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热融湖、冰汤圆、美国炸弹气旋(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热融湖、冰汤圆、美国炸弹气旋(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5 17: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高考备考小专题:热融湖、冰汤圆、美国炸弹气旋
1、概念
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坍陷、热融洼地等。是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又称热融。热喀斯特现象广泛分布在冰缘地区。热喀斯特可分为两种,即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
一、热熔地貌
1、概念
由于自然营力和人为破坏,破坏了多年冻土的热平衡,造成地表的凹陷。成为热融沉陷,当凹地有积水时,成为热融湖塘。热融湖塘具体的形成过程:
二、热融湖塘:
2.形成过程
①冻土→冰楔
夏季:活动层融化,融水和降水顺着裂隙下渗,到永动层上部再次冻结,使得裂隙中的冰体积逐渐变大,根据裂隙形态,冰会冻结成上大下小的锥形。
②冻胀丘(冬季)
冬季,活动层不均一冻结膨胀使得地表凹凸不平,形成小丘。
③多边形土(冬季:冻结、收缩、开裂)
④自然、人为原因改变了地表状况,气候变暖或地下冰暴露,使得地下冰融化,地表塌陷成凹坑,水分汇集,形成热融湖塘。
可将该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1、形成前:多年冻土层稳定,地下冰未融化。
2、初始期: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受热融化,地表下陷,地表水汇聚。
3、成熟期:湖盆大量蓄水,向周围和下方冻土提供热量。向外,湖岸坍塌后退,湖面不断扩大;向下,湖泊最深可达多年冻土层下限。
4、消亡期:持续扩张的热融湖可能与径流或相邻湖盆相遇,进而排水。一旦开始排水,湖泊即停止生长,被水生植物、泥炭、沉积物等填满,最终消失。
3.热融湖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①对岩石圈的影响一方面,改变地表形态。首先,热融湖会导致多年冻土层融化,地表塌陷,湖岸坍塌后退,破坏冻土层的稳定。其次,热融湖塘的融化具有连锁性,所以热融湖通常成片出现,从远处或高空望去,就像满天繁星一样,形成美丽的“星宿海”。另一方面,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由于热融湖区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所以冻土的土壤质地、含水量 、容重以及土壤养分都发生了强烈改变。
②对水圈的影响热融湖大量蓄水形成湖泊,局地蒸发和降水将受到影响,且当湖泊面积扩大时,与其他湖泊和径流相贯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状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③对大气圈的影响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积累在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甲烷等温室气体,使湖塘出现冒泡的现象。当湖面冰封时,一个个甲烷气泡被冻结在透明的冰层中,出现与“气泡湖”相同的景观。
3.热融湖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④对生物圈的影响:热融湖演化过程破坏了地表植被根系的物质基础,而且,地面沉陷、土壤流失会严重破坏植被的根系,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
冻土融化后,会将原来封冻的古老微生物、病毒等释放出来,影响生态环境。
另外,热融湖会影响人类的工程建设。随着冻土区道路、输油管线等线性工程的大量修建,热融湖作为一种工程地质灾害,会显著影响工程基础的热稳定性,诱发冻土地带路基沉陷、变形等,危害工程安全。
20.[环境保护](10分)(2021广东高考)
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图7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
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题精炼
①水域面积增加,改变水循环和局地小气候;
②生物多样性增加,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改变;
③改变地表微地貌形态和土壤结构;增加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
④湖盆中的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有一定的固碳、储碳作用。
热融湖是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化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活动冻土层是指多年冻土区夏季融化而冬季冻结的地表层。多年冻结层是指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的冻土层,该层中常含有冰楔(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近年来,青藏高原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图1示意冰楔对热融湖形成的作用,图2示意热融湖的扩张及其对碳元素迁移的影响。
(1)指出多年冻土层中冰楔形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冰楔的形成过程。
(2)分析近年来青藏高原热融湖数量增多的原因。
(3)说明热融湖不断增多和扩张对地球大气圈的影响。
【答案】(1)夏季:夏季温度高,冻土区活动层融化,水分(融水、降水和地表水)顺着多年冻结层的裂隙下渗,遇冷凝结形成冰楔。
(2)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地温上升,多年冻结层中更多冰楔(地下冰)融化,冻土体积变小,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增多,集水形成的热融湖增多。
(3)加剧冻土融化,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加剧全球变暖。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冻土区气温升高造成冻土融化。由于这种融化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石灰岩地区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貌很相似,故称为“热喀斯特”作用 ;由其形成的低洼地积水成湖,称为“热喀斯特”湖。研究人员在北极地区11个“热喀斯特”湖 72个地点捕获了湖底冻土层释放的甲烷气泡(如下图所示)。
分析“热喀斯特”作用对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热喀斯特”作用使冻土融化,形成湖泊(2分) ;湖泊的形成加快冻土融化过程(2分) ;冻土融化过程释出甲烷温室气体(2分) ; 促进全球进一步变暖, 形成恶性循环(2分) ;冻土融化将原来封冻的古老微生物、病毒等释放出来,影响生态环境(2分)
二、气泡湖(冰汤圆)vs冰泡湖
一、地理视角解释“汤圆”湖面的形成(三个条件)
-01-
需要一场大雪形成雪球
2月10日以来
东北地区连续多日出现降雪天气
一、地理视角解释“汤圆”湖面的形成(三个条件)
-02-
需要湖水和大风的冲刷作用
吉林距离冬季风源地较劲
冬季风力强劲
在湖水和大风的不断冲刷下
再加上湖面阻力较小
积雪不断的被吹成球形
(有没有觉得像在雪地里滚雪球呢?)
