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备课无忧
导入新课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1、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掌握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了解清朝走向衰败的表现。
2、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3、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认识到只有“开眼看世界”,国家才能发展,个人才会进步。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清朝中期社会矛盾的加剧、闭关锁国的基本史实。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目标导航
3
4
1
2
军机处的设立--封建专制达顶峰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控制思想以愚民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大厦将倾风雨摧
闭关锁国政策--故步自封终落伍
材料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到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依据材料分析,清朝改组中央中枢机构的原因。
原因:皇权受到限制
01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封建专制达顶峰
新课讲解
1
2
3
4
清朝初期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康熙时
设立南书房,绕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年间
设置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乾隆时
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的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是如何改组中央中枢机构的
合作探究
视频:南书房
雍正设立--“偏房”军机处
——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
看图学史
主要中央机构 机构作用 中央权力的归属
清初
康熙时
雍正时
议政王大
臣会议
满洲亲贵大臣商议、决定一切军国大事的中央决策机关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很大,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南书房
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皇权得到加强
军机处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强化的标志
阶段小结
1
时间:
成员:
特点:
军机大臣职能:
2
3
4
雍正年间
亲信大臣
辅助皇帝处理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遵照旨意,上传下达。
军机处的设立过程
特点:简、速、密
人员简单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合作探究
视频:军机处
康熙
雍正
乾隆
南书房
军机处
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的设置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
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军机处的影响
合作探究
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皇权达到顶峰)
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军机处的设立,一方面,军国事务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和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扼杀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但是,军机处的设立并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它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辩论台
课堂活动
专制主义:
君权和相权
中央集权:
秦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三公九卿
分封制
推恩令、刺史
三省六部
分化相权
行省制
设中书省
废除丞相
军机处
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和地方
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
知识补充
皇权逐步加强,到清朝达到顶峰
知识延伸
材料 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可见一斑。
材料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政策:文字狱。
消极影响:这种文化专制的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02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控制思想以愚民
1、文字狱
新课讲解
阅读教材,说出清朝文化专制的表现;归纳“文字狱”的定义;结合案例,说出文字狱的危害。
1
文字狱
2
大力提倡尊孔读经,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
3
销毁禁书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
合作探究
视频:清朝前期的统治
概念
康熙、雍正和乾隆
三朝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定义
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
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狱”。
1、文字狱
图说历史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目的
时期
特点
影响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规模大,次数多
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字狱
合作探究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为侮辱清朝。
胡中藻案
数十人,其子碎尸枭首
反对清朝统治
吕留良案
300多人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戴名世《南山集》案
70--120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庄廷龙《明史》案
株连人数
事由
案名
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斩首
抄家死于狱中
查嗣庭案
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史料实证
浙江富户庄廷龙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书》。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全部处死。此前,庄廷龙已死。清政府下令挖开他的坟墓,劈棺戮尸。李令晰为《明书》作过序,被处死。明史案受株连的江南名士达200多人。
庄廷龙《明史案》
史料实证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
后果:雍正知晓后认为他这些诗句是对朝廷的大不敬,将他斩首。
史料实证
“清风”案
朝代 秦 汉 明 清
措施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
文化专制
目的 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回顾所学知识,思考秦、汉、明、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思想文化上而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知识延伸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目的
表现
文化专制政策
维护集权统治
(1)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2)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
合作探究
2、文化专制政策
材料解读
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切不利于清朝的都去掉,真可惜,我偷藏几本,子孙还能学到纯正的
影响:(1)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2)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知识延伸
2、文化专制政策
“在长达19年的禁书过程中,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000多部,销毁书板80000块以上。”
结合上述图片材料,阅读书本,清朝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03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大厦将倾风雨摧
新课讲解
官场腐败
表现之一:
清朝民谣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看图学史
军队腐败
表现之二:
材料: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
财政危机
表现之三:
土地兼并严重
表现之四:
材料:八旗兵“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看图学史
官场腐败
军队腐败
土地兼并
财政危机
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民众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合作探究
4、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出现了这些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对社会发展造成怎样的不利影响?
闭关锁国
看图学史
1.材料一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成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王派特使马戛尔尼一行前往中国,提出扩大中英贸易的要求,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在给英王的书信中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闭关锁国政策
04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故步自封终落伍
新课讲解
闭关锁国
什么是“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就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严格限制
完全封闭
≠
并非完全断绝往来
合作探究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合作探究
自大
自给自足
自我防卫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根本原因
顺治:
“禁海令”
康熙:
四口通商
乾隆:
一口通商
内迁沿海居民,不许片帆出海。
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
台湾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对出口商品种类和船只载重量严格限制。
闭关锁国的过程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归纳清朝政府是怎样一步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
视频:广州十三行
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它有何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积
极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
极
闭关自守,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合作探究
到1840年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
西方
中国
闭关锁国
拓展延伸
到1840年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
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唐朝: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宋朝:
引进占城稻、设立市舶司
明朝:
郑和下西洋,引进高产作物
清朝:
严格限制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落后
启示: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
做法: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
拓展延伸
开明开放
闭关锁国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今天…雄立于世界大国之列
视频:习近平谈开放
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
实行专制政策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政治
思想
文化
社会矛盾加剧
闭关锁国政策
社会危机重重,中国落后于世界
实行专制政策
文化
板书设计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2021年湖南岳阳中考真题)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
A.皇帝独掌朝政 B.皇帝与军机大臣共掌朝政
C.皇帝与军机大臣相互制衡 D.军机处高于皇权
A
课堂检测
2.(2021年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自古以来,中外交往源远流长。下列对古代中外交往史实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B.中国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外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C.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D.面对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D
3.(2020年青岛)探究性学习是提升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下图节选自某同学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其主题是
A.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B.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丞相制度不断完善
C
课堂检测
4.(2020年广东深圳)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A.大兴文字狱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