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南岗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制肥皂
B. 铝制品表面铬镀防锈
C. 树木上涂刷石灰水
D. 硫酸可制造药物
2.(2018·沈阳)下列描述属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固体 B.微溶于水
C.溶液有滑腻感 D.能与CO2反应
3.(2018九上·灌阳期中)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有固体生成
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快慢相同
D.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4.(2018·郴州)分别将一小烧杯浓盐酸、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
A.溶液的质量减小 B.溶液的浓度减小
C.溶质的质量减小 D.溶剂的质量增大
5.(2018九上·黑龙江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
A. 石灰石做华表
B. 氢氧化钠改良土壤
C. 熟石灰做干燥剂
D. 碳酸钠制洗涤剂
6.(2019九上·南岗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氧化铜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黑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B.—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银白色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D.氢氧化镁加入到紫色的石蕊溶液中: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7.(2018九上·哈尔滨期中)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亊实 解释
A 溶液导电的原因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B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有相同的氢离子
C 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颜色不同 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
D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碱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A.A B.B C.C D.D
8.(2018·常州)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则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B.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M可能为稀硫酸
D.⑥处反应放热,则N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9.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加热 B.用砂纸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 D.用水洗
10.(2018·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H2SO4至过量
B. 等质量的CaO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D. 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二、填空题
11.(2018·东营)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有_______________。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必须清洗,以免污染整瓶试剂
C.除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外,可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E.用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进行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F.量筒读数时,拿稳量筒,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2.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这个现象说明盐酸具有 ;浓硫酸能夺取木材、皮肤等物质中的水分,使其炭化,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13.如图,锥形瓶中盛有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中,可以看到锥形瓶中出现 、 的现象,同时U形管产生的现象为 .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 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 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 .
14.(2018·上海)对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石灰样品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滴加酚酞后呈 色。
②另取少量样品,进行实验:
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是将CO2通入B中,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Ⅳ的操作名称是 ;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 。
15.(2018九下·东区月考)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方案,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代号),理由是 。
④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
三、综合题
16.(2018九上·哈尔滨期中)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食醋有酸味,因为食醋中含有 (填化学式)。
(2)农业改良酸性土壤使用的物质,其俗称有 。(填一个)
(3)浓硫酸具有 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4)石灰浆粉刷墙壁变洁白和坚硬的反应 (填化学方程式)。
(5)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6)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的一种酸的化学式是 。
17.(2018九上·深圳期中)
(1)耀华实验学校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们要将一根生锈的铁钉除锈,他们将这根锈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首先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其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一会又发现在铁钉表 面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 之点。
①它们水溶液的 pH 都 (选填“>”“=”或“<”)7。
②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硫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 反应,其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复 分解反应。
④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 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的是 。
⑤写出把硫酸转化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探究题
18.(2018九上·深圳期中)耀华实验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 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了弄清楚这瓶溶液是否有变质及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1)文熙同学猜想认为已经全部变质了,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 CO2 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欣冉同学猜想认为,没有变质,该溶液的溶质就是 NaOH。
晨杰同学猜想认为还可能是部分变质了,是 (写化学式)的混合溶液。
(3)〖实验探究〗
为探究该溶液的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晨然同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 色,于是他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变质。思宇同学认为晨然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一样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同 样的颜色。
(4)云蔚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 反应方程式为 ,于是她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 液已经全部变质。
(5)章可同学认为也可能部分变质,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足量的 BaCl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变质为 Na2CO3 Na2CO3+BaCl2=BaCO3↓+2NaCl
②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 滴加氯化铜溶液 溶液中含有没有变质的氢氧化钠,反应 方程式 从而得出氢氧化钠确实是部分变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制肥皂,A符合题意;
B、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锈蚀,B不符合题意;
C、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等的石灰浆,可防止冻伤树木,并防止害虫生卵,C不符合题意;
D、盐酸用于制造药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结合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颜色是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溶解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有滑腻感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体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是化学性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水溶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该反应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烟是固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实验过程中有固体生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的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故C符合题意;
D、该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说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烟是固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解答
