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物质的制备
一、单选题
1.(2018·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银镜反应;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解:A.NaHCO3受热分解成Na2CO3、CO2和H2O,Na2CO3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和NaOH,两步反应均能实现,符合题意;
B.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NaAlO2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AlCl3和H2O,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不符合题意;
C.AgNO3中加入氨水可获得银氨溶液,蔗糖中不含醛基,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不符合题意;
D.Al与Fe2O3高温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和Fe,Fe与HCl反应生成FeCl2和H2,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注意物质间的转化一般遵从不稳定的向稳定的转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遵从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遵从氧化性、还原性强的制氧化性、还原性弱的,即强强制弱弱。最后也可以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进行判断。
二、实验探究题
2.(2018·江苏)以Cl2、NaOH、(NH2)2CO(尿素)和SO2为原料可制备N2H4·H2O(水合肼)和无水Na2SO3,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Cl2+2OH =ClO +Cl +H2O是放热反应。
②N2H4·H2O沸点约118 ℃,具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
(1)步骤Ⅰ制备NaClO溶液时,若温度超过40 ℃,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其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中控制温度除用冰水浴外,还需采取的措施是 。
(2)步骤Ⅱ合成N2H4·H2O的装置如题19图 1所示。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在40 ℃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 ℃继续反应。实验中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 ;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 。
(3)步骤Ⅳ用步骤Ⅲ得到的副产品Na2CO3制备无水Na2SO3(水溶液中H2SO3、 、 随pH的分布如题19图 2所示,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题19图 3所示)。
①边搅拌边向Na2CO3溶液中通入SO2制备NaHSO3溶液。实验中确定何时停止通SO2的实验操作为 。
②请补充完整由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的实验方案: ,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答案】(1)3Cl2+6OH 5Cl +ClO3 +3H2O;缓慢通入Cl2
(2)NaClO碱性溶液;减少水合肼的挥发
(3)测量溶液的pH,若pH约为4,停止通SO2;边搅拌边向NaHS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量溶液pH,pH约为10时,停止滴加NaOH溶液,加热浓缩溶液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在高于34℃条件下趁热过滤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1)温度超过40℃,Cl2与NaOH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ClO3、NaCl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NaOH 5NaCl+NaClO3+3H2O,离子方程式为3Cl2+6OH- 5Cl-+ClO3-+3H2O。由于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减少NaClO3的生成,应控制温度不超过40℃、减慢反应速率;实验中控制温度除用冰水浴外,还需采取的措施是:缓慢通入Cl2。(2)步骤II中的反应为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反应制备水合肼,由于水合肼具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为了防止水合肼被氧化,应逐滴滴加NaClO碱性溶液,所以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NaClO碱性溶液。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在110℃继续反应,N2H4·H2O沸点约118 ℃,使用冷凝管的目的:减少水合肼的挥发。(3)①向Na2CO3溶液中通入SO2制备NaHSO3溶液,根据图示溶液pH约为4时,HSO3-的摩尔分数最大,则溶液的pH约为4时停止通入SO2;实验中确定何时停止通入SO2的实验操作为:测量溶液的pH,若pH约为4,停止通SO2。
②由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首先要加入NaOH将NaHSO3转化为Na2SO3,根据含硫微粒与pH的关系,加入NaOH应调节溶液的pH约为10;根据Na2SO3的溶解度曲线,温度高于34℃析出Na2SO3,低于34℃析出Na2SO3·7H2O,所以从Na2SO3溶液中获得无水Na2SO3应控制温度高于34℃。由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的实验方案为:边搅拌边向NaHS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量溶液pH,pH约为10时,停止滴加NaOH溶液,加热浓缩溶液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在高于34℃条件下趁热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分析】(1)中注意NaClO在碱性加热环境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ClO3、NaCl,所以在加热条件下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NaClO3、NaCl,而在常温条件下生成的是NaClO、NaCl。其次注意图像中关键点,根据关键特殊的数据进行解题。
3.(2018·天津)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除外): ,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Mg(OH)2的电子式: 。
