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预测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本溪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预测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5 10: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溪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预测
地理试卷
单选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下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以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A.企业乙能源使用效率低 B.企业甲占地面积更大
C.企业甲碳排放总量更大 D.企业乙交通运输量更少
2.该办法的实施可促进我国
A.轻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B.高科技企业空间集聚增强
C.重工业技术研发投入减少 D.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增强
接算站是指由铁道部门规定用于接续计算发到站间运价里程的车站。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区域接算站及其连接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区域接算站
A.多依托区域中心城市 B.站点间距比较均匀
C.一般位于线路交会处 D.为市内运输必经点
4.图示范围内高速铁路接算站较少,其根本影响因素是
A.筑路技术 B.地形起伏 C.旅客流量 D.货运需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专业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村是指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关的生产或服务活动的村庄,按其主导产业类型可划分为农业型、工业型及服务业型三种主要类型。专业村销售市场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差异性、扩张性,在网络结构上表现为“省内紧缩、省外拓展”的演化格局(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专业村发展初期,销售市场以“省内为主、省外为辅”,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规模较小 B.产品品质偏低 C.运输成本较高 D.销售渠道较窄
6.专业村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省内节点减少、省外节点增加”销售网络的原因有
①带动周边村庄从事相关产业,省内市场竞争激烈
②伴随着技术扩散,周边村庄产品大量供应省外
③专业村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逐渐得到认可
④专业村产品价格高,省外市场力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受产品特性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专业村
A.在扩散距离上,农业型最短,工业型其次,服务业型最长
B.在扩散距离上,服务业型最短,工业型其次,农业型最长
C.在扩散增量上,农业型最大,工业型次之,服务业型较小
D.在扩散增量上,工业型最大,农业型次之,服务业型较小
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下图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
8.与自然土壤相比,经过熟化过程,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①表土层软糊,作物易受大风、雨涝影响而倒伏
②落叶层较厚,为土壤提供了熟化过程天然肥料
③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的能力
④母岩层较薄,阻断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之间联系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河流在一次暴雨后洪水泛滥过程中,某处河床剖面的变化示意图,该处河床由深厚沉积物构成,M、N、O、P为不同时间。完成1-2题。
9.K为此次洪水泛滥过程中河水最大深度,与K值呈正相关的是
A.下游河流含沙量 B.河床沉积物硬度 C.上游植被覆盖率 D.洪水期降水强度
10.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A.M→N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P时刻只有流水沉积作用
C.N→O河床基岩被不断侵蚀 D.O时刻水深大于水面宽度
摄影师通过精确计算和精湛技巧展示天体与万物的巧妙结合,不断向我们呈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景。下图为某摄影师某时间段在北京古观象台附近连续拍摄的“赤道经纬仪‘装盛’太阳过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赤道经纬仪“装盛”太阳的过程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12.摄影师拍摄的日期、方位,最可能是
A.1月22日、赤道经纬仪的东南 B.5月22日、赤道经纬仪的西南
C.12月22日、赤道经纬仪的西北 D.11月22日、赤道经纬仪的东北
13.此时,拍摄地
A.晚霞满天 B.晨曦初露 C.气温骤升 D.烈日当空
林冠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水文功能的主导者,林冠对降雨的分配是森林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林冠截留是森林对降水第一次阻截和分配,其截留作用在雨水利用及水土保持方面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左图、右图分别示意太行山区某地区苹果、核桃、樱桃和杏树四种经济林林冠降雨截留量及其比例。据此完成下题。
14.图示四种经济林林冠截留降雨的主要特征是
①截留量总体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
②截留量总体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少
③截留量比例总体随降雨量先增后减
④截留量比例总体随降雨量先减后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林冠截留量占比呈现减少趋势,一般出现在
A.林冠层持水未饱和前 B.降雨量小于45mm前
C.截留量比例大于25%后 D.林冠层持水饱和后
16.与核桃、杏树、苹果三种果树相比,樱桃截留量大,可能得益于樱桃
