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
1.(2018·海南)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碘的需要量增加
C.饥饿感增强 D.TSH 分泌增加
【答案】C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会导致糖的分解代谢加快,A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机体自身合成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须元素,因此碘的需要量减少,B不符合题意;
C、甲状腺激素能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会让机体饥饿感增强,C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TSH的直接调控,当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时,会抑制TSH的分泌,因此TSH 分泌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甲状腺的活动要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
(2)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能通过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影响甲状腺的活动,但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多少可以反过来抑制或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具体的调节过程如图:
2.(2018·全国Ⅲ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即使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但细胞外K+浓度仍旧低于细胞内,Na+相反。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神经细胞膜两侧的K+和Na+的分布特征。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而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
3.(2018·海南)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 IAA
B.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C.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D.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生长素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合成,A不符合题意;
B、植物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如果生长过程中生长素含量增加,生长素含量增加促进乙烯的形成,果实成熟时乙烯含量增加生长素含量减少,因此B不符合题意;
C、赤霉素有许多作用,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可以加强生长素的作用,和生长素在一起促进果实的发育,可以形成无子果实,使用最广泛的就是用赤霉素溶液喷洒葡萄,不但可以得到无籽葡萄,而且果实长得特别大,C符合题意;
D、干旱地区种子萌发后如果没有适当的水分供应就会死亡,因此干旱地区的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才会不死亡,脱落酸是生长抑制剂,可以促进种子的休眠,因此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1)相互促进方面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调节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坐果和果实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雌雄花的分化: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促进雄花形成。
③调节气孔的开闭: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开,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
④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⑤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
⑥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
4.(2018·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睾酮促进卵细胞的发生
B.雌激素促进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
C.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
D.雄激素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
【答案】A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A、睾酮是雄性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雄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精子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卵细胞的发生是雌激素促进的,故A符合题意;
B、雌激素能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女性皮下脂肪组织的积聚是其第二性征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
C、雌激素能促进雌性生殖系统的发育,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即为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的表现,故C不符合题意;
D、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不是雄激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雌激素促进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雌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雌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同时在男性体内少量的雌激素能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
5.(2018·江苏)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B.四组实验中,300 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与300 mg/L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不符合题意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IAA较少,A不符合题意;
B、据图分析可知,四组实验中,300mg/L的IAA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说明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B符合题意;
C、图中显示,100与300mg/L处理获得的根的长度相近,但是数量不相等,因此两者获得的根的生物量不相等,C不符合题意;
D、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下没有体现抑制生根数和根长的现象,因此不能体现出IAA不符合题意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示可知三种浓度的IAA浸泡的枝条平均生根数和根的长度都比清水中的枝条多,其中300mg/L的IAA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100与300mg/L处理获得的根的长度相近,但是数量不相等。
生长素(IA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6.(2018·浙江选考)某同学进行了2,4-D不符合题意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
【解析】【解答】A、图中纵坐标表示实验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插枝生根的观测指标可以用生根数量表示,也可以用生根平均长度表示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而其为可变因素,故B符合题意;
C、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作用具两重性,因此甲组浓度可能高于乙组,也可能低于乙组,故C不符合题意;
D、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不同组别处理时间应该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因此低于最适浓度时,随其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高于最适浓度时,随其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抑制和杀死植物。
7.(2018·江苏)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A、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不符合题意;
B、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不符合题意;
C、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符合题意;
D、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膜电位示意图:
分析题图,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钾离子外流所致,此时钠离子高于膜内,钾离子低于膜内;a-c段为钠离子内流所致,c-e段为钾离子外流所致。
8.(2018·天津)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答案】A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解析】【解答】A、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符合题意;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不符合题意;
C、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9.(2018·全国Ⅱ卷)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答案】D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A、肾上腺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能增强心脏活动,使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在于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但不属于高能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活性,B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不符合题意;
D、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然后作用于染色体影响DNA转录活动导致新的或增加已有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调控细胞的代谢、生长或分化,促进机体发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肾上腺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能增强心脏活动,使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在于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留体激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蛋白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发挥作用。
10.(2018·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
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
【答案】B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不符合题意;
B、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符合题意;
C、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不符合题意;
D、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不同在于轴突末端释放的递质不同。兴奋性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
11.(2018·浙江选考)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A符合题意;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不符合题意;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是倒置的,C不符合题意;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控制躯体的运动 ①倒置关系: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呈是倒置的; ②交叉控制:中央前回左边控制右侧躯体运动,中央前回右边控制左侧躯体运动; ③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 2 )人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有关 ①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 ②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受损伤,患听觉性失语症 ③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阅读文字 ④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书写文字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
二、实验探究题
