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原电池与电解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原电池与电解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8-01 10:50:1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原电池与电解池
一、单选题
1.(2018·北京)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 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答案】D
【考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对比②③,②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无明显变化,②Fe附近的溶液中不含Fe2+,③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③Fe附近的溶液中含Fe2+,②中Fe被保护,A项不符合题意;
B.①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表面产生了Fe2+,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K3[Fe(CN)6]将Fe氧化成Fe2+,B项不符合题意;
C.对比①②,①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①也能检验出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Zn保护Fe,C项不符合题意;
D.由实验可知K3[Fe(CN)6]可能将Fe氧化成Fe2+,将Zn换成Cu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Fe比Cu活泼,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根据现象的不同,结合理论知识应该进行假设,从而发现可能的情况。实质是考查原电池的知识的基本应用。
2.(2018·全国Ⅰ卷)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D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解答】A、电池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利用,电池丢弃,会造成土壤、水污染,A项不符合题意。
B、由流程图知道,分别得到了偏铝酸钠溶液、氢氧化铁沉淀、碳酸锂沉淀,B项不符合题意。
C、沉淀反应是向含有Li、P、Fe等滤液中加入碱液,能够形成沉淀的只有铁,之前加入了硝酸,因此溶液中是Fe3+,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锂不溶于水,硫酸锂能溶于水,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产、资源的回收利用。
3.(2018·全国Ⅱ卷)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 e- =Na
【答案】D
【考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方程式3CO2+4Na
2Na2CO3+C可得出二氧化碳作氧化剂、金属钠作还原剂,金属钠作负极而镍电极做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电池方程式3CO2+4Na
2Na2CO3+C可知,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则充电时释放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放电时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成碳酸根和碳,即3CO2+4e-=2CO32-+C,C不符合题意
D.充电时为电解池,与原电池规律相反,且与正极相连的为阳极、与负极相连的为阴极,阴极钠离子失电子转变成金属钠,故D项应阴极反应方程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原电池的组成、正负极的判断、电子和电荷的移动、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与联系,本题考查到的知识点有①正负极判断:失电子为负极、得电子为正极;②负电荷的移动:外电路从负极到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到负极;③正负极方程式的书写;④电解池与原电池规律相反,原电池负极失电子而电解池阳极失电子;
4.(2018·全国Ⅲ卷)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 )O2
【答案】D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解答】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为正极,锂电极为负极,A不符合题意;
B.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锂电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多孔碳材料电极),B项不符合题意;
C.充电时,阳离子(Li+)移向阴极(锂电极),C项不符合题意;
D. 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相反,该总反应书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及其运用。
5.(2018·全国Ⅰ卷)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 +H 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 和H 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右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 S=2H++S+2EDTA+Fe +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 +2H++2e-=CO+H 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 +H S=CO+H 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 +/Fe3+取代EDTA-Fe +/EDTA-Fe3+,溶液需为酸性
【答案】C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解答】A.在ZnO@石墨烯上CO2转变为CO,发生还原反应,因此该电极是阴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 + 2H+ + 2e- = CO + H2O,A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总反应市CO2+H2S=CO+H2O+S,B不符合题意。
C. 石墨烯是阳极,电势高于阴极,因此C符合题意。
D.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再碱性环境中会形成沉淀,因此溶液需为酸性,因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电解原理