①树冠幅小,枝叶稀疏
②树冠幅大,枝叶密实
③林冠结构紧凑,郁闭度大
④林冠结构松散,郁闭度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综合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含量少。2015年,农业部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量全球占比接近1/4,但单产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左图为我国四大主粮与世界平均单产的比较。
材料二:根据自然条件、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的差异,本着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的原则,农业部将我国马铃薯主产区规划为五大优势区,旨在逐步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右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分布图;如表中数值代表我国部分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
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华南地区 黄淮海地区
2016年 0.87 1.71 1.68 0.74 0.16
2020年 0.8 1.64 1.76 0.82 0.17
(1)从地形、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描述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分布特征。(6分)
(2)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分析西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高的原因。(8分)
(3)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简述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现实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涎流冰是寒冷地区特有的水文地质现象,是指居间不冻层地下水从地表裂缝溢流后,受低温影响冻结而成的积冰体。居间不冻层是永久冻土上方冬季也不会冻结的含水层。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布鲁斯(61°20′N,129°04′E)是涎流冰多发区,在布鲁斯东西走向的细长山谷南侧边坡底部常见涎流冰。下图示意西伯利亚布鲁斯南侧边坡水文地质剖面和2018~2019年布鲁斯气温和积雪深度变化曲线图。
(1)说出该地地表积雪对涎流冰形成的作用。(4分)
(2)分析冬季该地涎流冰的形成过程。(6分)
(3)近十年来,该地年均温升高会导致涎流冰面积如何变化,并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山东省菏泽市某环境能源公司年处理生活垃圾36.5万吨,年提供绿色电力12748.3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21万吨,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焚烧发电作为垃圾处理主流方式,将迎来发展新机遇。2021年,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达1729万千瓦·时。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炉主要采用机械炉排炉,其技术成熟,运行稳定。我国国产流化床焚烧炉的价格优势以及掺烧煤获得的经济收益,仍将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下图为垃圾焚烧发电产业链结构图。
(1)与传统的垃圾填埋相比,简述垃圾焚烧发电的优点。(6分)
(2)简述垃圾焚烧发电上游产业的效益。(4分)
(3)试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
客观题答案:1-5 ADCCB 6-10 CABDA 11-16 BDAADC
主观题答案:
17.(1)主要集中在海拔较高的(或地势第二阶梯的)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以及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分布在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土地质量等级较低的地区;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6分)
(2)两地区马铃薯种植规模大,集中度高,商品性强;土地贫瘠,与其他主粮相比,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较高;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种植马铃薯可节约水资源;西南地区可利用冬闲地种植,提高耕地利用率。(8分)
(3)相比我国传统的三大主粮,马铃薯单产高,增产潜力大,可增加我国粮食供给数量;马铃薯营养丰富,且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占用优质耕地少,不与其他主粮争地抢水,有利于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和水资源。(6分)
18.(1)作用:暖季,地表积雪融化,下渗补给地下水,为涎流冰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源;冷季,地表积雪具有保温隔热作用,使地下水不完全冻结,保证地下水能够正常流动。(4分)
(2)冬季居间不冻层水体受地形坡度影响流向边坡底部;冬季(地表土层冻结,使居间不冻层变成承压含水层,压力增大促使)地下水从地表裂缝溢出;冬季寒冷漫长,溢出的地下水冻结,形成涎流冰。(6分)
(3)年均温升高,加剧了多年冻土融化,释放出更多的地下水,为次年涎流冰提供充足的水源,有利于涎流冰面积的扩大。(4分)
19.(1)处理效率高,减量化显着;场地选择较容易,无害化较彻底;可回收余热发电,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6分)
(2)垃圾清运产生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设计、设备设计、工程施工等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4分)
(3)走专业化、大型化道路,以提高综合效益;机械炉排炉与流化床焚烧炉同步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建厂项目严格把关,避免盲目跟风;加强相关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技术设备的研发;燃烧尾气达标排放,减轻环境污染。(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