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荔湾期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Fe B.Al C.Si D.O
【答案】D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是氧、硅、铝、铁等,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解答
2.(2018·雅安)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故A不符合题意;
B、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只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故B符合题意;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铁比铜活泼,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及其运用,能与酸反应的金属要求该金属的活泼性排在氢之前。
3.(2018九上·哈尔滨期中)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合金已达几百种
B.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C.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40%以上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及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都是铁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但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A 不符合题意;
B、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B符合题意;
C、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C不符合题意;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金属资源的应用进行解答
B根据海水中的资源进行解答
C根据金属的腐蚀情况进行解答
D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进行解答
4.(2018·葫芦岛)要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你认为其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
A.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会有气体生成,说明锌的活动性位于氢之前;A不符合题意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铜的活动性位于氢之后;B不符合题意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的物质析出,是因为铜把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位于银之前;C不符合题意
D、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锌片表面有银白色的物质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位于银之前;通过ABC即可验证锌、铜和银的活动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银的活动性有强到弱依次是锌铜银,据此分析解答
5.(2018·黄石)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只有乙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再将甲加入到丙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两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只有乙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乙排在氢前面,甲和丙排在氢后面,乙比甲和丙活泼;再将甲加入到丙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丙比甲活泼。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乙>丙>甲。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6.(2018·抚顺)为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选药品不能达到目的是( )
A.Mg、Cu、FeSO4溶液 B.Cu、Fe、稀硫酸、MgSO4溶液
C.Cu、FeSO4溶液、MgSO4溶液 D.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镁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而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铁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铁能与硫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硫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镁反应,C符合题意;
D、铁不能与硫酸镁反应,能与硫酸铜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解答
7.(2018·重庆)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SiO2+2C Si+2CO↑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CO的原因是O2不足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D.该反应体现了C的氧化性
【答案】B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生成一氧化碳与氧气无关,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不符合题意;
D、在该反应中C得到了氧元素,体现了C的还原性,不是氧化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由多到少为氧、硅、铝、铁进行分析。
8.(2018·洛宁模拟)根据下面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B.该实验可验证CO的氧化性
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
D.在整个实验过程中,c处的尾气可不做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A.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A不符合题意;
B. 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B不符合题意;
C.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否则易导致生成的铁再被氧化,C符合题意;
D. 在整个实验操作中,c处的尾气应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否则易导致污染空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9.(2018·新疆)如图是探究铁和铜金属活动性实验,关于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丝需要砂纸打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
D.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铁丝表面容易产生铁锈,实验前需要砂纸打磨,不符合题意;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符合题意;
C、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分析;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
10.(2018·十堰)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含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根据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和M
②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含四种金属,则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M>锌>铜>银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最少含一种
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含锌,可能含M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若滤液为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溶液中含有硝酸铜时,硝酸锌一定没有反应,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如果M的活动性比铜弱时且量较多时,则滤渣中含有金属M,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②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含四种金属,说明M最活泼,和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都发生了反应,并且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都完全反应,M过量,溶液中的溶质只有M的盐,则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M>锌>铜>银,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例如M是汞并且过量时,汞和硝酸银生成硝酸汞和银,不能和硝酸锌、硝酸铜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汞三种溶质,如果M是镁并且过量时,溶质只有硝酸镁,即最少含一种,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如果M是铁并且过量时,滤渣中含有铁、铜、银,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该选项说法错误;若M为Zn前面的金属则产生气体的可能是M也可能是Zn,或者为两者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11.图中A、B、C、D是立在水田中的电线杆的铁丝拉线的四个部位,其中最容易生锈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C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C处与水、空气接触,生锈条件最充分,所以生锈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C
