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总7页
20.2平行四边形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它是在学习了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以及三角形全等和平移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我们后续类比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提供知识基础,同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用:1、一方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要类比三角形的研究方法,从角和边入手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其性质的论证又要通过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渗透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2、本节课探究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主动探求知识并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本节的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归思想。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我从谜语导入:“有种图形生得怪,有棱有角扁脑袋,上下左右四条边,两两平行围起来”。
学生先预习课本74页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同学结合图形,向同伴交流自学心得,类比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尝试用 表示一个已知的平行四边形,师生共同分析,并由学生口述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邻边、邻角,引导学生找出已知平行四边形其他的边角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到了对边、对角、以及对角线。同时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邻角是互补的关系。
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直奔主题《平行四边形》。通过此阶段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由三角形的组成要素(边、角)出发,引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将旧知“三角形”和新知“平行四边形”很好的衔接起来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实验操作,猜想性质
画一画:尝试在练习本上根据“定义”快速地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考虑到部分同学可能无所适从,于是,我出示了画法,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
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那么对角以及对边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来进行推理
猜想: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提出问题:经过猜想得到的结论准确吗?怎样才能够说明我们的猜想正确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本学段要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技能,考虑到尺规作图是上学期的知识,时间战线拉得比较长,部分学生可能有所遗忘,所以在作图时,我出示了画法步骤,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形来猜想对边对角的数量关系,因为数学是严谨的科学,所以要对猜想的结果进行证明,从而自然过渡到第三环节
(三)、推理论证,归纳性质
老师根据上面的猜想,写出已知、求证,学生合作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可作如下引导:
⑴我们已学的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⑵图中没有三角形怎么办?
⑶如何添加辅助线?
请两名同学板演证明过程,师生共同规范证明格式。并板书性质1、2
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注意用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愉悦。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四环节。
(四)、互动交流,运用性质
这个环节我展示了两个题目,都是从性质入手
第一题:是利用性质2,第二题是利用性质1,当然也有同学可能有其他的方法,在此老师应予以鼓励。
本环节教师应关注:
①深入学生当中,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鼓励,帮助。
②学生的思维角度是否合理。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运用新知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巩固提高,深化了解
设计意图: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自此,本节课也进入了尾声,由此到了第六环节
(六)、合作小结,自主评价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等方面进行归纳,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 分层作业,拓展深化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作业分层要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推理论证
归纳性质
互动交流
运用性质
实验操作
猜想性质
创设情境
引出概念
合作小结
自主评价
分层作业
拓展深化
巩固提高
深化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