(2)A2B的化学式为 。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 。上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和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 (写化学式)。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用Mg制成的格氏试剂(RMgBr)常用于有机合成,例如制备醇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依据上述信息,写出制备 所需醛的可能结构简式: 。
【答案】(1)r(H+)(2)Mg2Si;熔融,电解;NH3,NH4Cl
(3)SiC
(4)2Mg(OH)2+2SO2+O2=2MgSO4+2H2O
(5)CH3CH2CHO,CH3CHO
【考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为Mg2+、Cl 、N3-、H+ , 比较离子半径应该先看电子层,电子层多半径大,电子层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这几种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H+)【分析】该题考查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电子式的书写、金属冶炼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重点掌握①离子半径的大小和电子层数及原子序数有关: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②离子键:正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电子式:简单阳离子直接金属元素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阴离子周围画出最外层电子数并标出所带负电荷;③活泼金属一般使用电解法、较活泼金属一般使用热还原法、不活泼金属一般使用热分解法
4.(2018·全国Ⅰ卷)醋酸亚铬[( CH3 COO) Cr·2H 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 ,仪器a的名称是 。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
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 ;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 、 、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 。
【答案】(1)去除水中的溶解氧;分液漏斗
(2)Zn+2Cr3+= Zn2++2Cr2+;排除c中的空气
(3)c中产生H2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冰水冷却;过滤
(4)d为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
【考点】金属的通性;过滤;实验装置综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防止二价铬被氧化,需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出去溶解O2。c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是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同时锌与盐酸反应生成H2可起到排除装置中空气的目的,防止二价铬被氧化;利用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将c中溶液压入d中与醋酸钠反应生成难溶于冷水的醋酸亚铬;由于醋酸亚铬难溶于冷水,可采用冰水冷却后过滤,达到充分析出和分离的目的;d为敞开体系,醋酸亚铬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提纯、分离、实验装置设计的分析。
三、综合题
5.(2018·江苏)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题16图所示。
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600 ℃
硫去除率=(1— )×100%
①不添加CaO的矿粉在低于500 ℃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 。
②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 。
(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 (填化学式)转化为 (填化学式)。
(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 。
【答案】(1)SO2+OH =HSO3
(2)FeS2;硫元素转化为CaSO4而留在矿粉中
(3)NaAlO2 ;Al(OH)3
(4)1∶16
【考点】无机非金属材料;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1)过量SO2与NaOH反应生成NaHSO3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OH=NaHSO3,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2)①根据题给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高于600℃,不添加CaO的矿粉低于500℃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FeS2。
②添加CaO,CaO起固硫作用,添加CaO发生的反应为2CaO+2SO2+O2=2CaSO4,根据硫去除率的含义,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的原因是:硫元素转化为CaSO4留在矿粉中。
(3)“碱浸”时Al2O3、SiO2转化为溶于水的NaAlO2、Na2SiO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CO2与NaAlO2反应生成NaHCO3和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AlO2-+2H2O=Al(OH)3↓+HCO3-,即Al元素存在的形式由NaAlO2转化为Al(OH)3。
(4)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16Fe2O3 11Fe3O4+2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
【分析】(3)中碱浸即是用碱溶解,其中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
6.(2018·天津)CO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CO2主要转化为 (写离子符号);若所得溶液c(HCO3 )∶c(CO32 )=2∶1,溶液pH= 。(室温下,H2CO3的K1=4×10 7;K2=5×10 11)
(2)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
CH4(g)+ CO2(g) 2CO (g)+ 2H2(g)
①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O H—H C O(CO)
键能/kJ·mol 1 413 745 436 1075
则该反应的ΔH= 。分别在VL恒温密闭容器A(恒容)、B(恒压,容积可变)中,加入CH4和CO2各1 mol的混合气体。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 (填“A” 或“B ”)。
②按一定体积比加入CH4和CO2,在恒压下发生反应,温度对CO和H2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此反应优选温度为900℃的原因是 。