【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水和氧气共同作用,酸、碱、盐溶液都能加快生锈
12.(2018·荆门)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Cu合金、Zn-Fe合金、Fe-Al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5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
A.Zn-Cu合金 B.Zn-Fe合金
C.Fe-Al合金 D.Fe-Cu合金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6.5gZn-Cu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少于0.2g,A不符合题意;
B. 6.5gZn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6.5gFe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3g,所以6.5gZn-Fe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g,少于0.23g,B不符合题意;
C. 6.5gFe-Al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3g,少于0.72g,C符合题意;
D. 6.5g Fe-Cu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少于0.23g,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位于氢后,不与稀盐酸反应,锌、铁、铝位于氢前,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此规律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
二、填空题
13.(2018·河南)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其良好的 性;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稀硫酸除去,该反应的生成物为H2O和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其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导电;;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电性,铁锈可用稀硫酸除去,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H2O和硫酸铁;铝制品耐腐蚀是因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 =2Al2O3。
【分析】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14.(2018·安州模拟)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省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 金属B的活动性 金属D的活动性(填“>”、“<”、“=”);
Ⅱ 若A是一种气体化合物,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 ;
Ⅲ 向C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
Ⅳ 写出溶液C与NaOH溶液反应的基本类型: 。
【答案】>;Fe2O3+3CO 2Fe+3CO2;CuCl2+2AgNO3=Cu(NO3)2+2AgCl↓;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金属B可以置换出金属D,故B的活动性大于D的活动性;(2)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3)溶液C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沉淀氢氧化钠,故C溶液是铜盐,溶液C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溶液C是氯化铜溶液,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反应方程式为CuCl2+2AgNO3=Cu(NO3)2+2AgCl↓(4)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金属B和溶液C能得到金属D可解答;根据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解答;C和氢氧化钠由氢氧化铜生成,因此C中含有铜,不溶于酸的银沉淀是氯化银,因此C是氯化铜,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铜,根据盐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解答
15.(2018·奉贤模拟)木炭还原氧化铜制得的铜粉中混有少量木炭粉,为测定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 W g铜粉样品,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充分反应后,装置 C 的质量增加了 4.4g,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 mol。 求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③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两个酒精灯
B.氯酸钾的量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C.石灰水的量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D.只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B 中固体质量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2KClO3 2KCl+3O2 ↑;0.1;0.2mol;C、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①A 中反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 ;②装置Ⅱ的质量增加了0.44g,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0. 1mol,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x
CO2 + 2NaOH=Na2CO3 +H2O
1 2
0.1mol x
x=0. 2mol;③A、结束实验时,先熄灭两个酒精灯,内外产生了压强差,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导致C中的液体倒吸使试管破裂,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的量不足时,产生的氧气较少,不能将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氯酸钾的量对测定结果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C、B装置中完全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氧化铜,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中固体质量,可计算出与混合物中的铜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进而算出铜的质量及质量分数,石灰水的量不足不影响测量结果,符合题意;
D、B装置中完全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氧化铜,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中固体质量,可计算出与混合物中的铜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进而算出铜的质量及质量分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本题考查了铜、碳、二氧化碳的性质,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6.(2018·松江模拟)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① A 中现象 ;B 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② 通过 A 和 B 实验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达到 实验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 实验 C 中物质充分反应后,猜想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是
Ⅰ. Fe(NO3)2、Cu(NO3)2、AgNO3 Ⅱ. Fe (NO3)2、AgNO3 Ⅲ.Fe (NO3)2、Cu(NO3)2 Ⅳ. 。 其中只有一个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编号)
④ 进行定量实验可确定猜想。
操作Ⅰ是 。根据数据分析,③中猜想 成立(填编号)。
