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16 13:50:33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淮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随意处理垃圾引起的,我们要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留住碧水蓝天。下图中,“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  )
A. B. C. D.
2.(2019七上·南宁期末)为了保护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祖国,并把每年的(  )定为“植树节”
A.3月12日 B.6月12日 C.9月12日 D.12月12日
3.(2019九下·广丰月考)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D.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4.(2019八下·湖南开学考)“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提倡“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其生物学意义在于(  )
A.节省办公经费 B.减少固体垃圾
C.提高办公效率 D.保护森林资源
5.(2018八下·柏乡期末)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林
6.(2018·泰安模拟)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C.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D.抓捕野生生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7.(2019九下·贵港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围湖造田,扩展用地
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8.(2019七上·昭通期末)倡导“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木筷”,目的是(  )
A.减少个人经济开支 B.移风易俗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个人爱好
9.(2019八上·玉溪期末)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中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B.晚上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C.每天上学由家长开车接送
D.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10.(2018·娄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优美,旅游价值高
B.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利于健康
C.山中有金矿银矿可开采
D.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价值
11.(2018·菏泽)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 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12.(2018·沈阳)为响应国家号召,让垃圾分类真正走入生活,2018年5月起,沈阳公共机构率先开始强制对垃圾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塑料瓶 B.易拉罐 C.旧报纸 D.废电池
13.(2018七下·惠城期末)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以下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③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2018-2019学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检测试卷)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目前苏州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A.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
B.要做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C.要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D.可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
15.(2018九下·海淀期末)下面哪项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将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
C.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D.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综合题
16.(2018·河东模拟)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回答:
2012年以来,PM 2.5(细颗粒物)逐渐进入公众视线。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 2.5,它可直接进入肺泡。PM 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
(1)PM 2.5会危害人体健康,主要引起心血管系统以及    系统的疾病,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
(2)分析以上资料,请你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出一条好建议   
17.(2018·临沂模拟)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对沂河进行了生态修复(如图所示)。通过整治,沂河又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绿岛如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态修复过程采取了   的措施,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分解者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水、二氧化碳和   ,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
(2)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   的需要。
(3)生物浮床就像水中的绿岛,它与沂河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4)生物浮床还为鱼儿提供了庇荫处,许多鱼喜欢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活动,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   对鱼生活的影响。
(5)为保护沂河生态系统,作为中学生的你还可以怎么做?   (答出1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回收垃圾是将垃圾回收再利用,属于循环使用,A符合题意;
B.图B表示餐厨垃圾,B不符合题意;
C.图C表示有害垃圾,C不符合题意;
D.图D表示其他垃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识记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志,据此答题。
2.【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我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
3.【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处理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
D、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不要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4.【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可以节约用纸。造纸的材料主要是树木,所以这样可以保护森林。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放和利用。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6.【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不要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C符合题意;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7.【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A不符合题意;
B.围湖造田,扩展用地,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保护环境,B符合题意;
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
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有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绿色出行: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8.【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贺卡、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免赠贺卡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9.【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使用环保购物袋(多次使用的购物袋),减少使用使用塑料袋,节约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低碳”生活,符合题意。
B、白炽灯和节能灯消耗的都是电能,电能大部分来源火力发电,所以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浪费能源,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C、开车虽然节省时间,但消耗大量化学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则是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D、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和少用纸巾,不但浪费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多伐树木,不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0.【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维持生命所需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有利于健康。虽然我国物种非常丰富,但各种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金山银山指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包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可见C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使社会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让人类能持续享有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11.【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的士”燃烧汽油,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所以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会加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重温室效应,错误;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减少资源的浪费,正确。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所以②④⑤⑥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2、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12.【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BC.塑料瓶、易拉罐、旧报纸都属于可回收垃圾,ABC不符合题意;
D.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废旧电池应归类到生活垃圾的危险有害垃圾,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垃圾种类:1、可回收: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3、有毒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4、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13.【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能够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造成木材浪费,就需要砍伐更多数目,不利于保护环境;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直接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节能减排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要有效控制碳排放,大力提倡低碳生活,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情况,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14.【答案】D
【知识点】关注城市环境
【解析】【分析】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A、B、C都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而“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不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因为在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后,人类想再恢复到自然和谐的状态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点评】此题较为新颖,解答此题需了解生态城市的概念。
15.【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就会导致对雨水的分流等造成破坏,A不符合题意;
B.将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会使环境进一步恶化,B不符合题意;
C.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会使蔬菜有农药残留,并增强昆虫的抗药性,C不符合题意;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的措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的家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人类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工业、兴建城市等活动,引起环境中土地沙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保护环境需要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环境的治理。
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16.【答案】(1)呼吸;肺
(2)少开车;使用清洁能源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1)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悬浮颗粒物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被吸入肺部,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方法很多,例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植树造林、各企业达标排放、加强政府监督以及不要露天焚烧垃圾等。
【分析】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组成,为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空气污染的防治
①改善燃料结构,尽量充分燃烧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②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脱氮处理,工厂的废气要经过处理再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④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
17.【答案】(1)投入微生物菌剂;无机盐
(2)呼吸作用
(3)水草→鱼→鸟
(4)光
(5)不乱扔垃圾;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不使或少使化肥农药;节约用水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河水变质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通过投入微生物菌剂,增加分解者的数量,把有机物转化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2)水生生物所需的氧气来自于水中,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所以曝气机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气体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满足水中生物氧气的需要。