(3)O2辅助的Al~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CO2,电池反应产物Al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O2+6e =6O2
6CO2+6O2 =3C2O42
反应过程中O2的作用是 。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 。
【答案】(1)CO32-;10
(2)+120 kJ·mol-1;B;900 ℃时,合成气产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产率增幅不大,但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
(3)Al–3e–=Al3+(或2Al–6e–=2Al3+);催化剂;2Al+6CO2=Al2(C2O4)3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因为得到溶液的碱性较强,所以CO2主要转化为碳酸根离子(CO32-)。若所得溶液c(HCO3 )∶c(CO32 )=2∶1,,则根据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2=
=5×10 11 , 所以氢离子浓度为1×10-10mol/L,pH=10。(2)①化学反应的焓变应该等于反应物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所以焓变为(4×413+2×745)-(2×1075+2×436)= +120 kJ·mol-1。初始时容器A、B的压强相等,A容器恒容,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逐渐增大(气体物质的量增加);B容器恒压,压强不变;所以达平衡时压强一定是A中大,B中小,此反应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B的反应平衡更靠右,反应的更多,吸热也更多。
②根据图3得到,900℃时反应产率已经比较高,温度再升高,反应产率的增大并不明显,而生产中的能耗和成本明显增大,经济效益会下降,所以选择900℃为反应最佳温度。(3)明显电池的负极为Al,所以反应一定是Al失电子,该电解质为氯化铝离子液体,所以Al失电子应转化为Al3+ , 方程式为:Al–3e–=Al3+(或2Al–6e–=2Al3+)。根据电池的正极反应,氧气再第一步被消耗,又在第二步生成,所以氧气为正极反应的催化剂。将方程式加和得到,总反应为:2Al+6CO2=Al2(C2O4)3。
【分析】该题考查电离和水解知识点、电离常数及pH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ΔH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原电池的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应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①多元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水解程度受溶液PH影响较大,酸性较强时促进水解、碱性较强时抑制水解;②化学反应的吸热放热与化学键的键能有关,断裂键吸收能量而形成键放出能量,通过放出的能量和吸收的能量来判断放热吸热情况;③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压强、浓度等,压强增大向着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着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或失去电子)的作负极、化合价降低(或得到电子)的作正极;⑤催化剂: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只起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7.(2018·北京)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磷精矿主要成分为Ca5(PO4)3(OH),还含有Ca5(PO4)3F和有机碳等。
溶解度:Ca5(PO4)3(OH)(1)上述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 。
(2)磷精矿粉酸浸时发生反应:
①该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 H3PO4 H2SO4(填“>”或“<”)。
②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①中结论:P和S电子层数相同, 。
(3)酸浸时,磷精矿中Ca5(PO4)3F所含氟转化为HF,并进一步转化为SiF4除去。写出生成HF的化学方程式: 。
(4)H2O2将粗磷酸中的有机碳氧化为CO2脱除,同时自身也会发生分解。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如图所示。800C后脱除率变化的原因: 。
(5)脱硫时,CaCO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SO24-残留,原因是: ;加入BaCO3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其离子方程式是 。
(6)取ag所得精制磷酸,加适量水稀释,以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用b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Na2HPO4,消耗NaOH溶液cmL,精制磷酸中H3PO4的质量分数是 。(已知:H3PO4摩尔质量为98g·mol-1)
【答案】(1)研磨、加热
(2)<;核电荷数P<S,原子半径P>S,得电子能力P<S,非金属性P<S
(3)2Ca5(PO4)3F+10H2SO4+5H2O 10CaSO4·0.5H2O+6H3PO4+2HF↑
(4)80 ℃后,H2O2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导致有机碳脱除率下降
(5)CaSO4微溶;BaCO3+ +2H3PO4=BaSO4+CO2↑+H2O+2
(6) ×100%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析】【解答】(1)研磨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研磨、加热。
(2)①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酸性:H3PO4 H2SO4。
②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酸性:H3PO4 H2SO4,P和S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P S,原子半径P S,得电子能力P S,非金属性P S。
(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Ca5(PO4)3F与H2SO4反应生成HF、磷石膏和磷酸,生成HF的化学方程式为2Ca5(PO4)3F+10H2SO4+5H2O 10CaSO4·0.5H2O+6H3PO4+2HF↑。
(4)图示是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80℃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有机碳脱除率增大;80℃后温度升高,H2O2分解速率大,H2O2浓度显著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相同条件下有机碳脱除率减小。