B根据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解答
C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溶液的质量减小,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溶液的质量增加, 故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中的溶质挥发,故溶液的浓度降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溶液的浓度降低,故符合题意;
C、浓硫酸吸水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解析】【解答】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是用大理石做的,不是石灰石,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的碱性太强,且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没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C不符合题意;
D、纯碱溶液呈碱性,能除去油污,可用纯碱制洗涤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做华表的材料是大理石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解答
C根据熟石灰没有吸水性解答
D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分析解答
6.【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氧化铜加入足量盐酸中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A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不符合题意;
C、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铝溶液是无色,所以现象是银白色固体表面附着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而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铜,是结论,不是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向氢氧化镁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解答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分析解答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镁难溶于水解答
7.【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A符合题意;
D、酸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
C、亚铁离子溶液为浅绿色,铁离子溶液为浅黄色,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颜色不同,是因为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碱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溶液中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粒子进行解答
B根据酸能在溶液中解离出大量的氢离子和酸根离子解答
C根据硫酸亚铁中有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硫酸铁中有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分析解答
D根据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说明锌比氢活泼,铜没有氢活泼,则可判断锌比铜活泼,故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可以使石蕊变色,可以与锌反应生成氢气,可以与铁锈氧化铁反应,溶液变为黄色,可以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M可能是稀盐酸,故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与碳酸钙不能正常反应,故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M不可能为稀硫酸,故符合题意;
D.酸于氢氧化钠反应有热量放出,故⑥处反应放热,则N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碱反应,能与碳酸盐发生反应。
9.【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是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故除去的方法应该用稀盐酸与之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和氯化镁,再用水洗去。
【分析】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及其性质分析,可知需要用稀盐酸与之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和氯化镁。
10.【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开始所加稀硫酸的质量相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应相等,不符合题意;
B、2HCl+ Ca(OH)2 = CaCl2+ 2H2O 2HCl+ CaO= CaCl2+ H2O
74 111 56 111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CaO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时,氧化钙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较多,符合题意;
C、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pH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不变,当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升高,不符合题意;
D、AgNO3和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少,生成物质量逐渐增加,反应物减少的质量等于新生成物质增加的质量。
11.【答案】B,C,D,F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以防加热时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正确;
B、滴瓶上的滴管专用,使用后不需要清洗,错误;
C、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药品时,称量一般药品时,要在左右盘上放上相同质量的纸,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来配制溶液,错误;E、氢氧化钠与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进行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正确;F、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故答案为:BCDF。
【分析】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为了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不需要清洗;
C,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里称量;
D、量筒不能做反应和配置容器;
12.【答案】挥发性;腐蚀性;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故答案为:挥发性、腐蚀性、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分析】根据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可解答
13.【答案】水浮在硫酸上面;液滴飞溅;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浓硫酸;水;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知识点】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解:水密度小于浓硫酸,滴下的水滴浮于浓硫酸上,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浮在浓硫酸上面的水立即沸腾,造成液滴飞溅;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造锥形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故甲液面下降;实验室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故答案为:水浮在硫酸上面;液滴飞溅;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浓硫酸;水;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分析】根据浓硫酸的性质、稀释方法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4.【答案】红;NaOH+HCl=NaCl+H2O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过滤;氯化钠;氧化钙、碳酸钙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反应后生成了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后呈红色;
②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Ⅲ是将CO2通入B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Ⅳ的操作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该名称是过滤,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氧化钙、碳酸钙。
【分析】根据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能与酸反应生成钙盐,钙盐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15.【答案】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CO2+2NaOH=Na2CO3+H2O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①实验的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②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③A实验在取下橡皮塞时需要手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所以A实验存在安全隐患;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CO2+2NaOH=Na2CO3+H2O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后容器中的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即可确定气球的变化情况;二氧化碳不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还能和水反应,也能使试管内气压降低;盐酸和碳酸钠的水溶液反应放出气体;氢氧化钠由腐蚀性。据此解答
16.【答案】(1)CH3COOH
(2)熟石灰或消石灰
(3)(强烈的)腐蚀性(或脱水作用或脱水性)
(4)Ca(OH)2+CO2=CaCO3↓+H2O
(5)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易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6)H2SO4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1)食醋有酸味,因为食醋中含有醋酸,化学式为CH
3COOH;(2)农业改良酸性土壤使用的物质氢氧化钙,俗称为熟石灰或消石灰;(3)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4)石灰浆粉刷墙壁变洁白和坚硬的原理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CO
