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8-31 15:06:4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衡阳)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
2.(2018·顺义模拟)粗盐提纯和配制5%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
A.过滤 B.蒸发 C.溶解 D.称量
3.(2018·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4.(2018·荆门)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
B.将A点降温到t1℃甲、乙、丙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甲、乙、丙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
D.将甲中A点变成B点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5.(2018·广州模拟)现需要将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为4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  )
A.38ml B.36ml C.35ml D.37ml
6.(2018九下·揭西期中)下列对应曲线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
B.某温度下,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溶剂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7.(2018九上·泰州期末)将50g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20% B.10% C.5% D.1%
8.(2018·呼和浩特)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实验探究题
9.(2018·泰州)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有   时,开始收集气体。
③实验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的作用是    ,第二个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    。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
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填序号)。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三、综合题
10.(2018·益阳)如表是 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2)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
四、计算题
11.(2018·南开模拟)实验室要将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密度1.14g/cm3)。
(1)稀释后的硫酸溶液体积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需加水的体积为多少?
12.(2018·杨浦模拟)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石灰石,产生气体质量与石灰石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恰好完全反应后称的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08.1g,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稀盐酸完全反应时,产生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2)该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然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不符合题意;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8%=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8g=92g(合92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依据“俯大仰小”的原子,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值偏小,即溶剂的量少了,则溶液变浓了;
B、溶解过程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C、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根据需要液体的量。选用的量筒的量程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2.【答案】C
【考点】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粗盐提纯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洗涤。配制5%的食盐水需进行的操作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粗盐提纯和配制5%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和配制溶液的步骤进行分析。
3.【答案】A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不符合题意;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降温到t1℃,要判断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溶质的多少的前提必须是甲乙两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
C、甲的溶解度为50克,即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25克;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溶解度小的需要的水多,则应该是乙需要的水比甲多;
4.【答案】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降温结晶法,所以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B. 将A点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丙溶解度虽然增大增大但是溶质的;量超过溶解度,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 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所以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 A点是不饱和溶液,B点是饱和溶液,将A变成B,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解答,
B、将A点降温到t1℃时,甲乙丙都会变成饱和溶液,
C、对应温度,曲线高,质量分数大,
D、蒸发溶剂可以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5.【答案】C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40g﹣x)×40%=40g×5%,解之得 x=35g,35g÷1g/mL=35mL。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水的密度解答
6.【答案】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A.在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溶质质量随着氯化钠的溶解而增加,直到达到饱和不变,但氯化钠应从原点起,A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下,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时,因产生氧气,所以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会减少,C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加二氧化锰催化剂与不加只是反应速率不同,而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7.【答案】C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稀释后200g溶液中溶质质量=50g×20%=10g
则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5%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稀释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8.【答案】D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水的质量由零慢慢增大,当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水的质量继续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变小,故符合题意;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缓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根据质量守恒可得,镁生成的盐质量多故符合题意;
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质溶质少,但是溶液仍为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符合题意;
D.在密闭的容器内,红磷燃烧放热,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所以反应的结束,温度降低,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原来的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9.【答案】(1)长颈漏斗;B;2H2O22H2O+O2↑;连续并均匀的气泡冒出;CaCO3+2HCl=CaCl2+H2O+CO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浓硫酸
(2)搅拌加速溶解;b
【考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C长颈漏斗下端过短,故选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气泡含有装置内空气,当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③实验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B装置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纯净的二氧化碳,要将氯化氢和水蒸气除去,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的作用是除氯化氢杂质,第二个F装置为除水装置,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2)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②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使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则溶液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错误。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取方法进行分析;制取二氧化碳时气体中会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在除杂时要先除氯化氢,然后再除水蒸气;根据配制溶液中数据分析。
10.【答案】(1)NH4Cl
(2)136.6g
(3)26.5%
【考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由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NH4Cl。(2)4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6g,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最多能溶解36.6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6g+100g=136.6g。(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6.5%。
故答案为:(1)NH4Cl;(2)136.6g;(3)26.5%。
【分析】(1)看溶解度数据,变化大的影响大。(2)对应温度,氯化钠溶解度进行计算。(3)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11.【答案】(1)解: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100g 98% = X 20%
X = 490g
稀释后溶液的体积=490g ÷1.14g/cm3 = 429.8 cm3= 429.8mL
(2)解:加水的质量=490g-100g= 390g ,
水的体积= 390÷1g/cm3= 100cm3= 390ml
答:需加水的体积为390mL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加水稀释时,溶剂、溶液质量增加,而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列式解答。注意溶质质量分数必须用质量进行计算,若涉及到体积,则需通过密度进行转换。
12.【答案】(1)0.1mol
(2)7.3%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4.4g g/mol=0.1 mol;(2)设生成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盐酸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x
4.4g
= 求得x=7.3g
反应前稀盐酸的质量为108.1g+4.4g-12.5g=100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答;产生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分析】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石灰石,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随着石灰石的加入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生成4.4克二氧化碳后,加入石灰石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断增加,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只有4.4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反应前稀盐酸的质量为100克;