【答案】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置换;Cu+2AgNO3=2Ag+Cu(NO3)2;Fe (NO3)2;Ⅱ;过滤;Ⅰ或Ⅲ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A中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B 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②A中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证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B 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证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银;所以还需要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可以将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 =2Ag+Cu(NO3)2;③由于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被完全置换后,铁开始与硝酸铜进行置换反应;所以反应后溶液的溶质可能为:Fe(NO3)2、Cu(NO3)2、AgNO3; Fe (NO3)2、Cu(NO3)2;Fe (NO3)2;其中猜想Ⅱ不合理,因为在置换完银之前,铁不会与硝酸铜反应;④操作Ⅰ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是过滤操作;根据方程式的质量关系,Fe+2AgNO3=2Ag+Fe(NO3)2;56份质量的铁恰好置换216份质量的银,根据数据分析,铁只与硝酸银反应,可能铁不足,也可能恰好与硝酸银反应,所以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是Fe(NO3)2、Cu(NO3)2、AgNO3; Fe (NO3)2、Cu(NO3)2。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三、推断题
17. 金属是我们学习的一类重要物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不锈钢餐具 B.金箔 C.铜导线
(2)同学们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两个实验(金属片已打磨)。
①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 ;
②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化学的反应方程式是 。
请结合上述两个实验,推测此实验的目的是 。
(3)某同学以铁锈为起始反应物,设计实验流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① F的化学式是 ;
② 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 A-H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C;有红色物质析出;Cu + 2AgNO3 = Cu(NO3)2 + 2Ag;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H2;3CO + Fe2O3 2Fe+3CO2;CO2、H2CO3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A.不锈钢餐具利用的是其抗腐蚀性好的性质,错误;
B.金箔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好而制成的,错误;
C.铜导线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正确。故选C。
(2)①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铁能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因此,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
②由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铜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同时生成硝酸铜,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 2AgNO3 = Cu(NO3)2 + 2Ag;结合上述两个实验,可比较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这也是该实验的目的。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水合物,可用Fe2O3·xH2O表示,故其加热分解为红色固体Fe2O3(B)和H2O(A);根据图示可知,固体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H和无色气体F,故可知浅绿色溶液H为FeSO4,则无色气体F为氢气(H2),故固体E为铁;再结合图示:Fe2O3和气体C反应生成Fe和无色气体D,可知是Fe2O3被还原性气体还原生成铁,同时生成气体D,符合题意的C只能是CO,则D是CO2,即3CO + Fe2O32Fe+3CO2;再根据A+D→G可知,G为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酸性物质或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物质,因此,A-H中,CO2和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分析】本题围绕金属考查了多个知识点,其中第3问是难点,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题眼”,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
四、实验探究题
18.(2018·玉林)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C中会出现明显现象的试管是 (填序号),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 。
【答案】(1)集气瓶;2KMnO4 K2MnO4+MnO2+O2↑
(2)脱水
(3)Ⅰ;除尽水中的氧气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是用来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将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2:1的比例脱去,最后只剩下碳元素;(3)铁生锈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出现明显现象的试管是A,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除尽水中的氧气,否则水中的氧气会影响实验的验证。
【分析】(1) 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即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使木条碳化而变成黑色;
(3)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分析,即铁钉的锈蚀需要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参与,可知出现明显现象的试管是A。
19.(2018九上·双城期中)
(1)化学实验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增强了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
现有如下实验:
A组 B组 实验C
若请你将实验C 归类,你会选择归为 组(填“A”或“B”),理由是 。
(2)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如H2+Cl2=2HCl,反应前后氢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你判断Na2CO3+2HCl=H2O+CO2+2NaCl (选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经过类比分析,化合反应 (选填“一定”或“一定不”或“不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A;A组的实验是一氧化碳、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体现了物质的可燃性;B组的实验是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了物质的还原性;C组的实验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体现了木炭的可燃性
(2)不是;不定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A组的实验是一氧化碳、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体现了物质的可燃性;B组的实验是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了物质的还原性;C组的实验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体现了木炭的可燃性;故将实验C归类应归为A组;(2)Na2CO3+2HCl=H2O+CO2+2NaCl,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有的化合价改变,有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所以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1)根据A的实验时一氧化碳和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B组的实验时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组实验时木炭燃烧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可知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反之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五、综合题
20.(2018·泸州)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含ZnS,还含PbS等杂质)制备锌的流程如下(部分产物略去):
(1)X的化学式是 , 图中用过量空气的目的是 。
(2)①~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3)Zn (填“能”或“不能 )与PbCl2溶液反应。
(4)写出反应③中生成ZnO的化学方程式 。
(5)结合下表数据设计: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 。
物质 Zn Pb C
沸点℃ 907 1749 4827
(6)反应②中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示如下图,计算产生Y的质量 。(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1)CO2;使焦炭完全反应