2=CaCO
3↓+H
2O;(5)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易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6)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稀硫酸,其化学式为H
2SO
4。
故答案为:(1) CH3COOH (2) 熟石灰或消石灰 (3) (强烈的)腐蚀性(或脱水作用或脱水性) (4) Ca(OH)2+CO2=CaCO3↓+H2O (5)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易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6) H2SO4
【分析】(1)根据食醋中的溶质是乙酸解答
(2)根据改良酸性土壤使用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3)根据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解答
(4)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解答
(5)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能吸收二氧化碳解答
(6)根据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解答
17.【答案】(1)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气泡;Fe+2HCl=FeCl2+H2↑
(2)<;Fe2O3+3H2SO4=Fe2(SO4)3+3H2O;中和;浓盐酸;浓硫酸;H2SO4+BaCl2=BaSO4↓+2HCl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解析】【解答】(1)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三价铁离子显黄色,故现象为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当铁钉表面的铁锈反应完后,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该反应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 ①硫酸和稀盐酸都是酸,都显酸性,故pH小于7。②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③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有白雾现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不变,故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⑤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分析】(1)生锈的铁钉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盐酸首先与氧化铁反应,再与铁反应,故先描述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在描述稀盐酸与铁反应的现象;反应方程式一是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二是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 ① 酸的溶液都呈酸性,pH小于7; ② 稀硫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根据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书写即可; ③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即为中和反应; ④ 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回答; ⑤ 把硫酸转为盐酸,需要氯离子,还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可以选择与氯化钡反应。
18.【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2)NaOH 和 Na2CO3
(3)红
(4)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5)产生蓝色沉淀;CuCl2+2NaOH=Cu(OH)2↓+2NaCl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后生成了碳酸钠,故部分变质的溶液是NaOH 和 Na2CO3的混合溶液。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故滴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
(4)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变质了,故现象是有气泡冒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5)实验结论为溶液中有没有变质的氢氧化钠,故加入氯化铜溶液后,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现象为有蓝色沉淀生成。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分析】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即可;
2、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部分变质即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物质;
3、晨然同学是根据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为红色为依据来判断的;
4、如果氢氧化钠变质即一定有碳酸钠生成,加入稀盐酸则一定会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是由于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5、如果部分变质则需要证明即有氢氧化钠,也有碳酸钠。先加入足量或过量的氯化钡证明并除去碳酸钠,在加入氯化铜证明有氢氧化钠的存在。
1 / 12018-2019学年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南岗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制肥皂
B. 铝制品表面铬镀防锈
C. 树木上涂刷石灰水
D. 硫酸可制造药物
【答案】A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制肥皂,A符合题意;
B、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锈蚀,B不符合题意;
C、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等的石灰浆,可防止冻伤树木,并防止害虫生卵,C不符合题意;
D、盐酸用于制造药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结合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2.(2018·沈阳)下列描述属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固体 B.微溶于水
C.溶液有滑腻感 D.能与CO2反应
【答案】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颜色是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溶解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有滑腻感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体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是化学性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水溶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3.(2018九上·灌阳期中)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有固体生成
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快慢相同
D.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答案】C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该反应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烟是固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实验过程中有固体生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的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故C符合题意;
D、该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说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烟是固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解答
B根据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解答
C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解答
4.(2018·郴州)分别将一小烧杯浓盐酸、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
A.溶液的质量减小 B.溶液的浓度减小
C.溶质的质量减小 D.溶剂的质量增大
【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溶液的质量减小,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溶液的质量增加, 故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中的溶质挥发,故溶液的浓度降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溶液的浓度降低,故符合题意;
C、浓硫酸吸水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分析。
5.(2018九上·黑龙江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
A. 石灰石做华表
B. 氢氧化钠改良土壤
C. 熟石灰做干燥剂
D. 碳酸钠制洗涤剂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解析】【解答】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是用大理石做的,不是石灰石,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的碱性太强,且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没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C不符合题意;
D、纯碱溶液呈碱性,能除去油污,可用纯碱制洗涤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做华表的材料是大理石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解答
C根据熟石灰没有吸水性解答
D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分析解答
6.(2019九上·南岗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氧化铜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黑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B.—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银白色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D.氢氧化镁加入到紫色的石蕊溶液中: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氧化铜加入足量盐酸中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A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不符合题意;
