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4结晶现象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4结晶现象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1-15 17:09:19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4结晶现象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海水晒盐属于(  )
A.蒸发结晶 B.降温结晶 C.化学变化 D.以上都不是
3.把碳酸钙和硝酸钾分离的方法是(  )
A.溶解、结晶 B.溶解、蒸发
C.溶解、结晶、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
4.(2019九上·南岗期末)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 60%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
C.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乙析出晶 体比甲析出晶体多
5.(2018九上·道外期中)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生活现象或实验现象 解释
A 用金属铝做高压线电线,而不用金属银 铝价钱低、密度小、易导电、抗腐蚀性强等
B 咸菜晾晒时,表面有白色食盐析出 溶剂蒸发饱和时有晶体析出
C 铁锈不与氧气反应,但却加快铁生锈速率 铁锈疏松多孔,易吸收水分
D 食盐溶于水不溶于豆油 食盐溶解与加入溶剂多少有关
A.A B.B C.C D.D
6.(2018·贵港)下表是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0 35.5 36.0 36.5 37.0
Na2CO3 6.0 10.0 18.0 36.5 50.0
A.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
B.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C.40℃时,5gNaCl中加10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26.3%的溶液
D.40℃时,9g 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7g
7.(2018九上·山西月考)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A.石棉网 B.漏斗
C.集气瓶 D.试管
8.(2018九上·山西月考)关于过滤操作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玻璃棒作用有搅拌、引流
B.液面可以高于滤纸边缘
C.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不溶物堵塞滤纸
D.漏斗下端的管口置于烧杯的中间
9.(2018九上·江都期中)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粗盐提纯时,若溶解时加水量不足,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低
D.电解水时,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会导致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体积比小于2:1
二、填空题
10.人们通常把   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方法主要有   和   法.   法是适用于一切把可溶于水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法则特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   等.
11.(2018九下·福建月考)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①t1℃时,溶解度相等的两种物质是   .
②B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物质A,要除去A得到较纯的B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③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乙试管内的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2.(2018·绵阳模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的溶解度为   ;
②现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   ;
③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把50g甲放入50g水中所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C.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都不可能发生变化
D.t1℃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10%
E.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F.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三、综合题
13.(2019九上·长春期末)结合下表给出的KNO3、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g 31.6g 63.9g 110g 169g 246g
NaCl 35.7g 36.0g 36.6g 37.3g 38.4g 39.8g
(1)20℃时,将40gKNO3放在100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2)20℃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3)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
(4)NaCl中有少量
KNO3杂质,提纯NaCl应使用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4.(2018·淄博)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指导我们的生活。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变小
(2)表1是部分物质在20℃时的溶解性;表Ⅱ是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离子 OH- Cl- CO32- SO42-
K+ 溶 溶 溶 溶
Mg2+ 不 溶 微 溶
.Ba2+. 溶 溶 不
温度 (℃) 0 10 20 30 40
氯化钠(g)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g) 6 10 18 36.5 50
表1空格中应填写   ;分析表Ⅱ可知,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的温度是   。
(3)简单解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科学原理   。
四、实验探究题
15.(2018九上·浦东期中)物质提纯是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
B.称量粗盐是为了计算产率和计算量取水的体积
C.操作F时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则会影响过滤速度
D.蒸发结晶时,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② 操作C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 操作F的错误是   ,本操作完成后若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
④ 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字母)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⑤ 操作D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晶体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所以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故A正确;
B、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形状,故B正确;
C、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故C错误;
D、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它结晶,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晶体的概念并结合结晶的方法分析即可.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其结晶;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时,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使其结晶
2.【答案】A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
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故选项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而不是降温结晶,故选项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由于A选项说法正确,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解: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硝酸钾溶于水,所以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把碳酸钙和硝酸钾分离.
故选:D.
