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1.2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卢龙期中)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 D.苔藓植物
2.(2018·福建)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该现象是由于杀虫剂( )
A.使苍蝇繁殖能力增强 B.对苍蝇进行了选择
C.使苍蝇产生抗药性变异 D.增强苍蝇的免疫力
3.(2018·盘龙会考)下列实例中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
A.雷鸟的保护色 B.转基因超级鼠
C.家养的马比较肥大 D.人类历来喜欢吃鱼
4.(2018八下·中山会考)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B.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5.(2018·潍坊)超级细菌是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多重耐药菌,位居三大最难解决的感染性疾病首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超级细菌是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
B.超级细菌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抗药性是超级细菌形成的有利变异
D.侵入人体的超级细菌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6.(2018八下·凤阳期末)下列属于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著作的是 ( )
A.《物种起源》 B.《本草纲目》
C.《昆虫记》 D.《寂静的春天》
7.(2018·海淀模拟)分布在芬兰地区的灰林鸮有灰色和棕色两种体色,灰色占多数。近30年来,冬季气候变暖,积雪变得稀薄,灰色个体易被天敌发现,棕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生殖发育的结果 B.主动适应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8.(2018·昆明)中科院古化石专家张弥曼获201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同时被评为“中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她所研究的下列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是(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9.(2018八上·封开期中)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证据.如图所示某地地质构造图,地质学家在三个地层中都发现了化石,你认为最高等的生物类型最可能分步在( )
A.地层Ⅰ B.地层Ⅱ C.地层Ⅲ D.三个地层
10.(2018·凉山)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蛋白质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下表 中列出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请依据表格判定下列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事是( )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A.酵母菌 B.小麦 C.马 D.黑猩猩
11.(2017八上·郾城期中)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来看,地球上现存物种中,最高等的植物和动物分别是( )
A.种子植物和爬行动物 B.被子植物和鸟
C.裸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D.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12.(2018·淮安)能证明爬行类和鸟类有较近亲缘关系的化石是( )
A.始祖鸟化石 B.始祖马化石 C.恐龙化石
13.(2018·广东)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14.(2018八上·福田月考)腔肠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是( )
A.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B.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C.具有三个胚层的低等动物 D.具有完整消化管的低等动物
15.(2018·遵义)“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从该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A.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在地层中出现化石最早的生物是c
C.较a和b而言,a和e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16.(2018·遵义)如图所示,在两个不同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的化石,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形体大
C.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17.(2018·湘潭)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
A.造假严重,农药的质量变差
B.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蝗虫长期接触农药,逐渐适应药性不易被毒死
18.(2018·铁岭)如图演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你认为和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
A.小熊猫 B.熊 C.浣熊 D.大熊猫
19.(2018八下·肥东期末)下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动物。图中①-⑤所示动物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③②⑤④①
20.(2018·广州会考)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C.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
二、综合题
21.(2018八下·郓城期末)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 。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 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
(3)图③说明 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的个体被淘汰掉。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 改变而引起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 生存下来, 被淘汰掉,这就是 。
22.(2018八上·宁津竞赛)图为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C代表 ,它诞生于 ,图中已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且生活在阴湿陆地上的植物类群是[ ] 。
(2)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 ] 进化来的,它能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主要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解:生物进化过程如下图: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可见,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藻类植物。
故答案为:C
【分析】了解植物进化的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据此答题。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苍蝇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苍蝇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3.【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雷鸟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形成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符合题意。
BCD、转基因超级鼠、家养的马比较肥大、人类历来喜欢吃鱼都与自然选择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由于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B符合题意;
C、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C不符合题意;
D、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5.【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超级细菌是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耐药的变异),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强细菌。因此,超级细菌的形成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B符合题意;
C、抗药性是超级细菌形成的有利变异,C不符合题意;
D、侵入人体的超级细菌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6.【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
故答案为:A
【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7.【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灰林鸮个体之间存在灰色和棕色的变异,灰色占多数。近30年来,冬季气候变暖,积雪变得稀薄,灰色个体易被天敌发现,具有棕色变异的个体由于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并能繁殖后代,这样一代代的选择下去,棕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可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8.【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通过分析可知,选项中最低等的是鱼类。因此鱼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最早。
故答案为:A
【分析】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高等。
2、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9.【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形成早的古老的地层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埋藏较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如图所示某地地质构造图,地质学家在三个地层中都发现了化石,最高等的生物类型最可能分步在地层Ⅰ。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详解】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中数据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
故答案为:D
【分析】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如图进化树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
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而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因此,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2.【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始祖鸟化石说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证明爬行类和鸟类有较近亲缘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1、始祖马 ,又名始行马,始新马或始马,生活在森林里,曾被认为是马科中最早的成员。1867年在北美发现的始祖马化石,是已知最早的马化石。