C、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铝溶液是无色,所以现象是银白色固体表面附着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而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铜,是结论,不是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向氢氧化镁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解答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分析解答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镁难溶于水解答
7.(2018九上·哈尔滨期中)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亊实 解释
A 溶液导电的原因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B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有相同的氢离子
C 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颜色不同 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
D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碱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A符合题意;
D、酸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
C、亚铁离子溶液为浅绿色,铁离子溶液为浅黄色,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颜色不同,是因为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碱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溶液中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粒子进行解答
B根据酸能在溶液中解离出大量的氢离子和酸根离子解答
C根据硫酸亚铁中有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硫酸铁中有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分析解答
D根据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解答
8.(2018·常州)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则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B.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M可能为稀硫酸
D.⑥处反应放热,则N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说明锌比氢活泼,铜没有氢活泼,则可判断锌比铜活泼,故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可以使石蕊变色,可以与锌反应生成氢气,可以与铁锈氧化铁反应,溶液变为黄色,可以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M可能是稀盐酸,故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与碳酸钙不能正常反应,故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M不可能为稀硫酸,故符合题意;
D.酸于氢氧化钠反应有热量放出,故⑥处反应放热,则N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碱反应,能与碳酸盐发生反应。
9.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加热 B.用砂纸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 D.用水洗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是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故除去的方法应该用稀盐酸与之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和氯化镁,再用水洗去。
【分析】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及其性质分析,可知需要用稀盐酸与之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和氯化镁。
10.(2018·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H2SO4至过量
B. 等质量的CaO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D. 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开始所加稀硫酸的质量相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应相等,不符合题意;
B、2HCl+ Ca(OH)2 = CaCl2+ 2H2O 2HCl+ CaO= CaCl2+ H2O
74 111 56 111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CaO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时,氧化钙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较多,符合题意;
C、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pH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不变,当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升高,不符合题意;
D、AgNO3和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少,生成物质量逐渐增加,反应物减少的质量等于新生成物质增加的质量。
二、填空题
11.(2018·东营)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有_______________。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必须清洗,以免污染整瓶试剂
C.除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外,可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E.用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进行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F.量筒读数时,拿稳量筒,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答案】B,C,D,F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以防加热时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正确;
B、滴瓶上的滴管专用,使用后不需要清洗,错误;
C、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药品时,称量一般药品时,要在左右盘上放上相同质量的纸,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来配制溶液,错误;E、氢氧化钠与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进行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正确;F、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故答案为:BCDF。
【分析】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为了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不需要清洗;
C,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里称量;
D、量筒不能做反应和配置容器;
12.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这个现象说明盐酸具有 ;浓硫酸能夺取木材、皮肤等物质中的水分,使其炭化,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挥发性;腐蚀性;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故答案为:挥发性、腐蚀性、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分析】根据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可解答
13.如图,锥形瓶中盛有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中,可以看到锥形瓶中出现 、 的现象,同时U形管产生的现象为 .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 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 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 .
【答案】水浮在硫酸上面;液滴飞溅;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浓硫酸;水;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知识点】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解:水密度小于浓硫酸,滴下的水滴浮于浓硫酸上,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浮在浓硫酸上面的水立即沸腾,造成液滴飞溅;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造锥形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故甲液面下降;实验室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故答案为:水浮在硫酸上面;液滴飞溅;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浓硫酸;水;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分析】根据浓硫酸的性质、稀释方法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4.(2018·上海)对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石灰样品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滴加酚酞后呈 色。
②另取少量样品,进行实验:
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是将CO2通入B中,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Ⅳ的操作名称是 ;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 。
【答案】红;NaOH+HCl=NaCl+H2O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过滤;氯化钠;氧化钙、碳酸钙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反应后生成了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后呈红色;
②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Ⅲ是将CO2通入B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Ⅳ的操作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该名称是过滤,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氧化钙、碳酸钙。
【分析】根据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能与酸反应生成钙盐,钙盐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15.(2018九下·东区月考)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方案,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代号),理由是 。
