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3.3 神经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3.3 神经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22 21:43:34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3.3 神经调节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杭州期末)下列有关人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脑是由大脑和小脑两部分组成的
B.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C.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
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人脑有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2)大脑皮层表面有大量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3)小脑主要作用是保持身体平衡;(4)大脑是神经中枢中的高级中枢。
【解答】A、人脑是由大脑和小脑两部分组成的,人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叙述错误,A正确;
B、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叙述正确,B错误;
C、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小脑主要作用是保持身体平衡,叙述正确,C错误;
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叙述正确,D错误。
故选A
2.(2018·浙江模拟)2017年5月,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与中国棋手柯洁对奕。从功能上看,“阿尔法狗”分析并判断棋局的结构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神经中枢对信息有进行处理,做出判断的功能。
【解答】“阿尔法狗”分析判断棋局的结构相当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C选项正确。
故选C
3.(2017八上·乐清期中)为了初步诊断病人的脊髓是否受损,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是(  )
A.内脏B超 B.心电图检查
C.膝跳反射检查 D.血常规化验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脊髓是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除此之外脊髓还有传导的作用。
【解答】A、脊髓位于脊柱中,内脏B超检查一般检查的是胸腔和腹腔。
B、心电图检查的是心脏功能,B错误。
C、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它的神经中枢就是脊髓。如果膝跳反射不能完成,则有可能是脊髓受损。
D、血液常规不能反映脊髓是否受损。
故答案为:C
4.(2018·金华)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带芬·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实质上是神经元之间的特殊联络结构。典型的模式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解答】反射弧的流程为:感受器接受刺激,经过传入神经把刺激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判断并产生指令,经过传出神经把指令传到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而当传出神经受损时,神经中枢能作出判断,但指令无法到达效应器,也就是无法作出相应的反应;所以当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人是有感觉的,但无法运动;
故答案为:A
5.及时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对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说,这是(  )
A.寻求新的突破 B.使神经中枢交替活动和休息
C.使大脑得到休息 D.巩固已形成的条件反射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学习过程中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巩固,及时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就是巩固已形成的复杂反射.
故选:D
6.下列反射中哪一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
A.梅子的酸味刺激,引起唾液分泌
B.见到酸梅就分泌唾液
C.吃到酸梅就分泌唾液
D.谈论酸梅引起唾液分泌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解答】解:AB、“梅子的酸味刺激,引起唾液分泌”、“见到酸梅就分泌唾液”,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C、吃到酸梅就分泌唾液梅止是非条件反射人与动物都有;
D、“谈论酸梅也引起唾液分泌”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故选:D.
7.下列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
B.同学们听到铃声走进教室
C.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
D.小明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站起来回答问题
【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解答】解:AB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同学们听到铃声走进教室”、“小明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站起来回答问题”,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C、“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所以,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
故选:C
8.(2018八上·杭州期末)下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反射活动不能受到大脑的控制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只需低级神经中枢的参与就能完成,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的参与才能完成。高级神经中枢能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解答】A、这反射是膝跳反射是神经结构的基本反射活动,其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分析正确,A错误;
B、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只需脊髓的参与,分析正确,B错误;
C、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分析正确,C错误;
D、高级神经中枢能控制低级神经中枢,所以该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的控制,分析错误,D正确。
故选D
9.下列有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B.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先天性反射,是动物不需要学习或训练就有的反射
C.非条件反射是以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D.当条件刺激改变时,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也随之消退
【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条件反射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鹦鹉学舌;
B、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先天性反射,是动物不需要学习或训练就有的反射如母鸡孵卵;
C、条件反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小狗算数,而非条件反射是来就有的简单反射;
D、当条件刺激改变时,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也随之消退.
所以“有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非条件反射是以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故选:C.
二、填空题
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狗的人越来越多.宠物狗的种类繁多,通过训练能掌握一些技巧,给我们带来快乐或者提供帮助.请据此分析回答:
狗接飞碟是一项有趣的宠物狗竞技项目.在训练过程中,需伴随多次食物刺激,逐渐使宠物狗建立接碟反射.从反射类型分析,狗接飞碟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从行为获得途径看,狗接飞碟属于   行为.
