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模拟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要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神话传说 B. 考古发现
C. 影视作品 D. 学者推断
B
2.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B. 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 重视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D. 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C
3. 长城和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两个“人”字。以下两首评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
A. 辩证的观点 B. 积极的观点
C. 消极的观点 D. 片面的观点
A
长 城
奉使蒙恬工力拙,过秦贾传论言该。
当时北客难游牧,今日南人任往来。
[清]佚名 大 运 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4.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农具能反映出唐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 骨耜 B. 铁农具 C. 耧车 D. 曲辕犁
D
5. “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过前代的情况下,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前期的川蜀地区率先登上商品交换的历史舞台。”材料反映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铜钱分量重、价值低 B. 北宋时期造纸业发达
C.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北宋政府的强力推动
C
6.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A.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维护国家统一
C. 加强监察制度 D. 推进民族交融
A
朝 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
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
的官僚制度 颁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节
度使权力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7. 据《明史》记载,李时珍浏览了古代八百多种药物学著作,除去其中繁复杂乱的记录,补入缺漏,历时三十年,写成《本草纲目》。材料可以支撑的观点是( )
A. 《本草纲目》汲取了大量外国医学知识
B. 《本草纲目》凝聚了李时珍的刻苦钻研
C. 《本草纲目》传播到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D. 《本草纲目》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的活跃
B
8. 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笔记片段,该片段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外来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
C
9. 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民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据此可知( )
A. 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B. 不同视角引发不同的历史阐释
C. 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
D. 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的真相
B
10. 英国政治家罗伯特·赫德评价戊戌变法:“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赫德的评价( )
A. 揭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B. 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C. 认为道光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D. 认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11. 某导演筹拍一部展现1912年北京社会生活的电影,准备了以下场景,其中正确的是( )
A. 徐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B. 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C. 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D. 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C
12. 下图为“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
C. 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D.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
13. 某班同学准备在校园公告栏里创作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板报,拟分为“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做主”六个板块。下列事件能入选“生死攸关”板块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 D. 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
C
14. 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
A. 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B. 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 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D. 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A
年 份 1932 1936 1940 1940 1944
书 名 《五千年来中华
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
系列 《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 把增产增收的物资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下列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 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 “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C
16. 模范人物往往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石油工人王进喜在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普通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的事迹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C. 追求真理,改革创新 D. 乐于助人,勤奋好学
B
17. 下表为“我国1958—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使表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C
年 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8 20 000 196.9 477.0 1 563.1
1959 17 000 170.9 410.4 7 214.4
1960 14 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 750 80.0 181.4 506.5
A. 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生产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 “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严重干扰农业生产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 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 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 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B
19. 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和澳门的财政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向特别行政区征税,这个原则同样也将适用于和平统一后的台湾,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下列对该财税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对港澳回归祖国起了决定性作用
B. 是对港澳台地区无原则的让步
C. 显示了中央和平统一全国的决心
D. 无助于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
C
20.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 美国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 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D
21.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 客观上使巴比伦的发展迟滞
B. 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 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的心理
D. 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
22. 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材料反映出中国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
A. 都实行土地公有制 B. 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经济上都自给自足 D. 居民都是自由的农民
C
23. 构建知识的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B. 提倡民主共和的过程
C. 近代西方反对君主专制的过程 D. 反对殖民压迫的历程
A
24. 《全球通史》中写道:“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
A. 传统思想顽强地对抗着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
B. 西方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C. 经济全球化是由先进交通工具的创制引发的
D.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很快被世界接受并实践
B
25. 19世纪中期,俄、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从下面两则材料可见,其共同原因是( )
A. 缺乏统一的市场 B. 缺少自由劳动力
C. 缺乏先进的制度 D. 缺少充足的资金
C
材料①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盛行农奴制,近代工业企业的劳动者近40%是农奴,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生活贫困,购买力低
材料② 19世纪中期,日本实行幕府制度,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却没有土地所有权,也不能随意发展工商业
26. 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联)状况时说:“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生气,农产品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当时党提出‘学会做买卖’的口号。”苏俄(联)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苏联模式的推行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A
27.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C. 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A
28. “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珍珠港,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了真正的全球性战争。”该事件( )
A.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C
29.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
( )
A. 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 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 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
D. 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
D
30. 据近年的数据统计,中国、印度、巴西男性就业率相对较高且走势稳定,基本上接近80%的水平,中国女性就业率接近70%,巴西女性就业率为50%,而印度女性就业率为27.7%。材料说明
( )
A. 全球范围实现了男女平等 B. 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C. 中国女性的政治地位最高 D. 实现男女平等还任重道远
D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 (12分)回首百年是,坚定前行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坚强保证。
——摘编自《弘扬抗战精神激发奋进伟力》
材料三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奋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摘自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第三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失败的原因。(2分)
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领导者缺乏现代化观念;没有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等等。(任答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民族抗战的洪流”的具体表现。(2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海外华人、华侨捐款捐物支援国内人民抗战;等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以其提供的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百年中国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提示:本问采用分层给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示例:
观点一:杰出人物对历史进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史实:如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点二: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史实略。观点三: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后的正确选择。史实略。
32. (14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东西方文化各放异彩,并相互交流,交相辉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孔子
知识即美德。
求得知识最好的方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
——[古希腊]苏格拉底
材料二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众神或坐或立,谈笑宴饮,穿着打扮与常人无异。画中盛放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如画中右侧附图所示),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器。
材料三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欲废孔学,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为根本之解决。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4分)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主张学思结合。苏格拉底:认为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系统的问与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群神宴》中神的形象有什么特点?(1分)画家为什么会这样塑造?(2分)
“神人同形同性”。画家受文艺复兴影响,倡导人文主义;提倡张扬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现世生活。(任答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当时的欧洲,符合真实的历史吗?(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分)
符合。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开辟连通了亚洲和欧洲;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沿岸,是亚洲商品转运欧洲的集散地;明朝制瓷业发达,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4)根据材料三,归纳陈独秀和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西文化的态度。(2分)
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摒弃中国传统文化。
(5)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2分)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有所创新,对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言之有理即可)
33. (14分)巧克力生产、消费的变化是一部浓缩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9年,当西班牙人入侵阿兹特克帝国(墨西哥)时,所发现的可可树是一种叫克里欧罗(Criollo)的品种。克里欧罗是一种十分娇贵的品种,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产下为数不多的豆荚。它很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而且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很差,不利于移植。……当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将可可树
引进到其他的热带殖民地时,可可农便开始转作另外一种叫“法拉斯特罗”(Forastero)的品种,这个品种的特性是强健多产,也比较适合移植。
——摘编自《可可品种及起源》
材料二
材料三 巧克力起初只有精英和富裕阶层能够享用。19世纪初,一磅巧克力的价钱相当于一名普通女工3天的工资。工厂通过工艺流程的改进使巧克力成为大众能消费得起的产品。
——摘编自[美]索菲·D.科、[美]麦克·D.科《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材料四 中国巧克力线上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整理自《巧克力市场报告》(201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可可从栽培起源地向外传播的背景。(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背景所反映的历史意义。(2分)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或:新航路开辟);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建立种植园进行殖民掠夺。各大洲之间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17—19世纪巧克力消费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变化的原因。(4分)
巧克力消费日趋大众化。工业革命促进现代工厂制度的产生,巧克力改用机器生产,使巧克力价格降低;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消费能力相应提高。
(3)根据材料四,指出2011—2015年中国巧克力线上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3分)
线上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