④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
【答案】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CO2+2NaOH=Na2CO3+H2O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①实验的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②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③A实验在取下橡皮塞时需要手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所以A实验存在安全隐患;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CO2+2NaOH=Na2CO3+H2O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后容器中的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即可确定气球的变化情况;二氧化碳不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还能和水反应,也能使试管内气压降低;盐酸和碳酸钠的水溶液反应放出气体;氢氧化钠由腐蚀性。据此解答
三、综合题
16.(2018九上·哈尔滨期中)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食醋有酸味,因为食醋中含有 (填化学式)。
(2)农业改良酸性土壤使用的物质,其俗称有 。(填一个)
(3)浓硫酸具有 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4)石灰浆粉刷墙壁变洁白和坚硬的反应 (填化学方程式)。
(5)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6)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的一种酸的化学式是 。
【答案】(1)CH3COOH
(2)熟石灰或消石灰
(3)(强烈的)腐蚀性(或脱水作用或脱水性)
(4)Ca(OH)2+CO2=CaCO3↓+H2O
(5)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易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6)H2SO4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1)食醋有酸味,因为食醋中含有醋酸,化学式为CH
3COOH;(2)农业改良酸性土壤使用的物质氢氧化钙,俗称为熟石灰或消石灰;(3)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4)石灰浆粉刷墙壁变洁白和坚硬的原理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CO
2=CaCO
3↓+H
2O;(5)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易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6)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稀硫酸,其化学式为H
2SO
4。
故答案为:(1) CH3COOH (2) 熟石灰或消石灰 (3) (强烈的)腐蚀性(或脱水作用或脱水性) (4) Ca(OH)2+CO2=CaCO3↓+H2O (5)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易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6) H2SO4
【分析】(1)根据食醋中的溶质是乙酸解答
(2)根据改良酸性土壤使用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3)根据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解答
(4)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解答
(5)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能吸收二氧化碳解答
(6)根据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解答
17.(2018九上·深圳期中)
(1)耀华实验学校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们要将一根生锈的铁钉除锈,他们将这根锈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首先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其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一会又发现在铁钉表 面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 之点。
①它们水溶液的 pH 都 (选填“>”“=”或“<”)7。
②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硫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 反应,其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复 分解反应。
④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 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的是 。
⑤写出把硫酸转化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气泡;Fe+2HCl=FeCl2+H2↑
(2)<;Fe2O3+3H2SO4=Fe2(SO4)3+3H2O;中和;浓盐酸;浓硫酸;H2SO4+BaCl2=BaSO4↓+2HCl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解析】【解答】(1)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三价铁离子显黄色,故现象为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当铁钉表面的铁锈反应完后,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该反应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 ①硫酸和稀盐酸都是酸,都显酸性,故pH小于7。②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③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有白雾现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不变,故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⑤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分析】(1)生锈的铁钉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盐酸首先与氧化铁反应,再与铁反应,故先描述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在描述稀盐酸与铁反应的现象;反应方程式一是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二是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 ① 酸的溶液都呈酸性,pH小于7; ② 稀硫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根据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书写即可; ③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即为中和反应; ④ 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回答; ⑤ 把硫酸转为盐酸,需要氯离子,还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可以选择与氯化钡反应。
四、实验探究题
18.(2018九上·深圳期中)耀华实验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 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了弄清楚这瓶溶液是否有变质及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1)文熙同学猜想认为已经全部变质了,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 CO2 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欣冉同学猜想认为,没有变质,该溶液的溶质就是 NaOH。
晨杰同学猜想认为还可能是部分变质了,是 (写化学式)的混合溶液。
(3)〖实验探究〗
为探究该溶液的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晨然同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 色,于是他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变质。思宇同学认为晨然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一样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同 样的颜色。
(4)云蔚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 反应方程式为 ,于是她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 液已经全部变质。
(5)章可同学认为也可能部分变质,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足量的 BaCl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变质为 Na2CO3 Na2CO3+BaCl2=BaCO3↓+2NaCl
②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 滴加氯化铜溶液 溶液中含有没有变质的氢氧化钠,反应 方程式 从而得出氢氧化钠确实是部分变质。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2)NaOH 和 Na2CO3
(3)红
(4)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5)产生蓝色沉淀;CuCl2+2NaOH=Cu(OH)2↓+2NaCl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后生成了碳酸钠,故部分变质的溶液是NaOH 和 Na2CO3的混合溶液。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故滴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
(4)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变质了,故现象是有气泡冒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5)实验结论为溶液中有没有变质的氢氧化钠,故加入氯化铜溶液后,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现象为有蓝色沉淀生成。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分析】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即可;
2、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部分变质即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物质;
3、晨然同学是根据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为红色为依据来判断的;
4、如果氢氧化钠变质即一定有碳酸钠生成,加入稀盐酸则一定会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是由于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5、如果部分变质则需要证明即有氢氧化钠,也有碳酸钠。先加入足量或过量的氯化钡证明并除去碳酸钠,在加入氯化铜证明有氢氧化钠的存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