【答案】复杂;学习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4)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狗接飞碟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从反射类型分析,狗接飞碟属于复杂反射;狗接飞碟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途径看,狗接飞碟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复杂;学习
11.人体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自身调节功能失衡,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出现障碍.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吮吸反射的中枢位于脑干内,它是   集中的地方.象膝跳、吮吸这类反射属于   反射.
(2)进行自行车运动应佩戴头盔和护膝,因为脑内有许多控制人体重要生命活动的   需要保护,而由组   成的膝关节在该运动中容易损伤.
(3)正常情况下,各种神经冲动是沿着脊髓内的神经纤维   上、下传导.一患者脊髓某部位受伤,在遮眼状态下,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患者感觉痛但没有缩手,则受伤部位是   .
(4)激素是由   分泌的,它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作用很大,如胰岛素能调节   ,该激素分泌不足时人会患糖尿病.
【答案】(1)神经元胞体;非条件
(2)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
(3)白质;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4)内分泌腺;糖代谢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解答】解;(1)人吮吸反射的中枢位于脑干内的脊髓内,其神经中枢是神经元胞体汇集的地方.膝跳反射、吮吸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2)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三部分.(3)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某人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表明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有感觉而不能缩手,表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4)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因而对该类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这种激素制剂来治疗.
故答案为:(1)神经元胞体;非条件;(2)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3)白质;传出神经或效应器;(4)内分泌腺;糖代谢
12.(2018·浙江模拟)我们知道,当我们的手不小心被刺到时,总是先缩手后感到疼痛。如图为相应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完成缩手反射的路径(顺序)是   (填字母)。
(2)从“先缩手后感到疼痛”可知,E具有   功能。
【答案】(1)BDECA
(2)完成反射、传导(兴奋)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反射类型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本能,不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只需要低级神经控制即能完成。条件反射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人的感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解答】(1)缩手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低级反应,路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可填B→D→E→C→A;
(2)先缩手是在脊髓控制下的非条件反射,感到疼痛是通过脊髓将刺激传导到大脑形成的感觉,所以E具有完成反射、传导(兴奋)的功能。
故答案为:(1)BDECA;(2)完成反射、传导(兴奋)
三、解答题
13.(2018八下·海曙期末)以下是有关生命活动调节方面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向日葵幼嫩的花盘跟着太阳转,放在窗台上的草本植物会朝向窗外生长,这些现象被称为向光性,是植物对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的一种适应。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光线能够使植物体中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   (选填“多”或“少”),因此,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这是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2)人喝酒喝醉了,走路会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人脑中   ,它 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缩手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在下列反射中与它不同的是 。
A.眨眼反射 B.膝跳反射 C.婴儿吮奶 D.老马识途
【答案】(1)光合作用;多
(2)小脑
(3)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特性可以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3)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反射活动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另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是学习的基础。条件反射使人和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解答】(1)向光性是植物对光合作用的一种适应,光线能够使植物体中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因此,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
(2)人喝酒喝醉了,走路会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人脑中小脑。
(3)缩手反射和ABC都是非条件反射;D是条件反射,故选D。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多;(2)小脑;(3)D
四、实验探究题
14.(2017八上·杭州期末)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口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依据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   损伤了。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   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   。
【答案】(1)大脑
(2)小脑
(3)脑干位于后脑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解答】(1)研究成果一告诉我们:切除大脑的小白鼠其脑干的功能仍然正常;植物人没有了意识、感觉和运动,只有心跳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可判断是大脑损伤了.
(2)研究成果而告诉我们:切除小脑的小白鼠动作变得不协调,身体不能维持平衡,这与人的舞蹈症患者具有相同的症状,因此可以判断舞蹈症患者损伤的是小脑.
(3)研究成果三告诉我们: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这说明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我们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因为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即后脑部位.
