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训练(九)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训练(九)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10:1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五部分 古诗文综合能力全真模拟训练
全真模拟训练(九)
一、积累运用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露从今夜白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子张》)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典故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的心愿。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 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入之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惧其不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近
曲折,绕远
更替
停止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却不会再增高,还担心挖不平吗?
【乙】
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②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④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⑥乃得归。别⑦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律:卫律,匈奴丁零王。②白:禀告,报告。③旃(zhān):毛毡。④北海:指贝加尔湖。⑤羝(dī):公羊。⑤乳:生育,指生小羊。⑦别:分开。
参考译文:【乙】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被胁迫投降,(于是)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饮食供给。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毛毡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
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就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律知武终不可胁/寻病终
B. 单于愈益欲降之/增益其所不能
C. 乃幽武置大窖中/悄怆幽邃
D.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为也
B
3.【解析】A. 终究/结束,终了;B. 更加; C. 幽禁/幽深;D. 总共/凡是。
4.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 雨 雪 武 卧 啮 雪 与 旃 毛 并 咽 之 数 日 不 死。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两文的体裁和主旨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甲】文是寓言故事,意在揭示道理;【乙】文选自史书,重在表现人物独特的品性和气节。
(2)“愚公精神”指为正义事业,不惧困难、坚忍顽强的大无畏精神,简要说明“愚公精神”在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乙】文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以看出苏武为了完成自己作为汉使的使命,不惧拘囚之苦,饮雪咽毡,十九年如一日,手持汉节,誓死不降。体现了他具有不惧困难,坚忍顽强的愚公精神。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