【分析】根据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常用过滤法分离进行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60g。故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 ×100%= 37.5%,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B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t1℃升温至t2℃时,温度升高,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乙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比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 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度,从而比较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物质的提纯方法
5.【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铁锈的主要成分
【解析】【解答】A、用金属铝做高压线电线,而不用金属银,是因为铝价钱低、密度小、易导电,且由于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抗腐蚀性强等,A 不符合题意;
B、咸菜晾晒时,表面有白色食盐析出,是因为溶剂蒸发,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水有晶体析出,B 不符合题意;
C、铁锈不与氧气反应,但由于铁锈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能吸附氧气、水,加快铁生锈速率,C 不符合题意;
D、食盐溶于水不溶于豆油,食盐溶解与加入溶剂种类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蒸发由溶质析出解答
C根据铁锈疏松多孔解答
D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解答
6.【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故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不符合题意;
C、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40℃时,5gNaCl中加10g水中,最多溶解3.7g,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溶液,符合题意;
D、10℃,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0g,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碳酸钠2g,40℃时,9g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9g 2g=7g,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
B、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分析;
C、根据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克,即在10克水中最多溶解3.7克氯化钠,即可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根据碳酸钠在40℃时溶解度可知,40℃时,9g Na2CO3中加20g水,能够完全溶解,当降温到10℃时,则20克水中只能溶解2克碳酸钠,则析出7克。
7.【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在加热较大玻璃仪器时,需要垫石棉网,防止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引起炸裂,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漏斗,选项符合题意;
C、集气瓶用来收集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试管用作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过滤需要的仪器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和滤纸分析回答。
8.【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过滤时,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玻璃棒作用只有引流,没有搅拌,选项不符合题意;
B、液面应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中杂质直接流入烧杯中,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不溶物堵塞滤纸,选项符合题意;
D、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过滤的原则“一贴二低三靠”来分析回答;
9.【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电解水实验;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大,A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则砝码的质量为10g,游码的质量为0.5g,由于药品和砝码放反,根据天平平衡原理,氯化钠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10g-0.5g=9.5g,故会导致氯化钠偏小,B不符合题意;
C、粗盐提纯时,若溶解时加水量不足,会使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故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低,C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由于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会导致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俯视偏大,仰视偏小解答
B根据天平使用物品和砝码放反时砝码减游码解答
C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分析解答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分析解答
10.【答案】溶液中析出晶体;蒸发溶剂;冷却热饱溶液;蒸发;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硝酸钾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解:通常把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蒸发法是适用于一切把可溶于水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法则特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等.
故填:溶液中析出晶体;蒸发溶剂;冷却热饱溶液;蒸发;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硝酸钾.
【分析】可以根据结晶的概念与原理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A、C;蒸发结晶;有晶体析出;不饱和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相等的两种物质是A、C;②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B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物质A,要除去A得到较纯的B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③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后,溶液温度降低,所以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乙试管内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其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提纯方法
12.【答案】25g;乙;降温结晶;D、F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
②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乙,因为甲和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③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④A、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把50g甲放入50g水中所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中,只能溶解25克甲,故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错误;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丙,因为t2℃时,溶解度是甲>乙>丙,要使等质量的甲、乙、丙完全溶解,丙需要的水最多,错误;C、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浓度不变,丙的溶解度降低,可能会有晶体析出,也可能没有,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错误;D、t1℃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 ×100%=10%,正确;E、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的晶体较多,溶质质量较少,乙析出的晶体少,溶质质量较大,丙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质质量最小,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错误;F、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浓度可能相等,正确.
故答案为:50g;乙;降温结晶;D、F.
【分析】由图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t1℃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10%正确,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13.【答案】(1)131.6
(2)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NaCl
(4)蒸发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20℃时KNO
3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将40gKNO
3放在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0g+31.6g=131.6g;(2)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所以将接近饱和的KNO
3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加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4)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适合用蒸发结晶,KNO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适合用降温结晶,故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
3杂质,提纯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1) 131.6 (2) 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 NaCl (4) 蒸发结晶
【分析】(1)根据 20℃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概念解答
(2)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结合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解答
(3)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4)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解答
14.【答案】(1)A、C
(2)不;30
(3)“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正确;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故错误;C、溶液的浓与稀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指该溶液是否还能溶解溶质,故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正确;D、溶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AC。(2)硫酸钡是难溶物;30℃时,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溶解度相同,故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3) “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因素确定结晶方法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可用蒸发结晶;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利用溶解度/溶解度+100分析。
15.【答案】D;加快溶解速度;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高于漏斗边缘;(合理即可);AEBCFD;出现较多(大量)固体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①、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可燃性杂质,A不符合题意
B.称量粗盐是为了计算产率和计算量取水的体积,B不符合题意;
C.操作F时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会形成气泡影响过滤速度,C不符合题意
D.蒸发结晶时,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需垫石棉网,D符合题意,
②操作C是溶解物质,玻璃棒可以加快溶解速度,故填加快溶解速度。
③操作F是过滤,其中的错误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填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的原因有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所用仪器太脏等,故填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所用仪器太脏等)。
④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AEBCFD,故填AEBCFD。
⑤操作D是蒸发,蒸发后期要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所以当观察到出现较多(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故填出现较多(大量)固体。
故答案为:D;加快溶解速度;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高于漏斗边缘;(合理即可);AEBCFD;出现较多(大量)固体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的泥沙等不容物除去解答;
根据操作C是溶解操作解答
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解答;
根据粗盐提纯的原理分析解答;
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解答
1 / 12018-2019学年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4结晶现象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答案】C
【知识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晶体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所以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故A正确;
B、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形状,故B正确;
C、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故C错误;
D、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它结晶,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晶体的概念并结合结晶的方法分析即可.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其结晶;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时,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使其结晶
2.海水晒盐属于(  )
A.蒸发结晶 B.降温结晶 C.化学变化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
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故选项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而不是降温结晶,故选项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由于A选项说法正确,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把碳酸钙和硝酸钾分离的方法是(  )
A.溶解、结晶 B.溶解、蒸发
C.溶解、结晶、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
【答案】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解: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硝酸钾溶于水,所以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把碳酸钙和硝酸钾分离.
