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2.2 消化和吸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东明期中)下列营养成分中,最先被吸收的是( )
A.麦芽糖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无机盐
【答案】D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在消化道中,口腔只能初步消化淀粉,无吸收功能,食道即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但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最早被吸收的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2.(2018·遂宁)在消化系统的各个组成器官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一组是( )
A.口腔、胃 B.小肠、大肠 C.咽、食管 D.胃、小肠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口腔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可见A不符合题意。
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最终产物最终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可见B不符合题意。
C、咽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可见C不符合题意。
D、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最终产物最终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可见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及特点,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其中,咽、食道、肛门既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口腔只有消化功能;大肠只有吸收功能;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3.(2018·南充)下列是“消化和吸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B.人体维生素C缺乏时易患夜盲症
C.“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馒头变甜只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D.蛋白质在胃中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肠腺、胃腺、胰腺。可见A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所以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患有夜盲症,皮肤干燥等,可见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馒头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所以会感觉馒头越嚼越甜,所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馒头变甜说明淀粉被唾液消化成了麦芽糖的缘故,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胃中含有胃腺,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为多肽链,最后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最终消化成氨基酸,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四种常见维生素的缺乏症:维生素A—夜盲症;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C—坏血病;维生素D—佝偻病(儿童期)、骨质疏松症(中老年期),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蛋白质:首先经过胃的和胃液中的胃蛋白酶的作用,最后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
脂肪;进入小肠后,由来自肝脏分泌的胆汁将其乳化,然后在肠液、胰液的作用下消化成脂肪酸和甘油。
淀粉:先经过口腔淀粉酶消化部分成麦芽糖,然后淀粉和麦芽糖通过胃进入小肠,在小肠中,在肠液、胰液的作用下消化成葡萄糖。
4.(2018·连云港)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食物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
C.胃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D.肠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A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需要消化后才能被吸收,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多种食物,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消化和吸收,比较简单,熟记: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营养成分中,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需要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5.(2018·绥化)下列器官不属于人体消化道组成的是( )
A.口腔 B.胃 C.肝脏 D.小肠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可见肝脏不属于消化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肝脏、胰腺、唾液腺位于消化道以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6.(2018八上·建瓯开学考)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胃液 B.胆汁 C.肠液 D.胰液
【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胃液里面含有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A不符合题意;
B、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B符合题意;
C、肠液里面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消化酶,C不符合题意;
D、胰液里面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消化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重约1.5kg,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首先将胆汁储存在胆囊内,然后胆汁从胆管进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
7.(2018七下·端州期末)发高烧的病人往往没有食欲,其原因可能是( )
A.胃肠功能紊乱 B.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受影响
C.呼吸功能下降 D.不能分泌消化酶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发烧的病人体内温度升高,而消化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升高就会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对食物的消化作用降低,从而出现食欲下降的现象。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解答此题需要知道:消化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8.(2018七下·萍乡期末)人体最大的腺体是( )
A.唾液腺 B.胰腺 C.甲状腺 D.肝脏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腹腔的右上方,肝脏的功能有分泌胆汁、合成糖原和解毒等;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流入小肠,胆汁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肝脏、胰腺和唾液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
9.(2018七下·海淀期末)下列叙述中,与“小肠作为吸收的主要场所”这一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大多数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中。其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10.(2018七下·仁寿期末)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原来人饥饿的时候,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这无疑是最明确的需要进食的信号。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位于腹腔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
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胃的功能只能暂时储存食物
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
【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A不符合题意;
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符合题意;
C、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C不符合题意;
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多肽(蛋白质的初步分解产物)、蛋白质、脂肪,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11.(2018·昆明)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对实验目的、过程的补充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的是 ( )
A.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 ℃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C.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不变蓝
D.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变蓝
【答案】C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在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量最强,B不符合题意;
C.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如果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使淀粉有剩余致使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也有变蓝的可能,C符合题意;
D.2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初步消化作用。
12.(2018·昆明)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小肠完成的功能是( )
A.分解 B.分泌 C.消化 D.吸收
【答案】D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D
【分析】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全长5-7米。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
(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利于食物的消化。
13.(2018九上·东明期中)脂肪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成下列哪种物质才能被吸收( )
A.麦芽糖 B.葡萄糖
C.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D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小肠里被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故答案为:D