15.(2018八上·杭州期末)根据下列青蛙反射实验回答问题。
甲:脊蛙制备:用一块纱布封住蛙的躯干,露出头部,然后用剪刀插进蛙的上、下颌之间,在头部齐鼓膜之后将蛙的头部剪去,留在椎管里的便是蛙的脊髓。用小钩钩住蛙的下颌,并把它挂起来。
乙:搔扒反射:将浸了浓度为0.5%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腹部的皮肤上,蛙的四肢都向腹部搔扒,直到纸片被除去为止。
丙:将探针插入蛙椎管,破坏其脊髓。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观察反射活动是否还存在。
(1)脊蛙的特点是,反射活动只受   而不受   的控制。
(2)在丙实验中,反射活动是否存在?答:   。
(3)如果剥离青蛙下肢的皮肤,在青蛙下肢的肌肉上贴上浸有浓度为0.5%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是否有缩腿反射发生?答:   。为什么?答:   。
【答案】(1)脊髓;脑
(2)不存在
(3)没有;反射弧不完整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低级的神经反射,是不需要大脑参与只需脊髓即可完成的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的神经反射需要大脑的参与。(2)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只有五个部分结构完整才能完成反射,任一部分出现问题都将不能完成反射。
【解答】(1)脊蛙是指去除大脑保留脊髓的青蛙,所以脊蛙的反射活动只受脊髓的控制,而不受脑的控制;
(2)丙实验用的脊蛙,脊髓已经被破坏,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已经被破坏,所以反射活动不存在了;
(3)剥离青蛙下肢的皮肤,腿部的感受器没有了,在青蛙下肢的肌肉上贴上浸有浓度为0.5%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脊蛙接受不到刺激,没有缩腿反射了。原因是:反射弧不完整。
故答案为:(1)脊髓;脑(2)不存在;(3)没有;反射弧不完整
16. 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据此回答:
(1)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    能力比蚯蚓强,这种这种差异主要由    决定的.
(2)实验结论:    .
(3)上述探究活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答出一项即可)    .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仍以小白鼠为例,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
【答案】(1)学习;遗传物质
(2)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3)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重复实验等
(4)如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等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解答】(1)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小白鼠比蚯蚓高等,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其“尝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学习能力较强.
(2)小白鼠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说明小白鼠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
(3)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或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可信度,因此要用多只小鼠或重复实验.
(4)小白鼠的性别不同,学习能力可能不同.因此以小白鼠为例,我们可以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
故答案为:(1)学习;遗传物质;
(2)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3)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重复实验等;
(4)如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等.
【分析】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1 / 1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3.3 神经调节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杭州期末)下列有关人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脑是由大脑和小脑两部分组成的
B.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C.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
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
2.(2018·浙江模拟)2017年5月,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与中国棋手柯洁对奕。从功能上看,“阿尔法狗”分析并判断棋局的结构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3.(2017八上·乐清期中)为了初步诊断病人的脊髓是否受损,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是(  )
A.内脏B超 B.心电图检查
C.膝跳反射检查 D.血常规化验
4.(2018·金华)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带芬·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5.及时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对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说,这是(  )
A.寻求新的突破 B.使神经中枢交替活动和休息
C.使大脑得到休息 D.巩固已形成的条件反射
6.下列反射中哪一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
A.梅子的酸味刺激,引起唾液分泌
B.见到酸梅就分泌唾液
C.吃到酸梅就分泌唾液
D.谈论酸梅引起唾液分泌
7.下列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
B.同学们听到铃声走进教室
C.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
D.小明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站起来回答问题
8.(2018八上·杭州期末)下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反射活动不能受到大脑的控制
9.下列有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B.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先天性反射,是动物不需要学习或训练就有的反射
C.非条件反射是以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D.当条件刺激改变时,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也随之消退
二、填空题
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狗的人越来越多.宠物狗的种类繁多,通过训练能掌握一些技巧,给我们带来快乐或者提供帮助.请据此分析回答:
狗接飞碟是一项有趣的宠物狗竞技项目.在训练过程中,需伴随多次食物刺激,逐渐使宠物狗建立接碟反射.从反射类型分析,狗接飞碟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从行为获得途径看,狗接飞碟属于   行为.
11.人体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自身调节功能失衡,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出现障碍.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吮吸反射的中枢位于脑干内,它是   集中的地方.象膝跳、吮吸这类反射属于   反射.
(2)进行自行车运动应佩戴头盔和护膝,因为脑内有许多控制人体重要生命活动的   需要保护,而由组   成的膝关节在该运动中容易损伤.