故选:D.
【分析】根据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常用过滤法分离进行解答.
4.(2019九上·南岗期末)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 60%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
C.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乙析出晶 体比甲析出晶体多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60g。故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 ×100%= 37.5%,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B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t1℃升温至t2℃时,温度升高,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乙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比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 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度,从而比较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物质的提纯方法
5.(2018九上·道外期中)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生活现象或实验现象 解释
A 用金属铝做高压线电线,而不用金属银 铝价钱低、密度小、易导电、抗腐蚀性强等
B 咸菜晾晒时,表面有白色食盐析出 溶剂蒸发饱和时有晶体析出
C 铁锈不与氧气反应,但却加快铁生锈速率 铁锈疏松多孔,易吸收水分
D 食盐溶于水不溶于豆油 食盐溶解与加入溶剂多少有关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铁锈的主要成分
【解析】【解答】A、用金属铝做高压线电线,而不用金属银,是因为铝价钱低、密度小、易导电,且由于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抗腐蚀性强等,A 不符合题意;
B、咸菜晾晒时,表面有白色食盐析出,是因为溶剂蒸发,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水有晶体析出,B 不符合题意;
C、铁锈不与氧气反应,但由于铁锈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能吸附氧气、水,加快铁生锈速率,C 不符合题意;
D、食盐溶于水不溶于豆油,食盐溶解与加入溶剂种类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蒸发由溶质析出解答
C根据铁锈疏松多孔解答
D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解答
6.(2018·贵港)下表是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0 35.5 36.0 36.5 37.0
Na2CO3 6.0 10.0 18.0 36.5 50.0
A.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
B.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C.40℃时,5gNaCl中加10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26.3%的溶液
D.40℃时,9g 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7g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故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不符合题意;
C、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40℃时,5gNaCl中加10g水中,最多溶解3.7g,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溶液,符合题意;
D、10℃,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0g,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碳酸钠2g,40℃时,9g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9g 2g=7g,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
B、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分析;
C、根据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克,即在10克水中最多溶解3.7克氯化钠,即可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根据碳酸钠在40℃时溶解度可知,40℃时,9g Na2CO3中加20g水,能够完全溶解,当降温到10℃时,则20克水中只能溶解2克碳酸钠,则析出7克。
7.(2018九上·山西月考)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A.石棉网 B.漏斗
C.集气瓶 D.试管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在加热较大玻璃仪器时,需要垫石棉网,防止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引起炸裂,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漏斗,选项符合题意;
C、集气瓶用来收集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试管用作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过滤需要的仪器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和滤纸分析回答。
8.(2018九上·山西月考)关于过滤操作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玻璃棒作用有搅拌、引流
B.液面可以高于滤纸边缘
C.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不溶物堵塞滤纸
D.漏斗下端的管口置于烧杯的中间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过滤时,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玻璃棒作用只有引流,没有搅拌,选项不符合题意;
B、液面应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中杂质直接流入烧杯中,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不溶物堵塞滤纸,选项符合题意;
D、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过滤的原则“一贴二低三靠”来分析回答;
9.(2018九上·江都期中)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粗盐提纯时,若溶解时加水量不足,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低
D.电解水时,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会导致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体积比小于2:1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电解水实验;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大,A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则砝码的质量为10g,游码的质量为0.5g,由于药品和砝码放反,根据天平平衡原理,氯化钠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10g-0.5g=9.5g,故会导致氯化钠偏小,B不符合题意;
C、粗盐提纯时,若溶解时加水量不足,会使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故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低,C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由于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会导致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俯视偏大,仰视偏小解答
B根据天平使用物品和砝码放反时砝码减游码解答
C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分析解答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
10.人们通常把   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方法主要有   和   法.   法是适用于一切把可溶于水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法则特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   等.