(5)脱硫时,CaCO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SO42-残留,原因是:CaSO4微溶于水。加入BaCO3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因为BaSO4难溶于水,其中SO42-与BaCO3生成更难溶的BaSO4和CO32-,H3PO4的酸性强于H2CO3,在粗磷酸中CO32-转化成H2O和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SO42-+2H3PO4=BaSO4+CO2↑+2H2PO4-+H2O。
(6)滴定终点生成Na2HPO4,则消耗的H3PO4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2,n(H3PO4)= n(NaOH)= bmol/L c 10-3L= mol,m(H3PO4)= mol 98g/mol= g=0.049bcg,精制磷酸中H3PO4的质量分数为 。
【分析】本题属于常见的工业流程题,此类题根据流程中操作方法,流程产物进行判断推理除杂原理。注意流程中目标产物的制取,(1)中考查反应速率 的外界影响因素,CPT催 S基本知识。(2)中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基本知识。
8.(2018·全国Ⅱ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
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1.5 6.3 6.2 7.4
沉淀完全的pH 2.8 8.3 8.2 9.4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滤渣1的主要成分出 外还有 ;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 .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 。
(3)溶液中的 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 工序继续使用。
【答案】(1)
(2)PbSO4;调节溶液的pH;无法除去杂质Fe2+
(3)Zn+Cd2+= Cd +Zn2+
(4)Zn2++2e-=Zn;溶浸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电解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及题意(1)焙烧过程主要为ZnS与O2的反应,方程式为
。(2)焙烧后不溶于酸或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的有SiO2和PbSO4 , 故答案应为PbSO4;氧化除杂主要是除去Fe2+和Fe3+ , ZnO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溶液pH使Fe3+沉淀而除去,通入氧气的作用是氧化Fe2+使转化成Fe3+而除去,不通入氧气则不能氧化Fe2+而除不掉,(3)锌粉除去Cd2+的原理为活泼金属置出换不活泼金属: Zn+Cd2+= Cd +Zn2+;(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锌时,阴极为Zn2+得到电子转化成Zn,电极方程式为:Zn2++2e-=Zn,阳极水放电产生氢离子(溶液变成硫酸溶液)可返回溶浸回收再利用
【分析】该题重点考查流程的推断与分析,根据反应物和反应过程及题目给出的提示进行判断分析,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①对溶解度表要很熟悉,尤其是不溶于酸的沉淀;②本题除去金属离子的方法有酸除法和调节PH转化沉淀除法(题目已给出沉淀PH表);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规律:排在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后面金属;④电解的相关知识:阴阳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物质的制备
一、单选题
1.(2018·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二、实验探究题
2.(2018·江苏)以Cl2、NaOH、(NH2)2CO(尿素)和SO2为原料可制备N2H4·H2O(水合肼)和无水Na2SO3,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Cl2+2OH =ClO +Cl +H2O是放热反应。
②N2H4·H2O沸点约118 ℃,具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
(1)步骤Ⅰ制备NaClO溶液时,若温度超过40 ℃,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其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中控制温度除用冰水浴外,还需采取的措施是 。
(2)步骤Ⅱ合成N2H4·H2O的装置如题19图 1所示。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在40 ℃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 ℃继续反应。实验中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 ;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 。
(3)步骤Ⅳ用步骤Ⅲ得到的副产品Na2CO3制备无水Na2SO3(水溶液中H2SO3、 、 随pH的分布如题19图 2所示,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题19图 3所示)。
①边搅拌边向Na2CO3溶液中通入SO2制备NaHSO3溶液。实验中确定何时停止通SO2的实验操作为 。
②请补充完整由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的实验方案: ,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3.(2018·天津)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除外): ,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Mg(OH)2的电子式: 。
(2)A2B的化学式为 。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 。上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和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 (写化学式)。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用Mg制成的格氏试剂(RMgBr)常用于有机合成,例如制备醇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依据上述信息,写出制备 所需醛的可能结构简式: 。
4.(2018·全国Ⅰ卷)醋酸亚铬[( CH3 COO) Cr·2H 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 ,仪器a的名称是 。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
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 ;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 、 、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 。
三、综合题
5.(2018·江苏)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题16图所示。