二、多选题
6.(2018·海南)一种镁氧电池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金属镁和吸附氧气的活性炭,电解液为KOH浓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总反应式为:2Mg + O2 +2H2O =Mg(OH)2
B.正极反应式为:Mg -e- =Mg2 +
C.活性炭可以加快O2在负极上的反应速率
D.电子的移动方向由a经外电路到b
【答案】B,C
【考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电池的总反应为2Mg + O2 +2H2O =Mg(OH)2,不符合题意
B.碱性条件下,镁离子会结合氢氧根离子形成氢氧化镁沉淀,正极应该是得电子,反应式为 O2 +4e-+4OH-=2H2O,符合题意
C.氧气在正极参与反应,符合题意
D.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该反应中a为负极,b为正极,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
三、综合题
7.(2018·全国Ⅲ卷)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
(1)KIO3的化学名称是   。
(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逐Cl2”采用的方法是   。“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   。“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KCl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   ,其迁移方向是   。
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   (写出一点)。
【答案】(1)碘酸钾
(2)加热;KCl;KH(IO3)2+KOH=2KIO3+H2O(或HIO3+KOH=KIO3+H2O)
(3)2H2O+2e- = H2↑+2OH-;K+;由a到b;污染环境,原料不能充分利用(任写一个)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电解原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利用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性质,可采用加热法去除溶解的Cl2;根据元素守恒确定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KCl;根据题意调pH时溶解的成份是KH(IO3)2,加入KOH可以生成KIO3;电解法制KIO3,阴极是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 H2↑+2OH-,阳极反应为I2-10e-+12OH- = 2IO3-+6H2O,阳极区阴离子减少,因此阳离子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阳极区移向阴极区。KClO3氧化法产生氯气,污染环境,步骤多,原料不能充分利用。
【分析】陌生方程式的书写、电解原理、生产技术的评价
8.(2018·天津)CO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CO2主要转化为   (写离子符号);若所得溶液c(HCO3 )∶c(CO32 )=2∶1,溶液pH=   。(室温下,H2CO3的K1=4×10 7;K2=5×10 11)
(2)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
CH4(g)+ CO2(g) 2CO (g)+ 2H2(g)
①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O H—H C O(CO)
键能/kJ·mol 1 413 745 436 1075
则该反应的ΔH=   。分别在VL恒温密闭容器A(恒容)、B(恒压,容积可变)中,加入CH4和CO2各1 mol的混合气体。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   (填“A” 或“B ”)。
②按一定体积比加入CH4和CO2,在恒压下发生反应,温度对CO和H2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此反应优选温度为900℃的原因是   。
(3)O2辅助的Al~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CO2,电池反应产物Al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O2+6e =6O2
6CO2+6O2 =3C2O42
反应过程中O2的作用是   。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   。
【答案】(1)CO32-;10
(2)+120 kJ·mol-1;B;900 ℃时,合成气产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产率增幅不大,但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
(3)Al–3e–=Al3+(或2Al–6e–=2Al3+);催化剂;2Al+6CO2=Al2(C2O4)3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因为得到溶液的碱性较强,所以CO2主要转化为碳酸根离子(CO32-)。若所得溶液c(HCO3 )∶c(CO32 )=2∶1,,则根据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2=
=5×10 11 , 所以氢离子浓度为1×10-10mol/L,pH=10。(2)①化学反应的焓变应该等于反应物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所以焓变为(4×413+2×745)-(2×1075+2×436)= +120 kJ·mol-1。初始时容器A、B的压强相等,A容器恒容,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逐渐增大(气体物质的量增加);B容器恒压,压强不变;所以达平衡时压强一定是A中大,B中小,此反应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B的反应平衡更靠右,反应的更多,吸热也更多。
②根据图3得到,900℃时反应产率已经比较高,温度再升高,反应产率的增大并不明显,而生产中的能耗和成本明显增大,经济效益会下降,所以选择900℃为反应最佳温度。(3)明显电池的负极为Al,所以反应一定是Al失电子,该电解质为氯化铝离子液体,所以Al失电子应转化为Al3+ , 方程式为:Al–3e–=Al3+(或2Al–6e–=2Al3+)。根据电池的正极反应,氧气再第一步被消耗,又在第二步生成,所以氧气为正极反应的催化剂。将方程式加和得到,总反应为:2Al+6CO2=Al2(C2O4)3。
