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1-18 13:08:5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下·颍东期末)青藏高原于同纬度的地区相比,气温较低,原因是受(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洋流的影响
2.(2018八下·江津期末)在青藏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动物是(  )
A.蔵绵羊 B.雪豹 C.野马 D.牦牛
3.(2018八下·丹阳期中)下列是新疆主要地形区,正确的排列是(  )
A. B.
C. D.
4.(2018·苏州)图8为312国道(图中虚线所示),起点为上海市,终点为新疆的霍尔果斯市,全长4976千米,沿途经过八个省区。读图,回答小题。
(1)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图中312国道的甘肃、新疆段基本吻合,影响其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土壤
(2)312国道自东向西穿越了(  )
A.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C.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D.五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5.(2018八下·泰兴期中)下列不是青藏高原特色食品的是(  )
A.糌粑 B.葡萄酒 C.酥油茶 D.青稞酒
6.(2018·潍坊)三江源地区雪山连绵,沼泽密布,细草如毯,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山河分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与对应河流名称,正确的是(  )
A.①—黄河 B.②—澜沧江 C.③—怒江 D.④—长江
(2)三江源地区成为“野生动物天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缺少天敌 B.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C.高原湿地,人迹罕至 D.地形平坦,草原辽阔
7.(2018八下·阜阳期末)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区特有的优良畜种是(  )
A.滩羊 B.三河牛 C.牦牛 D.伊犁马
(3)该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藏族 B.壮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8.(2018八下·阜阳期末)果核透明、味道香甜的“冰糖心苹果”产于新疆阿克苏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冰糖心苹果”味道香甜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干旱,低温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高寒,日照时间长 D.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2)限制图示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热 B.地形 C.土壤 D.水资源
9.(2018八下·丰城期末)塔里木盆地这片看似干旱荒凉的土地却有着无限的生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是我国优质棉花的主产区之一,当地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夏季晴天多,光照强 B.劳动力充足
C.夏季高温多雨 D.引黄河水灌溉
(2)图中和田周围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昆仑山冰雪融水 B.祁连山冰雪融水
C.天山冰雪融水 D.阿尔泰山冰雪融水
10.(2018八下·丰城期末)某学者将中国划为四大区域:甲为“金色中国”、乙为“银色中国”、丙为“黄色中国”、丁为“绿色中国”。有四位同学到四地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微信群中最不可信的对话可能来自(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区域内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A.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 B.沙漠地区
C.沼泽地区 D.盆地内部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B.为了防止冬季积雪堆积,这里的民居屋顶坡度大
C.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D.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每年举办民族特色活动竹竿舞
12.(2018八下·扬州期中)下图为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小题。
(1)影响西北地区降水“东多西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受降水分布规律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植被类型从东到西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荒漠、森林、草原
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修建了坎儿井工程,主要是有利于(  )
A.调节气候 B.增加降水量
C.减少蒸发量 D.减少地下径流
13.(2018八下·仪征期中)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14.(2018八下·仪征期中)造成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漠草原和荒漠的主导原因(  )
A.降水量的东西差异 B.气温的东西差异
C.地形的东西差异 D.河流的东西差异
15.(2018八下·泰兴期中)有下列哪种疾病的人,不能到青藏高原去旅游(  )
A.支气管炎 B.肩周炎 C.糖尿病 D.咽喉炎
二、综合题
16.(2018八下·许昌期末)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①是   山脉。
(2)青海省南部是黄河、   (填字母)及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三江源地区”。
(3)本区农业生产以   业为主,D   谷地是该农业的主要分布地之一。
(4)图中铁路线为   铁路,它的建成改写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5)该区域主要农作物是喜温凉的   、豌豆、小麦等。
(6)位于本区的我国地势最高的   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
(7)图中E   市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日光城”之称。
17.读“我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B省的主要农业区是   。
(2)该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变化规律是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3)西气东输工程是将A地区丰富的   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
(4)A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5)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
(6)本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荒漠化严重
C.大气污染严重 D.水污染严重
(7)A地区的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在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于同纬度的地区相比,气温较低,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故选C。
【点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气温较低主要地形因素所致。
2.【答案】D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在青藏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动物是牦牛,这种动物能耐高寒,能载重,是当地藏族牧民不可缺少的牲畜。
故答案为:D
【点评】牦牛的皮厚而长,耐寒能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担负着传统的运输工作,被称为“高原之舟”。
3.【答案】B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地形分布特点是“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分布着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等山脉及盆地。其中天山和昆仑山都是东西走向,上图中B图的排列与新疆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疆的地形分布特征,属于比较基础的考点,难度不大,学生结合地图牢记即可。
4.【答案】(1)A
(2)B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312国道沿线经过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图中312国道的甘肃、新疆段基本吻合。该段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及影响其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故A正确。
