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课件(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课件(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11:0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六)
一、积累运用(24 分)
1.默写古诗文。(共 10 分。答对一句得 1 分,满分不超过 10 分)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寤寐思服
(5)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狐裘不暖锦衾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líng dīng
(   )地挂在树梢。
(2)这张脸méng mèi(   )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3)此刻倒霉迹象jiē zhǒng ér zhì(   )。
(4)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nù bù kě è(   )。
伶仃
蒙昧
接踵而至
怒不可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晨看大海,旭日从海面喷薄而出,将碧波荡漾的海水染得金碧辉煌。
B.秋草有情,径自凋敝;黄花无意,引领南山远眺;阡陌相交,炊烟袅袅,那是秋天里写不尽的诗情。
C.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
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D.在本次研学旅行中,大家走访了扬州
段的历史河道,并津津乐道地谈论运河的故事。
D
【解析】“津津乐道”意思是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不能形容“谈论”。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政策支持力度的大小,营商环境的好坏,是遵义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快速发展”前加上“能否”)
B.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不是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又是新征程的开始。(把“不是”改为“既”)
C.编入读本的这些生动的红色故事,
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是再熟悉
不过了。(把“对”提到“编入读本”前面)
D.近日,广州城区大量投放了共享单车,
这给市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句末加上“机会”)
D
【解析】语序不当,应改为“投放了大量共享单车”。
5.古诗词鉴赏。(4分)
从 军 行①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②,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B.“城南已合数重围”写守边将士的险恶处境:边城被围,退路受阻。严峻的局势为后面表现将领的英勇做了铺垫。
C.“突营射杀呼延将”具体描写将领的英雄形象,在突围的战斗中射杀敌方大将,表现其
“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气概。
D.全诗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从头到
尾都是叙述事情,交代过程,让人看
到一位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大破敌
军的英雄将领形象。
D
【解析】“运筹帷幄、智勇双全”错误,诗歌侧重表现将领的勇猛。
(2)品析诗歌中“独”字的妙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意思是单独,独自。千骑之中一骑独前,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突出了将领的英雄形象。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题。(19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________________ 
(2)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寡人之耳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谁。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使……听到。    
间或、偶然。
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乙】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执豕于牢⑧。’言将以为殽⑨。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宋濂《文宪集》)
【注释】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hǐ):猪。③轭(è):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尤:抱怨,指责。⑥造:到。⑦曹:群,这里指猪群。⑧牢:关养牲畜的圈。⑨殽(yáo):同“肴”,鱼、肉一类的荤菜。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激:情绪激烈、偏激,指对现实有不平之气。
参考译文:【乙】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指责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你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呢?”商於子说:“《诗经》不是说过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指责我的话去指责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无犊以耕/以中有足乐者
B.子过矣/人恒过
C.安能耕耶/安求其能千里也
D.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元方入门不顾
9.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子 以 之 代 耕 不 几 颠 之 倒 之 乎 吾 悯 而 诏 子子 乃 反 怒 而 弗 答。
A
【解析】A.用来/因为;B.犯错误;C.怎么;D.回头看。
/
/
/
10.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 分)
(1)说说甲、乙两篇选文在说理方式上的共同点?结合选文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篇选文都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甲文中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乙文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2)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从甲、乙两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甲文可知,治国要广开言路,这样就能及时裨补缺漏,让政治清明。从乙文可知,治国要选贤举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让仿生鱼游向万米深海
①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万里海底处,一条柔软的“鱼”在轻轻扑翼。
②这是一条仿生鱼,它源自李国瑞10年前的创意。“那时,我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就读,学校倡导科技创新,我觉得水下机器人大有意思,就在大一暑假琢磨着做了一个仿生鱼雏形,能遥控它在水里游动。”李国瑞说。2017年,李国瑞课题组做出了电驱动的水下机器人。
③接下来朝哪个方向研究?深海水压那么高,海洋生物为什么能经受住压力生存?这或许说明在深海环境,软材料比钢铁更具优势。于是,下一步方向有了:开始研发深海软体机器人。“造一条能在马里亚纳海沟游泳的机器鱼!”李国瑞兴致勃勃地说。
④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低温、寂静,水压极高。深海机器人必须有高强度的金属耐压容器保护,才能抵抗巨大的压力。在马里亚纳海沟6 000~11 000米之间,生活着一种狮子鱼,它的骨骼分布在凝胶状柔软的身体中。从狮子鱼身上,李国瑞获得灵感:“要是将单薄的电子元器件离散分布,并嵌入柔软的硅橡胶中,扛住高压,不就能摆脱传统深海机器人必用的抗压外壳了吗?”