(3)正常情况下,各种神经冲动是沿着脊髓内的神经纤维   上、下传导.一患者脊髓某部位受伤,在遮眼状态下,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患者感觉痛但没有缩手,则受伤部位是   .
(4)激素是由   分泌的,它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作用很大,如胰岛素能调节   ,该激素分泌不足时人会患糖尿病.
12.(2018·浙江模拟)我们知道,当我们的手不小心被刺到时,总是先缩手后感到疼痛。如图为相应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完成缩手反射的路径(顺序)是   (填字母)。
(2)从“先缩手后感到疼痛”可知,E具有   功能。
三、解答题
13.(2018八下·海曙期末)以下是有关生命活动调节方面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向日葵幼嫩的花盘跟着太阳转,放在窗台上的草本植物会朝向窗外生长,这些现象被称为向光性,是植物对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的一种适应。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光线能够使植物体中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   (选填“多”或“少”),因此,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这是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2)人喝酒喝醉了,走路会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人脑中   ,它 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缩手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在下列反射中与它不同的是 。
A.眨眼反射 B.膝跳反射 C.婴儿吮奶 D.老马识途
四、实验探究题
14.(2017八上·杭州期末)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口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依据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   损伤了。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   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   。
15.(2018八上·杭州期末)根据下列青蛙反射实验回答问题。
甲:脊蛙制备:用一块纱布封住蛙的躯干,露出头部,然后用剪刀插进蛙的上、下颌之间,在头部齐鼓膜之后将蛙的头部剪去,留在椎管里的便是蛙的脊髓。用小钩钩住蛙的下颌,并把它挂起来。
乙:搔扒反射:将浸了浓度为0.5%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腹部的皮肤上,蛙的四肢都向腹部搔扒,直到纸片被除去为止。
丙:将探针插入蛙椎管,破坏其脊髓。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观察反射活动是否还存在。
(1)脊蛙的特点是,反射活动只受   而不受   的控制。
(2)在丙实验中,反射活动是否存在?答:   。
(3)如果剥离青蛙下肢的皮肤,在青蛙下肢的肌肉上贴上浸有浓度为0.5%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是否有缩腿反射发生?答:   。为什么?答:   。
16. 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据此回答:
(1)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    能力比蚯蚓强,这种这种差异主要由    决定的.
(2)实验结论:    .
(3)上述探究活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答出一项即可)    .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仍以小白鼠为例,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人脑有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2)大脑皮层表面有大量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3)小脑主要作用是保持身体平衡;(4)大脑是神经中枢中的高级中枢。
【解答】A、人脑是由大脑和小脑两部分组成的,人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叙述错误,A正确;
B、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叙述正确,B错误;
C、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小脑主要作用是保持身体平衡,叙述正确,C错误;
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叙述正确,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神经中枢对信息有进行处理,做出判断的功能。
【解答】“阿尔法狗”分析判断棋局的结构相当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C选项正确。
故选C
3.【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脊髓是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除此之外脊髓还有传导的作用。
【解答】A、脊髓位于脊柱中,内脏B超检查一般检查的是胸腔和腹腔。
B、心电图检查的是心脏功能,B错误。
C、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它的神经中枢就是脊髓。如果膝跳反射不能完成,则有可能是脊髓受损。
D、血液常规不能反映脊髓是否受损。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实质上是神经元之间的特殊联络结构。典型的模式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解答】反射弧的流程为:感受器接受刺激,经过传入神经把刺激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判断并产生指令,经过传出神经把指令传到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而当传出神经受损时,神经中枢能作出判断,但指令无法到达效应器,也就是无法作出相应的反应;所以当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人是有感觉的,但无法运动;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学习过程中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巩固,及时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就是巩固已形成的复杂反射.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解答】解:AB、“梅子的酸味刺激,引起唾液分泌”、“见到酸梅就分泌唾液”,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C、吃到酸梅就分泌唾液梅止是非条件反射人与动物都有;
D、“谈论酸梅也引起唾液分泌”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解答】解:AB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同学们听到铃声走进教室”、“小明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站起来回答问题”,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C、“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所以,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只需低级神经中枢的参与就能完成,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的参与才能完成。高级神经中枢能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解答】A、这反射是膝跳反射是神经结构的基本反射活动,其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分析正确,A错误;
B、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只需脊髓的参与,分析正确,B错误;
C、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分析正确,C错误;
D、高级神经中枢能控制低级神经中枢,所以该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的控制,分析错误,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条件反射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鹦鹉学舌;
B、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先天性反射,是动物不需要学习或训练就有的反射如母鸡孵卵;
C、条件反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小狗算数,而非条件反射是来就有的简单反射;
D、当条件刺激改变时,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也随之消退.