【答案】溶液中析出晶体;蒸发溶剂;冷却热饱溶液;蒸发;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硝酸钾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解:通常把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蒸发法是适用于一切把可溶于水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法则特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等.
故填:溶液中析出晶体;蒸发溶剂;冷却热饱溶液;蒸发;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硝酸钾.
【分析】可以根据结晶的概念与原理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2018九下·福建月考)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①t1℃时,溶解度相等的两种物质是   .
②B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物质A,要除去A得到较纯的B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③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乙试管内的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答案】A、C;蒸发结晶;有晶体析出;不饱和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相等的两种物质是A、C;②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B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物质A,要除去A得到较纯的B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③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后,溶液温度降低,所以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乙试管内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其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提纯方法
12.(2018·绵阳模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的溶解度为   ;
②现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   ;
③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把50g甲放入50g水中所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C.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都不可能发生变化
D.t1℃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10%
E.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F.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答案】25g;乙;降温结晶;D、F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
②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乙,因为甲和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③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④A、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把50g甲放入50g水中所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中,只能溶解25克甲,故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错误;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丙,因为t2℃时,溶解度是甲>乙>丙,要使等质量的甲、乙、丙完全溶解,丙需要的水最多,错误;C、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浓度不变,丙的溶解度降低,可能会有晶体析出,也可能没有,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错误;D、t1℃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 ×100%=10%,正确;E、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的晶体较多,溶质质量较少,乙析出的晶体少,溶质质量较大,丙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质质量最小,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错误;F、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浓度可能相等,正确.
故答案为:50g;乙;降温结晶;D、F.
【分析】由图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t1℃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10%正确,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三、综合题
13.(2019九上·长春期末)结合下表给出的KNO3、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g 31.6g 63.9g 110g 169g 246g
NaCl 35.7g 36.0g 36.6g 37.3g 38.4g 39.8g
(1)20℃时,将40gKNO3放在100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2)20℃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3)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
(4)NaCl中有少量
KNO3杂质,提纯NaCl应使用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答案】(1)131.6
(2)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NaCl
(4)蒸发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20℃时KNO
3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将40gKNO
3放在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0g+31.6g=131.6g;(2)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所以将接近饱和的KNO
3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加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4)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适合用蒸发结晶,KNO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适合用降温结晶,故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
3杂质,提纯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1) 131.6 (2) 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 NaCl (4) 蒸发结晶
【分析】(1)根据 20℃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概念解答
(2)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结合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解答
(3)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4)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解答
14.(2018·淄博)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指导我们的生活。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变小
(2)表1是部分物质在20℃时的溶解性;表Ⅱ是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离子 OH- Cl- CO32- SO42-
K+ 溶 溶 溶 溶
Mg2+ 不 溶 微 溶
.Ba2+. 溶 溶 不
温度 (℃) 0 10 20 30 40
氯化钠(g)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g) 6 10 18 36.5 50
表1空格中应填写   ;分析表Ⅱ可知,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的温度是   。
(3)简单解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科学原理   。
【答案】(1)A、C
(2)不;30
(3)“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正确;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故错误;C、溶液的浓与稀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指该溶液是否还能溶解溶质,故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正确;D、溶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AC。(2)硫酸钡是难溶物;30℃时,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溶解度相同,故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3) “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因素确定结晶方法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可用蒸发结晶;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利用溶解度/溶解度+100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
15.(2018九上·浦东期中)物质提纯是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
B.称量粗盐是为了计算产率和计算量取水的体积
C.操作F时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则会影响过滤速度
D.蒸发结晶时,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② 操作C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 操作F的错误是   ,本操作完成后若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
④ 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字母)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⑤ 操作D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答案】D;加快溶解速度;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高于漏斗边缘;(合理即可);AEBCFD;出现较多(大量)固体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①、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可燃性杂质,A不符合题意
B.称量粗盐是为了计算产率和计算量取水的体积,B不符合题意;
C.操作F时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会形成气泡影响过滤速度,C不符合题意
D.蒸发结晶时,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需垫石棉网,D符合题意,
②操作C是溶解物质,玻璃棒可以加快溶解速度,故填加快溶解速度。
③操作F是过滤,其中的错误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填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的原因有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所用仪器太脏等,故填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所用仪器太脏等)。
④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AEBCFD,故填AEBCFD。
⑤操作D是蒸发,蒸发后期要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所以当观察到出现较多(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故填出现较多(大量)固体。
故答案为:D;加快溶解速度;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待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高于漏斗边缘;(合理即可);AEBCFD;出现较多(大量)固体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的泥沙等不容物除去解答;
根据操作C是溶解操作解答
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解答;
根据粗盐提纯的原理分析解答;
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