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2届高考--解三角形 突破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2022届高考--解三角形 突破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25 19:48:40

文档简介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22年通州区一模)在△ABC中,已知,,,则( )
A.1 B. C.2 D.3
2.(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数学(文)试题)在中,已知,,,则( )
A.1 B. C. D.3
3、(2022丰台一模第6题)在△中,,则
(A) (B) (C) (D)或
4、(2022东城一模第5题)已知,则
(A) (B) (C) (D)
5、(2022石景山一模第8题)在△中,,若,则的大小是
A. B. C. D.
二、填空
1、(2021·全国高考真题(理))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面积为,,,则________.
2、(2021·浙江高考真题)在中,,M是的中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门头沟一模第13题)在中,,,,则 ;为的中点,则的长为
三、解答题
1、(2021·全国高考真题)记是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点在边上,.
(1)证明:;
(2)若,求.
2、(2021年天津卷数学试题)在,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I)求a的值;
(II)求的值;
(III)求的值.
3、(2021年北京卷数学试题)已知在中,,.
(1)求的大小;
(2)在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存在且唯一确定,并求出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①;②周长为;③面积为;
4、(2022西城一模第16题)在△ABC中,.
(Ⅰ)求的大小;
(Ⅱ)再从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得△ABC存在且唯一确定,求边上高线的长.
条件①:,;
条件②:,;
条件③:,.
注: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给分.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22年通州区一模)在△ABC中,已知,,,则( )
A.1 B. C.2 D.3
2.(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数学(文)试题)在中,已知,,,则( )
A.1 B. C. D.3
3、(2022丰台一模第6题)在△中,,则
(A) (B) (C) (D)或
4、(2022东城一模第5题)已知,则
(A) (B) (C) (D)
5、(2022石景山一模第8题)在△中,,若,则的大小是
A. B. C. D.
二、填空
1、(2021·全国高考真题(理))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面积为,,,则________.
2、(2021·浙江高考真题)在中,,M是的中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门头沟一模第13题)在中,,,,则 ;为的中点,则的长为
三、解答题
1、(2021·全国高考真题)记是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点在边上,.
(1)证明:;
(2)若,求.
2、(2021年天津卷数学试题)在,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I)求a的值;
(II)求的值;
(III)求的值.
3、(2021年北京卷数学试题)已知在中,,.
(1)求的大小;
(2)在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存在且唯一确定,并求出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①;②周长为;③面积为;
4、(2022西城一模第16题)在△ABC中,.
(Ⅰ)求的大小;
(Ⅱ)再从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得△ABC存在且唯一确定,求边上高线的长.
条件①:,;
条件②:,;
条件③:,.
注: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给分.
答案
一、选择
1、D
【分析】
直接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因为在△ABC中,,,,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得,
解得,或(舍去),
故选:D
2、【答案】D
【分析】设,
结合余弦定理:可得:,
即:,解得:(舍去),
故.
故选:D.
3、答案:A
∵由正弦定理得
∴△中即
4、答案:C
5、答案:C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诱导公式得到,再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把A的度数代入已知等式求出sinBsinC的值,代入计算求出cosBcosC的值,再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求出的值,进而得到,即可求出的度数.或答案反推易得 C
此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正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
1、【答案】
【分析】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再结合余弦定理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
所以,
所以,解得(负值舍去).
故答案为:.
2、【答案】
【分析】由题意结合余弦定理可得,进而可得,再由余弦定理可得.
【详解】由题意作出图形,如图,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解得(负值舍去),
所以,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故答案为:;.
3、答案:解:由正弦定理得:;
由余弦定理得:.
三、解答题
1、【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的边角关系有,结合已知即可证结论.
(2)由题设,应用余弦定理求、,又,可得,结合已知及余弦定理即可求.
【详解】
(1)由题设,,由正弦定理知:,即,
∴,又,
∴,得证.
(2)由题意知:,
∴,同理,
∵,
∴,整理得,又,
∴,整理得,解得或,
由余弦定理知:,
当时,不合题意;当时,;
综上,.
【点睛】关键点点睛:第二问,根据余弦定理及得到的数量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及余弦定理求.
2、【答案】(I);(II);(III)
【解析】
【分析】(I)由正弦定理可得,即可求出;
(II)由余弦定理即可计算;
(III)利用二倍角公式求出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再由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即可求出.
【详解】(I)因为,由正弦定理可得,
,;
(II)由余弦定理可得;
(III),,
,,
所以.
3、【答案】(1);(2)答案不唯一,具体见解析.
【解析】
【分析】(1)由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即可求解;
(2)若选择①:由正弦定理求解可得不存在;
若选择②:由正弦定理结合周长可求得外接圆半径,即可得出各边,再由余弦定理可求;
若选择③:由面积公式可求各边长,再由余弦定理可求.
【详解】(1),则由正弦定理可得,
,,,,
,解得;
(2)若选择①:由正弦定理结合(1)可得,
与矛盾,故这样的不存在;
若选择②:由(1)可得,
设的外接圆半径为,
则由正弦定理可得,

则周长,
解得,则,
由余弦定理可得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

若选择③:由(1)可得,即,
则,解得,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
.
4、解:(Ⅰ)在中,因为,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
因为,所以.
所以.
在中,, 所以,所以 .
(Ⅱ)选条件①:
因为在中,,所以.
因为,
所以.
设边上高线的长为,则
选条件②:不唯一.
选条件③:
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所以为等腰三角形,.
设边上高线的长为,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