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七章 认识区域
第一节 东北地区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读东北部分城市降雪最初日期、降雪最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分布示意图(图K7-1-1),完成1~3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雪期最长的是( )
A.哈尔滨 B. 齐齐哈尔
C. 沈阳 D. 大连
B
2.与长春相比,延吉的最大积雪厚度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延吉( )
A.纬度较高 B. 地势较高
C. 植被较少 D. 位于迎风坡且距海较近
3.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据图推断,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 )
A.房顶坡度较小、墙体厚、窗户大
B. 房顶坡度较小、墙体薄、窗户小
C. 房顶坡度较大、墙体厚、窗户小
D. 房顶坡度较大、墙体薄、窗户大
D
C
每年5月,黑龙江三江平原进入水稻插秧时节。如今,无人机取代了传统的插秧机,直接将水稻芽种精准喷射到水下约0.5厘米深的土壤中。据此,完成4~6题。
4.东北地区适合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黑土广布 ②雨热同期的气候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水草丰美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A
5.三江平原春耕时间比山东省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封闭 D. 人为影响
6.目前我国能够实现无人机航播作业,主要受益于( )
①便利的交通 ②丰富的劳动力 ③充足的资金 ④先进的技术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B
B
读1985—2016年东北地区四个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比重变化表(表K7-1-1),完成7~9题。
表K7-1-1
年份 基础原材料工业 装备制造业 能源工业 轻工业
产值 (亿元) 比重 (%) 产值 (亿元) 比重 (%) 产值 (亿元) 比重 (%) 产值 (亿元) 比重
(%)
1985 316.2 19.31 183.42 13.15 151.92 29.94 226.28 10.58
续表
年份 基础原材料工业 装备制造业 能源工业 轻工业
产值 (亿元) 比重 (%) 产值 (亿元) 比重 (%) 产值 (亿元) 比重 (%) 产值 (亿元) 比重
(%)
2001 2 318.39 9.13 2 421.48 6.98 498.04 14.22 863.00 5.06
2016 21 453.99 8.99 18 416.51 7.77 6 306.95 8.69 9 783.95 8.16
7.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矿产资源 B. 劳动力 C. 市场 D. 交通
8. 2001—2016年,东北地区四个工业部门产值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 )
A. 基础原材料工业 B. 装备制造业
C. 能源工业 D. 轻工业
A
D
9. 东北地区能源工业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能源需求量减少
B. 能源资源储量减少
C. 劳动力短缺
D. 基础设施落后
B
10.读图K7-1-2,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K7-1-2甲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__________。城市:②__________。邻国:③__________。
长白山脉
沈阳
俄罗斯
(2)每到冬季,哈尔滨都会举办国际冰雪节,其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是用冰砖砌成的户外乐园——冰雪大世界(图K7-1-2乙),展期长达3个月。哈尔滨能够建造冰雪大世界的自然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纬度高,冰雪资源丰富,低温时间长
(3)东北平原分布有众多淡水湿地(图K7-1-2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
地处季风区,夏季降水较多;地势低平,洼地容易积水;纬度高,水分蒸发减弱,积水滞留等。
(4)木材和林产品加工是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支柱产业。从自然资源角度分析其产业形成的原因。
伊春市靠近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
能力提升
读东北地区某地的统计资料(表K7-1-2),完成11~13题。
表K7-1-2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 (万亩) 年降水量 (毫米) 河流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① 19 50 420 38 1.025
② 10 65 350 42 0.975
③ 34 40 500 30 1.525
11.①→②阶段,该地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是( )
A.森林面积广大 B. 年降水量增加
C. 河流含沙量减少 D. 生态环境恶化
12.①→②阶段,该地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退耕还牧 B. 毁林开荒
C. 人口增长 D. 生产落后
13.②→③ 阶段,该地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采取的重要措施可能是( )
A.退耕还林 B. 疏通河道
C. 开垦沼泽 D. 开采山林
D
B
A
图K7-1-3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据此读东北地区城市、矿产和交通分布示意图(图K7-1-3),完成14~15题。
14.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有( )
①交通便利 ②矿产丰富
③开发历史悠久 ④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A
15.影响图中石油管道布设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市分布 ②铁路分布 ③石油资源分布 ④开发历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提道:“我在各地考察时欣喜地看到:长江两岸绿意盎然,建三江万亩大地号稻浪滚滚……”享有“中国绿色米都”称号的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地处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自1957年开始垦荒至今,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材料二 阜新有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是我国最早的能源基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阜新被称为“煤电之城”。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资源逐渐枯竭、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污染严重等问题出现,经济发展滞缓。2008年3月,阜新市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材料三 东北地区示意图(图K7-1-4)。
(1)图中铁路线是东北地区联系我国广大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其铁路线名称是____________。
(2)图中②是____________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最大优势是____________。
京哈线
辽中南
矿产资源丰富
(3)图中①是东北三大平原中的____________平原。①地曾经是沼泽遍地的、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重要的“绿色米都”。试分析其成为我国“绿色米都”的原因。
三江
土壤肥沃,化肥使用较少;纬度较高,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自然条件优越,质量好、产量高;地广人稀,当地消费量少,商品率高。
(4)根据20世纪90年代后阜新经济发展的问题,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开发新能源、改进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