(2)①②
(3)能
(4)2ZnS+3O2 2ZnO+2SO2
(5)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高温(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
(6)解: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48g-18g=30g,设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 + C 2CO
12 56
30g x
= ,解得x=140g答:产生Y的质量为140g。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焦炭在高温的条件下与过量的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X的化学式为CO2 题中用过量的空气是使焦炭完全反应;(2)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应,②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是化合反应,反应③是硫化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不是化合反应,反应④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锌,不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比铅活泼,故Zn能与PbCl2溶液反应;(4)反应③是硫化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2ZnS+3O2 2ZnO+2SO2;(5)由于锌在907-1749℃的范围好内有固态变为气态,而铅不会,故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高温(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
【分析】(1)焦炭在足量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化合反应: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称为化合反应;化合反应的字母关系式可表示为:A+B→C。(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比铅活泼,故Zn能与PbCl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4)硫化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5)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高温(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6)反应②发生的是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根据图中提供的碳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21.(2018·巴中)小华有一只银手镯(银锌合金),她想用实验探究手镯中银的含量。先用电子秤称得手镯的质量是25.00克,再用稀盐酸分多次与此手镯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烯盐酸的质量(克)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24.35 23.70 23.05 23.00 23.00
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手镯中银的质量是 克。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23
(2)解∶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
Zn + 2HCl= ZnCl2 + H2↑
65 73
0.65g 10g×x
= ,x=5.62%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62%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银不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手镯中银的质量是23g。
答∶(1)手镯中银的质量是23g。
【分析】(1)根据银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可以知道剩余固体即为银的质量;
(2)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100克稀盐酸刚好和0.65克锌完全反应,则可以根据锌的质量利用锌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100克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则能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 /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荔湾期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Fe B.Al C.Si D.O
2.(2018·雅安)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3.(2018九上·哈尔滨期中)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合金已达几百种
B.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C.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40%以上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及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都是铁
4.(2018·葫芦岛)要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你认为其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
A.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5.(2018·黄石)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只有乙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再将甲加入到丙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两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6.(2018·抚顺)为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选药品不能达到目的是( )
A.Mg、Cu、FeSO4溶液 B.Cu、Fe、稀硫酸、MgSO4溶液
C.Cu、FeSO4溶液、MgSO4溶液 D.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7.(2018·重庆)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SiO2+2C Si+2CO↑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CO的原因是O2不足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D.该反应体现了C的氧化性
8.(2018·洛宁模拟)根据下面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B.该实验可验证CO的氧化性
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
D.在整个实验过程中,c处的尾气可不做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9.(2018·新疆)如图是探究铁和铜金属活动性实验,关于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丝需要砂纸打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
D.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10.(2018·十堰)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含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根据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和M
②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含四种金属,则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M>锌>铜>银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最少含一种
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含锌,可能含M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1.图中A、B、C、D是立在水田中的电线杆的铁丝拉线的四个部位,其中最容易生锈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2018·荆门)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Cu合金、Zn-Fe合金、Fe-Al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5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
A.Zn-Cu合金 B.Zn-Fe合金
C.Fe-Al合金 D.Fe-Cu合金
二、填空题
13.(2018·河南)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其良好的 性;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稀硫酸除去,该反应的生成物为H2O和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其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2018·安州模拟)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省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 金属B的活动性 金属D的活动性(填“>”、“<”、“=”);