12.(2018·全国Ⅱ卷)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 ;B组的处理是 。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 。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 激素和 激素。
【答案】(1)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切除垂体;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大鼠的体重,并记录
(2)生长;促甲状腺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1)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并且要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对照组也要进行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实验组手术切除垂体。由题意“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可知,实验中应每隔一段时间就分别测定一次两组大鼠的体重,并记录。(2)由垂体分泌的激素中生长激素可以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促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分析】(1)对照原则:对照实验是除了一个因素之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单一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 2 )垂体及其释放的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性腺)激素 (1)促进甲状腺(性腺)的生长发育; (2)促进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的生长
13.(2018·海南)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 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 分别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 。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 。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 (填 “能” 或 “不能”) 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 。
【答案】(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3)不能;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
【解析】【解答】 (1)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皮肤感受器被破坏就不能完成反射活动。(2)传入神经被阻断,也不能出现反射活动(3)脊髓是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受损,反射活动也不能完成。
【分析】反射活动满足的条件:
(1)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
能完成。
(2)反射弧完整不一定就能形成反射。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适宜的刺激。
(3)没有感觉产生,不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也不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14.(2018·海南)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 A、 B、 C 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顶芽处理 侧芽处理
A 去除 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
B 保留 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
C 保留 蒸馏水涂抹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 。
(2)A 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 (填 “高于”“低于” 或 “等于”) B 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
(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 A 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 D, D 组的处理是 ,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 D 组侧芽生长量 (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A组的生长量。
【答案】(1)顶端优势
(2)低于;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
(3)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小于
【知识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1)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是顶端优势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向侧芽运输,所以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过高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因此会出现顶端优势现象。(2)A组去除了顶芽,仅用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B组未去除顶芽,还用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A组没有来自顶芽的生长素,B组有来自顶芽的生长素,因此生长素浓度A组低于B组。(3)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为了验证激动素对 A 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由于激动素对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A组使用了激动素,D组未使用,因此D组侧芽生长量小于A组的生长量。
【分析】顶端优势
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均分为3组(图中A、B、C):
A组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
B组去掉顶芽→侧芽生长快,成为侧枝。
C组去掉顶芽,切口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侧芽生长受抑制。
1 / 1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
1.(2018·海南)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碘的需要量增加
C.饥饿感增强 D.TSH 分泌增加
2.(2018·全国Ⅲ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3.(2018·海南)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 IAA
B.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C.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D.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4.(2018·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睾酮促进卵细胞的发生
B.雌激素促进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
C.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
D.雄激素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
5.(2018·江苏)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B.四组实验中,300 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与300 mg/L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不符合题意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6.(2018·浙江选考)某同学进行了2,4-D不符合题意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7.(2018·江苏)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8.(2018·天津)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9.(2018·全国Ⅱ卷)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10.(2018·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
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
11.(2018·浙江选考)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二、实验探究题
12.(2018·全国Ⅱ卷)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 ;B组的处理是 。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 。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 激素和 激素。
13.(2018·海南)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 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 分别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 。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 。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 (填 “能” 或 “不能”) 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 。
14.(2018·海南)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 A、 B、 C 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顶芽处理 侧芽处理
A 去除 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
B 保留 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
C 保留 蒸馏水涂抹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 。
(2)A 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 (填 “高于”“低于” 或 “等于”) B 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
(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 A 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 D, D 组的处理是 ,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 D 组侧芽生长量 (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A组的生长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会导致糖的分解代谢加快,A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机体自身合成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须元素,因此碘的需要量减少,B不符合题意;
C、甲状腺激素能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会让机体饥饿感增强,C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TSH的直接调控,当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时,会抑制TSH的分泌,因此TSH 分泌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甲状腺的活动要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
(2)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能通过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影响甲状腺的活动,但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多少可以反过来抑制或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具体的调节过程如图:
2.【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即使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但细胞外K+浓度仍旧低于细胞内,Na+相反。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神经细胞膜两侧的K+和Na+的分布特征。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而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
3.【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生长素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合成,A不符合题意;
B、植物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如果生长过程中生长素含量增加,生长素含量增加促进乙烯的形成,果实成熟时乙烯含量增加生长素含量减少,因此B不符合题意;
C、赤霉素有许多作用,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可以加强生长素的作用,和生长素在一起促进果实的发育,可以形成无子果实,使用最广泛的就是用赤霉素溶液喷洒葡萄,不但可以得到无籽葡萄,而且果实长得特别大,C符合题意;
