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复习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复习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5 17: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目录
易错知识点
05
01
知识梳理
02
重点思考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2011版 2021版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知识梳理
聚居
自治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内蒙古
共同富裕
民主改革
西部大开发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重点思考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2. 2016年8月,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
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在北京举行
1. 56个____________共同点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
看图说史
民族火炬手
3. ___________通车
青藏铁路
易错知识点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而不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3.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周恩来说:“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实行民族自治共和国那样的制度呢?自治的形式在我国叫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还有民族乡;在苏联叫自治共和国、自治省、民族州,这不单是名称的不同,制度本身也有一些不同……”材料中的“不同”是基于(  )
A. 社会制度不同 B. 革命形势不同
C. 两国国情不同 D. 国土面积不同
C
2.(2021衡阳·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  )
A. 行省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经济特区制度 D. “一国两制”制度
B
3.(2021天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A
4.(2021广东)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C
5.下表反映了1952—1978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这一时期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B. 国家重视各民族文化保护
C. 国家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D. 加强各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D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 46.5 11.4
1978 155.6 212.1
6.(2021东营)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 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 精准扶贫的成就
C
7.(2021海南)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 经济建设 B. 文化传承
C. 科技发展 D. 文旅开发
B
8.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7%,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9%。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各民族共同繁荣 D. 民族区域自治
A
9.三月三节是壮族、黎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根据“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的决定,海南、广西等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放假通知。该决定的法律依据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B
10.(2020资阳)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当今,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B. 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
二、综合题
1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国家和民族兴盛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并由此开启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
——摘编自《解放军报》《“睡狮”醒来——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与民族觉醒》
材料三 梁启超于1905年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说明汉武帝是如何从思想上来维系“大一统”的?(3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4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家国情怀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民族团结。
素养提升
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确立的过程。(5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陕甘宁边区政府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拓展阅读
孔繁森:耿耿忠心照雪山
孔繁森,1944年7月生,山东聊城人,生前两次进藏工作。1992年底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工作期间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千米,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长期在阿里地区工作的唐文明,对当年的一个场景仍然记忆犹新:寒冬时节,下乡途中,孔繁森看见路边有一个帐篷,走进去后发现一个单身母亲在里面抚养着4个孩子。孔繁森掏出身上仅有的80多元钱留给了这位母亲,临走前还把大衣脱下给一个孩子
穿上。“孔书记当时就对我们讲,如果老百姓继续这样生活下去,我们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中间对不起老百姓。”唐文明说。
一次下乡,孔繁森碰到了一位因肺病发作危在旦夕的老人,他立即把听诊器的胶管伸进老人喉咙,将浓痰一口口吸出来,随后运用早年在部队当兵学过的医术,给老人打针服药,直至病情好转。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前往新疆塔城考察边贸事宜,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身上的遗物只有两件,其中一件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他用生
命践行了自己最喜爱的那句话:“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