(2)读图,根据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势三级阶梯划分图、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可知,312国道自东向西穿越了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穿越我国四类干湿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三大地理区域;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故B正确。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与312国道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312国道自东向西穿越的地理区域、气候类型、干湿地区、地势阶梯,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5.【答案】B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主要的粮食作物的青稞、小麦、豌豆,特色食品有糌粑、酥油茶、青稞酒;葡萄不适合在青藏高原生长,因此葡萄酒不是青藏高原的特色食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特色食品的,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1)A
(2)C
【考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②是长江,③澜沧江,④怒江。
(2)三江源地区具体独特的高寒气候,高山草甸分布广泛;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成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故答案为:(1)A;(2)C。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三江源地区河流分布和自然特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了解三江源地区所在的地形区及河流是答题的基础。
7.【答案】(1)B
(2)C
(3)A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区,是我国许多河流的发源地,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高寒,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有优良的畜种是牦牛。(1)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图中②处,故选B。(2)由是可知,这里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青藏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代表性优良畜种是牦牛,故选C。(3)这里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区,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故选A。
【点评】(1)青藏高原海拔高,是我国大江大河发源地,有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青藏地区特有的优良蓄种是牦牛。(3)青藏地区受我国少数民族藏族的自治区,这里少数民族是藏族。
8.【答案】(1)B
(2)D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正因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导致该地区的瓜果特别甜。(1)“冰糖心苹果”味道香甜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故选B。(2)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但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缺乏水源,故选D。
【点评】(1)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疆,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昼夜温差大,晴天多,光照强,有利于糖分积累。(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是限制本区发展农业的因素。
9.【答案】(1)A
(2)A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晴天多,光照强,光热充足,适合棉花的生长,故答案选A。(2)读图可知,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即山麓地带,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田位于昆仑山北侧,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故答案选A。
答案:A A
【点评】(1)棉花种植期间需要充足的水源,生长后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灌溉水源充足,光照与热量丰富,使得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2)盆地南侧水源主要来自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北侧主要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
10.【答案】(1)D
(2)A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塔里木盆地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金色中国是指西北地区,银色中国是指青藏地区,绿色中国是指南方地区,黄色中国是指北方地区。
(1)由图中四位对话可以看出,金色中国可以品尝哈密瓜;银色中国可以看到牦牛;黄色中国可以看到黄土高原的窑洞;只有在银色中国才能看到布达拉宫,绿色中国不能看到,故选D。
(2)甲区域内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因为该区域内水源不足,只有在绿洲地区有水源,人口和城市分布较多,故选A。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多,味道甜。青藏地区优良畜种为牦牛。布达拉宫位于西藏,不是南方地区。
(2)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成为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域。
11.【答案】C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年降水量越来越少;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民居大部分是平顶;在这里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每年举办民族特色活动——那达慕大会,竹竿舞是傣族的舞蹈。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12.【答案】(1)B
(2)D
(3)C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西北地区身居亚欧大陆的内部,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像西北内陆递减,故影响因素为海陆因素。
(2)一个地区的植被类型受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像西北内陆递减,西北地区的植被类型从东到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C。
【点评】(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布规律是夏秋多、冬春少。
(2)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结合地图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强化记忆。
(3)坎儿井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结合自然环境即可。
13.【答案】C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雪山连绵,冰川纵横;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丰富是因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活跃引起的,和“高”和“寒”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有关的地理现象,理解解答即可。
14.【答案】A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因此植被从草原变为荒漠草原和荒漠。即造成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漠草原和荒漠的主导原因降水量的东西差异。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造成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原因,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因此患支气管炎的人,不能到青藏高原去旅游。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理解解答即可。
16.【答案】(1)一;昆仑山脉
(2)B
(3)河谷;雅鲁藏布江
(4)青藏
(5)青稞
(6)柴达木