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600 ℃
硫去除率=(1— )×100%
①不添加CaO的矿粉在低于500 ℃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 。
②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 。
(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 (填化学式)转化为 (填化学式)。
(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 。
6.(2018·天津)CO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CO2主要转化为 (写离子符号);若所得溶液c(HCO3 )∶c(CO32 )=2∶1,溶液pH= 。(室温下,H2CO3的K1=4×10 7;K2=5×10 11)
(2)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
CH4(g)+ CO2(g) 2CO (g)+ 2H2(g)
①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O H—H C O(CO)
键能/kJ·mol 1 413 745 436 1075
则该反应的ΔH= 。分别在VL恒温密闭容器A(恒容)、B(恒压,容积可变)中,加入CH4和CO2各1 mol的混合气体。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 (填“A” 或“B ”)。
②按一定体积比加入CH4和CO2,在恒压下发生反应,温度对CO和H2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此反应优选温度为900℃的原因是 。
(3)O2辅助的Al~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CO2,电池反应产物Al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O2+6e =6O2
6CO2+6O2 =3C2O42
反应过程中O2的作用是 。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 。
7.(2018·北京)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磷精矿主要成分为Ca5(PO4)3(OH),还含有Ca5(PO4)3F和有机碳等。
溶解度:Ca5(PO4)3(OH)(1)上述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 。
(2)磷精矿粉酸浸时发生反应:
①该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 H3PO4 H2SO4(填“>”或“<”)。
②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①中结论:P和S电子层数相同, 。
(3)酸浸时,磷精矿中Ca5(PO4)3F所含氟转化为HF,并进一步转化为SiF4除去。写出生成HF的化学方程式: 。
(4)H2O2将粗磷酸中的有机碳氧化为CO2脱除,同时自身也会发生分解。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如图所示。800C后脱除率变化的原因: 。
(5)脱硫时,CaCO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SO24-残留,原因是: ;加入BaCO3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其离子方程式是 。
(6)取ag所得精制磷酸,加适量水稀释,以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用b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Na2HPO4,消耗NaOH溶液cmL,精制磷酸中H3PO4的质量分数是 。(已知:H3PO4摩尔质量为98g·mol-1)
8.(2018·全国Ⅱ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
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1.5 6.3 6.2 7.4
沉淀完全的pH 2.8 8.3 8.2 9.4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滤渣1的主要成分出 外还有 ;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 .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 。
(3)溶液中的 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 工序继续使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银镜反应;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解:A.NaHCO3受热分解成Na2CO3、CO2和H2O,Na2CO3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和NaOH,两步反应均能实现,符合题意;
B.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NaAlO2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AlCl3和H2O,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不符合题意;
C.AgNO3中加入氨水可获得银氨溶液,蔗糖中不含醛基,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不符合题意;
D.Al与Fe2O3高温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和Fe,Fe与HCl反应生成FeCl2和H2,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注意物质间的转化一般遵从不稳定的向稳定的转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遵从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遵从氧化性、还原性强的制氧化性、还原性弱的,即强强制弱弱。最后也可以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进行判断。
2.【答案】(1)3Cl2+6OH 5Cl +ClO3 +3H2O;缓慢通入Cl2
(2)NaClO碱性溶液;减少水合肼的挥发
(3)测量溶液的pH,若pH约为4,停止通SO2;边搅拌边向NaHS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量溶液pH,pH约为10时,停止滴加NaOH溶液,加热浓缩溶液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在高于34℃条件下趁热过滤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1)温度超过40℃,Cl2与NaOH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ClO3、NaCl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NaOH 5NaCl+NaClO3+3H2O,离子方程式为3Cl2+6OH- 5Cl-+ClO3-+3H2O。由于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减少NaClO3的生成,应控制温度不超过40℃、减慢反应速率;实验中控制温度除用冰水浴外,还需采取的措施是:缓慢通入Cl2。(2)步骤II中的反应为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反应制备水合肼,由于水合肼具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为了防止水合肼被氧化,应逐滴滴加NaClO碱性溶液,所以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NaClO碱性溶液。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在110℃继续反应,N2H4·H2O沸点约118 ℃,使用冷凝管的目的:减少水合肼的挥发。(3)①向Na2CO3溶液中通入SO2制备NaHSO3溶液,根据图示溶液pH约为4时,HSO3-的摩尔分数最大,则溶液的pH约为4时停止通入SO2;实验中确定何时停止通入SO2的实验操作为:测量溶液的pH,若pH约为4,停止通SO2。