一、地理视角解释“汤圆”湖面的形成(三个条件)
-03-
温度反复
在自然界不断反复的温度下
积雪不断融化、凝结
冰球也不断的变大
最终形成这种“汤圆湖”的奇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9年11月6日报道,本月以来,生活在波罗的海海卢奥托岛沿岸的芬兰居民,每天都能看到一种奇特现象,那就是像鸡蛋一样的大小冰蛋布满海滩,绵延数公里。“冰蛋”是温度在略低于零摄氏度时,表层海水逐渐冻结成海冰碎片,有时以小石头或泥浆混合物为芯,碎片更容易“成长”。这些海冰碎片被“风”与“水”在寒冷环境下,越“滚”越“大”,越“滚”越“圆”,最终被旋转着推到海岸地带,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冰球,或圆形或卵形。其实,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经常会出现在美国的五大湖区,2021年初,有人在芝加哥附近的密歇根湖就拍到了冰蛋堆积在湖岸的景象。
(1 )根据材料,结合冰蛋的形态和发现的位置,说明其形成必备条件。
(2)推断美国芝加哥附近的歇根湖沿岸出现冰蛋的位置,并简要分析其形成过程。
【答案】(1)极度寒冷的空气;不算太冷的水(海水) ;适度的强风天气。
(2)密歇根湖的东南沿岸地带;五大湖地区(密歇根湖)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北冰洋寒冷气流快速南下,使得气温急剧下降,在不太冷的湖面表层湖水易结成较小冰体,在风力作用和寒冷气流作用下,冰体不断增大,在不断向东南湖岸地区涌动中发生碰撞和摩擦,最终形成圆状蛋体堆积在湖的东南沿岸。
三、美国炸弹气旋
一、“炸弹气旋”威力有多大?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美国国家气象局当地时间29日发布通报,气象数据和卫星图片显示,袭击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东北风暴”已形成“炸弹气旋”,暴风雪将覆盖美国东北部,多个州将恐将遭遇罕见厚度的降雪。
当地时间1月30日CNN报道,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等东北部多州都出现强风暴雪,其中马萨诸塞州斯托顿镇的降雪量达到了惊人的30.9英寸(78.48厘米),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CNN在1月30日报道,炸弹旋风带来的风暴潮以及大风和暴风雪,大风引起的巨浪冲上了海边度假酒店,直接拍打在窗户上。另据美国国家气象局(NWS)的数据,炸弹气旋带来的强风在多地记录到了冬季罕见的风速,马萨诸塞州东部达到了超过80英里/小时(128千米),美东多地的风速超过了122千米/小时,很多树木都被强风吹倒。
强风裹挟下的暴风雪则几乎让美东地区陷入瘫痪,萨福克县部分地区的积雪量超过20英寸,鹿园的积雪量为21英寸,大洋县比奇伍德的记录为19.5英寸,而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托顿镇降雪量达到了惊人的30.9英寸(1英寸为25.4毫米)。
而CNN的气象预报则称,周日在长岛到罗德岛、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和缅因州的降雪量可能普遍高达2英尺(0.6米)。
为何每年发生的“炸弹气旋”,今年特别严重?还有欧洲暴雨、中国暴雨、加拿大和美国高温时间与温度都创下记录,这一切都是全球变暖后发生的,主要温升都被海洋所承受,温暖的洋面积蓄了天文数字般的能量,它的大量水汽是这些灾难的根源。

冬季它让温暖水汽更进入高纬度,撬动北极涡旋南下低纬度,与温暖水汽相遇,不是形成温带气旋带来暴风雪,就是罕见寒流袭击,形成冰冻天气,夏季就是飓风或者台风,或者形成热穹顶炙烤大地,这一切都是人类自作自受。
而更可怕的是,全球变暖还将引发新的冰川期,因为全球变暖已经导致大西洋经向环流大幅减弱,据科学家估计,至少已经减弱了15%,这是输向北极地区最重要的温盐环流,一旦消失,欧洲与北美冬季平均温度或下降10~20℃,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
几乎就会直接导致小冰期甚至冰川期的发生,因为北半球大陆面积大,一旦平均气温过低,冰雪面积过大,夏季不足以全部“消化”这些新增的冰雪时,冰川就会逐年增加,地球进入冰河时代纪元。
(2019·沈阳模拟)“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 24 h内下降超过 24 hPa。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 2018 年 1 月 3 日,名为格雷森的“炸弹气旋”袭击了美国东部。下图为美国东部 1 月 3 日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典题精炼
1.影响图中降雪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海洋  ②地形  ③城市  ④湖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美国东部海面冬季易形成“炸弹气旋”的主要条件是(  )
A.内陆寒冷气流与海洋暖湿气流相遇
B.气温较高导致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内陆的低压中心吸引海洋暖湿气流
D.海洋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温剧烈
C
A
2018年1月初,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卫星捕捉到了一张“炸弹气旋”在美国东海岸上空移动的图像。这一“炸弹气旋”气势磅礴,威力无比。根据美国气象系统的定义,“炸弹气旋”指在24小时内气压降低24 hPa的气象系统。读“炸弹气旋”卫星图,回答3~4题。
3.该“炸弹气旋”是(  )
A.由冷空气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相遇而形成的
B.阿留申低压强烈发展的结果
C.由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增强引起的
D.由墨西哥湾上空暖湿气流随信风北上形成的
4.此次“炸弹气旋”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五大湖上空阳光明媚
B.加利福尼亚遭热浪侵袭
C.美国东北部遭受暴雪灾害
D.墨西哥湾狂风暴雨
A
C
同课章节目录