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9.桃花源记
huò
yǎn
tiáo
yí
qiān mò
jiàn
yì
yāo
yù
沿着,顺着
繁多的样子
仅仅、只
整齐的样子
类
交错相通
全,都
同“邀”,邀请
隔绝、不通音讯
竟然,居然
邀请
拜访
打算,计划
询问渡口,文中指“访求、探求”
动词,寻找
副词,随即,不久
shě,动词,舍掉
shè,名词,房屋
动词,做记号
名词,标记
动词,作为
介词,对,向
于是,就
竟然,居然
语气助词,不译
代词,指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交错相通
运输事业
沿着、顺着
用手支持,使人、物不倒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
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设酒/杀鸡/作食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中无/杂树
D
7.重点句子翻译。(8分)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4)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男女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8.填空。(10分)
(1)陶渊明,________(朝代)诗人,名潜,字_______,世称__________。
(2)课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陶渊明为被战乱侵扰的人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社会,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优美,令人向往。
(4)课文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晋
元亮
靖节先生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C
B
3.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4分)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反映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气。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表明了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生活。
二、比较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①者也。其文章不群②,辞采精拔,跌宕③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④。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⑤,孰能如此乎!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
【注释】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②不群:跟别人不一样。③跌宕:文章富于变化。④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⑤污隆:沉浮。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详细
安于,对……感到满足、合适
坚定
B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了。
(2)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
(他)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把亲自劳作当作羞耻的事。
8.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甲】文中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运用留白的手法,给人留下想象空间。“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9.【乙】文中萧统评论陶渊明“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请结合【甲】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示例:萧统认为陶渊明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甲】文中陶渊明给世人构建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表现了陶渊明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说,陶渊明这样的理想抱负是远大而真切的。
【乙参考译文】有人奇怪陶公的诗篇篇都有酒字,我认为他本意并不在酒,而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卓尔不群,言辞精彩,跌宕豪迈,风格独特超过众多的文章,抑扬爽朗,没有人能超过他。文章意境或如宽广的白色的波浪顺流东去,或气势磅礴直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引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加上贞洁的志向从不放弃,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把亲自劳作当作羞耻的事,不把没有钱财当作苦恼的事。如果不是圣贤,拥有坚定的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谁能达到这种境界?
三、课外阅读
再游桃花源
[明]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①坐。泊②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③源而上,屡陟④弥⑤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注释】①踞:蹲。②泊:停泊。③溯:逆水流而走。④陟:升,登。⑤弥:更加。
第二天
被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
凋落的花堆积在地上,有一寸多厚,泉水汩汩地流淌。
12.本文对桃花源的描写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有极为相似之处,请根据提示,写出《桃花源记》中与之相近的句子。(3分)
(1)“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蕊藉地寸余”:____________。
(3)“溯源而上”:___________。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落英缤纷
缘溪行
13.本文和《桃花源记》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分)
《再游桃花源》只是记述游览的过程,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玩时的喜悦之情。而《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优美景色和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表现出作者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凋落的花堆积在地上,有一寸多厚,泉水汩汩地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