②由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首先要加入NaOH将NaHSO3转化为Na2SO3,根据含硫微粒与pH的关系,加入NaOH应调节溶液的pH约为10;根据Na2SO3的溶解度曲线,温度高于34℃析出Na2SO3,低于34℃析出Na2SO3·7H2O,所以从Na2SO3溶液中获得无水Na2SO3应控制温度高于34℃。由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的实验方案为:边搅拌边向NaHS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量溶液pH,pH约为10时,停止滴加NaOH溶液,加热浓缩溶液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在高于34℃条件下趁热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分析】(1)中注意NaClO在碱性加热环境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ClO3、NaCl,所以在加热条件下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NaClO3、NaCl,而在常温条件下生成的是NaClO、NaCl。其次注意图像中关键点,根据关键特殊的数据进行解题。
3.【答案】(1)r(H+)(2)Mg2Si;熔融,电解;NH3,NH4Cl
(3)SiC
(4)2Mg(OH)2+2SO2+O2=2MgSO4+2H2O
(5)CH3CH2CHO,CH3CHO
【考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为Mg2+、Cl 、N3-、H+ , 比较离子半径应该先看电子层,电子层多半径大,电子层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这几种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H+)【分析】该题考查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电子式的书写、金属冶炼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重点掌握①离子半径的大小和电子层数及原子序数有关: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②离子键:正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电子式:简单阳离子直接金属元素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阴离子周围画出最外层电子数并标出所带负电荷;③活泼金属一般使用电解法、较活泼金属一般使用热还原法、不活泼金属一般使用热分解法
4.【答案】(1)去除水中的溶解氧;分液漏斗
(2)Zn+2Cr3+= Zn2++2Cr2+;排除c中的空气
(3)c中产生H2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冰水冷却;过滤
(4)d为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
【考点】金属的通性;过滤;实验装置综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防止二价铬被氧化,需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出去溶解O2。c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是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同时锌与盐酸反应生成H2可起到排除装置中空气的目的,防止二价铬被氧化;利用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将c中溶液压入d中与醋酸钠反应生成难溶于冷水的醋酸亚铬;由于醋酸亚铬难溶于冷水,可采用冰水冷却后过滤,达到充分析出和分离的目的;d为敞开体系,醋酸亚铬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提纯、分离、实验装置设计的分析。
5.【答案】(1)SO2+OH =HSO3
(2)FeS2;硫元素转化为CaSO4而留在矿粉中
(3)NaAlO2 ;Al(OH)3
(4)1∶16
【考点】无机非金属材料;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1)过量SO2与NaOH反应生成NaHSO3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OH=NaHSO3,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2)①根据题给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高于600℃,不添加CaO的矿粉低于500℃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FeS2。
②添加CaO,CaO起固硫作用,添加CaO发生的反应为2CaO+2SO2+O2=2CaSO4,根据硫去除率的含义,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的原因是:硫元素转化为CaSO4留在矿粉中。
(3)“碱浸”时Al2O3、SiO2转化为溶于水的NaAlO2、Na2SiO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CO2与NaAlO2反应生成NaHCO3和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AlO2-+2H2O=Al(OH)3↓+HCO3-,即Al元素存在的形式由NaAlO2转化为Al(OH)3。
(4)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16Fe2O3 11Fe3O4+2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
【分析】(3)中碱浸即是用碱溶解,其中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
6.【答案】(1)CO32-;10
(2)+120 kJ·mol-1;B;900 ℃时,合成气产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产率增幅不大,但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
(3)Al–3e–=Al3+(或2Al–6e–=2Al3+);催化剂;2Al+6CO2=Al2(C2O4)3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因为得到溶液的碱性较强,所以CO2主要转化为碳酸根离子(CO32-)。若所得溶液c(HCO3 )∶c(CO32 )=2∶1,,则根据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2=