Ⅱ 若A是一种气体化合物,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 ;
Ⅲ 向C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
Ⅳ 写出溶液C与NaOH溶液反应的基本类型: 。
15.(2018·奉贤模拟)木炭还原氧化铜制得的铜粉中混有少量木炭粉,为测定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 W g铜粉样品,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充分反应后,装置 C 的质量增加了 4.4g,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 mol。 求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③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两个酒精灯
B.氯酸钾的量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C.石灰水的量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D.只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B 中固体质量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16.(2018·松江模拟)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① A 中现象 ;B 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② 通过 A 和 B 实验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达到 实验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 实验 C 中物质充分反应后,猜想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是
Ⅰ. Fe(NO3)2、Cu(NO3)2、AgNO3 Ⅱ. Fe (NO3)2、AgNO3 Ⅲ.Fe (NO3)2、Cu(NO3)2 Ⅳ. 。 其中只有一个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编号)
④ 进行定量实验可确定猜想。
操作Ⅰ是 。根据数据分析,③中猜想 成立(填编号)。
三、推断题
17. 金属是我们学习的一类重要物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不锈钢餐具 B.金箔 C.铜导线
(2)同学们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两个实验(金属片已打磨)。
①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 ;
②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化学的反应方程式是 。
请结合上述两个实验,推测此实验的目的是 。
(3)某同学以铁锈为起始反应物,设计实验流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① F的化学式是 ;
② 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 A-H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四、实验探究题
18.(2018·玉林)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C中会出现明显现象的试管是 (填序号),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 。
19.(2018九上·双城期中)
(1)化学实验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增强了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
现有如下实验:
A组 B组 实验C
若请你将实验C 归类,你会选择归为 组(填“A”或“B”),理由是 。
(2)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如H2+Cl2=2HCl,反应前后氢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你判断Na2CO3+2HCl=H2O+CO2+2NaCl (选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经过类比分析,化合反应 (选填“一定”或“一定不”或“不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五、综合题
20.(2018·泸州)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含ZnS,还含PbS等杂质)制备锌的流程如下(部分产物略去):
(1)X的化学式是 , 图中用过量空气的目的是 。
(2)①~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3)Zn (填“能”或“不能 )与PbCl2溶液反应。
(4)写出反应③中生成ZnO的化学方程式 。
(5)结合下表数据设计: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 。
物质 Zn Pb C
沸点℃ 907 1749 4827
(6)反应②中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示如下图,计算产生Y的质量 。(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1.(2018·巴中)小华有一只银手镯(银锌合金),她想用实验探究手镯中银的含量。先用电子秤称得手镯的质量是25.00克,再用稀盐酸分多次与此手镯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烯盐酸的质量(克)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24.35 23.70 23.05 23.00 23.00
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手镯中银的质量是 克。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是氧、硅、铝、铁等,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故A不符合题意;
B、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只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故B符合题意;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铁比铜活泼,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及其运用,能与酸反应的金属要求该金属的活泼性排在氢之前。
3.【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但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A 不符合题意;
B、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B符合题意;
C、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C不符合题意;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金属资源的应用进行解答
B根据海水中的资源进行解答
C根据金属的腐蚀情况进行解答
D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进行解答
4.【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会有气体生成,说明锌的活动性位于氢之前;A不符合题意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铜的活动性位于氢之后;B不符合题意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的物质析出,是因为铜把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位于银之前;C不符合题意
D、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锌片表面有银白色的物质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位于银之前;通过ABC即可验证锌、铜和银的活动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银的活动性有强到弱依次是锌铜银,据此分析解答
5.【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只有乙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乙排在氢前面,甲和丙排在氢后面,乙比甲和丙活泼;再将甲加入到丙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丙比甲活泼。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乙>丙>甲。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6.【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镁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而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铁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铁能与硫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硫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镁反应,C符合题意;
D、铁不能与硫酸镁反应,能与硫酸铜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解答
7.【答案】B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生成一氧化碳与氧气无关,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不符合题意;