【分析】该题考查电离和水解知识点、电离常数及pH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ΔH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原电池的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应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①多元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水解程度受溶液PH影响较大,酸性较强时促进水解、碱性较强时抑制水解;②化学反应的吸热放热与化学键的键能有关,断裂键吸收能量而形成键放出能量,通过放出的能量和吸收的能量来判断放热吸热情况;③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压强、浓度等,压强增大向着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着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或失去电子)的作负极、化合价降低(或得到电子)的作正极;⑤催化剂: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只起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9.(2018·全国Ⅰ卷)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3的工艺为:
①pH=4.1时,1中为   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人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   。
(3)制备Na2S2O3,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2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后,   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3。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   g·L-1(以SO3计)。
【答案】(1)2NaHSO3=Na2S2O5+H2O
(2)NaHSO3;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3)2H2O-4e- = 4H++O2↑;a
(4)S2O52- + 2I2+ 3H2O=2SO42-+4I-+6H+;0.128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和滴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⑴焦亚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故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可写出方程式为2NaHSO3=Na2S2O5+H2O;⑵pH=4.1时,Ⅰ中发生的反应为Na2CO3+2SO2+H2O=2NaHSO3+CO2;⑶阳极室含有OH-和SO42-,水电离产生的OH-先放电,因此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 4H++O2↑;a室中含有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阳极产生的氢离子进入a室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因此亚硫酸氢钠浓度增加。而b室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2OH-+H2↑,氢氧根与亚硫酸氢钠反应,从而亚硫酸氢钠浓度降低。⑷S2O52- + 2I2+ 3H2O=2SO42-+4I-+6H+ ,0.128g/L
析:n(I2)=0.01mol/L×0.01L=1×10-4mol
∴n(SO2)=2 n(S2O52-)= n(I2)=1×10-4mol
m(SO2)= 1×10-4mol×64g/mol=6.4×10-3 g
SO2的浓度为6.4×10-3 g/0.05L=0.128g/L
【分析】本题考查化工生产的分析、电解原理及其运用、化学计算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原电池与电解池
一、单选题
1.(2018·北京)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 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2.(2018·全国Ⅰ卷)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3.(2018·全国Ⅱ卷)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 e- =Na
4.(2018·全国Ⅲ卷)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 )O2
5.(2018·全国Ⅰ卷)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 +H 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 和H 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右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 S=2H++S+2EDTA+Fe +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 +2H++2e-=CO+H 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 +H S=CO+H 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 +/Fe3+取代EDTA-Fe +/EDTA-Fe3+,溶液需为酸性
二、多选题
6.(2018·海南)一种镁氧电池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金属镁和吸附氧气的活性炭,电解液为KOH浓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总反应式为:2Mg + O2 +2H2O =Mg(OH)2
B.正极反应式为:Mg -e- =Mg2 +
C.活性炭可以加快O2在负极上的反应速率
D.电子的移动方向由a经外电路到b
三、综合题
7.(2018·全国Ⅲ卷)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
(1)KIO3的化学名称是   。
(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逐Cl2”采用的方法是   。“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   。“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KCl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   ,其迁移方向是   。
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   (写出一点)。
8.(2018·天津)CO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CO2主要转化为   (写离子符号);若所得溶液c(HCO3 )∶c(CO32 )=2∶1,溶液pH=   。(室温下,H2CO3的K1=4×10 7;K2=5×10 11)
(2)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
CH4(g)+ CO2(g) 2CO (g)+ 2H2(g)
①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O H—H C O(CO)