所以“有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非条件反射是以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故选:C.
10.【答案】复杂;学习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4)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狗接飞碟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从反射类型分析,狗接飞碟属于复杂反射;狗接飞碟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途径看,狗接飞碟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复杂;学习
11.【答案】(1)神经元胞体;非条件
(2)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
(3)白质;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4)内分泌腺;糖代谢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解答】解;(1)人吮吸反射的中枢位于脑干内的脊髓内,其神经中枢是神经元胞体汇集的地方.膝跳反射、吮吸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2)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三部分.(3)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某人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表明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有感觉而不能缩手,表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4)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因而对该类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这种激素制剂来治疗.
故答案为:(1)神经元胞体;非条件;(2)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3)白质;传出神经或效应器;(4)内分泌腺;糖代谢
12.【答案】(1)BDECA
(2)完成反射、传导(兴奋)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反射类型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本能,不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只需要低级神经控制即能完成。条件反射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人的感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解答】(1)缩手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低级反应,路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可填B→D→E→C→A;
(2)先缩手是在脊髓控制下的非条件反射,感到疼痛是通过脊髓将刺激传导到大脑形成的感觉,所以E具有完成反射、传导(兴奋)的功能。
故答案为:(1)BDECA;(2)完成反射、传导(兴奋)
13.【答案】(1)光合作用;多
(2)小脑
(3)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特性可以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3)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反射活动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另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是学习的基础。条件反射使人和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解答】(1)向光性是植物对光合作用的一种适应,光线能够使植物体中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因此,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
(2)人喝酒喝醉了,走路会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人脑中小脑。
(3)缩手反射和ABC都是非条件反射;D是条件反射,故选D。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多;(2)小脑;(3)D
14.【答案】(1)大脑
(2)小脑
(3)脑干位于后脑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解答】(1)研究成果一告诉我们:切除大脑的小白鼠其脑干的功能仍然正常;植物人没有了意识、感觉和运动,只有心跳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可判断是大脑损伤了.
(2)研究成果而告诉我们:切除小脑的小白鼠动作变得不协调,身体不能维持平衡,这与人的舞蹈症患者具有相同的症状,因此可以判断舞蹈症患者损伤的是小脑.
(3)研究成果三告诉我们: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这说明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我们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因为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即后脑部位.
15.【答案】(1)脊髓;脑
(2)不存在
(3)没有;反射弧不完整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低级的神经反射,是不需要大脑参与只需脊髓即可完成的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的神经反射需要大脑的参与。(2)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只有五个部分结构完整才能完成反射,任一部分出现问题都将不能完成反射。
【解答】(1)脊蛙是指去除大脑保留脊髓的青蛙,所以脊蛙的反射活动只受脊髓的控制,而不受脑的控制;
(2)丙实验用的脊蛙,脊髓已经被破坏,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已经被破坏,所以反射活动不存在了;
(3)剥离青蛙下肢的皮肤,腿部的感受器没有了,在青蛙下肢的肌肉上贴上浸有浓度为0.5%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脊蛙接受不到刺激,没有缩腿反射了。原因是:反射弧不完整。
故答案为:(1)脊髓;脑(2)不存在;(3)没有;反射弧不完整
16.【答案】(1)学习;遗传物质
(2)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3)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重复实验等
(4)如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等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解答】(1)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小白鼠比蚯蚓高等,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其“尝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学习能力较强.
(2)小白鼠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说明小白鼠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
(3)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或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可信度,因此要用多只小鼠或重复实验.
(4)小白鼠的性别不同,学习能力可能不同.因此以小白鼠为例,我们可以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
故答案为:(1)学习;遗传物质;
(2)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3)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重复实验等;
(4)如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等.
【分析】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