⑤深海狮子鱼的“生命之秘”化作了“机器之力”。最后成型的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形似一条深海狮子鱼。它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大小跟一张A4纸差不多。两个会扑动的侧鳍,与躯体的“肌肉”相连。当机器人电池发出的电信号经过“肌肉”时,这些“肌肉”便会舒张,通过节律性扑翅实现游动。
⑥2019年12月,仿生鱼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深处。海试影像记录显示,在马里亚纳海沟10 900米的地方,仿生鱼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2020年8月27日,仿生鱼在南海3 224米深处成功游泳。
⑦目前,深海机器人的抗压外壳成本高昂。仿生鱼又轻又灵巧,重量还不到200克,而且成本远低于现有的深海机器人。李国瑞说:“软体机器人有很多特殊优势,对复杂环境、极端环境、恶劣环境适应性都好。”未来或将看
到,软体机器人深入有待探索的深海区,在珊瑚礁、水下洞穴中穿行,参与海洋监测、海洋污染清理和预防、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工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与深海机器人相比,仿生鱼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优势。(3分)
轻便灵巧
成本低 
对复杂环境、极端环境、恶劣环境适应性好
1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仿生鱼源自李国瑞大学期间的创意,他那时就做了一个能遥控着在水里游动的雏形。
B.李国瑞从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狮子鱼身上获得了研发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的灵感。
C.2019年12月和2020年8月,仿生鱼分别在南海深处和马里亚纳海沟成功游泳。
D.未来或将看到,软体机器人深入有待探索的深海区,参与跟海洋有关的诸多工作。
C
【解析】根据原文第⑥段可知,2019年12月,仿生鱼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2020年8月,仿生鱼在南海3 224米深处成功游泳。
13.指出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的轻便小巧。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题。(17 分)去了,
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
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
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
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有删改)
14.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母亲的三次“放飞” “我”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 意外
第二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第三次: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 ③_____________
 举家外迁,不给儿子在
北京留下一间房
痛苦
悲凉
15.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写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内容上,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6.体会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6分)
(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幸:“我”自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或:“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②万幸:北京师专就在北京市内,“我”每天晚上可以回家吃饭和睡觉。
(2)标题中“放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飞”就是“放手”之意,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亲的想法:一旦孩子长大,就应尽早地、坚决地、完全地“放手”。
17.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你是否赞成?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赞成。①这位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这种做法大有把“身体好”放于首位之意,有利于培养孩子不爱慕虚荣的纯朴天性。②反对孩子吃零食,却十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惜进行“巨额投资”,显然,这对作者日后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是极有影响力的。③三次“放飞”孩子,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是高层次的父母之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不赞成。①这位母亲在饮食上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溺爱”,没有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不利于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②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要花巨资订报刊。③三次“放飞”孩子过于狠心,不利于培养母子情感。
三、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溪水只有不停地流淌才能汇入大海;幼苗只有不停地生长才能参天耸立;鸟儿只有不停地拍打双翅才能遨游天空;人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抵达梦想的前方。有人说,生活无限精彩,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有人说,每个人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我们只有不失去向前奔跑的信念,才能勇敢地跨越它们;有人说,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以《青春路上,我与___一起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500字;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9~21题。
“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是孤单,越是无亲无友,越是无依无靠,我就越要尊重自己。我要尊重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迷乱时所接受的原则。法律和原则并不是用在没有诱惑的时候,而是在现在这样肉体和灵魂都起而反对它们的严格的时候用的。既然它们是严格的,那就不能违反。如果我为了自己的方便
而破坏它们,那它们还有什么价值呢 它们是有价值的——我一向这样坚信。如果说我这会儿没法做到坚信,那是因为我迷乱了——完全迷乱了,我的血管里像着了火,心跳快得已数不清。原定的想法,已下的决心是我此刻唯一必须坚持的东西,我要牢牢守住这一立场。”
(选自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19.这是简·爱与罗切斯特婚礼被迫中止后,她说的一段话。根据之前的情节,说出婚礼被迫中止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礼被梅森先生以及简·爱叔叔所委托的律师阻止了,因为罗切斯特结过婚,且妻子还在,他不能重婚。
20.这段文字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简·爱的形象在英国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她是许多人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下面名著中的哪个人物可以成为你的“引路人” 结合人物的经历,说说你受到的影响。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海底两万里》
这段文字表现了简·爱内心强大,刚烈,有强烈的自尊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保尔是我的引路人。保尔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在走上革命道路后也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挫折,因为有了保尔精神的指引,我会坦然而勇敢地面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尼摩船长是我的引路人。尼摩船长不仅是个反抗殖民主义的战士,也是一个孜孜不倦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他的人生多姿多彩。尼摩船长指引我做一个有梦想的人,做一个有追求的人,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