【分析】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4.(2018九上·东明期中)图曲线表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 请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哪类物质(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见:唾液淀粉酶在胃内开始消化,在胃内开始消化的食物成分是蛋白质,由此可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5.(2018·广东)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D.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老王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流入十二指肠,因此他的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故答案为:C
【分析】肝脏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内。
16.(2018·宣城)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A不符合题意;
BC.①②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BC不符合题意;
D.②③有两个变量:唾液和搅拌,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17.(2018·新疆)吃饭时,要充分咀嚼的好处是( )
A.将食物彻底消化 B.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C.增加食物的营养 D.减轻胃肠的负担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在人的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酶,食物咀嚼的时间越长,食物就会被研磨得越小越细,食物中的淀粉与唾液混合的时间就越长,就越能使食物中更多的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就餐时如果狼吞虎咽,食物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严重影响食物中淀粉的消化。此外由于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和搅拌,还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因此吃饭时,要充分咀嚼的主要好处是减轻胃肠负担。
故答案为:D
【分析】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过程,据此答题。
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这是化学性消化。
18.(2018·邵阳)下列消化道的各部分中,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是( )
A.口腔 B.大肠 C.胃 D.小肠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有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和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直接或通过导管流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该题要从各段消化道中含有的消化液方面考虑解答。因此,口腔中含有的消化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胃里只有胃腺分泌的胃液,小肠里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也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其它消化道内如大肠没有消化液。因此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的是小肠。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19.(2018七下·巴南期末)“便秘”体现了消化道哪一功能( )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大肠有吸收水分的功能
C.口腔能分泌唾液淀粉酶
D.胃具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和酒精的功能
【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剩下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当大肠的蠕动功能减弱、食物残渣在大肠内的停留时间增长,由于大肠对水分的吸收,使大便干结,造成排出困难,即为便秘。因此“便秘”体现了大肠有吸收水分的功能。
故答案为:B
【分析】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器官 吸收营养物质的种类
胃 少量的水、酒精
小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20.(2018七下·仁寿期末)在一个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的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放置在37℃的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请你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胰液、肠液、唾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唾液 D.唾液、胃液、胆汁
【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能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对脂肪不起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变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B符合题意;
C、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对脂肪不起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二、综合题
21.(2018八上·建瓯开学考)如图是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中③、⑥所指示的器官名称[③] [⑥] 。
(2)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 .
(3)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的部位是 .
(4)图中[④]能够吸收部分水分和 .
【答案】(1)食道;大肠
(2)胰腺
(3)口腔
(4)酒精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图中:①口腔,②唾液腺,④胃,⑤胰腺,⑦小肠,⑧肝脏,⑨胆囊。
(1)图中③是食道,⑥是大肠;
(2)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胰腺;
(3)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①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④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肝脏、胰腺、唾液腺位于消化道以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22.(2018七下·北流期末)如图表小不同食物成分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回答:
(1)表示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它是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
(2)食物中的蛋白质只有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该小分子物质是 。
(3)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D] ,它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 。
【答案】(1)甲;丙
(2)氨基酸
(3)小肠;小肠绒毛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1)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故题图中甲曲线表示对淀粉的消化过程。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故题图中乙曲线表示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小肠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只要消化场所。故题图中丙曲线表示对脂肪的消化过程。
(2)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被人体吸收。其中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3)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小肠具有很多有利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①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处滞留的时间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②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胆汁、胰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自利于食物的消化。③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④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答案为:(1)甲;丙;(2)氨基酸;(3)小肠;小肠绒毛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①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咽:食物的通道。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小肠:通过蠕动搅拌食物,并将食物推入大肠。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②消化腺可以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比内的小腺体,如肠腺。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三、实验探究题
23.(2018九上·东明期中)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本实验有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
(2)在操作步骤3时,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C的水浴中保温对实验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
(3)在步骤4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 。
(4)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 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答案】(1)唾液
(2)会产生影响(会)
(3)1号变蓝,2号不变蓝
(4)唾液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变量是唾液。
(2)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在37℃消化作用最强;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的水浴中保温,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不能将淀粉全部消化导致2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
(3)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
(4)根据实验现象,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1 / 1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2.2 消化和吸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东明期中)下列营养成分中,最先被吸收的是( )