2、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龙生活时的遗迹,如脚印等有时间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来。恐龙化石的发现是研究恐龙最关键的一步。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藻类植物,②是蕨类植物,③是苔藓植物,④是被子植物。
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进化的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14.【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依次出现的主要是原始的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后来进化到出现外骨骼和分节的足的节肢动物动物,腔肠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故答案为:B
【分析】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15.【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但亲缘关系远近不同,A符合题意;
B.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B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a、b及c、d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而它们与e亲缘关系较远,C不符合题意;
D.据图f→b→a比f→e→d→c的进化历程短,因此可推测,c比a高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进化树在生物学中,用来表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生物分类学家和进化论者根据各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各类生物安置在有分枝的树状的图表上,简明地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从进化树中还可看出:生物进化有一个规律,都是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
16.【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由图知,B位于较古老的地层,A位于较晚近的地层,即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较晚,说明A的结构比B的结构复杂、高等。但是不能说明物种A一定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也不能说明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形体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高等。
17.【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蝗虫的抗药性的形成用达尔文进化的进化观点可解释为:变异→环境选择→适者生存。
18.【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可见浣熊和小熊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通过图中演化树可以看出,四种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他们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19.【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所以,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即②③④⑤①。
故答案为:B
【分析】①马属于哺乳动物,②蜗牛属于软体动物,③蝗虫属于节肢动物,④鱼属于鱼类,⑤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20.【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解: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自然选择学说关于抗药性细菌进化过程的解释:变异→环境选择→适者生存。
21.【答案】(1)变异(差异)
(2)长颈
(3)长颈;短颈;(自然)选择
(4)基因
(5)生存斗(竞)争;适者;不适者;自然选择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长短的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3)图③说明长颈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短颈的个体被淘汰掉。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4)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是适者生存。(5)达尔文把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分析】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达尔文关于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变异→环境选择→适者生存。
22.【答案】(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D;(原始)蕨类
(2)A;(原始)爬行类;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
(3)亲缘关系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图中D是蕨类植物,E是被子植物,A是爬行动物,B是节肢动物,C是原始生命。
(1)现存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故图中C是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图中已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且生活在阴湿陆地上的植物类群是D蕨类植物;
(2)分析图形可知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因此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A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它能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主要是生殖发育都不受水的限制;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 / 1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21.2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卢龙期中)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 D.苔藓植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解:生物进化过程如下图: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可见,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藻类植物。
故答案为:C
【分析】了解植物进化的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据此答题。
2.(2018·福建)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该现象是由于杀虫剂( )
A.使苍蝇繁殖能力增强 B.对苍蝇进行了选择
C.使苍蝇产生抗药性变异 D.增强苍蝇的免疫力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苍蝇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苍蝇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3.(2018·盘龙会考)下列实例中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
A.雷鸟的保护色 B.转基因超级鼠
C.家养的马比较肥大 D.人类历来喜欢吃鱼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雷鸟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形成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符合题意。
BCD、转基因超级鼠、家养的马比较肥大、人类历来喜欢吃鱼都与自然选择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2018八下·中山会考)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B.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由于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B符合题意;
C、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C不符合题意;
D、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5.(2018·潍坊)超级细菌是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多重耐药菌,位居三大最难解决的感染性疾病首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超级细菌是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
B.超级细菌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抗药性是超级细菌形成的有利变异
D.侵入人体的超级细菌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超级细菌是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耐药的变异),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强细菌。因此,超级细菌的形成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B符合题意;
C、抗药性是超级细菌形成的有利变异,C不符合题意;
D、侵入人体的超级细菌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6.(2018八下·凤阳期末)下列属于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著作的是 ( )
A.《物种起源》 B.《本草纲目》
C.《昆虫记》 D.《寂静的春天》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
故答案为:A
【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7.(2018·海淀模拟)分布在芬兰地区的灰林鸮有灰色和棕色两种体色,灰色占多数。近30年来,冬季气候变暖,积雪变得稀薄,灰色个体易被天敌发现,棕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生殖发育的结果 B.主动适应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灰林鸮个体之间存在灰色和棕色的变异,灰色占多数。近30年来,冬季气候变暖,积雪变得稀薄,灰色个体易被天敌发现,具有棕色变异的个体由于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并能繁殖后代,这样一代代的选择下去,棕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可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8.(2018·昆明)中科院古化石专家张弥曼获201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同时被评为“中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她所研究的下列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是(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通过分析可知,选项中最低等的是鱼类。因此鱼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最早。
故答案为:A
【分析】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高等。
2、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9.(2018八上·封开期中)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证据.如图所示某地地质构造图,地质学家在三个地层中都发现了化石,你认为最高等的生物类型最可能分步在( )