键能/kJ·mol 1 413 745 436 1075
则该反应的ΔH=   。分别在VL恒温密闭容器A(恒容)、B(恒压,容积可变)中,加入CH4和CO2各1 mol的混合气体。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   (填“A” 或“B ”)。
②按一定体积比加入CH4和CO2,在恒压下发生反应,温度对CO和H2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此反应优选温度为900℃的原因是   。
(3)O2辅助的Al~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CO2,电池反应产物Al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O2+6e =6O2
6CO2+6O2 =3C2O42
反应过程中O2的作用是   。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   。
9.(2018·全国Ⅰ卷)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3的工艺为:
①pH=4.1时,1中为   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人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   。
(3)制备Na2S2O3,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2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后,   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3。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   g·L-1(以SO3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考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对比②③,②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无明显变化,②Fe附近的溶液中不含Fe2+,③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③Fe附近的溶液中含Fe2+,②中Fe被保护,A项不符合题意;
B.①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表面产生了Fe2+,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K3[Fe(CN)6]将Fe氧化成Fe2+,B项不符合题意;
C.对比①②,①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①也能检验出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Zn保护Fe,C项不符合题意;
D.由实验可知K3[Fe(CN)6]可能将Fe氧化成Fe2+,将Zn换成Cu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Fe比Cu活泼,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根据现象的不同,结合理论知识应该进行假设,从而发现可能的情况。实质是考查原电池的知识的基本应用。
2.【答案】D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解答】A、电池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利用,电池丢弃,会造成土壤、水污染,A项不符合题意。
B、由流程图知道,分别得到了偏铝酸钠溶液、氢氧化铁沉淀、碳酸锂沉淀,B项不符合题意。
C、沉淀反应是向含有Li、P、Fe等滤液中加入碱液,能够形成沉淀的只有铁,之前加入了硝酸,因此溶液中是Fe3+,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锂不溶于水,硫酸锂能溶于水,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产、资源的回收利用。
3.【答案】D
【考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方程式3CO2+4Na
2Na2CO3+C可得出二氧化碳作氧化剂、金属钠作还原剂,金属钠作负极而镍电极做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电池方程式3CO2+4Na
2Na2CO3+C可知,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则充电时释放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放电时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成碳酸根和碳,即3CO2+4e-=2CO32-+C,C不符合题意
D.充电时为电解池,与原电池规律相反,且与正极相连的为阳极、与负极相连的为阴极,阴极钠离子失电子转变成金属钠,故D项应阴极反应方程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原电池的组成、正负极的判断、电子和电荷的移动、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与联系,本题考查到的知识点有①正负极判断:失电子为负极、得电子为正极;②负电荷的移动:外电路从负极到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到负极;③正负极方程式的书写;④电解池与原电池规律相反,原电池负极失电子而电解池阳极失电子;
4.【答案】D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解答】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为正极,锂电极为负极,A不符合题意;
B.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锂电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多孔碳材料电极),B项不符合题意;
C.充电时,阳离子(Li+)移向阴极(锂电极),C项不符合题意;
D. 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相反,该总反应书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及其运用。
5.【答案】C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解答】A.在ZnO@石墨烯上CO2转变为CO,发生还原反应,因此该电极是阴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 + 2H+ + 2e- = CO + H2O,A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总反应市CO2+H2S=CO+H2O+S,B不符合题意。
C. 石墨烯是阳极,电势高于阴极,因此C符合题意。
D.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再碱性环境中会形成沉淀,因此溶液需为酸性,因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电解原理