A.麦芽糖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无机盐
2.(2018·遂宁)在消化系统的各个组成器官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一组是( )
A.口腔、胃 B.小肠、大肠 C.咽、食管 D.胃、小肠
3.(2018·南充)下列是“消化和吸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B.人体维生素C缺乏时易患夜盲症
C.“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馒头变甜只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D.蛋白质在胃中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4.(2018·连云港)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食物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
C.胃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D.肠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5.(2018·绥化)下列器官不属于人体消化道组成的是( )
A.口腔 B.胃 C.肝脏 D.小肠
6.(2018八上·建瓯开学考)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胃液 B.胆汁 C.肠液 D.胰液
7.(2018七下·端州期末)发高烧的病人往往没有食欲,其原因可能是( )
A.胃肠功能紊乱 B.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受影响
C.呼吸功能下降 D.不能分泌消化酶
8.(2018七下·萍乡期末)人体最大的腺体是( )
A.唾液腺 B.胰腺 C.甲状腺 D.肝脏
9.(2018七下·海淀期末)下列叙述中,与“小肠作为吸收的主要场所”这一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10.(2018七下·仁寿期末)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原来人饥饿的时候,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这无疑是最明确的需要进食的信号。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位于腹腔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
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胃的功能只能暂时储存食物
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
11.(2018·昆明)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对实验目的、过程的补充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的是 ( )
A.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 ℃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C.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不变蓝
D.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变蓝
12.(2018·昆明)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小肠完成的功能是( )
A.分解 B.分泌 C.消化 D.吸收
13.(2018九上·东明期中)脂肪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成下列哪种物质才能被吸收( )
A.麦芽糖 B.葡萄糖
C.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
14.(2018九上·东明期中)图曲线表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 请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哪类物质(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5.(2018·广东)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D.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
16.(2018·宣城)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17.(2018·新疆)吃饭时,要充分咀嚼的好处是( )
A.将食物彻底消化 B.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C.增加食物的营养 D.减轻胃肠的负担
18.(2018·邵阳)下列消化道的各部分中,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是( )
A.口腔 B.大肠 C.胃 D.小肠
19.(2018七下·巴南期末)“便秘”体现了消化道哪一功能( )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大肠有吸收水分的功能
C.口腔能分泌唾液淀粉酶
D.胃具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和酒精的功能
20.(2018七下·仁寿期末)在一个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的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放置在37℃的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请你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胰液、肠液、唾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唾液 D.唾液、胃液、胆汁
二、综合题
21.(2018八上·建瓯开学考)如图是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中③、⑥所指示的器官名称[③] [⑥] 。
(2)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 .
(3)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的部位是 .
(4)图中[④]能够吸收部分水分和 .
22.(2018七下·北流期末)如图表小不同食物成分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回答:
(1)表示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它是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
(2)食物中的蛋白质只有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该小分子物质是 。
(3)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D] ,它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3.(2018九上·东明期中)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本实验有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
(2)在操作步骤3时,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C的水浴中保温对实验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
(3)在步骤4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 。
(4)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 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在消化道中,口腔只能初步消化淀粉,无吸收功能,食道即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但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最早被吸收的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2.【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口腔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可见A不符合题意。
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最终产物最终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可见B不符合题意。
C、咽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可见C不符合题意。
D、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最终产物最终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可见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及特点,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其中,咽、食道、肛门既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口腔只有消化功能;大肠只有吸收功能;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3.【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肠腺、胃腺、胰腺。可见A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所以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患有夜盲症,皮肤干燥等,可见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馒头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所以会感觉馒头越嚼越甜,所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馒头变甜说明淀粉被唾液消化成了麦芽糖的缘故,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胃中含有胃腺,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为多肽链,最后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最终消化成氨基酸,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四种常见维生素的缺乏症:维生素A—夜盲症;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C—坏血病;维生素D—佝偻病(儿童期)、骨质疏松症(中老年期),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蛋白质:首先经过胃的和胃液中的胃蛋白酶的作用,最后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
脂肪;进入小肠后,由来自肝脏分泌的胆汁将其乳化,然后在肠液、胰液的作用下消化成脂肪酸和甘油。
淀粉:先经过口腔淀粉酶消化部分成麦芽糖,然后淀粉和麦芽糖通过胃进入小肠,在小肠中,在肠液、胰液的作用下消化成葡萄糖。
4.【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A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需要消化后才能被吸收,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多种食物,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消化和吸收,比较简单,熟记: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营养成分中,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需要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5.【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可见肝脏不属于消化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肝脏、胰腺、唾液腺位于消化道以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6.【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胃液里面含有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A不符合题意;
B、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B符合题意;
