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9八下·宜昌期中)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的地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平面地图
C.地形剖面图 D.经纬网图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解:以上四幅地图中,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不能很直接看出,平面地图和经纬网图不能看出高低起伏情况。
故答案为:C。
【点评】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2.(2015七上·深圳期中)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8689米 B.8999米
C.8686米 D.8996米
【答案】B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分析】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8844米﹣(﹣155)米=8999米.故选:B.
【点评】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3.(2019七上·钦州期中)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绿色→黄色→褐色 B.绿色→褐色→黄色
C.黄色→绿色→褐色 D.褐色→黄色→绿色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因此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应该是平原、高原、山地,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是绿色→黄色→褐色.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4.(2016七上·河南月考)下列地形类型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峰峦起伏、坡度较陡的是
A.盆地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丘陵是指是指地球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盆地为中间低四周高,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点评】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各地形区的概念,易错的原因是受高原的影响,高原也在500米以上。
5.读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
B.陡崖C处崖顶的海拔高度400米~600米
C.甲地比乙地更容易形成聚落
D.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快的是河流②
【答案】D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应该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陡崖C处崖顶的海拔高度是200米~800米;乙地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比甲地更容易形成聚落;①②两条小河中,②河经过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比较快。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方向的判读、聚落形成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2015七上·东方期中)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 )
A.地面起伏大 B.地面起伏小 C.海拔较高 D.海拔较低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故选:B。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7.(2019八下·雁江期中)下图表示山谷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A是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B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山峰;C是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D是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8.(2019八下·新田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河的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流
B.②处为山脊,③处为山谷
C.①处海拔大约为650米
D.等高距(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值)为200米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乙河的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流;②处为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③处为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图中等高距是100米,①处海拔至少要大于700米,但不能等于800米。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9.(2019八下·霍林郭勒期中)关于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 B.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平原的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D.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一般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10.(2019七上·中山期末)能正确表示下图景观地形特点的等高地形图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景观是由两座山峰,中间是低洼处,说明是鞍部地形,图中A是山峰,C是盆地,D是陡崖。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二、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丙、丁处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丙 ;丁 ;
(2)甲山位于乙山的 方向,甲山的海拔应在 米以上;
(3)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在从A点沿图中虚线登上甲山顶的过程中,山坡陡缓变化状况是先 后 。
【答案】(1)陡崖;山脊
(2)(正)南;900
(3)缓;陡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丙处的几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属于陡崖;丁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2)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出,甲山位于乙山的南方。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得出,此图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是100米,由此可以判断出,甲山的海拔应在900米以上。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的坡度较陡,登山困难,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登山较容易。所以,读图可知,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在从A点沿图中虚线登上甲山顶的过程中,山坡陡缓变化状况是先平缓,后陡峭。
【点评】(1)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2)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2.(2019八上·湘桥期末)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无为县某中学利用“研学之旅”到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策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米以上,A处气温为38℃,当同学们登上:山峰时,山峰温度约为 ℃。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 (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填数字),原因是 。
(5)某队同学在山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 ,说明理由 。
【答案】(1)550;35.9 ℃ 左右
(2)陡崖
(3)西南;3.2
(4)三;海拔较低,坡度较缓
(5)可行;因为水向低处流,可以顺着河谷走出大山,也比较容易遇到村庄,并且有水源.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550米以上,A处海拔是200米,若气温为38℃,当同学们登上山峰时,山峰温度约为35.9℃左右。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了陡崖地形。
(3)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由比例尺可知,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3.2千米。
(4)三个方案中,我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三,因为该路线较缓,海拔较低。
(5)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因为水向低处流,可以顺着河谷走出大山,也比较容易遇到村庄,并且有水源。
【点评】(1)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9八下·宜昌期中)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的地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平面地图
C.地形剖面图 D.经纬网图
2.(2015七上·深圳期中)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8689米 B.8999米
C.8686米 D.8996米
3.(2019七上·钦州期中)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绿色→黄色→褐色 B.绿色→褐色→黄色
C.黄色→绿色→褐色 D.褐色→黄色→绿色
4.(2016七上·河南月考)下列地形类型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峰峦起伏、坡度较陡的是
A.盆地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5.读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
B.陡崖C处崖顶的海拔高度400米~600米
C.甲地比乙地更容易形成聚落
D.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快的是河流②
6.(2015七上·东方期中)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 )
A.地面起伏大 B.地面起伏小 C.海拔较高 D.海拔较低
7.(2019八下·雁江期中)下图表示山谷的是( )
A. B.
C. D.
8.(2019八下·新田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河的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流
B.②处为山脊,③处为山谷
C.①处海拔大约为650米
D.等高距(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值)为200米
9.(2019八下·霍林郭勒期中)关于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 B.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平原的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D.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
10.(2019七上·中山期末)能正确表示下图景观地形特点的等高地形图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丙、丁处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丙 ;丁 ;
(2)甲山位于乙山的 方向,甲山的海拔应在 米以上;
(3)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在从A点沿图中虚线登上甲山顶的过程中,山坡陡缓变化状况是先 后 。
12.(2019八上·湘桥期末)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无为县某中学利用“研学之旅”到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策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米以上,A处气温为38℃,当同学们登上:山峰时,山峰温度约为 ℃。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 (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填数字),原因是 。
(5)某队同学在山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 ,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解:以上四幅地图中,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不能很直接看出,平面地图和经纬网图不能看出高低起伏情况。
故答案为:C。
【点评】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2.【答案】B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分析】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8844米﹣(﹣155)米=8999米.故选:B.
【点评】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3.【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因此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应该是平原、高原、山地,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是绿色→黄色→褐色.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4.【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丘陵是指是指地球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盆地为中间低四周高,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点评】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各地形区的概念,易错的原因是受高原的影响,高原也在500米以上。
5.【答案】D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应该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陡崖C处崖顶的海拔高度是200米~800米;乙地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比甲地更容易形成聚落;①②两条小河中,②河经过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比较快。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方向的判读、聚落形成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故选:B。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7.【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A是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B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山峰;C是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D是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8.【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乙河的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流;②处为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③处为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图中等高距是100米,①处海拔至少要大于700米,但不能等于800米。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9.【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一般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10.【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景观是由两座山峰,中间是低洼处,说明是鞍部地形,图中A是山峰,C是盆地,D是陡崖。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1.【答案】(1)陡崖;山脊
(2)(正)南;900
(3)缓;陡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丙处的几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属于陡崖;丁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2)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出,甲山位于乙山的南方。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得出,此图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是100米,由此可以判断出,甲山的海拔应在900米以上。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的坡度较陡,登山困难,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登山较容易。所以,读图可知,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在从A点沿图中虚线登上甲山顶的过程中,山坡陡缓变化状况是先平缓,后陡峭。
【点评】(1)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2)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2.【答案】(1)550;35.9 ℃ 左右
(2)陡崖
(3)西南;3.2
(4)三;海拔较低,坡度较缓
(5)可行;因为水向低处流,可以顺着河谷走出大山,也比较容易遇到村庄,并且有水源.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550米以上,A处海拔是200米,若气温为38℃,当同学们登上山峰时,山峰温度约为35.9℃左右。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了陡崖地形。
(3)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由比例尺可知,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3.2千米。
(4)三个方案中,我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三,因为该路线较缓,海拔较低。
(5)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因为水向低处流,可以顺着河谷走出大山,也比较容易遇到村庄,并且有水源。
【点评】(1)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