=5×10 11 , 所以氢离子浓度为1×10-10mol/L,pH=10。(2)①化学反应的焓变应该等于反应物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所以焓变为(4×413+2×745)-(2×1075+2×436)= +120 kJ·mol-1。初始时容器A、B的压强相等,A容器恒容,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逐渐增大(气体物质的量增加);B容器恒压,压强不变;所以达平衡时压强一定是A中大,B中小,此反应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B的反应平衡更靠右,反应的更多,吸热也更多。
②根据图3得到,900℃时反应产率已经比较高,温度再升高,反应产率的增大并不明显,而生产中的能耗和成本明显增大,经济效益会下降,所以选择900℃为反应最佳温度。(3)明显电池的负极为Al,所以反应一定是Al失电子,该电解质为氯化铝离子液体,所以Al失电子应转化为Al3+ , 方程式为:Al–3e–=Al3+(或2Al–6e–=2Al3+)。根据电池的正极反应,氧气再第一步被消耗,又在第二步生成,所以氧气为正极反应的催化剂。将方程式加和得到,总反应为:2Al+6CO2=Al2(C2O4)3。
【分析】该题考查电离和水解知识点、电离常数及pH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ΔH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原电池的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应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①多元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水解程度受溶液PH影响较大,酸性较强时促进水解、碱性较强时抑制水解;②化学反应的吸热放热与化学键的键能有关,断裂键吸收能量而形成键放出能量,通过放出的能量和吸收的能量来判断放热吸热情况;③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压强、浓度等,压强增大向着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着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或失去电子)的作负极、化合价降低(或得到电子)的作正极;⑤催化剂: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只起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7.【答案】(1)研磨、加热
(2)<;核电荷数P<S,原子半径P>S,得电子能力P<S,非金属性P<S
(3)2Ca5(PO4)3F+10H2SO4+5H2O 10CaSO4·0.5H2O+6H3PO4+2HF↑
(4)80 ℃后,H2O2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导致有机碳脱除率下降
(5)CaSO4微溶;BaCO3+ +2H3PO4=BaSO4+CO2↑+H2O+2
(6) ×100%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析】【解答】(1)研磨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研磨、加热。
(2)①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酸性:H3PO4 H2SO4。
②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酸性:H3PO4 H2SO4,P和S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P S,原子半径P S,得电子能力P S,非金属性P S。
(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Ca5(PO4)3F与H2SO4反应生成HF、磷石膏和磷酸,生成HF的化学方程式为2Ca5(PO4)3F+10H2SO4+5H2O 10CaSO4·0.5H2O+6H3PO4+2HF↑。
(4)图示是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80℃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有机碳脱除率增大;80℃后温度升高,H2O2分解速率大,H2O2浓度显著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相同条件下有机碳脱除率减小。
(5)脱硫时,CaCO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SO42-残留,原因是:CaSO4微溶于水。加入BaCO3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因为BaSO4难溶于水,其中SO42-与BaCO3生成更难溶的BaSO4和CO32-,H3PO4的酸性强于H2CO3,在粗磷酸中CO32-转化成H2O和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SO42-+2H3PO4=BaSO4+CO2↑+2H2PO4-+H2O。
(6)滴定终点生成Na2HPO4,则消耗的H3PO4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2,n(H3PO4)= n(NaOH)= bmol/L c 10-3L= mol,m(H3PO4)= mol 98g/mol= g=0.049bcg,精制磷酸中H3PO4的质量分数为 。
【分析】本题属于常见的工业流程题,此类题根据流程中操作方法,流程产物进行判断推理除杂原理。注意流程中目标产物的制取,(1)中考查反应速率 的外界影响因素,CPT催 S基本知识。(2)中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基本知识。
8.【答案】(1)
(2)PbSO4;调节溶液的pH;无法除去杂质Fe2+
(3)Zn+Cd2+= Cd +Zn2+
(4)Zn2++2e-=Zn;溶浸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电解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及题意(1)焙烧过程主要为ZnS与O2的反应,方程式为
。(2)焙烧后不溶于酸或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的有SiO2和PbSO4 , 故答案应为PbSO4;氧化除杂主要是除去Fe2+和Fe3+ , ZnO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溶液pH使Fe3+沉淀而除去,通入氧气的作用是氧化Fe2+使转化成Fe3+而除去,不通入氧气则不能氧化Fe2+而除不掉,(3)锌粉除去Cd2+的原理为活泼金属置出换不活泼金属: Zn+Cd2+= Cd +Zn2+;(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锌时,阴极为Zn2+得到电子转化成Zn,电极方程式为:Zn2++2e-=Zn,阳极水放电产生氢离子(溶液变成硫酸溶液)可返回溶浸回收再利用
【分析】该题重点考查流程的推断与分析,根据反应物和反应过程及题目给出的提示进行判断分析,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①对溶解度表要很熟悉,尤其是不溶于酸的沉淀;②本题除去金属离子的方法有酸除法和调节PH转化沉淀除法(题目已给出沉淀PH表);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规律:排在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后面金属;④电解的相关知识:阴阳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