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年名校高考押题卷历史
本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远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月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楚国是周初成王正式分封的一一个只有五十里地的子爵小国,地处江汉流域。经过历代楚王的开疆拓土,由“土不过同"(注:同,面积单位,井田制下百井为一同)的最尔小邦发展为“楚地干里”的泱泱大国。楚国的崛起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礼乐制度的瓦解
C.中央集权的衰落
D.分封体系的崩溃
2.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点的孔子,也有康有为的孔子;有“细周王鲁”“素王改制”的汉儒公羊学的孔子,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宋明理学的孔子。这反映了
A.儒学的地位不断巩固
B.孔子思想具有时代性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中华文化的多元共存
3.汉朝被强有力的地方家族所削弱,这些家族积聚起巨大的、自给自足的、免税的大地产,在上面建造堡垒式大庄园,与中央政府对抗。汉朝政府为此采取了
A.郡国并行
B.盐铁官营
C.重农抑商
D.独尊儒术
4.北宋九朝共有97任宰相.任期在1~2年的有45任,1~3年的63任。地方官员实行3年1任,任满调离。这一现象导致
A.官员墨守成规
B.财政不堪重负
C.边患愈演愈烈
D.党争问题严重
5.有学者研究了16--18世纪的中西方贸易后发现,约一半的美洲白银最终流人中国,数额见表1,据此可知
表1 :明清间美洲白银每年经菲律宾輸华数额
A输华的白银数量逐年增加
B.欧洲工业革命进展缓慢
C.中国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
D,中国对外政策积极进取
6.表2为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的相关记载,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的是
表2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镇江的记载
A清政府腐朽无能
B.人道主义得到了彰显
C.太平军趁火打劫
D.英军曾犯下战争罪行
7.中共二大指出,无产阶级要联合民主派去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但是,这种联合绝对不是投降,也不是合并。无产阶级加入民主革命运动,并不是向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派投降,也不是做他们的附属品,更不是妄想民主派的胜利可以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是联合民主派开展革命运动。这反映了
A,独立自主的单命原则
B.国共合作开始展开
C.新民主主义理论成熟
D.右倾错误已经抬头
8.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一陕北公学 ,成立于1937年11月,学校下设普通队和高级队。普通队有4门课,即社会科学概论(政治常识)、抗日民族统- -战线、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等。高级队再加上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等。这说明陕北公学
A.以培养军事人才为主要目标
B.促进了边区生产的发展
C.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理念
D.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形成
9. 1972年,在历经五年艰辛努力,提取研究了几千种中草药后,腊呦呦团队从东晋葛洪所咨的《时后备急方》书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 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试验验证后,终于发现了青蒿素,其疗效远超当时美国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的发现
A.说明中国的生物医学领先世界
B.是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结合的成果
C.得益于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D.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0. 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发表谈话,提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外国人来多加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第二年,联邦德国专家格里希来到了武汉,被聘请为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格电希也因此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企的第一位“洋厂 长”。这反映了
A.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B.武汉成为沿江开放城市
C.对外开放步伐逐渐扩大
D.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
11.罗马帝国皇帝安东尼努斯曾颁布敕令:无故杀死自己奴隶的人所承担的责任不亚于杀死他人奴隶所承担的贵任;如果主人虐待自己的奴隶,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说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滥用权利受到禁止
C.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12.图1是拉斐尔的名画《椅中圣母》,以下解读最准确的是
A.用母爱彰显人性,富有人文气息
B.以神灵哺育凡人,赞扬神的伟大
C用色彩装饰画面,具有浪漫情怀
D.以个体映射社会,表达生活憧懆
13.罗素指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和美国都造成了难以盲表的悲惨状况。我觉得任何一位学习经济史的学生都不会怀疑,I9世纪初期英国的平均幸福程度要低于百年之前。”罗素的话揭示了
A.英国和美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工业革命造成了生活物资短缺
C.农业的进步滞后于工业的发展
D.工业革命冲击了底层民众生活
14. 1890年,俄国工厂工人的数量只有162万,1898年上升到300万,到1914年,雇佣工人总数达到了1500~1700万。釗1913年,俄国生产的铁和法国生产的一样多,俄国生产的煤为法国生产的四分之三。这说明俄国
A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B.工业现代化已基本实现
C.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日益加剧
D.革命的条件已初步具备
15.1962年,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得到和平解决,这也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1963年)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1967年)、拉美无核区协定(1967年)、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1968年)等。这些协定
A.缓和了紧张的国际形势
B.说明苏联处于防守态势
C.有效遏制了核威胁扩散
D.表明和平是时代的主题
16.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订协议.宣布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并且保障其国土安全,而作为回报,沙特必须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这体现了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区域集团化逐渐发展
C.美国试图巩固美元霸权
D.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古代货币文化与经济影响](14分)
材料一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货币等级与海外流布情况。
——-摘编自张亚光、王倩倩(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丝绸之路的启示}
