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1课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1课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5 15:3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1. 了解区域的的组成要素,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分析区域要素的组成及相互关系,掌握区域的整体性;理解区域的差异性;
3. 分析区域要素的流动性,理解区域之间的关联性;
学习目标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当我们在认识一个区域的时候,首先你会想到什么?
以华北平原为例。
一、区域整体性
1. 区域要素:
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P7 案例分析
材料:韩国的河回村位于洛东江一处曲流的凸岸,背倚青山,面向河流。村落中的房屋没有固定的朝向,主要是因为村民信奉五行,房屋主人按照个人生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房屋的朝向。2012年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思考:
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建筑、文化、农业......
建筑、文化
一、区域整体性
材料一: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峦起伏、林木茂密,拥有1200多年的稻田养鱼历史。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材料二:稻鱼共生系统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水稻与田鱼共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鱼为水稻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鱼粪又可肥田;水稻为鱼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合理的利用水田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对周遭的生态环境有重大的保护作用,是一个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
案例导入
一、区域整体性
材料三:稻鱼共生系统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稻田养鱼产业是青田县农业主导产业,是青田县东部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稻鱼共生系统所生产出的产品安全、健康,正迎合了消费者的现代需求。稻鱼共生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及观光。
材料四:另外,稻鱼共生系统也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田鱼养殖历史还孕育了灿烂的田鱼文化,青田田鱼与青田民间艺术结合,派生出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青田鱼灯舞。青田鱼灯舞曾参加首都建国50周年庆典、第五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和中西建交30周年庆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中意建交40周年庆典等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
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P8一、二段文字,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区域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2.稻鱼共生系统的好处有哪些?
案例导入
一、区域整体性
2. 区域整体性的表现(区域各要素相关关系):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直接影响,如:
间接影响,如:
总结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
但差异性是绝对的
1. 区域差异的特点:普遍性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2. 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3. 区域关联的实现方式:
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如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
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如产业转移、文化交流...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4. 区域关联的影响:
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材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京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材料: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
读上图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案例图,并结合生活常识,思考:
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有哪些?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P12 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山西省平遥古城
我国南方传统民居——浙江省绍兴古镇
材料: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同区域,不仅传统民居存在差异,现代城市住宅楼也存在差异。思考以下南北方城市住宅差异的原因:
(1)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
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为什么?
(2)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为什么?
P12 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区域差异性 B.区域整体性
C.区域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课堂练习
读下图,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完成3-5题。
3.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水源 ②资金 ③能源 ④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 D.②④
4.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间调配的是( )
①劳动力 ②矿产 ③电子产品 ④工业制成品?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5.甲、乙两区域的这种联系,最能说明区域具有哪种特征(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层次性
课堂练习
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约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约为1.647米。据此完成6-7题。
6.“南矮北高”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综合性 D.开放性
7.造成“南矮北高”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类型 C.经济水平 D.地理环境
课堂练习
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左图为“稻鱼鸭生产景观图”,右图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A.?植被? B.?水源????C.?地形??D.?土壤
9.下列关于该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提高了粮食商品率 B.减少了农田生物的多样性
C.减少了农业污染 D.降低了土壤肥力
课堂练习
10.近些年,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新三大地带”的方案,该方案指出“新三大地带”包括远西部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请列举人文方面的指标。
课堂练习
农业、工业、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等。
10.近些年,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新三大地带”的方案,该方案指出“新三大地带”包括远西部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的特点。
课堂练习
面积较小,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该地带经济发达,地区生产总值高;
人均生产总值高于其他两个地带。
10.近些年,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新三大地带”的方案,该方案指出“新三大地带”包括远西部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课堂练习
(3)从自然地理特征方面列表对比分析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和远西部地带的差异。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远西部地带
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和高原山地气候
植被
以森林为主

土壤
红壤、黄壤、黑土
荒漠土等
以平原、丘陵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
以草原和荒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