D、干旱地区种子萌发后如果没有适当的水分供应就会死亡,因此干旱地区的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才会不死亡,脱落酸是生长抑制剂,可以促进种子的休眠,因此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1)相互促进方面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调节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坐果和果实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雌雄花的分化: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促进雄花形成。
③调节气孔的开闭: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开,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
④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⑤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
⑥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
4.【答案】A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A、睾酮是雄性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雄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精子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卵细胞的发生是雌激素促进的,故A符合题意;
B、雌激素能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女性皮下脂肪组织的积聚是其第二性征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
C、雌激素能促进雌性生殖系统的发育,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即为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的表现,故C不符合题意;
D、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不是雄激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雌激素促进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雌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雌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同时在男性体内少量的雌激素能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
5.【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IAA较少,A不符合题意;
B、据图分析可知,四组实验中,300mg/L的IAA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说明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B符合题意;
C、图中显示,100与300mg/L处理获得的根的长度相近,但是数量不相等,因此两者获得的根的生物量不相等,C不符合题意;
D、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下没有体现抑制生根数和根长的现象,因此不能体现出IAA不符合题意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示可知三种浓度的IAA浸泡的枝条平均生根数和根的长度都比清水中的枝条多,其中300mg/L的IAA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100与300mg/L处理获得的根的长度相近,但是数量不相等。
生长素(IA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6.【答案】B
【知识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
【解析】【解答】A、图中纵坐标表示实验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插枝生根的观测指标可以用生根数量表示,也可以用生根平均长度表示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而其为可变因素,故B符合题意;
C、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作用具两重性,因此甲组浓度可能高于乙组,也可能低于乙组,故C不符合题意;
D、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不同组别处理时间应该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因此低于最适浓度时,随其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高于最适浓度时,随其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抑制和杀死植物。
7.【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A、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不符合题意;
B、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不符合题意;
C、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符合题意;
D、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膜电位示意图:
分析题图,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钾离子外流所致,此时钠离子高于膜内,钾离子低于膜内;a-c段为钠离子内流所致,c-e段为钾离子外流所致。
8.【答案】A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解析】【解答】A、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符合题意;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不符合题意;
C、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9.【答案】D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A、肾上腺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能增强心脏活动,使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在于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但不属于高能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活性,B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不符合题意;
D、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然后作用于染色体影响DNA转录活动导致新的或增加已有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调控细胞的代谢、生长或分化,促进机体发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肾上腺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能增强心脏活动,使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在于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留体激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蛋白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发挥作用。
10.【答案】B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不符合题意;
B、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符合题意;
C、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不符合题意;
D、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不同在于轴突末端释放的递质不同。兴奋性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
11.【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A符合题意;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不符合题意;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是倒置的,C不符合题意;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控制躯体的运动 ①倒置关系: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呈是倒置的; ②交叉控制:中央前回左边控制右侧躯体运动,中央前回右边控制左侧躯体运动; ③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 2 )人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有关 ①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 ②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受损伤,患听觉性失语症 ③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阅读文字 ④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书写文字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
12.【答案】(1)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切除垂体;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大鼠的体重,并记录
(2)生长;促甲状腺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1)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并且要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对照组也要进行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实验组手术切除垂体。由题意“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可知,实验中应每隔一段时间就分别测定一次两组大鼠的体重,并记录。(2)由垂体分泌的激素中生长激素可以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促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分析】(1)对照原则:对照实验是除了一个因素之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单一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 2 )垂体及其释放的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性腺)激素 (1)促进甲状腺(性腺)的生长发育; (2)促进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的生长
13.【答案】(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3)不能;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
【解析】【解答】 (1)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皮肤感受器被破坏就不能完成反射活动。(2)传入神经被阻断,也不能出现反射活动(3)脊髓是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受损,反射活动也不能完成。
【分析】反射活动满足的条件:
(1)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
能完成。
(2)反射弧完整不一定就能形成反射。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适宜的刺激。
(3)没有感觉产生,不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也不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14.【答案】(1)顶端优势
(2)低于;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
(3)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小于
【知识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1)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是顶端优势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向侧芽运输,所以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过高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因此会出现顶端优势现象。(2)A组去除了顶芽,仅用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B组未去除顶芽,还用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A组没有来自顶芽的生长素,B组有来自顶芽的生长素,因此生长素浓度A组低于B组。(3)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为了验证激动素对 A 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由于激动素对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A组使用了激动素,D组未使用,因此D组侧芽生长量小于A组的生长量。
【分析】顶端优势
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均分为3组(图中A、B、C):
A组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
B组去掉顶芽→侧芽生长快,成为侧枝。
C组去掉顶芽,切口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侧芽生长受抑制。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