(7)拉萨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①是新疆与西藏自治区分界线的昆仑山。(2)青海省南部是黄河、B表示的长江及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三江源地区”。(3)本区农业生产以河谷农业为主,D是西藏自治区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4)图中铁路线为青藏铁路,它的建成改写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5)该区域主要的农作物是喜温凉的青稞、豌豆、小麦等。(6)位于本区的我国地势最高的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7)图中E是拉萨,由于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
【点评】(1)我国地势分三级阶梯,第一阶梯就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北部边缘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昆仑山脉。(2)三江源指的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3)由于本区地势较高,气温低,农业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本区主要的农业区。(4)本区唯一一条铁路——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这条铁路通车标志我国每一个省份都有铁路。(5)本区海拔高,气温低,适宜种植耐寒的青稞、豌豆。(6)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因矿产丰富,有聚宝盆之称。(7)拉萨是西藏的行政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光城“之称。
17.【答案】(1)干旱;河西走廊
(2)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从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天然气
(4)塔里木河
(5)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6)B
(7)绿洲上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西气东输工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据海远,降水稀少,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B是甘肃省,主要农业区是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是冰雪融水发展农业。
(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因此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变化规律是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3)读图可知,西气东输工程是将A塔里木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
(4)读图可知,A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5)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因此瓜果特别甜。
(6)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由于滥垦草地、超载放牧等原因造成土地荒漠化严重。故B正确。
(7)塔里木的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因为这里水源充足。
故答案为:(1)干旱;河西走廊;(2)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从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天然气;(4)塔里木河;(5)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6)B;(7)绿洲上。
【点评】(1)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甘肃省的农业区,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性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规律,了解自东向西降水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能源,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我国最大的内流河,牢记即可。
(5)本题考查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6)本题考查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理解解答即可。
(7)本题考查塔里木的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下·颍东期末)青藏高原于同纬度的地区相比,气温较低,原因是受(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洋流的影响
【答案】C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于同纬度的地区相比,气温较低,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故选C。
【点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气温较低主要地形因素所致。
2.(2018八下·江津期末)在青藏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动物是(  )
A.蔵绵羊 B.雪豹 C.野马 D.牦牛
【答案】D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在青藏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动物是牦牛,这种动物能耐高寒,能载重,是当地藏族牧民不可缺少的牲畜。
故答案为:D
【点评】牦牛的皮厚而长,耐寒能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担负着传统的运输工作,被称为“高原之舟”。
3.(2018八下·丹阳期中)下列是新疆主要地形区,正确的排列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地形分布特点是“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分布着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等山脉及盆地。其中天山和昆仑山都是东西走向,上图中B图的排列与新疆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疆的地形分布特征,属于比较基础的考点,难度不大,学生结合地图牢记即可。
4.(2018·苏州)图8为312国道(图中虚线所示),起点为上海市,终点为新疆的霍尔果斯市,全长4976千米,沿途经过八个省区。读图,回答小题。
(1)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图中312国道的甘肃、新疆段基本吻合,影响其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土壤
(2)312国道自东向西穿越了(  )
A.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C.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D.五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答案】(1)A
(2)B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312国道沿线经过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图中312国道的甘肃、新疆段基本吻合。该段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及影响其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故A正确。
(2)读图,根据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势三级阶梯划分图、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可知,312国道自东向西穿越了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穿越我国四类干湿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三大地理区域;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故B正确。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与312国道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312国道自东向西穿越的地理区域、气候类型、干湿地区、地势阶梯,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5.(2018八下·泰兴期中)下列不是青藏高原特色食品的是(  )
A.糌粑 B.葡萄酒 C.酥油茶 D.青稞酒
【答案】B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主要的粮食作物的青稞、小麦、豌豆,特色食品有糌粑、酥油茶、青稞酒;葡萄不适合在青藏高原生长,因此葡萄酒不是青藏高原的特色食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特色食品的,理解解答即可。
6.(2018·潍坊)三江源地区雪山连绵,沼泽密布,细草如毯,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山河分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与对应河流名称,正确的是(  )
