;而植树造林,会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因此有利于生物圈的稳定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树造林在生物圈稳定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保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稳定 。 另外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和渗透作用吸收和排出水分,保持自然界水分的平衡,对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也非常重要, 还能净化环境减小污染,有的植物(如大豆)能够进行生物固氮,为生物提供氮元素。
8.【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A、大气污染,燃煤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对生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污染原因和结果不相符,符合题意;
B、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乱砍滥伐森林,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还会引起沙尘暴。因此大量砍伐森林使土地沙漠化,不符合题意;
C、氟制剂会随大气的对流,进入臭氧层,分解、破坏臭氧结构,使臭氧层变薄,进而产生“空洞”。因此使用含氟制剂破坏臭氧层,不符合题意;
D、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占用生存空间,导致本地物种生存空间减少,本地物种灭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酸雨: 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2、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品,它既能防治农林病虫害,也会对人畜产生危害,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农药残留在环境中,造成环境的污染。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流入水体中,沉降聚集在土壤中,污染农畜渔果产品,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9.【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水体污染主要因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不合理排放,所以政府关停了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有效改善了洱海的水质,A不符合题意;
B、捕捞养殖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B不符合题意;
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绿化祖国,改善环境,使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和广阔前景,而不仅是是为人类提供木材,C符合题意;
D、洞庭湖制定的休渔制度,是依据种群增长曲线规律制定的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方案,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生物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0.【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有些是破坏(乱砍乱伐、过度利用资源,造成资源危机等),有的是对生物圈有利(三北防护林),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人类活动并不只是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良影响,同样有对生物圈产生有利影响的,如三北防护 林工程在防沙治沙、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维持碳﹣氧平衡、调节气候,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人类的一些活动对生物圈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人口过度增长,生活生产污水及工业生产的废物增多,造成环境的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危机,反过来生物圈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类,对生物圈的其他生物也有极 大影响。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对生物圈环境的影响,难度一般,熟知: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所以为了生物圈环境的稳定,我们应该和谐相处,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11.【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也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减轻温室效应,A符合题意;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能减轻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能减轻温室效应,C不符合题意;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能减轻温室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2.【答案】A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容易破坏生态平衡,A符合题意;
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能量利用率,B不符合题意;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施用,减少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倡导低碳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3.【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 “赤潮”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生生物缺氧,大量死亡而出现的一种水体污染。主要原因是水生浮游植物的突发性大量繁殖。
故答案为:C
【分析】富营养化是指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含氮、含磷的无机盐大量增多造成的。大量的生活污水(含氮、磷)和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大海,海洋中的磷、氮等营养盐和铁、锰等微量元素及一些有机化合物迅速增加,这时就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使海水里藻类植物营养过盛疯狂的生长,出现赤潮现象.
14.【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B、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与环保无关, B符合题意;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解决当前能源危机,C不符合题意;
D、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从思想上引起人们的注意,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环境保护 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2、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15.【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增加的人口会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A不符合题意。
B.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增加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粮食,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可以减少成本、增加产量。属于科技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C符合题意。
D.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增加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粮食更多耕地,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口过度增长将会导致粮食匮乏、交通堵塞、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甚至会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给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16.【答案】(1)2005;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达11%
(2)老年人无人照料;影响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1)我国从2005年开始已经步人了老龄化社会,判断的理由是 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达11%。(2)我国由于长期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的格局是“四二一”,即祖辈4人,父辈2人,子代1人。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老年人无人照料、影响社会的发展。
【分析】1、从图上可以读出我国人口在2005年时,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1%,超过了联合国的传统标准10%。
2、四二一家庭,指由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人,父亲、母亲二人和一个独生子女所构成的金字塔形的家庭。当前中国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根据这一生育政策,人们从家庭的角度推算出所谓四二一家庭结构。由此而担心将来由两个劳动力抚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负担太重,抚养系数过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9·长沙模拟)人类人口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资源有限
B.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
C.生活水平逐渐下降
D.大量的人类活动使环境逐渐恶化
【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所以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B不符合题意。
C、目前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与人口增长关系不大,C符合题意。
D、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 ,所以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因为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2.(2019七下·农安期末)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
A.温室效应 B.酸雨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火山喷发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 A、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导致二氧化碳的过渡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 ,A不符合题意;
B、大气污染严重,造成酸雨现象,是人为原因,B不符合题意;
C、固体废弃物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 ,C不符合题意;
D、火山爆发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方面原因,要注意区分。
3.(2019七下·中山期末)下列人类活动不会直接破坏环境的是(  )
A.计划生育 B.燃烧化石燃料
C.自由引入外来生物 D.排放含磷废水
【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可以减轻对环境的破坏,A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导致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引入外来生物,由于外来物种缺乏天敌的制约,会大量繁殖,导致其它生物的生活受到影响,所以会破坏生态平衡,C不符合题意;
D、排放含磷废水,会导致水体营养富集化,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其它生物的生活受到影响,D错不符合题意。
【分析】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污染环境,关键是看人类从事怎样的活动。
4.(2018·烟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做 法符合要求的是(  )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填海盖楼 D.引进新物种
【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围湖造田、填海盖楼、引进新物种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环境的恶化,不利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退耕还林有利于环境的绿化和保护,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如, 植树造林、 养花种草 ;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等等。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
5.(2018七上·姜堰期中)下列行为破坏生物圈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每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图中D乱砍树木属于破坏生物圈的表现。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6.(2019·安徽模拟)下列属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B.使用电子支付
C.垃圾分类处理 D.使用共享单车