A.地层Ⅰ B.地层Ⅱ C.地层Ⅲ D.三个地层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形成早的古老的地层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埋藏较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如图所示某地地质构造图,地质学家在三个地层中都发现了化石,最高等的生物类型最可能分步在地层Ⅰ。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0.(2018·凉山)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蛋白质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下表 中列出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请依据表格判定下列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事是( )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A.酵母菌 B.小麦 C.马 D.黑猩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详解】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中数据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
故答案为:D
【分析】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
11.(2017八上·郾城期中)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来看,地球上现存物种中,最高等的植物和动物分别是( )
A.种子植物和爬行动物 B.被子植物和鸟
C.裸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D.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如图进化树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
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而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因此,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2.(2018·淮安)能证明爬行类和鸟类有较近亲缘关系的化石是( )
A.始祖鸟化石 B.始祖马化石 C.恐龙化石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始祖鸟化石说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证明爬行类和鸟类有较近亲缘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1、始祖马 ,又名始行马,始新马或始马,生活在森林里,曾被认为是马科中最早的成员。1867年在北美发现的始祖马化石,是已知最早的马化石。
2、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龙生活时的遗迹,如脚印等有时间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来。恐龙化石的发现是研究恐龙最关键的一步。
13.(2018·广东)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藻类植物,②是蕨类植物,③是苔藓植物,④是被子植物。
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进化的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14.(2018八上·福田月考)腔肠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是( )
A.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B.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C.具有三个胚层的低等动物 D.具有完整消化管的低等动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依次出现的主要是原始的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后来进化到出现外骨骼和分节的足的节肢动物动物,腔肠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故答案为:B
【分析】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15.(2018·遵义)“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从该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A.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在地层中出现化石最早的生物是c
C.较a和b而言,a和e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但亲缘关系远近不同,A符合题意;
B.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B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a、b及c、d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而它们与e亲缘关系较远,C不符合题意;
D.据图f→b→a比f→e→d→c的进化历程短,因此可推测,c比a高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进化树在生物学中,用来表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生物分类学家和进化论者根据各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各类生物安置在有分枝的树状的图表上,简明地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从进化树中还可看出:生物进化有一个规律,都是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
16.(2018·遵义)如图所示,在两个不同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的化石,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形体大
C.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由图知,B位于较古老的地层,A位于较晚近的地层,即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较晚,说明A的结构比B的结构复杂、高等。但是不能说明物种A一定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也不能说明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形体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高等。
17.(2018·湘潭)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
A.造假严重,农药的质量变差
B.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蝗虫长期接触农药,逐渐适应药性不易被毒死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蝗虫的抗药性的形成用达尔文进化的进化观点可解释为:变异→环境选择→适者生存。
18.(2018·铁岭)如图演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你认为和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
A.小熊猫 B.熊 C.浣熊 D.大熊猫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可见浣熊和小熊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通过图中演化树可以看出,四种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他们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19.(2018八下·肥东期末)下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动物。图中①-⑤所示动物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③②⑤④①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所以,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即②③④⑤①。
故答案为:B
【分析】①马属于哺乳动物,②蜗牛属于软体动物,③蝗虫属于节肢动物,④鱼属于鱼类,⑤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20.(2018·广州会考)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C.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解: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自然选择学说关于抗药性细菌进化过程的解释:变异→环境选择→适者生存。
二、综合题
21.(2018八下·郓城期末)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 。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 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
(3)图③说明 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的个体被淘汰掉。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 改变而引起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 生存下来, 被淘汰掉,这就是 。
【答案】(1)变异(差异)
(2)长颈
(3)长颈;短颈;(自然)选择
(4)基因
(5)生存斗(竞)争;适者;不适者;自然选择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长短的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3)图③说明长颈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短颈的个体被淘汰掉。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4)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是适者生存。(5)达尔文把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分析】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达尔文关于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变异→环境选择→适者生存。
22.(2018八上·宁津竞赛)图为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C代表 ,它诞生于 ,图中已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且生活在阴湿陆地上的植物类群是[ ] 。
(2)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 ] 进化来的,它能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主要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 。
【答案】(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D;(原始)蕨类
(2)A;(原始)爬行类;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
(3)亲缘关系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图中D是蕨类植物,E是被子植物,A是爬行动物,B是节肢动物,C是原始生命。
(1)现存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故图中C是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图中已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且生活在阴湿陆地上的植物类群是D蕨类植物;
(2)分析图形可知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因此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A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它能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主要是生殖发育都不受水的限制;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