注:美国经济学家科恩(Cohen)把货币间竞争的非对称性和不同的权成关系描述为“货币金字塔”。他把国际货币分为7个等级:顶级货币、高贵货币杰出货币、普通货币、被渗透货币、准货币、伪货币。
材料二 在中原 王朝统治强盛时期,货币外流的数量和范围要远大于战乱分裂时期。两宋时期虽然政治上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压制,但商品货币经济发达,铸币量大,铸造质量高,宋钱在东亚地区甚至取代当地货币成为流通的主货币。元朝由于当时版图辽阔,海路丝绷之路畅道,纸币流通范围很广,有些国家甚至仿造自己的纸币。而中国铜钱形制统一,币值较为稳定,因此能在海外长期流通且深受欢迎,有些国家为获得更多中国货币,千方百计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扩大贸易,甚至部分国家为满足国内贸易的货币需求,将中国钱币当作商品,大量运往东亚。唐宋时期因铜钱大量外流引1起钱荒,朝廷多次颁布法令禁钱外流。
——摘编自李宝庆、梁思远《中国古代货币流出海外情况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海外流布的特点。(6 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货币外流的原因及影响。(8分)
18.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14分)
材料一1864 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 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 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 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慨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索,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8 分)
19.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和北约东扩](12分)
材料一 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反映美国垄斯资本帝国主义趋势,在战后主要表现为对世界霸 权的争夺。这也正是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其他的统治阶级代表很多话语的真意- -美 国有权领导世界。美国所有的外交手段力量:陆军、空军、海军、工业还有科学都被征用以服务于外交战略。为达这一目的,多如牛毛般广泛的拓张计划已经开始开展起来,并通过外交手段、在美国本土之外建立海空军基地系统、军备竞赛和最新式武器研发实施。
——摘编 自[苏联]诺维科夫《战后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处于 重大的转折时期,旧的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国际政治发展方向尚未明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近半个世纪的紧张对峙已不复存在,但是危及世界和平、导致国际形势紧张的因素并未根本消除。美国为维持其霸主地位和促进世界格局的单极化,竭力推动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大事,必将对当代国际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1994 年,北约正式提出东扩;1999年,北约完成第一轮的东扩行动:2002年11月,布拉格峰会确定了第二轮东扩计划。北约东扩的首要目标是限制俄罗斯的能力,确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欧洲安全格局。
——-摘编自林少航《北约东扩 及其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了实现其外交战略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原因。(6 分)
20. [民族危机与救亡](12分)
材料 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机密★启用前(新高考湖北卷)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年名校高考押题卷
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答案】D
【解析】楚国是周成王分封的诸侯国,后来逐渐通过兼并发展壮大,体现了周初分封体系的崩溃。A、B项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中央集权在秦朝才建立,排除C。
2.【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孔子形象,B项正确。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材料
反映的是同一个人物孔子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并非多元的文化形成共存,排除D。
3.【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豪强地主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盐和铁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官营,增
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控制了重要战略物资,能起到抑制豪强、加强集权的作用,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
是汉初的政策,造成了严重的王国问题,削弱了中央权威,排除A。地方豪强多是大土地主,重农抑商无法
抑制豪强,排除C。独尊儒术是为了加强思想统一,与抑制豪强无关,排除D。
4.【答案】A
【解析】宋代官员任期短,官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施自己的政治变革,只能沿用前任的各种政策,造成官
员墨守成规的现象,故A项正确。B、C、D项均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5.【答案】C
【解析】中国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使得中国的商品在世界上竞争力强,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状态,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C项正确。1604年后白银流入比之前减少,排除A。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
年代,排除B。16一18世纪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
6.【答案】D
【解析】材料里中国人的日记记录了英军暴行,英国人洛赫所记也承认英军有恶行,只是比想象中少,故D
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显然是英国的粉饰,可排除。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太平天国运动并未
爆发,排除C。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共二大强调了无产阶级并非投降或成为资产阶级的附属品,体现了无产阶级独立自主
的革命原则,故A项正确。国共合作开始是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为标志,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时国
共合作并未开始,排除B。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排除C。右倾属于投降主义,而材料
的意思恰恰相反,排除D。
8.【答案】C
【解析】从所开课程可以看出,陕北公学课程以政治经济、哲学等人文课程和统一战线等实践课程为主,主
要是为了培养革命干部,并不注重军事技能的学习,也并非传播科学技术和生产知识,对生产影响不大,故
C项正确,排除A、B。七七事变后不久,国共便正式展开合作,统一战线就已形成,排除D。
9.【答案】B
【解析】得益于古代中医药方,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提炼、试验,最终发现青蒿素,B正确。青蒿素的发现
可以说中国在治疗疟疾方面领先世界,但不能说中国的生物医学领先世界,排除A。中国当时同时遭到美
苏两大阵营的孤立,青蒿素的发现是独立自主的成果,排除C。D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10.【答案】C
【解析】“洋厂长”的到来体现了我国在智力领域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故C项正确。现代
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