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11课热辐射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11课热辐射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25 16:5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热辐射
课标要求
6.3.3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6.3.3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观察教师设计的小实验,知道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传递到地球上,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不同。
2、通过预习课本,能制定较完整的探究计划,控制变量的意识,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能进行多人合作,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念。’
4、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热辐射。
难点:设计只有一个变量的实验。
评价任务(紧扣学习目标)
任务一:太阳的热是如何传递到地球上的。(检测目标1)
任务二: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相同吗?(检测目标2、3)
任务三:了解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检测目标4)
资源与建议
1.课前准备(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浴霸 小太阳打开就热的现象。
2.学习过程:首先,通过小实验明白热辐射;再次,明白不同物体吸热的能力不同;最后,明白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观察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物品,有什么特点?到课堂上来说一说。 (
《热辐射》课前预习单
我知道
是热辐射
我采用的方法是: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
1.
2.
3.
)
任务一:太阳的热是如何传递到地球上的。(检测目标1)
一、情境聚焦
播放烈日下广场上的人满头大汗的视频,让学生思考热是从哪儿来的?通过哪种方式传递过来的?
方案探究(一)基础活动——太阳的热是如何传递给我们的。
师: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距离地球约15000万千米,地球周围的空气只有2000—3000千米,地球与太阳之间很大一段距离是没有空气的,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太阳的热向地球传递具备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条件吗?
生:猜测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传播。
师:太阳的热不依靠任何物体如何传播呢?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实验装置:一台“小太阳” 一个铁架台(上方固定一支气温计)
时间 没打开小太阳 打开两分钟 打开四分钟 打开六分钟
温度
能准确读出温度,时间间隔准确。
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1用手感受热时和“小太阳”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 气温计离“小太阳”远一些。
评价标准:
知道太阳传热不具备热传导,热传导的条件。
(2)统计实验结果准确
(3)实验中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二、方案探究(二)进阶活动
任务二: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相同吗?。(检测目标2 3)
1、太阳的热不停地向太阳辐射,地球上的不同物体吸收的辐射热一样吗?。
出示PPT,选出夏天穿的衣服,冬天穿的衣服,总结夏天穿什么颜色的多,冬天穿什么颜色的多?为什么?
生:夏天穿浅色的多,冬天穿深色的多,深色衣服吸热
师: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2、模拟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深色,浅色两个易拉罐中空气的温度,用200瓦的白炽灯灯泡代替太阳。
如何才能让结果准确呢?
生:两组易拉罐材质大小要相同
生:两组纸片大小,材质相同,纸片要紧贴易拉罐外壁
生:同时竖直放在白炽灯两侧,与白炽灯距离相同
生:将温度计插入易拉罐,不能碰易拉罐的底和壁
师:这是相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纸的颜色不同,一白一黑
温馨提示:
(1)实验中,易拉罐包裹纸的颜色不同(除外),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一致
(2)两个易拉罐要在热源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看哪个易拉罐热得快,温度提升的高。
(3)采集数据时,可采取分时段记录或长时间记录一次等方式。
结论: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
3.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4.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论吧!
实验条件 太阳光照射之前的温度 太阳光照射一段时间之后的温度
包裹白颜色纸的易拉罐
包裹黑颜色纸的易拉罐
我的发现
评价标准:
实验步骤清晰。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人人参与。
能准确的记录数据结果。
三、交流评价
你知道还有哪些方法来判断,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吗?。
生积极交流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的肯定,引导。
四、拓展应用
任务三: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检测目标4)
1、除了太阳的热能以辐射的方式传递还有哪些物体能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热?
2、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热辐射?
3、冬天下雪,让雪尽快融化,可以怎么做?
五、梳理总结
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明白了热辐射的定义,知道了不同物体吸收热辐射能力不同等知识。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留意观察,了解热辐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检测与作业
一、填一填
1、.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 ),这种传递方式叫 ( )
2、不同颜色物体吸收( )的能力不一样
3、一般来说,( )颜色物体比( )色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强。
二、小法官
1、在阳光下,带黑色套比带白手套的手感到热。( )
2、冬天在有积雪的路上撒煤渣,目的是促进积雪融化。(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