再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则可以计算出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衡阳)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
【答案】A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然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不符合题意;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8%=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8g=92g(合92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依据“俯大仰小”的原子,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值偏小,即溶剂的量少了,则溶液变浓了;
B、溶解过程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C、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根据需要液体的量。选用的量筒的量程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2.(2018·顺义模拟)粗盐提纯和配制5%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
A.过滤 B.蒸发 C.溶解 D.称量
【答案】C
【考点】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粗盐提纯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洗涤。配制5%的食盐水需进行的操作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粗盐提纯和配制5%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和配制溶液的步骤进行分析。
3.(2018·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答案】A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不符合题意;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降温到t1℃,要判断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溶质的多少的前提必须是甲乙两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
C、甲的溶解度为50克,即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25克;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溶解度小的需要的水多,则应该是乙需要的水比甲多;
4.(2018·荆门)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
B.将A点降温到t1℃甲、乙、丙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甲、乙、丙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
D.将甲中A点变成B点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降温结晶法,所以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B. 将A点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丙溶解度虽然增大增大但是溶质的;量超过溶解度,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 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所以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 A点是不饱和溶液,B点是饱和溶液,将A变成B,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解答,
B、将A点降温到t1℃时,甲乙丙都会变成饱和溶液,
C、对应温度,曲线高,质量分数大,
D、蒸发溶剂可以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5.(2018·广州模拟)现需要将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为4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  )
A.38ml B.36ml C.35ml D.37ml
【答案】C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40g﹣x)×40%=40g×5%,解之得 x=35g,35g÷1g/mL=35mL。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水的密度解答
6.(2018九下·揭西期中)下列对应曲线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
B.某温度下,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溶剂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答案】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A.在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溶质质量随着氯化钠的溶解而增加,直到达到饱和不变,但氯化钠应从原点起,A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下,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时,因产生氧气,所以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会减少,C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加二氧化锰催化剂与不加只是反应速率不同,而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7.(2018九上·泰州期末)将50g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20% B.10% C.5% D.1%
【答案】C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稀释后200g溶液中溶质质量=50g×20%=10g
则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5%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稀释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8.(2018·呼和浩特)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D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水的质量由零慢慢增大,当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水的质量继续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变小,故符合题意;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缓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根据质量守恒可得,镁生成的盐质量多故符合题意;
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质溶质少,但是溶液仍为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符合题意;
D.在密闭的容器内,红磷燃烧放热,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所以反应的结束,温度降低,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原来的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二、实验探究题
9.(2018·泰州)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有   时,开始收集气体。
③实验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的作用是    ,第二个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    。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
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填序号)。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答案】(1)长颈漏斗;B;2H2O22H2O+O2↑;连续并均匀的气泡冒出;CaCO3+2HCl=CaCl2+H2O+CO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浓硫酸
(2)搅拌加速溶解;b
【考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C长颈漏斗下端过短,故选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气泡含有装置内空气,当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③实验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B装置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纯净的二氧化碳,要将氯化氢和水蒸气除去,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的作用是除氯化氢杂质,第二个F装置为除水装置,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2)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②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使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则溶液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错误。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取方法进行分析;制取二氧化碳时气体中会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在除杂时要先除氯化氢,然后再除水蒸气;根据配制溶液中数据分析。
三、综合题
10.(2018·益阳)如表是 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2)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
【答案】(1)NH4Cl
(2)136.6g
(3)26.5%
【考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由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NH4Cl。(2)4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6g,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最多能溶解36.6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6g+100g=136.6g。(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6.5%。
故答案为:(1)NH4Cl;(2)136.6g;(3)26.5%。
【分析】(1)看溶解度数据,变化大的影响大。(2)对应温度,氯化钠溶解度进行计算。(3)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四、计算题
11.(2018·南开模拟)实验室要将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密度1.14g/cm3)。
(1)稀释后的硫酸溶液体积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需加水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1)解: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100g 98% = X 20%
X = 490g
稀释后溶液的体积=490g ÷1.14g/cm3 = 429.8 cm3= 429.8mL
(2)解:加水的质量=490g-100g= 390g ,
水的体积= 390÷1g/cm3= 100cm3= 390ml
答:需加水的体积为390mL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加水稀释时,溶剂、溶液质量增加,而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列式解答。注意溶质质量分数必须用质量进行计算,若涉及到体积,则需通过密度进行转换。
12.(2018·杨浦模拟)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石灰石,产生气体质量与石灰石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恰好完全反应后称的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08.1g,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稀盐酸完全反应时,产生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2)该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1mol
(2)7.3%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4.4g g/mol=0.1 mol;(2)设生成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盐酸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x
4.4g
= 求得x=7.3g
反应前稀盐酸的质量为108.1g+4.4g-12.5g=100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答;产生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分析】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石灰石,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随着石灰石的加入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生成4.4克二氧化碳后,加入石灰石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断增加,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只有4.4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反应前稀盐酸的质量为100克;
再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则可以计算出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