(3)从图中给出的生物可以找出食物链:水草→鱼→鸟,植物→昆虫→鸟等。
(4)鱼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存,体现了光对鱼生活的影响。
(5)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应当保护好水域环境,如不乱扔垃圾、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
【分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 / 1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淮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随意处理垃圾引起的,我们要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留住碧水蓝天。下图中,“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回收垃圾是将垃圾回收再利用,属于循环使用,A符合题意;
B.图B表示餐厨垃圾,B不符合题意;
C.图C表示有害垃圾,C不符合题意;
D.图D表示其他垃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识记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志,据此答题。
2.(2019七上·南宁期末)为了保护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祖国,并把每年的(  )定为“植树节”
A.3月12日 B.6月12日 C.9月12日 D.12月12日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我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
3.(2019九下·广丰月考)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D.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处理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
D、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不要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4.(2019八下·湖南开学考)“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提倡“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其生物学意义在于(  )
A.节省办公经费 B.减少固体垃圾
C.提高办公效率 D.保护森林资源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可以节约用纸。造纸的材料主要是树木,所以这样可以保护森林。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2018八下·柏乡期末)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林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放和利用。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6.(2018·泰安模拟)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C.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D.抓捕野生生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不要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C符合题意;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7.(2019九下·贵港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围湖造田,扩展用地
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A不符合题意;
B.围湖造田,扩展用地,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保护环境,B符合题意;
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
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有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绿色出行: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8.(2019七上·昭通期末)倡导“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木筷”,目的是(  )
A.减少个人经济开支 B.移风易俗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个人爱好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贺卡、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免赠贺卡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9.(2019八上·玉溪期末)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中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B.晚上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C.每天上学由家长开车接送
D.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使用环保购物袋(多次使用的购物袋),减少使用使用塑料袋,节约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低碳”生活,符合题意。
B、白炽灯和节能灯消耗的都是电能,电能大部分来源火力发电,所以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浪费能源,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C、开车虽然节省时间,但消耗大量化学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则是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D、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和少用纸巾,不但浪费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多伐树木,不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0.(2018·娄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优美,旅游价值高
B.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利于健康
C.山中有金矿银矿可开采
D.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价值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维持生命所需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有利于健康。虽然我国物种非常丰富,但各种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金山银山指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包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可见C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使社会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让人类能持续享有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11.(2018·菏泽)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 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的士”燃烧汽油,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所以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会加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重温室效应,错误;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减少资源的浪费,正确。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所以②④⑤⑥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2、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12.(2018·沈阳)为响应国家号召,让垃圾分类真正走入生活,2018年5月起,沈阳公共机构率先开始强制对垃圾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塑料瓶 B.易拉罐 C.旧报纸 D.废电池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BC.塑料瓶、易拉罐、旧报纸都属于可回收垃圾,ABC不符合题意;
D.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废旧电池应归类到生活垃圾的危险有害垃圾,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垃圾种类:1、可回收: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3、有毒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4、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13.(2018七下·惠城期末)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以下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③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能够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造成木材浪费,就需要砍伐更多数目,不利于保护环境;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直接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节能减排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要有效控制碳排放,大力提倡低碳生活,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情况,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14.(2018-2019学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检测试卷)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目前苏州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A.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
B.要做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C.要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D.可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
【答案】D
【知识点】关注城市环境
【解析】【分析】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A、B、C都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而“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不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因为在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后,人类想再恢复到自然和谐的状态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点评】此题较为新颖,解答此题需了解生态城市的概念。
15.(2018九下·海淀期末)下面哪项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将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
C.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就会导致对雨水的分流等造成破坏,A不符合题意;
B.将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会使环境进一步恶化,B不符合题意;
C.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会使蔬菜有农药残留,并增强昆虫的抗药性,C不符合题意;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的措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的家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人类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工业、兴建城市等活动,引起环境中土地沙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保护环境需要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环境的治理。
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二、综合题
16.(2018·河东模拟)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回答:
2012年以来,PM 2.5(细颗粒物)逐渐进入公众视线。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 2.5,它可直接进入肺泡。PM 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
(1)PM 2.5会危害人体健康,主要引起心血管系统以及    系统的疾病,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
(2)分析以上资料,请你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出一条好建议   
【答案】(1)呼吸;肺
(2)少开车;使用清洁能源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1)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悬浮颗粒物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被吸入肺部,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方法很多,例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植树造林、各企业达标排放、加强政府监督以及不要露天焚烧垃圾等。
【分析】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组成,为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空气污染的防治
①改善燃料结构,尽量充分燃烧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②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脱氮处理,工厂的废气要经过处理再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④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
17.(2018·临沂模拟)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对沂河进行了生态修复(如图所示)。通过整治,沂河又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绿岛如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态修复过程采取了   的措施,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分解者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水、二氧化碳和   ,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
(2)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   的需要。
(3)生物浮床就像水中的绿岛,它与沂河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4)生物浮床还为鱼儿提供了庇荫处,许多鱼喜欢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活动,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   对鱼生活的影响。
(5)为保护沂河生态系统,作为中学生的你还可以怎么做?   (答出1点即可)。
【答案】(1)投入微生物菌剂;无机盐
(2)呼吸作用
(3)水草→鱼→鸟
(4)光
(5)不乱扔垃圾;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不使或少使化肥农药;节约用水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河水变质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通过投入微生物菌剂,增加分解者的数量,把有机物转化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2)水生生物所需的氧气来自于水中,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所以曝气机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气体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满足水中生物氧气的需要。
(3)从图中给出的生物可以找出食物链:水草→鱼→鸟,植物→昆虫→鸟等。
(4)鱼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存,体现了光对鱼生活的影响。
(5)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应当保护好水域环境,如不乱扔垃圾、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
【分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