6.【答案】B,C
【考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电池的总反应为2Mg + O2 +2H2O =Mg(OH)2,不符合题意
B.碱性条件下,镁离子会结合氢氧根离子形成氢氧化镁沉淀,正极应该是得电子,反应式为 O2 +4e-+4OH-=2H2O,符合题意
C.氧气在正极参与反应,符合题意
D.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该反应中a为负极,b为正极,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
7.【答案】(1)碘酸钾
(2)加热;KCl;KH(IO3)2+KOH=2KIO3+H2O(或HIO3+KOH=KIO3+H2O)
(3)2H2O+2e- = H2↑+2OH-;K+;由a到b;污染环境,原料不能充分利用(任写一个)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电解原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利用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性质,可采用加热法去除溶解的Cl2;根据元素守恒确定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KCl;根据题意调pH时溶解的成份是KH(IO3)2,加入KOH可以生成KIO3;电解法制KIO3,阴极是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 H2↑+2OH-,阳极反应为I2-10e-+12OH- = 2IO3-+6H2O,阳极区阴离子减少,因此阳离子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阳极区移向阴极区。KClO3氧化法产生氯气,污染环境,步骤多,原料不能充分利用。
【分析】陌生方程式的书写、电解原理、生产技术的评价
8.【答案】(1)CO32-;10
(2)+120 kJ·mol-1;B;900 ℃时,合成气产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产率增幅不大,但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
(3)Al–3e–=Al3+(或2Al–6e–=2Al3+);催化剂;2Al+6CO2=Al2(C2O4)3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因为得到溶液的碱性较强,所以CO2主要转化为碳酸根离子(CO32-)。若所得溶液c(HCO3 )∶c(CO32 )=2∶1,,则根据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2=
=5×10 11 , 所以氢离子浓度为1×10-10mol/L,pH=10。(2)①化学反应的焓变应该等于反应物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所以焓变为(4×413+2×745)-(2×1075+2×436)= +120 kJ·mol-1。初始时容器A、B的压强相等,A容器恒容,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逐渐增大(气体物质的量增加);B容器恒压,压强不变;所以达平衡时压强一定是A中大,B中小,此反应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B的反应平衡更靠右,反应的更多,吸热也更多。
②根据图3得到,900℃时反应产率已经比较高,温度再升高,反应产率的增大并不明显,而生产中的能耗和成本明显增大,经济效益会下降,所以选择900℃为反应最佳温度。(3)明显电池的负极为Al,所以反应一定是Al失电子,该电解质为氯化铝离子液体,所以Al失电子应转化为Al3+ , 方程式为:Al–3e–=Al3+(或2Al–6e–=2Al3+)。根据电池的正极反应,氧气再第一步被消耗,又在第二步生成,所以氧气为正极反应的催化剂。将方程式加和得到,总反应为:2Al+6CO2=Al2(C2O4)3。
【分析】该题考查电离和水解知识点、电离常数及pH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ΔH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原电池的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应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①多元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水解程度受溶液PH影响较大,酸性较强时促进水解、碱性较强时抑制水解;②化学反应的吸热放热与化学键的键能有关,断裂键吸收能量而形成键放出能量,通过放出的能量和吸收的能量来判断放热吸热情况;③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压强、浓度等,压强增大向着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着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或失去电子)的作负极、化合价降低(或得到电子)的作正极;⑤催化剂: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只起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9.【答案】(1)2NaHSO3=Na2S2O5+H2O
(2)NaHSO3;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3)2H2O-4e- = 4H++O2↑;a
(4)S2O52- + 2I2+ 3H2O=2SO42-+4I-+6H+;0.128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和滴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⑴焦亚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故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可写出方程式为2NaHSO3=Na2S2O5+H2O;⑵pH=4.1时,Ⅰ中发生的反应为Na2CO3+2SO2+H2O=2NaHSO3+CO2;⑶阳极室含有OH-和SO42-,水电离产生的OH-先放电,因此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 4H++O2↑;a室中含有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阳极产生的氢离子进入a室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因此亚硫酸氢钠浓度增加。而b室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2OH-+H2↑,氢氧根与亚硫酸氢钠反应,从而亚硫酸氢钠浓度降低。⑷S2O52- + 2I2+ 3H2O=2SO42-+4I-+6H+ ,0.128g/L
析:n(I2)=0.01mol/L×0.01L=1×10-4mol
∴n(SO2)=2 n(S2O52-)= n(I2)=1×10-4mol
m(SO2)= 1×10-4mol×64g/mol=6.4×10-3 g
SO2的浓度为6.4×10-3 g/0.05L=0.128g/L
【分析】本题考查化工生产的分析、电解原理及其运用、化学计算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