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二部分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三(七年级下册)
一、积累运用(24分)
1.默写古诗文。(共 10 分。答对一句得 1 分,满分不超过 10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4)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5)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双袖龙钟泪不干
独怆然而涕下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当初xuǎn pìn( )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
(2)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háo míng( )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 lí( )。
(4)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yǐ shēn zuò zé( ),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选聘
嗥鸣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沉稳的山与灵动的水交织在一起,山庇护了水,所以有了清潭;水滋润了山,所以有了花草。
B.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
C. 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D. 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便是他闪亮的盔甲。
C
【解析】“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褒贬不当。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改为“开拓进取、勇于担当”)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删去“使得”)
C.地铁四号线的正式开通运营,决定了长沙地铁网是否迈入“米”字形时代。(删去“是否”)
A
D.“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愿。(把“意愿”改为“意识”)
5.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词,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在句末加“的使命”。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6.从意象看,下列词语能概括右图古诗环境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幽深冷寂 B.温馨浪漫 C.热闹繁华
【解析】日落川暗、孤舟泊岸、猿啸潭空等意象,着意表现景色的幽寂空灵,表达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A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9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
(4)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生藤蔓。
耸立的样子。
亲近而不庄重。
应当。
8.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喜爱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参考译文:【乙】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边。每当到了夏天,便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便欣然忘食/康肃忿然曰
B.湖天一色/一狼径去
C.荷花为雨所洗/实为花中仙子也
D.鲜妍明媚/陶后鲜有闻
10.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余 忆 年 少 时 住 西 湖 每 至 夏 日 临 湖 赏 荷。
A
【解析】A.……的样子; B. 相同/数词;C.被/是;D. 鲜艳/少。
/
/
/
11.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甲、乙两篇选文都对荷花进行了细致描写,说说选文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荷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节描写莲花,突出莲花高洁质朴、正直端庄的君子形象;《夏日赏荷》从雨中荷花的飘摇之态、雨后荷花的袅娜多姿,突出荷花的清新雅丽。
(2)甲、乙两篇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写法和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甲、乙两篇选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同:《爱莲说》 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的胸襟。 《夏日赏荷》 通过具体的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三、名著阅读(10分)
既没地方坐一坐,只好慢慢的走吧;可是,上哪里去呢?这个银白的世界,没有他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他的去处;白茫茫的一片,只有饿着肚子的小鸟,与走投无路的人,知道什么叫作哀叹。
不知不觉的,他来到了中海。他在桥上立了许久,世界像是已经死去,没一点声音,没一点动静,灰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的,轻快的,一劲儿往下落,要人不知鬼不觉的把世界埋上。
在这种静寂中,祥子听见自己的良心的微语。先不要管自己吧,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只剩下曹太太与高妈,没一个男人!难道那最后的五块钱不是曹先生给的么?不敢再思索,他拔起腿就往回走,非常的快。
不敢过去推门,恐怕又被人捉住。左右看,没人,他的心跳起来,试试看吧,反正也无家可归,被人逮住就逮住吧。轻轻推了推门,门开着呢。顺着墙根走了两步,看见了自己屋中的灯亮儿,自己的屋子!他要哭出来。弯着腰走过去,到窗外听了听,屋内咳嗽了一声,高妈的声音!他拉开了门。
“谁?哟,你!可吓死我了!”高妈捂着心口,定了定神,坐在了床上。“祥子,怎么回事呀?”
祥子回答不出,只觉得已经有许多年没见着她了似的,心中堵着一团热气。
“这是怎么啦?”高妈也要哭的样子的问:“你还没回来,先生打来电,叫我们上左宅,还说你马上就来。你来了,不是我给你开的门吗?我一瞧,你还同着个生人,我就一言没发呀,赶紧进去帮助太太收拾东西。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瞎火的教我和太
太瞎抓,少爷已经睡得香香的,生又从热被窝里往外抱。包好了包,又上书房去摘画儿,你是始终不照面儿,你是怎么啦?我问你!糙糙的收拾好了,我出来看你,好,你没影儿啦!太太气得——一半也是急得——直哆嗦。我只好打电叫车吧。可是我们不能就这么‘空城计’,全走了哇。好,我跟太太横打了鼻梁(注:横打了鼻梁,即保证。),我说太太走吧,我看着。祥子回来呢,我马上赶到左宅去;不回来呢,我认了命!这是怎会说的!你是怎回事,说呀!”
祥子没的说。
“说话呀!楞着算得了事吗?到底是怎回事?”
“你走吧!”祥子好容易找到了一句话:“走吧!”
“你看家?”高妈的气消了点。
“见了先生,你就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
“这像什么话呀?”高妈气得几乎要笑。
(节选自《骆驼祥子》)
12.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说,要让祥子“活”起来,要“以他为主,以其他人物为宾”,通过写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②_____________,诈骗祥子的③____________,对祥子进行烘托,突出祥子的形象特征。(3分)
刘四(或:刘四爷)
虎妞
孙侦探
13.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结尾处祥子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这句话指的是原著中的哪个情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描写了死一般寂静的环境。②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③暗示了祥子走投无路的境况。④预示了祥子的悲剧命运,突出作品的主题。
孙侦探以曹先生是乱党的罪名敲诈祥子的全部积蓄。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