A.①—黄河 B.②—澜沧江 C.③—怒江 D.④—长江
(2)三江源地区成为“野生动物天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缺少天敌 B.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C.高原湿地,人迹罕至 D.地形平坦,草原辽阔
【答案】(1)A
(2)C
【考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②是长江,③澜沧江,④怒江。
(2)三江源地区具体独特的高寒气候,高山草甸分布广泛;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成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故答案为:(1)A;(2)C。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三江源地区河流分布和自然特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了解三江源地区所在的地形区及河流是答题的基础。
7.(2018八下·阜阳期末)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区特有的优良畜种是(  )
A.滩羊 B.三河牛 C.牦牛 D.伊犁马
(3)该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藏族 B.壮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答案】(1)B
(2)C
(3)A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区,是我国许多河流的发源地,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高寒,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有优良的畜种是牦牛。(1)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图中②处,故选B。(2)由是可知,这里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青藏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代表性优良畜种是牦牛,故选C。(3)这里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区,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故选A。
【点评】(1)青藏高原海拔高,是我国大江大河发源地,有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青藏地区特有的优良蓄种是牦牛。(3)青藏地区受我国少数民族藏族的自治区,这里少数民族是藏族。
8.(2018八下·阜阳期末)果核透明、味道香甜的“冰糖心苹果”产于新疆阿克苏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冰糖心苹果”味道香甜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干旱,低温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高寒,日照时间长 D.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2)限制图示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热 B.地形 C.土壤 D.水资源
【答案】(1)B
(2)D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正因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导致该地区的瓜果特别甜。(1)“冰糖心苹果”味道香甜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故选B。(2)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但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缺乏水源,故选D。
【点评】(1)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疆,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昼夜温差大,晴天多,光照强,有利于糖分积累。(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是限制本区发展农业的因素。
9.(2018八下·丰城期末)塔里木盆地这片看似干旱荒凉的土地却有着无限的生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是我国优质棉花的主产区之一,当地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夏季晴天多,光照强 B.劳动力充足
C.夏季高温多雨 D.引黄河水灌溉
(2)图中和田周围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昆仑山冰雪融水 B.祁连山冰雪融水
C.天山冰雪融水 D.阿尔泰山冰雪融水
【答案】(1)A
(2)A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晴天多,光照强,光热充足,适合棉花的生长,故答案选A。(2)读图可知,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即山麓地带,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田位于昆仑山北侧,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故答案选A。
答案:A A
【点评】(1)棉花种植期间需要充足的水源,生长后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灌溉水源充足,光照与热量丰富,使得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2)盆地南侧水源主要来自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北侧主要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
10.(2018八下·丰城期末)某学者将中国划为四大区域:甲为“金色中国”、乙为“银色中国”、丙为“黄色中国”、丁为“绿色中国”。有四位同学到四地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微信群中最不可信的对话可能来自(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区域内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A.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 B.沙漠地区
C.沼泽地区 D.盆地内部
【答案】(1)D
(2)A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塔里木盆地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金色中国是指西北地区,银色中国是指青藏地区,绿色中国是指南方地区,黄色中国是指北方地区。
(1)由图中四位对话可以看出,金色中国可以品尝哈密瓜;银色中国可以看到牦牛;黄色中国可以看到黄土高原的窑洞;只有在银色中国才能看到布达拉宫,绿色中国不能看到,故选D。
(2)甲区域内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因为该区域内水源不足,只有在绿洲地区有水源,人口和城市分布较多,故选A。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多,味道甜。青藏地区优良畜种为牦牛。布达拉宫位于西藏,不是南方地区。
(2)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成为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域。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B.为了防止冬季积雪堆积,这里的民居屋顶坡度大
C.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D.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每年举办民族特色活动竹竿舞
【答案】C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年降水量越来越少;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民居大部分是平顶;在这里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每年举办民族特色活动——那达慕大会,竹竿舞是傣族的舞蹈。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12.(2018八下·扬州期中)下图为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小题。
(1)影响西北地区降水“东多西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受降水分布规律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植被类型从东到西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荒漠、森林、草原
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修建了坎儿井工程,主要是有利于(  )
A.调节气候 B.增加降水量
C.减少蒸发量 D.减少地下径流
【答案】(1)B
(2)D
(3)C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西北地区身居亚欧大陆的内部,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像西北内陆递减,故影响因素为海陆因素。