C、肠液里面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消化酶,C不符合题意;
D、胰液里面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消化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重约1.5kg,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首先将胆汁储存在胆囊内,然后胆汁从胆管进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
7.【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发烧的病人体内温度升高,而消化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升高就会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对食物的消化作用降低,从而出现食欲下降的现象。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解答此题需要知道:消化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8.【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腹腔的右上方,肝脏的功能有分泌胆汁、合成糖原和解毒等;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流入小肠,胆汁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肝脏、胰腺和唾液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
9.【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大多数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中。其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10.【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A不符合题意;
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符合题意;
C、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C不符合题意;
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多肽(蛋白质的初步分解产物)、蛋白质、脂肪,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11.【答案】C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在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量最强,B不符合题意;
C.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如果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使淀粉有剩余致使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也有变蓝的可能,C符合题意;
D.2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初步消化作用。
12.【答案】D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D
【分析】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全长5-7米。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
(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利于食物的消化。
13.【答案】D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小肠里被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故答案为:D
【分析】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4.【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见:唾液淀粉酶在胃内开始消化,在胃内开始消化的食物成分是蛋白质,由此可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5.【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老王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流入十二指肠,因此他的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故答案为:C
【分析】肝脏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内。
16.【答案】D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A不符合题意;
BC.①②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BC不符合题意;
D.②③有两个变量:唾液和搅拌,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17.【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在人的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酶,食物咀嚼的时间越长,食物就会被研磨得越小越细,食物中的淀粉与唾液混合的时间就越长,就越能使食物中更多的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就餐时如果狼吞虎咽,食物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严重影响食物中淀粉的消化。此外由于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和搅拌,还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因此吃饭时,要充分咀嚼的主要好处是减轻胃肠负担。
故答案为:D
【分析】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过程,据此答题。
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这是化学性消化。
18.【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有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和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直接或通过导管流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该题要从各段消化道中含有的消化液方面考虑解答。因此,口腔中含有的消化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胃里只有胃腺分泌的胃液,小肠里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也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其它消化道内如大肠没有消化液。因此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的是小肠。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19.【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剩下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当大肠的蠕动功能减弱、食物残渣在大肠内的停留时间增长,由于大肠对水分的吸收,使大便干结,造成排出困难,即为便秘。因此“便秘”体现了大肠有吸收水分的功能。
故答案为:B
【分析】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器官 吸收营养物质的种类
胃 少量的水、酒精
小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20.【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能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对脂肪不起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变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B符合题意;
C、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对脂肪不起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21.【答案】(1)食道;大肠
(2)胰腺
(3)口腔
(4)酒精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图中:①口腔,②唾液腺,④胃,⑤胰腺,⑦小肠,⑧肝脏,⑨胆囊。
(1)图中③是食道,⑥是大肠;
(2)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胰腺;
(3)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①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④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肝脏、胰腺、唾液腺位于消化道以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22.【答案】(1)甲;丙
(2)氨基酸
(3)小肠;小肠绒毛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1)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故题图中甲曲线表示对淀粉的消化过程。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故题图中乙曲线表示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小肠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只要消化场所。故题图中丙曲线表示对脂肪的消化过程。
(2)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被人体吸收。其中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3)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小肠具有很多有利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①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处滞留的时间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②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胆汁、胰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自利于食物的消化。③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④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答案为:(1)甲;丙;(2)氨基酸;(3)小肠;小肠绒毛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①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咽:食物的通道。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小肠:通过蠕动搅拌食物,并将食物推入大肠。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②消化腺可以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比内的小腺体,如肠腺。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23.【答案】(1)唾液
(2)会产生影响(会)
(3)1号变蓝,2号不变蓝
(4)唾液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变量是唾液。
(2)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在37℃消化作用最强;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的水浴中保温,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不能将淀粉全部消化导致2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
(3)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
(4)根据实验现象,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