D、在该反应中C得到了氧元素,体现了C的还原性,不是氧化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由多到少为氧、硅、铝、铁进行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A.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A不符合题意;
B. 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B不符合题意;
C.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否则易导致生成的铁再被氧化,C符合题意;
D. 在整个实验操作中,c处的尾气应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否则易导致污染空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铁丝表面容易产生铁锈,实验前需要砂纸打磨,不符合题意;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符合题意;
C、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分析;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若滤液为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溶液中含有硝酸铜时,硝酸锌一定没有反应,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如果M的活动性比铜弱时且量较多时,则滤渣中含有金属M,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②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含四种金属,说明M最活泼,和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都发生了反应,并且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都完全反应,M过量,溶液中的溶质只有M的盐,则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M>锌>铜>银,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例如M是汞并且过量时,汞和硝酸银生成硝酸汞和银,不能和硝酸锌、硝酸铜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汞三种溶质,如果M是镁并且过量时,溶质只有硝酸镁,即最少含一种,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如果M是铁并且过量时,滤渣中含有铁、铜、银,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该选项说法错误;若M为Zn前面的金属则产生气体的可能是M也可能是Zn,或者为两者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11.【答案】C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C处与水、空气接触,生锈条件最充分,所以生锈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C
【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水和氧气共同作用,酸、碱、盐溶液都能加快生锈
12.【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6.5gZn-Cu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少于0.2g,A不符合题意;
B. 6.5gZn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6.5gFe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3g,所以6.5gZn-Fe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g,少于0.23g,B不符合题意;
C. 6.5gFe-Al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3g,少于0.72g,C符合题意;
D. 6.5g Fe-Cu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少于0.23g,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位于氢后,不与稀盐酸反应,锌、铁、铝位于氢前,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此规律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
13.【答案】导电;;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电性,铁锈可用稀硫酸除去,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H2O和硫酸铁;铝制品耐腐蚀是因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 =2Al2O3。
【分析】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14.【答案】>;Fe2O3+3CO 2Fe+3CO2;CuCl2+2AgNO3=Cu(NO3)2+2AgCl↓;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金属B可以置换出金属D,故B的活动性大于D的活动性;(2)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3)溶液C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沉淀氢氧化钠,故C溶液是铜盐,溶液C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溶液C是氯化铜溶液,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反应方程式为CuCl2+2AgNO3=Cu(NO3)2+2AgCl↓(4)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金属B和溶液C能得到金属D可解答;根据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解答;C和氢氧化钠由氢氧化铜生成,因此C中含有铜,不溶于酸的银沉淀是氯化银,因此C是氯化铜,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铜,根据盐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解答
15.【答案】2KClO3 2KCl+3O2 ↑;0.1;0.2mol;C、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①A 中反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 ;②装置Ⅱ的质量增加了0.44g,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0. 1mol,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x
CO2 + 2NaOH=Na2CO3 +H2O
1 2
0.1mol x
x=0. 2mol;③A、结束实验时,先熄灭两个酒精灯,内外产生了压强差,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导致C中的液体倒吸使试管破裂,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的量不足时,产生的氧气较少,不能将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氯酸钾的量对测定结果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C、B装置中完全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氧化铜,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中固体质量,可计算出与混合物中的铜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进而算出铜的质量及质量分数,石灰水的量不足不影响测量结果,符合题意;
D、B装置中完全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氧化铜,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中固体质量,可计算出与混合物中的铜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进而算出铜的质量及质量分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本题考查了铜、碳、二氧化碳的性质,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6.【答案】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置换;Cu+2AgNO3=2Ag+Cu(NO3)2;Fe (NO3)2;Ⅱ;过滤;Ⅰ或Ⅲ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A中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B 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②A中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证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B 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证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银;所以还需要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可以将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 =2Ag+Cu(NO3)2;③由于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被完全置换后,铁开始与硝酸铜进行置换反应;所以反应后溶液的溶质可能为:Fe(NO3)2、Cu(NO3)2、AgNO3; Fe (NO3)2、Cu(NO3)2;Fe (NO3)2;其中猜想Ⅱ不合理,因为在置换完银之前,铁不会与硝酸铜反应;④操作Ⅰ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是过滤操作;根据方程式的质量关系,Fe+2AgNO3=2Ag+Fe(NO3)2;56份质量的铁恰好置换216份质量的银,根据数据分析,铁只与硝酸银反应,可能铁不足,也可能恰好与硝酸银反应,所以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是Fe(NO3)2、Cu(NO3)2、AgNO3; Fe (NO3)2、Cu(NO3)2。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17.【答案】C;有红色物质析出;Cu + 2AgNO3 = Cu(NO3)2 + 2Ag;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H2;3CO + Fe2O3 2Fe+3CO2;CO2、H2CO3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A.不锈钢餐具利用的是其抗腐蚀性好的性质,错误;