(2)一个地区的植被类型受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像西北内陆递减,西北地区的植被类型从东到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C。
【点评】(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布规律是夏秋多、冬春少。
(2)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结合地图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强化记忆。
(3)坎儿井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结合自然环境即可。
13.(2018八下·仪征期中)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答案】C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雪山连绵,冰川纵横;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丰富是因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活跃引起的,和“高”和“寒”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有关的地理现象,理解解答即可。
14.(2018八下·仪征期中)造成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漠草原和荒漠的主导原因(  )
A.降水量的东西差异 B.气温的东西差异
C.地形的东西差异 D.河流的东西差异
【答案】A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因此植被从草原变为荒漠草原和荒漠。即造成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漠草原和荒漠的主导原因降水量的东西差异。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造成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原因,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018八下·泰兴期中)有下列哪种疾病的人,不能到青藏高原去旅游(  )
A.支气管炎 B.肩周炎 C.糖尿病 D.咽喉炎
【答案】A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因此患支气管炎的人,不能到青藏高原去旅游。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理解解答即可。
二、综合题
16.(2018八下·许昌期末)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①是   山脉。
(2)青海省南部是黄河、   (填字母)及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三江源地区”。
(3)本区农业生产以   业为主,D   谷地是该农业的主要分布地之一。
(4)图中铁路线为   铁路,它的建成改写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5)该区域主要农作物是喜温凉的   、豌豆、小麦等。
(6)位于本区的我国地势最高的   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
(7)图中E   市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日光城”之称。
【答案】(1)一;昆仑山脉
(2)B
(3)河谷;雅鲁藏布江
(4)青藏
(5)青稞
(6)柴达木
(7)拉萨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①是新疆与西藏自治区分界线的昆仑山。(2)青海省南部是黄河、B表示的长江及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三江源地区”。(3)本区农业生产以河谷农业为主,D是西藏自治区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4)图中铁路线为青藏铁路,它的建成改写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5)该区域主要的农作物是喜温凉的青稞、豌豆、小麦等。(6)位于本区的我国地势最高的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7)图中E是拉萨,由于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
【点评】(1)我国地势分三级阶梯,第一阶梯就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北部边缘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昆仑山脉。(2)三江源指的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3)由于本区地势较高,气温低,农业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本区主要的农业区。(4)本区唯一一条铁路——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这条铁路通车标志我国每一个省份都有铁路。(5)本区海拔高,气温低,适宜种植耐寒的青稞、豌豆。(6)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因矿产丰富,有聚宝盆之称。(7)拉萨是西藏的行政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光城“之称。
17.读“我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B省的主要农业区是   。
(2)该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变化规律是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3)西气东输工程是将A地区丰富的   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
(4)A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5)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
(6)本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荒漠化严重
C.大气污染严重 D.水污染严重
(7)A地区的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在   。
【答案】(1)干旱;河西走廊
(2)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从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天然气
(4)塔里木河
(5)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6)B
(7)绿洲上
【考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西气东输工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据海远,降水稀少,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B是甘肃省,主要农业区是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是冰雪融水发展农业。
(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因此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变化规律是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3)读图可知,西气东输工程是将A塔里木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
(4)读图可知,A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5)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因此瓜果特别甜。
(6)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由于滥垦草地、超载放牧等原因造成土地荒漠化严重。故B正确。
(7)塔里木的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因为这里水源充足。
故答案为:(1)干旱;河西走廊;(2)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从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天然气;(4)塔里木河;(5)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6)B;(7)绿洲上。
【点评】(1)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甘肃省的农业区,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性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规律,了解自东向西降水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能源,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我国最大的内流河,牢记即可。
(5)本题考查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6)本题考查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理解解答即可。
(7)本题考查塔里木的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