【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木材、破坏生态环境,故A错误;使用电子支付,减少了纸币的使用,减少了污染,故B正确;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正确;使用共享单车低碳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7.(2019八上·响水期末)下列各种人类的行为中,有利于生物圈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根据生态平衡的定义,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即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选项中的砍伐森林、排放污水、排放废气都会导致生物种类数量的减少,破坏生物圈的稳定;而植树造林,会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因此有利于生物圈的稳定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树造林在生物圈稳定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保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稳定 。 另外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和渗透作用吸收和排出水分,保持自然界水分的平衡,对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也非常重要, 还能净化环境减小污染,有的植物(如大豆)能够进行生物固氮,为生物提供氮元素。
8.(2019·盐城)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下列做法与导致结果不相符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酸雨 B.大量砍伐森林→土地沙漠化
C.使用含氟制剂→臭氧层破坏 D.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物种灭绝
【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A、大气污染,燃煤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对生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污染原因和结果不相符,符合题意;
B、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乱砍滥伐森林,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还会引起沙尘暴。因此大量砍伐森林使土地沙漠化,不符合题意;
C、氟制剂会随大气的对流,进入臭氧层,分解、破坏臭氧结构,使臭氧层变薄,进而产生“空洞”。因此使用含氟制剂破坏臭氧层,不符合题意;
D、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占用生存空间,导致本地物种生存空间减少,本地物种灭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酸雨: 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2、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品,它既能防治农林病虫害,也会对人畜产生危害,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农药残留在环境中,造成环境的污染。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流入水体中,沉降聚集在土壤中,污染农畜渔果产品,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9.(2019·益阳)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云南洱海,政府关停了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有效改善了洱海的水质
B.南洞庭湖“矮围事件”中,夏某某非法修建矮围,捕捞养殖,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
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木材
D.湖南省人民政府对洞庭湖制定了休渔制度,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水体污染主要因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不合理排放,所以政府关停了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有效改善了洱海的水质,A不符合题意;
B、捕捞养殖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B不符合题意;
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绿化祖国,改善环境,使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和广阔前景,而不仅是是为人类提供木材,C符合题意;
D、洞庭湖制定的休渔制度,是依据种群增长曲线规律制定的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方案,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生物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0.(2019七下·平遥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一些活动已经使生物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C.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D.生物圈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类,对生物圈的其他生物也有极大影响
【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有些是破坏(乱砍乱伐、过度利用资源,造成资源危机等),有的是对生物圈有利(三北防护林),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人类活动并不只是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良影响,同样有对生物圈产生有利影响的,如三北防护 林工程在防沙治沙、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维持碳﹣氧平衡、调节气候,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人类的一些活动对生物圈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人口过度增长,生活生产污水及工业生产的废物增多,造成环境的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危机,反过来生物圈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类,对生物圈的其他生物也有极 大影响。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对生物圈环境的影响,难度一般,熟知: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所以为了生物圈环境的稳定,我们应该和谐相处,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11.(2019七上·赵县期末)2009世界环境8提出“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
A. 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可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也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减轻温室效应,A符合题意;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能减轻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能减轻温室效应,C不符合题意;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能减轻温室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2.(2018七下·涟源期末)联合S环境规划署将每年的6月5日设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今年中国的环境日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人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用于城市建设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雄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D.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多步行多骑车少开车,减少尾气
【答案】A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容易破坏生态平衡,A符合题意;
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能量利用率,B不符合题意;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施用,减少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倡导低碳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3.(2018七下·繁昌期末)当“赤潮”发生时,水质会严重恶化,鱼虾及其它水生生物会大量死亡,给捕鱼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形成赤潮的原因是(  )
A.海水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B.动植物病毒的大量繁殖
C.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 D.大量红色土壤流入海洋
【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 “赤潮”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生生物缺氧,大量死亡而出现的一种水体污染。主要原因是水生浮游植物的突发性大量繁殖。
故答案为:C
【分析】富营养化是指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含氮、含磷的无机盐大量增多造成的。大量的生活污水(含氮、磷)和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大海,海洋中的磷、氮等营养盐和铁、锰等微量元素及一些有机化合物迅速增加,这时就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使海水里藻类植物营养过盛疯狂的生长,出现赤潮现象.
14.(2019·中山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与环境保护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
【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B、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与环保无关, B符合题意;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解决当前能源危机,C不符合题意;
D、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从思想上引起人们的注意,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环境保护 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2、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增加的人口会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A不符合题意。
B.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增加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粮食,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可以减少成本、增加产量。属于科技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C符合题意。
D.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增加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粮食更多耕地,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口过度增长将会导致粮食匮乏、交通堵塞、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甚至会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给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二、综合题
16.(2018·湘西)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
(1)我国从   年开始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判断的理由是   。
(2)我国由于长期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的格局是“四二一”,即祖辈4人,父辈2人,子代1人。你认为,这可能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写两点)   。
【答案】(1)2005;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达11%
(2)老年人无人照料;影响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1)我国从2005年开始已经步人了老龄化社会,判断的理由是 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达11%。(2)我国由于长期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的格局是“四二一”,即祖辈4人,父辈2人,子代1人。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老年人无人照料、影响社会的发展。
【分析】1、从图上可以读出我国人口在2005年时,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1%,超过了联合国的传统标准10%。
2、四二一家庭,指由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人,父亲、母亲二人和一个独生子女所构成的金字塔形的家庭。当前中国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根据这一生育政策,人们从家庭的角度推算出所谓四二一家庭结构。由此而担心将来由两个劳动力抚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负担太重,抚养系数过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