B.金箔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好而制成的,错误;
C.铜导线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正确。故选C。
(2)①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铁能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因此,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
②由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铜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同时生成硝酸铜,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 2AgNO3 = Cu(NO3)2 + 2Ag;结合上述两个实验,可比较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这也是该实验的目的。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水合物,可用Fe2O3·xH2O表示,故其加热分解为红色固体Fe2O3(B)和H2O(A);根据图示可知,固体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H和无色气体F,故可知浅绿色溶液H为FeSO4,则无色气体F为氢气(H2),故固体E为铁;再结合图示:Fe2O3和气体C反应生成Fe和无色气体D,可知是Fe2O3被还原性气体还原生成铁,同时生成气体D,符合题意的C只能是CO,则D是CO2,即3CO + Fe2O32Fe+3CO2;再根据A+D→G可知,G为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酸性物质或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物质,因此,A-H中,CO2和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分析】本题围绕金属考查了多个知识点,其中第3问是难点,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题眼”,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
18.【答案】(1)集气瓶;2KMnO4 K2MnO4+MnO2+O2↑
(2)脱水
(3)Ⅰ;除尽水中的氧气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是用来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将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2:1的比例脱去,最后只剩下碳元素;(3)铁生锈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出现明显现象的试管是A,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除尽水中的氧气,否则水中的氧气会影响实验的验证。
【分析】(1) 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即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使木条碳化而变成黑色;
(3)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分析,即铁钉的锈蚀需要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参与,可知出现明显现象的试管是A。
19.【答案】(1)A;A组的实验是一氧化碳、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体现了物质的可燃性;B组的实验是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了物质的还原性;C组的实验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体现了木炭的可燃性
(2)不是;不定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A组的实验是一氧化碳、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体现了物质的可燃性;B组的实验是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了物质的还原性;C组的实验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体现了木炭的可燃性;故将实验C归类应归为A组;(2)Na2CO3+2HCl=H2O+CO2+2NaCl,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有的化合价改变,有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所以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1)根据A的实验时一氧化碳和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B组的实验时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组实验时木炭燃烧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可知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反之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0.【答案】(1)CO2;使焦炭完全反应
(2)①②
(3)能
(4)2ZnS+3O2 2ZnO+2SO2
(5)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高温(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
(6)解: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48g-18g=30g,设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 + C 2CO
12 56
30g x
= ,解得x=140g答:产生Y的质量为140g。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焦炭在高温的条件下与过量的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X的化学式为CO2 题中用过量的空气是使焦炭完全反应;(2)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应,②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是化合反应,反应③是硫化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不是化合反应,反应④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锌,不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比铅活泼,故Zn能与PbCl2溶液反应;(4)反应③是硫化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2ZnS+3O2 2ZnO+2SO2;(5)由于锌在907-1749℃的范围好内有固态变为气态,而铅不会,故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高温(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
【分析】(1)焦炭在足量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化合反应: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称为化合反应;化合反应的字母关系式可表示为:A+B→C。(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比铅活泼,故Zn能与PbCl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4)硫化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5)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高温(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6)反应②发生的是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根据图中提供的碳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21.【答案】(1)23
(2)解∶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
Zn + 2HCl= ZnCl2 + H2↑
65 73
0.65g 10g×x
= ,x=5.62%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62%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银不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手镯中银的质量是23g。
答∶(1)手镯中银的质量是23g。
【分析】(1)根据银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可以知道剩余固体即为银的质量;
(2)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100克稀盐酸刚好和0.65克锌完全反应,则可以根据锌的质量利用锌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100克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则能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