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中考考前冲刺二(七年级上册)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广东中考考前冲刺二(七年级上册)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10:1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部分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二(七年级上册)
一、积累运用(24分)
1.默写古诗文。(共 10 分。答对一句得 1 分,满分不超过 10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4)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
遥怜故园菊
海日生残夜
归雁洛阳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liàng ( )地响。
(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 ( )的鱼塘。
(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
(4)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guài dàn bù jīng( )。
嘹亮
粼粼
人声鼎沸
怪诞不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张扬,是欢快时的大声歌唱,是悲伤时的放肆呼喊,是欢聚时的载歌载舞……
B. 今天碰到小学同学赵丽,她说有空要来鉴赏我近期的作文。
C. 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D.人生在世,总有一些问题是不能问的。你如果非要刨根问底地去追问,最后只能暴露出问题的荒谬——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
B
【解析】“鉴赏”意思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此处对象不适用。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删去“否”)
B. 中国航天开启空间站时代,空间站无疑会加快人类利用、探索、开发宇宙的步伐。(改为“开发、探索、利用”)
C. 疫情过后各地中小学陆续复课,学校深入排查各类隐患,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在句末加“环境”)
D
D. 中国人素有家国情怀。传承爱国精神,理解家与国的密切关系,是中华儿女的必修课。(把“理解”改为“体会”)
5.古诗词鉴赏。(4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语序不当,应改为“理解家与国的密切关系,传承爱国精神”。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简单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诗,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手法。诗人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
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豪迈的气概。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9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止有剩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缀行甚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野有麦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暇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只。
连接、紧跟。
看,视。
神情、态度。
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①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啮(niè):咬。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
参考译文:【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主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竟忘其为狼/竟不可得
B.再就枕将寐/乃悟前狼假寐
C.乃伪睡以俟/俟其欣悦
D.兽不足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9.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主 人 昼 寝 厅 事 闻 群 犬 呜 呜 作 怒 声 惊 起 周 视 无 一 人。
A
【解析】A.竟然/最后,终了;B.睡觉;C.等待;D.值得。
/
/
/
10.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甲文中狼“假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富室主人“伪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寥寥几笔勾画出屠户所遇到的危急处境,扣人心弦,引出下文的“屠惧”。
为了“诱敌”
为了发现“群犬呜呜作怒声”的真相
D
B.甲、乙两篇选文狼的共性是阴险狡诈。甲文中“目似瞑,意暇甚”表现了狼的狡猾,乙文中“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表现了狼阴险狡诈的特点。
C.甲、乙两篇选文写法相同,都是借事说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
D.甲文揭示狼的本性不会改变,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乙文警醒人们对像狼这样的人要时刻提高警惕,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
【解析】应该是“乙文揭示狼的本性不会改变,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甲文警醒人们对像狼这样的人要时刻提高警惕,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
三、名著阅读(10分)
阅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节选,回答问题。
唐僧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
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 言 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
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________,________。一头拭迸坡前草,
________。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
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1.《西游记》中,常用诗的形式陈述事件的发展。选文中的诗句记叙了孙悟空拜别师父、嘱托师弟、腾云离去的过程。将下列三句诗的字母依次填在横线处,要求对仗工整,内容通顺。(3分)
A.含悲留意嘱沙僧 B.两脚登翻地上藤 C.噙泪叩头辞长老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C
A
B
12.选文中,唐僧为何不要孙悟空做徒弟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丰富的性格特点。结合《西游记》的其他情节,说说孙悟空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打死好人,要将他逐走。
大闹天宫时,面对神通广大的天兵天将,面对权力至尊的玉皇大帝,面对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孙悟空毫不退缩,勇往直前,一直打到凌霄宝殿,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